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搜索文档
工业质检迎来具身智能时代 国产化进程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1:15
公司新品发布 - 中科慧远发布首款工业具身质检机器人CASIVIBOT 该机器人能模仿人类质检员动作、理解缺陷本质并与群体协同进化[1] - 机器人采用"手-眼-脑"协同技术架构:"眼"为三组相机组成的多光谱感知系统 支持大视野扫描与微米级检测 "手"为机械臂与灵巧夹具组合 可自主避障 "脑"为自主研发的慧脑AI平台 具备垂直行业大模型及百万级精标注缺陷样本数据库[1] - 该产品代表工业质检范式的转变 具备快速导入、灵活部署和持续进化能力[1][3] 行业技术背景 - 传统AOI技术存在固定检测边界和长周期导入特性 难以应对产线变动或突发非标瑕疵 导致质检环节仍高度依赖人工[2] - AOI与机器人形成互补关系:AOI擅长标准化大批量高速检测 机器人则在柔性场景和复杂缺陷中展现优势[2] - 二者协同形成"1+1大于2"效应:前段AOI完成大规模筛查 后段机器人完成复杂补检 并通过学习反哺AOI算法库[2] 行业发展前景 - 工业质检环节使用机器代人是一条新赛道 海内外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 国内厂商有望通过AI质检实现弯道超车[2] - 行业需要适配复杂多变工业场景的新型质检范式 具备快速导入和持续进化能力[3] - 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打开工业质检的未来发展空间[3]
长川科技:上半年半导体检测设备需求旺盛
证券日报· 2025-06-27 01:1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0亿元至4.20亿元,同比增长67.54%至95.46% [2]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行业需求旺盛,高端测试设备产品获得行业认可,各产品线销售订单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 [2] - 规模效应初显,推动业绩大幅增长 [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涵盖测试机、分选机、自动化设备及AOI设备,长期服务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晶圆制造及芯片设计企业 [2]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分别为6.45亿元、7.15亿元、9.67亿元,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25% [2] - 公司基本实现产品全面自主研发,掌握集成电路测试设备核心技术,拥有海内外专利1000余项 [2] 研发与人才储备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059人,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 [3] - 核心技术人员均具有半导体测试设备专业背景和丰富产业经验,为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3] - 专家指出高研发投入支撑新产品迭代,推动产品向中高端迈进,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3] 定增计划与研发项目 - 公司拟定向增发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32亿元,其中21.92亿元投向"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9.4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3] - "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将通过购置研发设备、投入研发人员及材料,迭代开发测试机、AOI设备,提升技术深度并完善产品线 [3] - 专家认为定增将助力公司攻关核心技术,加速中高端产品迭代 [3]
长川科技发布定增预案,拟以近22亿元投向半导体设备研发 实控人夫妇持股或稀释至约1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4 23:01
定增方案概述 - 公司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发行股票数量上限约1.89亿股 [1][8] - 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包括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及其他合格投资者 [7] - 定增完成后实控人赵轶、徐昕夫妇持股比例将从28.48%降至18.10%,但仍保持实际控制人地位 [1][6][9][11] 募资用途 - 拟募集资金总额近22亿元,其中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拟投入约22亿元(占总投资38亿元的57.9%),补充流动资金约9.4亿元 [2][4][5] - 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将用于测试机、AOI设备的迭代开发,推动进口替代进程 [4] - 补充流动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业务规模扩大和持续研发投入,公司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5亿/7.2亿/9.7亿元 [5] 股权结构变化 - 实控人夫妇当前合计持股28.48%(赵轶22.51%+长川投资5.97%) [6] - 长川投资正转让3116万股(占5.97%)给私募基金,若完成转让持股比例将降至23.53% [7] - 结合定增上限发行,最终持股比例将稀释至18.10% [1][9] - 当前第三大股东钟锋浩持股5.19%,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 [10] 行业竞争与战略 - 公司承认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 [2] - 募投项目旨在向中高端产品迭代,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4] - 项目将提升技术深度,完善产品线,满足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