鮰鱼

搜索文档
深耕“红芯绿核”,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16 07:11
金湖县国尧产业集团自2024年9月组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的决策部署,始终锚定"红芯定向、绿核驱动、聚能护航"发展路径,将党建引领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 程,把绿色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担当融入经营管理各环节,以"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的奋进姿态, 书写国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立足新发展阶段,国尧产业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统筹农业、文旅、商贸、工 程、新能源等产业协同发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筑基赋能。整合3万余亩土地、2万余亩水面资源,联合高校智库、科研院所规划建设现代产业 园区,推动智能装备与数字管理落地田间塘头。建成年产60余万斤、产值500余万元的鮰鱼养殖基地, 打造存栏家禽5000余只的"林下养殖"示范区,升级7000平方米、培育果蔬30余品类的室内水培种植园; 科学种植金湖大米、芡实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研发控糖、富硒、高钙等功能性稻米,通过"线上+线 下"销售渠道拓宽市场,持续打响"鲜美金湖""金金有味"地域品牌。 文旅融合提档升级。依托2家4A级景区、2家乡村旅游区、1家艺术中心及多家酒店民宿资源,推出主题 游、多 ...
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秋日田园满满“科技范儿” 铺展丰收画卷
央视网· 2025-09-10 18:31
浙江长兴:鮰鱼开捕 日产量达15000斤 在大安市龙海片区万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农户们正进行最后一次飞防作业。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通过使用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抛撒有 机肥等生物治理技术,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种植的突破。 白露时节,浙江各地的鱼塘进入丰收季。在长兴,经过近半年精心养殖的鮰鱼开捕,日产量达15000斤。 一大早,鱼塘边已是一幅紧张而忙碌的场景。养殖户身着防水服下到水中,合力拉动百米长的围网,向浅水区收拢。随着网口逐渐收紧, 千尾鮰鱼在网中翻腾跳跃,水面浪花飞溅。 央视网消息: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金秋时节,大安市10万亩盐碱地已是稻浪翻滚、虾蟹满塘。 不仅如此,今年,大安市还创新盐碱地利用模式,让稻、蟹、虾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共生。眼下,虽然水稻没有进入收获季,但稻田里的螃 蟹已经丰收了。 不只是螃蟹丰收,在大安市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盐碱地里的20万尾小龙虾也即将上市。 据了解, 大安市今年新增的1200亩现代化小龙虾设施养殖已产出虾苗4200万尾,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这种"一田多效、一水多用"的生 态农业模式,既改善了土壤环境,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盐碱地变成了"聚 ...
四川乐山坚持“四个聚焦” 护航渔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4 06:41
水产养殖规模与经济效益 - 乐山市水产品总量达14.6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0.89亿元,其中长吻鮠1.56万吨、鮰鱼3.17万吨、鲤鱼2.3万吨等单品产量居全省第一 [2] - 建成西南最大集中连片商品鱼基地和全国最大斑点叉尾鮰、江团产业基地,优化"名特优"品种结构并创新套养模式 [2] - 统筹205座水库资源(可养水面3150公顷),推广"以渔控藻"生态养殖模式,产量达6083吨 [2] 设施渔业与产业升级 - 建成陆基圆池、工厂化循环水等设施渔业项目30个,养殖水体19.5万立方米,推动传统渔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 [3] - 整合财政投入1.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8亿元,培育15家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年产值1亿元以上主体3个、1000万元以上10个、300万元以上15个 [3] - 设施渔业产量5621吨、产值1.2亿元,重点发展加州鲈鱼、鲟鱼、三文鱼等高值品种及"嘉州江团"特色品种 [3] 产业链延伸与投资 - 依托冷水资源建成省级良种场3家、市级苗种场21家,引进3个龙头企业投资9.5亿元实施冷水鱼养殖加工项目 [2] - 推进沙湾鲟鱼产业园精深加工中心和万吨级冷链物流建设,延伸产业链条 [3] 绿色发展与规范管理 - 出台《乐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清退限养区28户、禁养区8户养殖户,发放养殖证231本 [4] - 投入4323.5万元治理尾水,实施"三池两坝"、人工湿地等工程治理1.2万亩,3.4万亩池塘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用水 [4] - 组建药残治理小组,开展执法检查302人次,速检169批次,市级抽检61批次,查处整改问题3起 [4] 联农带农与融合发展 - 流转土地2.8万亩,惠及农户1.2万户,年租金收益250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 [5] - 投入3000万元建设设施渔业4处,作为村集体资产租赁运营,年均收益186万元 [5] - 催生专业打鱼队伍就业568人(人均年收益4.8万元)、饲养队伍3578人(人均年收益2.4万元),依托旅游资源发展餐饮、垂钓等业态 [5]
2025年中国鮰鱼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6-20 16:17
鮰鱼是常见的食用型鱼类,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鮰形目、鳞科、鮑属 鱼类,学名长吻鮑,亦称江团、肥沱、肥王鱼等,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鮰鱼根据颜色可分 为红鮰鱼和黑鮰鱼。红鮰鱼产地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以及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 闽江至珠江等水系。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发展人工养殖。红鮰鱼-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一般在水 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一般在干流深水处的砾石夹缝中进行越冬。黑鮰鱼的体表颜色是黑色的。一般 市场上出售的鮰鱼,基本是黑鮰鱼。 我国鮰鱼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发展态势。上游环节,包括水产药物、饲料、苗种供应和 网箱等,为鮰鱼养殖提供了必要的药物保障、营养支持和优质苗种,确保了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中游 环节,养殖与加工企业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设备,实现了鮰鱼的高效养殖和深加工,为市场提供 了优质的产品。下游环节,鮰鱼产品广泛应用于餐饮、医药和保健等领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 求。 目前鮰在特色淡水鱼中是养殖产量仅次于罗非鱼、鲈、黄颡鱼、乌鳢、鳜的品种。2023年鮰年产量为 44.1万吨,2024年国内鮰鱼产量约为47.02万吨,主产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