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写作
icon
搜索文档
AI墓地的1289个项目,写着创业的九死一生
创业邦· 2025-07-07 11:21
AI创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AI创业项目淘汰速度加快 2025年上半年超200个工具被关闭 平均每天1家AI项目走向「坟墓」[6] - AI Graveyard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7月2日已有1282个AI项目关闭或被收购 相比去年6月底的700个增长近600个[4][6][7] - 创业领域呈现高度集中化 文生文产品占比26% 多模态类产品占比21% 其他泛B端应用和开发工具占比53%[13] 高风险创业领域分析 - AI写作和chatbot成为创业失败重灾区 分别占死亡项目的14%(174个)和8%(105个) 主因是低门槛和低成本[12] - 垂直场景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力工具 AI助手和AI编程位列「AI项目死亡领域」前十名[14] - 产品同质化严重 高频关键词显示遍地是「生产力工具」 人均是「AI助手」[16] 项目失败原因深度剖析 - 产品交互设计趋同 普遍采用「对话框」形式 被批评为「最懒惰、最省事的解决方案」[12][14] - 细分领域产品如AI Prompt和AI总结类工具虽切中需求但被快速替代[14] - 执行层面存在双重困难 包括创企自身能力不足和大厂内部赛马机制[22] 项目退出路径观察 - 部分项目通过被收购实现退出 如Lalamu Studio被Canva收购 Windsor被Front收购[19][20] - 独立开发者项目DamnGoodTools被收购 创始人视其为成功退出[20] - 更多项目突然消失 有案例显示从下架到关闭Discord仅用四天[21] 行业发展趋势 - 模型能力持续升级 终极AI产品形态尚未定型 探索仍在继续[25] - 创业方法论发生变化 从「方向比速度重要」转向「方向和速度一样重要」[22]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需要更贴近用户需求和模型技术变化[22]
万联证券:传媒业呈现周期性变化态势 2025H2把握IP、AI双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10:47
传媒业2024-2025年表现 - 2024年传媒业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承压 2025Q1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 环比呈现周期性变化态势 [1] - 2025年下半年需把握IP与AI双主线 IP经济通过孵化自有IP和联动热门IP探索谷子、盲盒及卡牌等商业形态 [1] IP经济 谷子 - Z世代消费观念情绪化转向 用户倾向通过"拥有角色"实现情感投射 谷子产品成为IP生态关键情绪载体 [1] - 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潜力充足 带动传统商城转型 为线下消费市场增添活力 [1] 盲盒 - 盲盒基于"未知性"刺激零售机制 产品形态以系列化潮玩为主 通过"随机+限量"引导重复购买 [1] - 盲盒注重产品设计内容承载力与原创IP商业转化 具备强社交性与圈层粘性 市场已较成熟 [1] 卡牌 - 集换式卡牌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通过对战、收集与交易构建互动消费体验 具有强社交属性与游戏化特征 [1] - 卡牌产品围绕动漫、游戏等强IP构建 借助卡牌设定、玩法机制与角色关联实现用户沉浸 [1] AI应用 产品端 - AI产业衍生多赛道、多场景应用 覆盖AI智能助手、AI陪伴、AI相机、AI写作等20个赛道 [2] - AI产品渗透个人生产力、休闲娱乐、日常生活多维度 围绕多模态、一站式及Agent迭代发展 [2] 应用端 - AI在影视、广告营销、游戏等传媒细分领域广泛应用 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降低内容生产成本 [2] 硬件端 - AI智能眼镜作为多功能技术载体 被视为切入AI智能终端市场突破口 [2] - 2024年起国内传统眼镜制造商、AR厂商、消费电子企业及互联网厂商积极布局AI眼镜领域 [2] - 2025年AI眼镜销量有望攀升 快速渗透传统眼镜市场 [2]
万联晨会-20250704
万联证券· 2025-07-04 08:53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3日周四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18%、1.17%、1.9%,沪深两市成交额13095.87亿元;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收跌;美国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2][7] - 2025年1 - 5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同比增长7.7%,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2.7%,逆差比上年同期减少1352.2亿元;上海到2027年将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 [3][8] - 传媒行业2025年行情亮眼,截至6月20日申万传媒行业上涨6.41%,排名第3,跑赢沪深300及创业板指;下半年把握IP、AI双主线,IP经济探索成熟商业形态,AI推动市场发展 [9] 市场回顾 国内市场 - 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收涨0.18%、1.17%、1.9%,沪深两市成交额13095.87亿元 [2][7] - 申万行业中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领涨,煤炭、交通运输、钢铁领跌;概念板块中同花顺果指数、2025中报预增、PCB概念涨幅居前,兵装重组概念、可燃冰、国产航母概念跌幅居前 [2][7] 国际市场 - 港股恒生指数收跌0.63%,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67% [2][7] - 美国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标普500、纳指分别收涨0.77%、0.83%、1.02% [2][7] 重要新闻 服务贸易 - 2025年1 - 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2543.6亿元,同比增长7.7%,出口14033.7亿元,增长15.1%,进口18509.9亿元,增长2.7%,逆差4476.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2.2亿元 [3][8] 上海离境退税 - 到2027年,上海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网点超10000个,“即买即退”商店占比超80%,商业集中场所设立集中退付服务点的占比超80%,中心城区实现离境退税商店全覆盖 [3][8] 研报精选 行业核心观点 - 传媒行业2025年行情亮眼,截至6月20日申万传媒行业上涨6.41%,排名第3,跑赢沪深300及创业板指;估值PE - TTM震荡调整,高于近七年均值 [9] - 2024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承压,20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环比周期性变化;下半年把握IP、AI双主线 [9] 投资要点 IP - 谷子:伴随Z世代兴起与消费观念转变,谷子成IP生态关键情绪载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带动传统商城转型 [10] - 盲盒:基于“未知性”刺激,以系列化潮玩为主,依赖成熟IP,注重原创转化,社交性与圈层粘性强,市场较成熟 [11] - 卡牌:集换式卡牌重要,围绕强IP构建,互动消费体验好,内容互动性与用户生命周期有优势 [11] AI - 产品端:AI产业多赛道、多场景应用,覆盖20个赛道,围绕多模态等迭代,提升客户体验 [11] - 应用端:在影视、广告营销、游戏等细分领域应用,提升内容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11] - 硬件端:AI智能眼镜是突破口,国内企业积极布局,2025年销量有望攀升,渗透传统市场 [11]
AI大家说 |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思考,快来升级你的提示词技巧
红杉汇· 2025-07-02 15:29
大模型提示词技术演进 - 提示词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全新高度,用户体验取决于对话方式和引导技巧,一年前的技巧已不适用当前需求 [2] - 提示词框架成为提升人机协作效率的关键工具,结构化设计能显著降低沟通成本并提升输出质量 [5][9] RICE框架解析 - Role(角色定义):指定模型身份如"资深数据分析师"引导领域知识应用 [6] - Input(输入内容):提供具体任务素材确保响应准确性 [6] - Context(背景信息):说明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防止输出偏离 [7] - Expectation(输出预期):规定形式如表格/报告及详细程度要求 [8] CRISPE框架进阶 - Clarify(需求澄清):明确核心目标如"Python数据可视化优化" [10] - Structure(结构设计):预设输出框架如"分步骤说明+代码示例" [12] - Evaluate(评估标准):设定验收条件如"准确率≥95%或代码无报错" [13] 高阶协作技巧 - 心态转变:从指令执行者到思维伙伴,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深度对话 [17][20] - 突破友善边界:使用直接指令如"对我狠一点"获取尖锐反馈 [19][21] - 深度推理激发:加入"think hard"等前缀激活更强推理流程 [19][24] - 输入质量优化:提供项目文档/数据报告等丰富背景材料提升输出精准度 [22] AI写作优化方法论 - 画面感构建:用具体意象替代抽象概念,如"毛茸茸小兔子"替代"刺激物" [27] - 文本精炼指令:要求AI缩短30%内容同时保留核心意思增强表达力度 [28] - 角色分工:人类负责情感温度与思想深度,AI负责语言效率与结构优化 [28] 行业动态参考 - Anthropic首席产品官提出7种AI协作新玩法,强调多轮对话共同构建方案 [16][23][30] - 混合架构模型M1开源实现100万token处理能力,反映技术迭代加速 [31]
大厂搞AI,谁赚到钱了?
创业邦· 2025-06-09 10:58
全球AI行业现状 - AI成为全球科技圈最强共识,国内外巨头和创业公司集体重金投入[4] - AI独角兽Midjourney以40人团队实现年收入5亿美元,人均创收166万美元[4] - 国内大厂从2023年开始在财报中强调AI重要性,2024年Q1集体释放"AI带动营收快速增长"信号[4] 大厂AI变现模式分类 - 模型即产品:围绕自研大模型推出的C端应用为主,商业模式多为订阅制[6][7] - 模型即服务(MaaS):面向B端客户提供API或定制模型,当前变现最明确方向[8] - AI即功能:将AI嵌入自身业务提升效率,属于隐性盈利路径[9] - 卖铲人:提供算力基础设施,门槛高且投入周期长[9] 主要公司AI业务表现 第一梯队(百度/阿里/腾讯/华为) - 百度非在线营销收入从2022年259亿增至2024年317亿,2025年Q1同比增长40%[11][12] - 阿里云智能集团2025年Q1收入301亿同比增长18%,AI产品连续七季度三位数增长[12] - 腾讯广告Q1收入319亿同比增长20%,游戏收入增长24%创三年新高[13] - 华为2024年ICT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699亿同比增长4.9%,云计算营收385亿同比增长8.5%[14] 第二梯队(快手/字节/美图) - 快手可灵AI 2025年Q1营收超1.5亿,AI生成直播切片GMV同比增长超300%[14][15] - 美图2024年总营收33亿同比增长23.9%,AI设计室应用收入2亿[16] - 字节通过AI优化节省成本超10亿,拥有超20款AI应用[15] 第三梯队(科大讯飞/昆仑万维) - 科大讯飞2025年Q1营收47亿同比增长27.7%,但净亏损2亿[16] - 昆仑万维AI短剧应用DramaWave年化流水达1.2亿美元[16] 资本市场反应 - 美图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27.42%,阿里和快手涨幅超40%[17][19] - 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后港股单日涨幅超15%,昆仑万维市值曾接近800亿[17] - 腾讯最新市值43331亿港元,较2022年末增长24.58%[19] 行业挑战与投入 - 腾讯2024年研发投入706.9亿,阿里571.5亿,均保持高投入[22][23] - 阿里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建设AI基础设施[24] - C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获客成本高,豆包APP仅Q1营销投入约1.6亿[24][25] - MaaS领域价格战激烈,开源模型冲击闭源商业模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