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雷达

搜索文档
华为系创业造雷达,承泰科技绑定比亚迪闯关IPO!
搜狐财经· 2025-06-26 10:48
公司概况 - 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两位前华为工程师陈承文与周珂于2016年创立,专注于车载毫米波雷达领域 [1][2] - 公司是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头部企业,2024年以9.3%出货量份额位居国内前向毫米波雷达市场首位,整体市场份额4.5% [4] - 已推出7款雷达型号,包括第5代4D雷达和第5.5代高解析度雷达,覆盖L0至L2+级智能驾驶需求 [4] 技术优势 - 自研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和高精度目标跟踪能力,在复杂或低能见度环境中提供可靠位置估计 [2] - 率先实现从传统毫米波雷达到4D成像雷达的跨越,4D雷达增加高度维度数据解析,更精确识别目标轮廓和行为 [4] - 2024年量产后良率达99.8%,显著高于行业95%的平均水平 [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0.58亿、1.57亿、3.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5.7% [5][6] - 毛利率持续上升,从2022年28.7%提升至2024年34.0% [6] - 研发开支占营收50%以上,2022-2024年分别为4609万、6436万、6189万元 [6] - 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2024年分别为-7917万、-9660万、-2177万元 [6] 客户与市场 -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占比98.3%,其中比亚迪占比93.6% [7][8] - 毫米波雷达销量从2022年22.1万台增至2024年187.5万台,两年增长近8倍 [6] - 平均售价从2022年249元/台降至2024年184元/台,行业竞争加剧 [6] 行业前景 - 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82亿元增至2029年2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5% [16]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48亿元增至2029年5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1% [16] - 车载应用占比超80%,4D成像雷达普及为主要驱动力 [17] 供应链与竞争 - 采购集中度高,2024年最大供应商占比48.2%,前五大供应商占比78.0% [10] - 竞争对手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已布局L3-L4高阶自动驾驶传感器,技术路线多元 [9] 融资与上市 - 累计募资3.586亿元,2024年C轮融资后估值达13.2亿元 [14] - 选择港交所18C章上市,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16] - IPO募资将用于新技术研发(35%)、生产线升级(20%)、市场营销(15%)、战略并购(10%)、偿还贷款(20%) [16]
安霸有意卖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5 09:56
潜在出售事宜 - 芯片设计公司安霸正在与银行家就潜在出售进行磋商 股价应声大涨20.6% 创2021年9月以来最佳表现 [1] - 尚未达成交易 但可能吸引希望改善汽车业务的半导体公司兴趣 私募股权公司已表达意向 [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 以边缘AI系统级芯片和软件闻名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后视镜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2] - 产品覆盖视频安防 ADAS 电子后视镜 行车记录仪 驾驶员监控 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应用 低功耗处理器支持超高清图像处理 视频压缩和深度神经网络加速 [3] - 通过收购VisLab进入汽车智驾领域 2021年收购傲酷4D毫米波雷达算法公司 将4D雷达模块集成至CV3芯片 [3] - 2022年推出5nm AI域控芯片CV3 2023年发布单芯片全时行泊一体CV72AQ [3] 产品性能与优势 - AI SoC具备卓越图像处理能力 自研CVflow引擎具有更高AI性能 更低功耗 更省内存带宽 兼容BEV+Transformer+Occupancy等先进算法 [4] - CV72AQ支持单芯片全实时行泊一体 适用于成本敏感车型 CV3-AD655域控芯片可实时处理11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激光雷达 无需水冷 [4] - CV-AD685内置3个NVP 可实时处理24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3激光雷达 助力端到端和VLM大模型落地 [5]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下跌约18% 最新市值近26亿美元 [3]
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在H股上市:2024年营收达3.48亿元同比增123%净亏损2177万元
金融界· 2025-06-23 11:49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拓展国际资本市场并增强在智能驾驶感知系统领域的竞争力 [1]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持续研发、拓展客户基础及提升供应链能力 [1]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65万元、1.57亿元及3.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6.3% [1] - 2024年首次实现经营利润1,507万元,2022年和2023年分别录得经营亏损7,057万元和7,202万元 [1] - 2024年净亏损2,177万元,较2023年的9,660万元亏损明显收窄 [1] - 2025年4月终止授予投资者的赎回权利,所有赎回负债转为权益,未来不再对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1] 产品与市场份额 - 公司是中国国内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9.3%,同时是中国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4.5% [2] - 2024年前向毫米波雷达销售收入2.23亿元,占总收入63.9%,角毫米波雷达销售收入1.23亿元,占比35.3% [2] - 自主研发的第5代4D雷达及第5.5代4D高解析度雷达产品为业内最具竞争力的毫米波雷达产品之一 [2] 客户与研发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1.9%、91.3%及93.6%,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2.1%、96.4%及98.3% [3] - 在深圳和苏州设立生产基地,深圳、苏州及武汉设有三大研发中心,累计获得86项专利,包括33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3项外观设计专利 [3] 行业前景 - 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从2020年44亿元增长至2024年8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6%,预计2029年达21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5% [4] - 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从2020年156亿元增长至2024年248亿元,预计2029年达50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5.1% [4]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核心技术研发、深化与领先OEM合作、提升组织效能、强化供应链及制造实力,并通过战略并购推动业务扩张 [4]
专访‖保隆科技张祖秋:在全球竞争中定义新角色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保隆科技作为从传统零部件起步的本土企业,紧扣“顺应产业趋势 + 能力延伸”双主线发展,以智能驾驶与空气悬架系统双轮驱动,通过差异化能力破局国际竞争,展现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进阶之路 [7][17][22] 在变革中锚定成长逻辑 - 公司发展遵循“目标驱动型成长”,通过设立超越当下资源能力的目标,倒逼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升 [9] - 早期传统业务积累的制造能力成为切入新兴领域的基石,如依托橡胶工艺拓展至空气弹簧、TPMS,目前TPMS市占率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1] - 公司构建“现金牛 + 增长极”生态,传统业务全球化布局和成本优化,新业务聚焦高附加值领域,研发投入持续保持8%左右,2025年计划新增200余名技术和工程人员 [15] - 全球布局遵循“先海外后国内,再全球协同”路径,早期做海外业务,2005年后在欧美设制造基地,2023年匈牙利欧洲制造中心一期启用 [15] 智能驾驶与空悬系统双轮驱动 - 上海车展公司扩大展台面积,展出近两年新品,以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空气悬架系统为核心展品,展现技术落地与全球化布局成果 [16][17] - 智能驾驶领域以“差异化解决方案”破局,COB在线封装技术让环视摄像头国内领先规模化应用,4D雷达推进定点,将与相关系统集成形成全栈能力 [17] - 公司认为工信部监管ADAS市场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AEB、高速NOA等功能渗透率会持续提升 [17] - 公司与均联智行深化合作,从产品端、业务端、前置研发环节协同,构建“硬件 + 软件”协同方案 [19] - 空气悬架系统已全球化布局,实现技术覆盖,零部件自制率高,在欧洲获项目定点,匈牙利工厂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客户 [21] - 公司对国际巨头采取“竞合策略”,与蒂森克虏伯倍登技术共享,形成“技术互补 + 成本优势”竞争力 [21] 破局国际竞争的进阶之道 -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催生增量市场,吸引新参与者,行业竞争残酷,本土企业破局点在于“差异化能力” [22] - 本土企业破局的差异化能力包括聚焦细分领域、从单品供应商向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全球化布局“接地气” [22] - 本土企业成长为跨国企业的挑战有关键三点,即品牌认知积累、技术合规体系建设、文化整合能力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