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绘图
icon
搜索文档
OpenAI:人类只剩最后5年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05 13:02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I技术存在显著的能力与可靠性缺口,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未能提升效率,反而可能降低生产力[9][11] - AI行业呈现高投入、低回报的特征,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市场繁荣背后是严峻的淘汰现实[13][16] - AI技术需达到人类从业者平均水平方能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其变革潜力在于替代普通工作者而非顶尖人才,但这一时刻尚未到来[23][25] 现实很骨感 -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AI工具的软件工程师组实际工作效率比纯人工组慢19%,与参与者主观感受的效率提升20%形成矛盾[9] - AI在编程领域表现最佳却仍导致效率下降,归因于其输出成果存在大量小错误,需人类花费额外时间检查与更正,人类成为AI的保姆[11] - 中国现存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424.3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28.6万家,但行业呈现高投入低回报特点[13] - 2022年11月至2024年7月,全国共有78612家新注册AI企业处于注销、吊销或停业异常状态,占同期新注册企业总量的8.9%,倒闭的新注册AI企业估计已超10万家[16] 未来确实不远 - 现阶段生成式AI只能进行标准化创作,导致输出同质化与细节缺失,如图像生成中出现器官比例失真、手指数量错误等低级问题[20] - AI目前仅能胜任审核、阅片等高度重复性工作,更深层次的细节把控仍需人类,因此无法作为合格工具普遍提升效率[21] - AI变革的临界点在于其能力达到人类从业者平均水平,届时将能淘汰占多数的普通工作者,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游戏行业初级策划工作已面临被替代[23] - 游戏行业预计50%的从业者可能面临转行,其他行业亦将受冲击,但这一变革不需等待AGI,只需AI能完成最简单工作,然而绝非当前技术水平所能及[25] 尾声 - 当前对多数行业而言,AI既无法取代人类,作为工具亦不合格,但许多企业盲目跟风裁员,结果往往是降本而未增效[27] - 2025年AI应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元,但部分企业与投资者对AI认知肤浅,将购买高配电脑、生成数字人主播等同于数字化转型[27][28]
OpenAI:人类只剩最后5年
虎嗅APP· 2025-09-29 17:38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I技术的能力被过度宣传,其实际应用效率提升有限,甚至在某些领域(如编程)导致效率下降[10][11][17][18] - AI行业呈现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市场参与者众多但盈利困难,大量企业面临倒闭风险[29][30][36][40] - 生成式AI目前存在同质化和细节缺失两大问题,限制了其在复杂任务中的应用,仅能胜任高度重复性工作[46][47][52][53] - AI技术的真正突破点在于达到人类从业者的平均水准,届时将显著改变市场生态,但这一时刻尚未到来[58][59][72][80] AI技术现状与效率悖论 - 实验表明,使用AI工具的软件工程师组比纯人工组效率降低19%,而非预期的提升40%[15][17][18] - 效率下降归因于"能力-可靠性缺口",AI生成内容错误频出,人类需花费大量时间检查修正,反而成为AI的保姆[22][23] - 编程是AI表现最好的领域,在此领域尚无法提升效率,其他行业情况更不乐观[24][25] AI行业市场格局与经营状况 - 中国现存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424.3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28.6万家[27][28] - 行业呈现高资本投入特征,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巨头2024年资本投入达3000亿美元,大部分流入AI项目[30] - 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投资额较2023年增长超过70%,预计2025年总支出将达到2024年的3倍[30] - 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2022年11月至2024年7月,全国共有78612家新注册AI企业注销、吊销或停业,占同期新注册总量的8.9%[36] 生成式AI的技术局限性 - AI创作存在同质化问题,源数据交叉重复导致输出风格雷同,需大量特定提示词才能差异化[48][49] - 细节把控能力不足,常出现人物装饰不完整、器官比例失真、手指数量错误等低级错误[50][51] - 目前仅能胜任审核、阅片等高度重复性工作,更深层次的细节把控必须由人类完成[52][53] AI对未来行业的影响路径 - AI替代的关键阈值是达到人类从业者平均水平,届时将淘汰占多数的普通从业者,实现降本增效[58][59][60] - 游戏行业是典型应用场景,初级策划工作将被替代,仅保留高创造力人员,可实现NPC个性化和玩家体验提升[61][63][64] - 技术成熟后将推动大型游戏研发成本降低、周期缩短,小厂则可完全依赖AI进行研发[67] - 行业预计50%从业人员可能面临转行,其他行业也将面临类似冲击[68][69]
OpenAI:人类只剩最后5年
虎嗅· 2025-09-29 07:36
对未来AI能力的预测 - 山姆·奥特曼预测五年后AI将全面超越人类,人类智力霸权时代进入倒计时 [1] - 预计到2030年,GPT-8有资格成为真正的AGI,能解决量子引力等终极难题并阐述思考过程 [2][3] - 智库METR预测大语言模型能力每7个月翻倍,到2030年AI可在数小时内完成人类一个月的工作量 [8][9] 当前AI应用的实际效能 - 实验表明,使用AI工具的软件工程师组比纯人工组效率慢了19%,而非预期的提升40% [13][14] - 当前AI存在“能力-可靠性缺口”,其产出无法达到企业业务水平,人类需花费大量时间检查更正错误 [19][20][22] - 生成式AI目前只能胜任审核、阅片等重复性高的工作,因同质化和细节缺失问题,无法作为合格工具 [59][60] AI行业的市场现状与投资 - 全国现存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424.3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28.6万家 [28][29] - 2024年全球生成式AI投资额较2023年增长超过70%,预计2025年总支出将达到2024年的3倍 [34] - 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巨头2024年资本投入高达3000亿美元,大部分流入AI项目 [33] AI企业的经营困境与淘汰率 - 除英伟达外,目前几乎没有AI企业真正盈利,行业呈现高投入、低回报特征 [31][32] - 多家AI初创公司面临困境,如SD背负1亿美元债务,Stability AI核心团队辞职,Character AI卖身谷歌 [37] - 2022年11月至2024年7月,全国共有78,612家新注册AI企业处于注销、吊销或停业状态,占同期新注册总量的8.9% [40] AI在具体行业的潜在影响 - 在游戏行业,AI可替代初级策划的重复性工作,实现降本增效并提升游戏质量(如个性化NPC) [68][71][72] - 行业预测随着技术升级,游戏行业50%的从业者可能面临转行,其他行业亦感受到压力 [79][80] - AI真正产生变革的门槛是达到人类从业者平均水平,届时将彻底改变市场生态 [65][66] 企业对AI的认知与应用误区 -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层跟风强调AI降本增效并普遍裁员,但结果往往是只降本未增效 [84][87] - 部分企业将购买高配电脑、生成数字人主播等同于数字化转型,存在认知偏差 [90][91] - 当前AI应用市场规模虽预计突破5000亿元,但市场炒作成分较大 [89][92]
AI淘金站:藏着AI清醒派的生存法则
虎嗅APP· 2025-07-28 17:53
AI应用与商业化 - 核心观点:AI淘金站聚焦于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供可落地的商业案例和操作步骤,帮助普通人绕过技术门槛实现变现 [3][6][12] - 案例1:YouTube封面设计通过精准需求输入、关键词组合参数调整及简单后期修补三步流程实现接单变现,将复杂流程简化为可复制的步骤 [6][7] - 案例2:AI工具出海存在35倍回报率潜力,因海外用户付费意愿(10-50美元/月)是国内5倍叠加汇率差(1美元=7元人民币),推动创业者转向全球市场 [8] - 案例3:小红书治愈系Vlog通过AI工具(豆包生成图片、即梦AI转视频、剪映加BGM)实现零基础制作,单款商品GMV近百万,验证内容带货的商业价值 [9][10][11] 社区生态与资源 - 浪岛定位为AI创客自由群岛,聚集VC/PE投资人(管理规模超10亿)、商业化操盘手(千万级项目经验)及技术极客,提供前沿情报与实操干货 [14][15] - 社区优势包括:技术变现案例直接抄作业、模型指令优化等一手情报、资源互换组队机会,吸引AI创业者、创投人及技术极客 [14] - 建岛福利:岛主身份标识、每周10次官方推流(3倍增速)、核心共创群优先反馈权,初期入驻可获流量与陪跑支持 [15] 用户参与与价值主张 - 目标用户:厌倦AI虚浮噱头的"现实主义者",需拆解商业玩法(如YouTube封面接单)或分享小众赛道变现案例(如AI文档处理) [3][4][6] - 价值主张:将焦虑转化为实操路径,通过案例拆解(如三步生成Vlog)和同频交流,推动技术红利转化为真金白银 [12][14] - 社区活动:鼓励用户登岛分享"野路子"变现经历,碰撞思路并复制成功模板,强调"落地折腾"是获取AI红利的核心 [4][12][13]
AI墓地的1289个项目,写着创业的九死一生
创业邦· 2025-07-07 11:21
AI创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AI创业项目淘汰速度加快 2025年上半年超200个工具被关闭 平均每天1家AI项目走向「坟墓」[6] - AI Graveyard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7月2日已有1282个AI项目关闭或被收购 相比去年6月底的700个增长近600个[4][6][7] - 创业领域呈现高度集中化 文生文产品占比26% 多模态类产品占比21% 其他泛B端应用和开发工具占比53%[13] 高风险创业领域分析 - AI写作和chatbot成为创业失败重灾区 分别占死亡项目的14%(174个)和8%(105个) 主因是低门槛和低成本[12] - 垂直场景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力工具 AI助手和AI编程位列「AI项目死亡领域」前十名[14] - 产品同质化严重 高频关键词显示遍地是「生产力工具」 人均是「AI助手」[16] 项目失败原因深度剖析 - 产品交互设计趋同 普遍采用「对话框」形式 被批评为「最懒惰、最省事的解决方案」[12][14] - 细分领域产品如AI Prompt和AI总结类工具虽切中需求但被快速替代[14] - 执行层面存在双重困难 包括创企自身能力不足和大厂内部赛马机制[22] 项目退出路径观察 - 部分项目通过被收购实现退出 如Lalamu Studio被Canva收购 Windsor被Front收购[19][20] - 独立开发者项目DamnGoodTools被收购 创始人视其为成功退出[20] - 更多项目突然消失 有案例显示从下架到关闭Discord仅用四天[21] 行业发展趋势 - 模型能力持续升级 终极AI产品形态尚未定型 探索仍在继续[25] - 创业方法论发生变化 从「方向比速度重要」转向「方向和速度一样重要」[22]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需要更贴近用户需求和模型技术变化[22]
爱冲浪大赛|谁还不是一个AI绘图小能手呢?
虎嗅APP· 2025-04-27 21:10
竞赛主题与方向 - 本届竞赛主题为"劳动之美·创意无限",旨在通过AI绘图展现劳动场景的魅力和AI参与劳动的潜力 [6] - 方向一要求用写实风格捕捉劳动场景的真实与美感,如外卖骑手、医生等职业场景 [6] - 方向二鼓励描绘AI参与劳动的创新场景,探索人机协作关系,如AI机器人建设城市、AI管家料理家务等 [6] 活动时间安排 - 作品征集期为4月23日至5月13日 [6] - 作品评审期为5月14日至5月16日 [6] - 获奖公示期为5月17日至5月23日 [6] 奖励设置 - 一等奖1名奖励价值7000元高端品牌手机 [8] - 二等奖3名各奖励价值1300元专业运动耳机 [8] - 三等奖5名各奖励价值500元网约车出行卡 [8] - 优秀奖15名奖励畅销书1本加AI生图工具会员季卡 [8] - 获奖作品及创作者将获得爱冲浪首页流量曝光机会 [8] 参赛流程 - 需在爱冲浪社区发布AI绘画作品帖子 [9] - 帖子必须添加指定话题劳动之美·创意无限 [10] - 鼓励将作品分享至微信朋友圈、社群等外部平台获取更多点赞 [10] - 允许同一用户提交多个作品,但仅对最高水平作品颁奖 [10] 作品要求 - 必须为原创AI绘图作品,严禁抄袭或剽窃 [14] - 需包含1-9张AI绘图及详细创作说明,注明使用的AI工具和提示词 [13] - 作品需体现创新性、艺术性和AI技术优势,具有可学习借鉴意义 [14] 版权说明 - 参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5] - 投稿即视为授权主办方在活动宣传展示中使用作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