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胶原蛋白肽

搜索文档
执着创新 海南华研点“鳞”成金打造生物多肽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1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海南华研专注于将鱼鳞、鱼皮、鱼内脏等水产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多肽产品,通过定向酶切、过滤、浓缩等20多道工序实现价值提升[1][17]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鱼胶原蛋白肽、胶原三肽、鱼弹性蛋白肽及胶原蛋白环二肽,其中胶原蛋白环二肽为经过数千次实验研发的拳头产品,主要用于老年人群神经保护领域[18][19][20] - 公司拥有10余项完整产品体系,产品覆盖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上半年海外销售额实现近100%增长[17][26][27] 研发与技术突破 - 公司每年投入营收的8%-10%用于科研,与十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建设3000平方米的海南省生物多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基地[22][23] - 自主研发全链条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胶原三肽国内首发(2021年)、鱼弹性蛋白肽国产化突破(2023年)及胶原蛋白环二肽国际技术突破(2024年)[20][22] - 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120余项专利和40余项企业标准,产品在纯净度、口感、色泽等指标上达到或超越国际竞品[22][23] 产能与产业链布局 - 在海口投资近2亿元建设鱼胶原蛋白肽产业化基地,包含2条年产4500吨生产线和6个终端产品生产车间[25] - 在海南文昌投建原料前处理工厂,实现对整条鱼的开发利用,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25] - 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推行"全球采、全球卖"战略,全球采购优质原材料并在海南加工后销往海外[26] 发展历程与战略方向 - 公司成立于2005年,初期聚焦鱼类胶原蛋白提取技术,当时该技术在国内仍属空白领域[21] - 通过持续工艺迭代与技术攻关,从低价值原料转化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提供一站式OEM/ODM代工服务[17] - 未来战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继续深耕生物多肽领域,并借助自贸港政策拓展全球市场[26][27]
海南华研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鱼鳞由废变宝闯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6
公司核心技术 - 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将鱼鳞、鱼皮等水产品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生物多肽产品包括鱼胶原蛋白肽、胶原三肽和胶原蛋白环二肽 [1] - 研发团队通过定向酶切工艺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的转化解决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问题 [2] - 采用流体固相热环化技术成功推出新产品环二肽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借鉴咖啡烘焙技术实现连续稳定制备 [3] - 联合科研院所突破特征片段定向酶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生物利用率 [4] - 公司拥有专利达120多项并参与制定《胶原蛋白及其水解物》等国家标准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每年将营业收入的8%至10%用于研发 [5] - 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85% [5] - 完成近3000次各种试验以达成大规模生产条件 [3] - 承接17个国家、省市研发项目形成10多个完整产品体系获得14项技术研究阶段性或结题成果 [3] - 与10余家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建生物多肽和专用酶联合实验室并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基地 [4][5] 生产能力与规模 - 拥有10万级GMP无菌车间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2] - 海口工厂拥有2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是亚洲制备海洋生物多肽单体产能最大的工厂 [6] - 在海南海口、海南文昌、河南周口、山东聊城布局四大生产基地 [6] - 设有海口、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五大销售中心 [6] - 联合泰国泰万盛集团在曼谷成立合资公司建设金枪鱼肽加工厂 [6] 市场与产品 - 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提升全过程溯源服务 [6] - 公司计划每年推出2至3款创新产品 [7] - 目标于2027年前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性肽原料研发与制造平台 [7] 公司发展策略 - 以创新发展和规模化发展为双核驱动实现科技化突破、产业化推进及国际化发展 [1] - 持续推动自主创新秉持技术领先一点、市场先行一步的发展理念 [3] - 加快完善创新研发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 - 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系统打造中国品牌 [7]
海外华裔大学生海南研习行:感知科创赋能产业新脉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5:59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通过生物酶解技术将鱼皮、鱼鳞等副产物加工成高附加值胶原蛋白肽,实现整条鱼的"吃干榨净"[3] - 产品涵盖鱼胶原蛋白肽、海参肽、牡蛎肽等,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和医疗用品领域[4] - 拥有3000多平方米海洋生物多肽重点实验室,与10余所高校及研究所合作,掌握精准提取特定分子量肽的技术[4] - 已申请120余项专利,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1][4] - 海口单个工厂年产能达4500吨,全国布局四个生产基地和五个销售中心[4] 海南维力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自主研发自动化乳胶导尿管生产线,日均产量约30万支[7] - 2024年产量达约九千万支,产品覆盖国内3000多家医院并出口110个国家和地区[7] 海南自贸港政策影响 - 货物通关效率提升和进出口手续简化加速产品进入国际市场[4] - 来料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降低生产成本[4] - 零关税政策减少设备采购费用[4] - 封关后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有利于企业拓展全球市场[5] 行业技术发展 - 生物科技实现鱼类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变废为宝[1][3] - 医疗器械领域自动化生产技术显著提升产能[7] -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趋势明显[7]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正当其时——我国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观察
新华社· 2025-06-30 18:42
民营企业创新成果展示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展出人形机器人、分体式飞行汽车、运输无人机等新技术产品,展现民营企业科技赋能新气象[1] - 截至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1] - 民营企业涌现行业龙头和新晋"黑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1] 欧耐特线缆集团案例 - 从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5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 - 光伏电缆年产量达12万千米(可绕地球3圈),在青藏高原特殊性能光伏电缆领域填补空白[1] - 通过辐照交联工艺技术革新提高30%生产效率,产品在光伏发电传输等领域市场占有率达10%[1] - 新投资1亿元项目开工,预计明年实现20亿元产值目标[1] 佳都科技转型案例 - "小佳"智能客服系统承担长沙地铁85%人工票务工作,日均节省超200次人工处理[1] - "智慧地铁大脑"已落地全国40+城市、100+线路、2200+车站[1] - 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26%,净利润增长165.87%[1] - 从年营收300亿元的IT分销商成功转型为智慧交通AI技术企业[1]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案例 - 研发鱼胶原蛋白肽新产品"环二肽",进行近3000次实验突破专利酶切技术[1] - 将鱼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小分子肽,应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领域[1] - 建成两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产品销往50+国家地区,年产值持续翻倍[1]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 - 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1] - 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和丰富应用场景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广阔舞台[1]
开幕在即!茂名罗非鱼“天团”即将亮相2025 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5-14 20:02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茂名被誉为中国罗非鱼之都 是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 [6][36] - 产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美国作为第一大销售市场导致出口震荡 出口转内销及开拓非美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10][11] - 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 涵盖饲料生产 种苗选育 生态养殖 出口加工 休闲食品及精深加工 [25][26] 产品与产业链布局 - 超20家企业参展 展示超百款产品 包括开背罗非 原条罗非 条冻金鲷 脆肉罗非酸菜鱼 香辣烤鱼 鱼胶原蛋白肽 鱼油软胶囊等粗加工与精深加工产品 [8][15][17][18] - 针对欧美市场推出去皮鱼片 调味鱼排等加工产品 针对国内年轻消费群体推出预制菜产品 并拓展保健品等跨界应用场景 [20][21][22][23] - 形成集饲料生产 种苗选育 生态养殖 出口加工 休闲食品 蛋白肽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25][26] 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 举办茂名罗非鱼推介会 通过专家学者 农业干部 企业代表讲述品牌故事 强化品牌形象 [28][29][32] - 品牌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 位列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17位 [36][37][38] - 通过营养学专家科普食用价值 产业发展专家分享区位优势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增强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1][33][34] 渠道拓展与产销对接 - 依托深圳渔博会邀请国内外客商 对接餐饮企业 团餐企业 批发渠道 商超零售 社区团购等渠道代表 [41][42] - 通过产销对接会扩大国内外销售渠道 强化产销对接 提升国内销售网络和市场份额 [42][43] - 展会设置美食品鉴展示区 邀请名厨现场制作罗非鱼菜品供嘉宾品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