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技术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汇联易Spark AI技术平台,已在费用管理领域取得效果
快讯· 2025-07-15 20:08
汇联易构建了Spark AI技术平台,已在费用管理领域取得效果。据了解,该体系通过风险识别与分析、 多层级风险处理、报告与总结以及风险展示与模型优化四个关键环节,帮助企业实现对费用控制的风险 管理。在风险识别与分析阶段,系统利用内置逻辑自动、及时、全面地识别风险,结合AI技术将风险 识别前置。通过多维度分析,包括部门、人员、公司和项目等,可以清晰地识别高风险因素。(36氪) ...
AI加速一切,英伟达市值飙升至4万亿美元,分析师看涨至6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10 07:12
市值与股价表现 - 英伟达股价在7月9日开盘一度上涨2 8%至164 42美元/股,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1] - 英伟达成为全球历史上首个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超过英、法、德等国家的股票总市值 [3] - 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来,英伟达市值从2023年6月的1万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7月的4万亿美元,增长速度远超苹果、微软等巨头 [3] - 较今年4月的低点,英伟达股价已上涨89%,2023年以来涨幅已超10倍 [3] - 英伟达市值约相当于39个英特尔、17 7个AMD [3] 分析师观点与目标价 - Loop Capital分析师Ananda Baruah将英伟达目标价上调至250美元,相当于约6万亿美元市值,预计到2028年各类客户的年度AI支出将增至近2万亿美元 [4] - Wedbush分析师Dan Ives预测英伟达未来18个月内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市值 [4] - 花旗分析师Atif Malik将英伟达目标价从180美元上调至190美元,34位华尔街分析师给出"买入"评级,平均目标价为175 97美元,意味着股价可能再上涨10% [4] AI芯片市场与行业地位 - 英伟达GPU已成为AI基础设施的"黄金标准",几乎垄断了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 [4] - 黄仁勋预计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将达到1万亿美元,英伟达将受益于此 [4] - 微软、Meta、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预计下一个财年将投入约35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高于本财年的3100亿美元,这些公司贡献了英伟达超过40%的收入 [5] 全球扩张与AI工厂计划 - 英伟达将在德国建设全球首个工业人工智能云设施"AI工厂",配备10000个Blackwell GPU [6] - 黄仁勋表示传统数据中心正在向"AI工厂"转变,智能体系统代表AI从被动接受指令到主动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进化 [6] - 德国工厂将配备1万张GPU,包括DGXB200和RTX PRO服务器,并运行英伟达CUDA库、AI技术平台RTX、虚拟现实和仿真平台Omniverse加速服务 [7] 政策环境与市场担忧 - 美国政府放宽部分芯片出口限制,缓解了市场对英伟达中国业务受阻的担忧 [9] - 此前因H20芯片对华出口禁令,英伟达损失55亿美元库存注销并被迫放弃中国市场150亿美元销售收入 [9] - 华尔街大空头Jim Chanos认为AI热潮类似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企业可能减少资本支出导致项目搁置 [9]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中卡供应链·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16 16:40
融资信息 - 中卡供应链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由步步高投资集团与星陀资本联合领投 [2] 公司业务 - 公司是消费领域智能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 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技术产品矩阵 [3] - 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创作工具矩阵 AI数字人直播系统 智能切片生成技术 智能化仓储和物流履约体系 [3] - 通过AI底层大模型与中间层工具的商业场景应用 实现内容生产 流量运营和物流履约的全面智能化 [3] 融资用途 - 融资将用于AI技术平台升级 内容生态矩阵扩展 物流履约体系优化 [4] - 重点突破多模态AI在供应链决策中的应用 拓展海外电商与本地生活服务场景 [4] - 强化与股东方在产业资源上的协同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领域智能化供应链平台 [4] 投资方观点 - 步步高投资集团认为公司在AI技术与消费场景结合上展现极强落地能力 "内容+履约"双轮驱动模式精准匹配新消费品牌增长需求 [5] - 星陀资本认为公司构建了完整AI产品矩阵 并在物流履约端建立稀缺的基础设施能力 与其在新生活方式领域的投资逻辑高度契合 [5] 行业观点 - 本轮融资是消费领域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体现行业对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6] - 创投机构高度认可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认为其在AI技术应用和物流履约体系上的优势将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6] - 融资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提供资金支持和产业资源协同 [6]
英伟达打样“AI 工厂”:万卡算力背后是制造业革命还是算力泡沫?
第一财经· 2025-06-12 23:20
英伟达工业AI云战略 - 英伟达提出"双工厂"理念,物理工厂负责生产,AI工厂专注于创造驱动产品的智能,计划在德国建设全球首个工业人工智能云设施"AI工厂",配备10000个Blackwell GPU [1][2][4] - 英伟达将传统数据中心转变为"AI工厂",生产"智能通证"为各行各业提供动力,开启新工业革命 [2] - 德国工厂将运行英伟达CUDA库、RTX平台、Omniverse加速服务,与西门子、Ansys等软件厂商合作 [4]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国内企业评价英伟达算力配置为"顶配",1万张GPU的算力基座规模远超国内现有水平,将推动流体仿真、软体结构仿真等工业仿真难题的突破 [5] - 英伟达构建覆盖制造全流程的"算法-仿真-验证"闭环生态,工程数字孪生与工业机器人算法演进频率从"年"级跃升至"日-周"级 [6] - 全球尚未有类似规模项目落地,体现"万卡级"AI集群在部署与调优层面的巨大工程门槛 [6] 欧洲市场布局 - 英伟达选择德国落地传递产业信号,德国计划2025年将AI资助从30亿欧元增至50亿欧元 [8] - 除德国项目外,英伟达计划在欧洲新建20座"AI超级工厂",推动"算力两年增长10倍" [8] - 欧洲缺乏大型本土云计算服务商,英伟达在智算设备方面基础良好,适合开拓欧洲市场 [9] 中国市场对比 - 国内华为和阿里云具备万卡集群构建能力,华为依托昇腾AI平台和MindSpore框架,阿里云基于SCC超级计算集群 [10] - 中国已有超过200个智算中心,部分出现闲置现象,可能不会专门建设垂直领域云平台 [10] - 分析师建议中国走国产化生态+场景深耕路线,通过"普惠算力"模式降低中小企业使用成本 [10] 行业挑战与替代路径 - 英伟达工业AI云平台面临软件工作量巨大、持续升级和硬件配套改建等挑战 [11] - 中国厂商应探索降低算力需求的新路径,类似DeepSeek的技术路线 [1][11] - 制造业智能化深水区考验企业认知结构与人才储备的共同"进化" [7]
深耕AI赋能,量化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概况 - 量化派是一家创立于2014年的精准撮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技术及专有网站和应用程序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1]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研发团队由创始人兼CEO周灏博士领导,首席技术官周强先生拥有逾15年研发经验 [2] 技术平台与研发 - 公司于2021年开始研发布局"量星球"AI技术平台,提供灵活、可扩展的定制解决方案 [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研发团队包括58名技术人员,占雇员总人数约45% [2] - 2021年度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40万元、6,070万元、4,690万元及1,710万元 [2] - 公司持有50项软件版权、736项注册商标、九项中国专利,另有五项待申请专利 [2] 荣誉与资质 - 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认证 [3] - 荣获"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最具投资价值奖"、"全球数字经济优秀创新企业"、"人工智能商业应用之王"等行业奖项 [3] 市场定位与前景 - 量化派构建"量星球"智能赋能生态,通过模块化技术架构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工具 [3] - 公司以"技术+场景"双轮驱动模式,验证了AI技术落地的商业价值 [3] - 上市后将加速技术升级与生态拓展,有望进一步扩大技术边界与应用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