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hatbot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VLA的实质 | 强化学习占主导的下一个action token预测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2 07:33
核心观点 - 对"predict the next token"的不同理解反映了对LLM或AI潜力与实质的不同认知 [1] - 越认为"predict the next token"超越统计学的人,越认可LLM潜力大/AI潜力大/推理过程是意识雏形/超级对齐重要 [2] - 理想VLA实质是在强化学习主导下连续预测"next action token",类比OpenAI的O1O3 [4] - 辅助驾驶比chatbot更适合采用强化学习方法 [4][24] Ilya观点分析 - Ilya作为前OpenAI首席科学家,推动了过去十年AI领域多项重大突破 [4][5] - Ilya认为"predict the next token"能超越人类表现,关键在于神经网络能推断出"理想人物"的行为 [8][9] - "predict the next token"本质是理解token产生的现实基础,而不仅是统计学 [11][12] - Ilya的思考方式非常严谨,认为预测token需要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思想、感情和想法 [12][13][17] 理想VLA技术特点 - VLA架构通过传感器输入,输出驾驶行为action token,整个过程实时发生在车端 [19] - VLA在NOA期间连续预测next action token,实质是理解现实物理世界 [20] - VLA在推理过程中具有意识特征,这种意识随NOA开启/关闭而出现/消失 [21] - 辅助驾驶比chatbot更适合强化学习,因其奖励函数更明确(安全/舒适/效率) [24][26] 行业技术差异 - AI软件与硬件开发存在本质差异:软件可快速AB测试迭代,硬件迭代较慢 [28] - AI软件内核是神经网络与权重,传统软件内核是代码 [28] - 理想在AI软件与硬件结合方面达到高水平,但行业认知不足 [29][30] - 自动驾驶技术社区活跃,涵盖大模型/VLA/端到端/感知/规划控制等多个方向 [33][35][37]
AI墓地的1289个项目,写着创业的九死一生
创业邦· 2025-07-07 11:21
AI创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AI创业项目淘汰速度加快 2025年上半年超200个工具被关闭 平均每天1家AI项目走向「坟墓」[6] - AI Graveyard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7月2日已有1282个AI项目关闭或被收购 相比去年6月底的700个增长近600个[4][6][7] - 创业领域呈现高度集中化 文生文产品占比26% 多模态类产品占比21% 其他泛B端应用和开发工具占比53%[13] 高风险创业领域分析 - AI写作和chatbot成为创业失败重灾区 分别占死亡项目的14%(174个)和8%(105个) 主因是低门槛和低成本[12] - 垂直场景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力工具 AI助手和AI编程位列「AI项目死亡领域」前十名[14] - 产品同质化严重 高频关键词显示遍地是「生产力工具」 人均是「AI助手」[16] 项目失败原因深度剖析 - 产品交互设计趋同 普遍采用「对话框」形式 被批评为「最懒惰、最省事的解决方案」[12][14] - 细分领域产品如AI Prompt和AI总结类工具虽切中需求但被快速替代[14] - 执行层面存在双重困难 包括创企自身能力不足和大厂内部赛马机制[22] 项目退出路径观察 - 部分项目通过被收购实现退出 如Lalamu Studio被Canva收购 Windsor被Front收购[19][20] - 独立开发者项目DamnGoodTools被收购 创始人视其为成功退出[20] - 更多项目突然消失 有案例显示从下架到关闭Discord仅用四天[21] 行业发展趋势 - 模型能力持续升级 终极AI产品形态尚未定型 探索仍在继续[25] - 创业方法论发生变化 从「方向比速度重要」转向「方向和速度一样重要」[22] - 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需要更贴近用户需求和模型技术变化[22]
5月Call海外AI算力:当时我们看到的变化是什么?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海外AI算力行业、ACSL产业链、AI产业链中的PCB制造环节、光模块和光互联领域 - **公司**:微软、谷歌、NVIDIA、Meta、OpenAI、亚马逊、生益电子、沪电股份、广合科技、博通Marvell、深南电路、Zinus、ECAI、Skill AI、Cohere、Oracl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股AI反弹与算力需求趋势** - 微软上修全年和下一季度指引创新高,标志美股AI反弹基础[2] - 2025上半年AI算力市场训练和推理需求共振向下,下半年推理需求因TOKEN量增加向上,若训练算力增长,市场信心或恢复,且下半年两者需求将共振向上[1][9][13] - 算力通胀指各环节价值量显著增加,通缩指单位成本下降,TOKEN量需翻倍增长维持算力总需求[1][10][14] 2. **AI技术对算力需求的影响** - AI agent对TOKEN量和算力需求远超chatbot,预示推理模型发展方向[1][3] - 谷歌IO大会与微软数据验证TOKEN量加速增长趋势,显示行业显著拐点[1][4] 3. **云计算平台与算力需求关系**:大厂对未来算力需求不清晰,不敢轻易建大型集群,使云计算平台如K85产业价值提升[5] 4. **美股AI巨头反弹原因**:上季度业绩良好、AI商业化进展顺利、资本开支未减少[6] 5. **项目对算力市场的影响** - 星际之门项目专注训练,提升训练预期,但市场仍主要交易推理算力[7] - new scaling旨在打开模型能力天花板,下半年需找到下一代模型路径提升能力和应用潜力[8] 6. **市场对算力需求的误判**:市场误判训练和推理需求,认为需爆款应用带动,实际大厂改造业务已推动TOKEN量增加,当前推理需求占主导[1][16] 7. **未来AI大模型发展格局**:未来AI大模型发展格局渐明,下一代大模型引领者可能是OpenAI和XAI等,若靠大型集群驱动,谷歌等公司处次要地位[19] 8. **中美AI产业差距**:未来半年到一年,中美在AI大模型领域差距或拉大,中国缺大型计算集群,更多满足推理需求[20] 9. **公司算力投入情况** - Meta一年H1版采购量约30万张GPU卡片,价值超100亿美元;OpenAI购买全美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卡片,需求仍存疑[23][24][26] - 亚马逊和谷歌自研芯片量显著增长,ECAI客户下半年推资源芯片并于明年放量[33] 10. **PCB环节变化** - 明年三家云厂商自主研发芯片用AI服务器硬件设计规格显著提升,新增PC需求价值量预计151 - 200亿元[34] - 核心标的公司中生益电子、沪电股份为第一梯队,广合股份与博通Marvell为第二梯队[35] 11. **各公司发展情况及前景** - 生益电子产能不足问题下半年部分解决,新增产能预计带来30亿产值弹性,明年盈利预期接近18亿元[37] - 沪电股份确定性强、估值性价比高,今年下半年释放产值弹性,明年盈利约45 - 46亿元,目标市值短期内或达1200亿元[39] - 广合科技逻辑类似生益电子,明年新增产能释放,2026年收入和利润预计14 - 15亿元,PE约17倍[40][41][42] 12. **光模块和光互联领域需求节奏**:光模块与PCB短期需求基本同步,光互联中CPO需求2026年显现,最快上半年,最慢下半年[4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市场对agent技术认知存在误解,国内感知度低,美国使用多,如Zinus海外估值超100亿人民币[31] - Marvell近期涨幅约9 - 10个百分点,需进一步分析其AI Day PPT内容[44]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传统互联网丨小白商业观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13:51
AI对传统互联网的重构 - AI正在将传统互联网重做一遍,chatbot成为白领工作标配,智能体重构工作流 [2] - 生成式AI的主要产品形态是问答模式,机器开始扮演知识输出与逻辑推理的角色,取代以"人"为核心的内容生产 [2] - AI对UGC生态带来根本性挑战,搜索引擎赛道的中美玩家焦虑明显 [3] 行业变革与影响 - AI改变内容生产方式并重塑用户行为习惯,AI助手嵌入办公软件、浏览器等,改写搜索逻辑 [3] - 电商平台经历AI重构,智能推荐、虚拟购物助手、大模型客服系统逐步取代人工运营,提升转化率但模糊角色边界 [3] - 从搜索引擎到硬件市场(AI电脑、AI手机),AI重塑整个互联网生态,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4] 企业应对与战略调整 - 传统互联网公司需加快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整合AI能力或孵化独立项目以应对科技革命 [4] - 未来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价值在于"人",在哲学、艺术、情感等复杂领域人类仍不可替代 [5] - 平衡技术与人文、效率与深度、自动化与个性化是企业在AI变革中占据先机的关键 [5] 知乎的财务表现 - 知乎一季度扭亏为盈,利润同比有所增长,但总营收从9.6亿元降至7.3亿元,同比下降24% [2] - 公司四个板块营收均下滑,销售与营销、研发等开支同比减少 [2]
市场对ai应用还是有很大误解
小熊跑的快· 2025-04-01 12:51
AI Agent与Chatbot的区别 - AI Agent与Chatbot本质不同 Chatbot是对话窗口 用户输入提示词后反馈回答 而AI Agent将提示词环节内化 直接提供解决方案 [1] - AI Agent的工作流程示例 用户提出量化实施idea后 Agent自动完成策略生成 数据获取 代码编写 回归测试等全流程 大模型在其中负责任务分解与执行指导 [1] - AI Agent的核心价值 通过预置高质量提示词 解决用户专业度不足和交互惰性问题 实现复杂任务的自动化封装 [1] AI Agent的核心特征 - 高度定制化 需封装行业特定知识 导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难以直接切入B端市场 [2] - 强垂直属性 单一Agent无法覆盖全行业 受限于数据与知识储备的局限性 [3] - 人力替代效应 当前基于Claude 3底座的Manus Agent处理单问题成本20元 月工作成本4400元 可替代2.5万元月薪人力 [3] AI Agent的技术演进 - 成本下降曲线 通过工程优化与硬件升级 每16个月处理成本降低80% 伴随大模型精度持续提升 [3] - 任务复杂度进化 早期Agent仅能处理5步思考 未来将扩展至50步以上复杂问题 [3] - 机器人领域突破 2024年前依赖人工编程分解任务 现通过Agent实现问题识别-分解-处理的自动化闭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