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选机
icon
搜索文档
长川科技(300604):25H1盈利能力高增 中高端产品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7-23 20:33
财务表现 - 25H1归母净利润达4 27亿元 同比增98 73% [1] - 25H1收入21 67亿元 同比增41 80%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 57亿元 同比增71 32% [2] - 25Q2单季度收入13 52亿元 同比增39 52% 环比增65 79%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 11亿元 同比增50 59% 环比增581 97% [2] - 2025E-2027E的EPS分别为1 62 2 08 2 64元 增速为122 98% 28 32% 26 82% [2] 产品与业务 - 25H1测试机收入12 50亿元 同比增34 30% 毛利率63 48% 同比-1 28Pct [3] - 25H1分选机收入7 09亿元 同比增50 36% 毛利率41 08% 同比+3 31pct [3] - 25H1其他业务收入2 08亿元 同比增65 16% 毛利率50 72% 同比+3 88pct [3] - 公司重点开拓数字测试设备 三温探针台 三温分选机等高端产品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5H1研发投入5 77亿元 占营业收入26 65% 同比增35 38% [3] - 公司拥有海内外专利超1150项 其中发明专利超370项 软件著作权91项 [3] - 推出NanoX-6000系列产品 针对半导体关键尺寸量测 NanoX-8000系列产品针对PCB基板3D量测 [3] 市场预期与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56 75元 基于2025年PE估值35倍 [2] - 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超市场预期 主要因中高端产品放量 [1] - CIS测试机 存储测试机将进入放量周期 驱动2025-2027年业绩增长 [2]
AI系列专题报告(七)测试系统:AI芯片带来测试新需求,国产化水平待进一步提升
平安证券· 2025-07-23 18: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算力蓬勃发展使半导体后道测试重要性凸显,对测试设备产生新的增量需求;当前后道测试设备国产化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厂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长川科技、华峰测控、金海通、精智达、和林微纳 [3][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后道测试确保出厂芯片满足设计初衷 - 半导体测试涉及设计验证、晶圆检测和成品测试,目的是保证芯片功能符合设计初衷,主要应用场景为晶圆检测(CP)和成品测试(FT) [3] - 测试设备分为测试机、分选机和探针台,测试机是核心,2022年占比61.9% [3][16] - 2020 - 2027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48.7亿美元增长到106.9亿美元,CAGR约11.9%,国内市场预计从116.2亿元增长到267.4亿元,CAGR约12.6% [16] - 测试机细分市场中,SOC和存储是主要应用场景,2020年SOC测试机占比58.0%,存储测试机份额为22.5%,2024年SOC测试机份额约52.2% [17] AI芯片和HBM复杂的结构设计对后道测试提出新要求 - AI浪潮下,AI算力芯片快速发展,2022 - 2025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442亿美元增长到920亿美元,CAGR约27.7%,2020 - 2025年国内市场预计从184亿元增长到1530亿元,CAGR约52.7% [22] - AI芯片结构复杂、采用先进制程,增加测试难度,延长单芯片测试时间,放大测试系统噪声干扰影响 [29] - HBM是匹配AI高算力的最佳内存技术,已发展至第五代,SK Hynix第五代HBM3E带宽达1.2TB/s,单引脚最大I/O速度达9.6Gbit/s [33] - AI驱动HBM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3 - 2025年全球HBM位元出货量预计从4.78亿GB增长到16.96GB,CAGR约88.4%,产值预计从55亿美元增长到199亿美元,CAGR高达90.2% [36] - HBM堆叠结构复杂,需要区别于常规DRAM的KGSD测试,在多方面面临挑战 [37] 国内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还有较大国产化提升空间 - 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市场主要由泰瑞达、爱德万等海外厂商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2021年泰瑞达、爱德万合计市占率67%,国内长川科技、华峰测控合计市占率仅5% [40] - 国内存储和SOC测试机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25年国内存储测试机国产化率仅8%,2027年国内SOC测试机国产化率仅9% [3] - 爱德万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供应商,通过多次收并购完善产品覆盖面、拓宽业务版图,测试设备种类齐全,算力芯片和HBM拉动其测试需求 [49][56] - 泰瑞达是全球半导体自动测试设备领军企业,测试平台覆盖多种测试,代表产品J750销量超7000台 [60] - 长川科技拥有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全系列产品,通过收并购成长为后道测试设备平台型公司,2020 - 2024年收入从8.04亿元增长到36.42亿元,CAGR约45.89% [3][66][69] - 华峰测控是国内半导体后道测试机领先企业,产品覆盖模拟、功率、混合信号等领域,2020 - 2024年收入从3.97亿增长到9.05亿元 [72] - 金海通深耕集成电路后道测试分选机领域,2020 - 2024年收入从1.85亿元增长到4.07亿元,2024年EXCEED - 9000系列产品收入比重提升至25.80% [75] - 精智达跨界布局存储测试设备,2024年半导体存储测试设备收入2.49亿元,同比+200.8% [80] - 2019年和林微纳成为英伟达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供应商,2024年AI芯片测试探针和socket继续放量 [8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长川科技、华峰测控、金海通、精智达、和林微纳 [3][88]
核心产品保持高增长态势 长川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7-23 01: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98.73% [2] - 测试机业务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34.30% [2] - 分选机业务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50.36% [2]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产品销售需求持续增长,核心产品测试机和分选机保持高增长态势 [2] - 产品结构优化与核心设备市场认可度提升 [2] -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半导体测试设备需求保持高位 [2] 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上半年研发投入5.77亿元,占营业收入26.65% [3] - 累计拥有海内外专利超1150项(发明专利超370项),软件著作权91项 [3] - 拓展数字测试设备、三温探针台、三温分选机等高端应用产品 [3] 全球化研发布局 - 子公司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 & Instruments Pte Ltd具备领先的2D/3D光学检测技术 [3] - 日本子公司专注于模块级核心技术开发和全新方案前期论证 [3] 战略转型与高端化发展 - 加码高端封测设备领域,聚焦SoC测试机、存储测试机等高端产品 [3] - 战略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提升利润空间与国际竞争力 [3] 资本合作与产业布局 - 与两家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杭州长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出资5000万元、持股50% [3] - 合资公司聚焦高端封测设备的国产化研发与产业化 [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布局和人才机制 [4] - 加大高端测试设备研发投入,强化核心技术优势 [4] - 拓展产品线贴近新兴市场需求,挖掘新增长空间 [4] - 通过展会推广、客户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快全球化布局 [4]
矽电股份(301629):中小盘次新股说:国内领先的探针台设备企业
开源证券· 2025-07-22 21: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矽电股份作为国内领先的探针测试技术系列设备制造企业,凭借技术和服务优势,在国产替代背景下有望持续受益,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且行业增长动能强劲,公司龙头地位将引领国产替代进程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境内领先的探针台设备制造企业,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 - 矽电股份是国内领先的探针测试技术系列设备制造企业,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探针台设备领域市场份额达25.7%,是排名第一的境内厂商 [11] - 公司业务包括晶粒探针台、晶圆探针台和分选机等其他半导体测试设备,2024年上半年前两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94.3%,各业务在相应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12] - 2020 - 2024年公司营收由1.88亿元增长至5.08亿元,净利润由3285万增长至9211万,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高且稳定,为业绩增长提供主要动力 [18] - 公司募投资金投入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基地建设、分选机技术研发、营销服务网络升级建设等项目,有望提升研发能力、拓展产品及扩大市场覆盖 [25] 运用于半导体制造全流程,探针台设备市场增长动能强劲 探针台是半导体三大核心测试设备之一,已确立长周期增长主航道 - 半导体测试设备贯穿制造过程,对成本控制和品质保证至关重要,探针台是核心测试设备之一,用于晶圆测试等环节 [29][32] - 全球及中国大陆探针台销售规模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市场规模达4.59亿美元,行业确立长周期增长主航道 [34][35] 下游技术及产品迭代带动设备更新,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 半导体技术更新迭代催生探针台等设备需求,中国大陆探针台设备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2.28% [38] - 半导体产业重心向中国大陆转移,为国内检测设备市场创造大量需求 [39][41]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趋势为国内厂商提供契机,本土企业受益于进口替代窗口期 [44] 行业壁垒构筑高集中度格局,头部企业引领国产替代进程 - 探针台设备行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全球和中国大陆市场高度集中,主要由境外龙头企业垄断 [45][47] - 以矽电股份为代表的国内龙头凭借技术突破等优势,加速国产替代 [50] 技术与服务协同驱动,龙头地位领跑国产替代 卡位探针台设备赛道,国产替代背景下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 矽电股份是中国大陆首家产业化应用12英寸晶圆探针台设备厂商,打破境外垄断,在性能、参数和市场份额上超越部分对手 [51] - 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19 - 2024年1 - 6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市场份额从13%提升至23.30% [52] 坚持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多措并举抢占市场发展先机 - 公司掌握多项探针测试核心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部分指标比肩国际,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高且稳定 [53] - 公司基于技术积累研发并销售分选机等其他设备,丰富产品线,获得客户批量订单 [56] 地缘贴近与快速售后双轮驱动,强化客户优势壁垒 - 公司相对境外对手更贴近中国大陆半导体生产市场,拥有地缘优势和稳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7] - 公司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和服务,培养售后团队,部分提供驻厂服务,解决售后及更新需求 [60] - 公司积累庞大客户群体,覆盖广泛,在国产替代中凭借客户优势抢占先机 [61]
深市首批半年报出炉 四家公司业绩“双增”
上海证券报· 2025-07-22 03:56
深市首批半年报业绩概况 - 5家首批披露半年报的深市公司中,除*ST聆达外,其余4家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1] - 沃华医药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30316%,长川科技净利润同比上升9873%,瑞鹄模具和聚灿光电净利润分别增长4033%和343% [1][2][3] - *ST聆达是唯一亏损企业,净利润为-105亿元,但亏损同比收窄且营收同比增长7239% [4] 沃华医药业绩亮点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764%),归母净利润446764万元(同比+30316%) [1] - 实施"一降三增"战略,通过装备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1]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元(含税) [1] 长川科技业务表现 - 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4180%),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9873%) [2] - 研发投入577亿元占营收2665%,累计拥有专利超1150项(发明专利370项)及91项软件著作权 [2] - 集成电路测试设备获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头部封装测试厂商认可 [2] 瑞鹄模具增长驱动因素 - 营业收入1662亿元(同比+4830%),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4033%) [2] - 汽车制造装备业务订单充足且产能饱和,轻量化零部件业务产能逐步释放 [3] - 一体压铸结构件和冲焊件产能利用率提升,多款车型订单处于开发阶段 [3] 聚灿光电创新进展 - 营业收入1594亿元(同比+1951%),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343%),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3] - Q2单季营收863亿元创历史纪录,扣非净利润114亿元(同比+812%) [3] - 推进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项目和Mini/MicroLED扩建项目,布局车用照明等高端产品 [3] *ST聆达经营现状 - 营业收入599299万元(同比+7239%),净利润亏损105亿元但同比收窄 [4] - 子公司金寨嘉悦自2024年3月停产太阳能电池业务,通过优化库存和延期付款控制成本 [4] - 重点维护核心技术团队,为复产储备竞争力 [4]
长川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00:3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0% [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104.76% [21] - 基本每股收益0.68元/股,同比增长100% [21] - 研发投入5.7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6.65% [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42.93万元,同比下降203.14% [21] 业务发展 - 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测试机、分选机、自动化设备及AOI光学检测设备等 [4][8] - 测试机产品线覆盖数字测试机、数模混合测试机、老化测试机和大功率测试机 [8] - 分选机产品包括三温平移式分选机、重力式分选机和转塔式分选机 [8] - 通过收购STI和EXIS公司,完善了产品线和国际布局 [6][7] - 产品已进入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龙头封测企业供应链 [19] 技术研发 - 已拥有海内外专利超115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370项 [18] - 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 [18] - 重点开发数字测试机、三温探针台、三温分选机等高端产品 [5] - STI公司的2D/3D高精度光学检测技术(AOI)居行业前列 [6] - EXIS公司在转塔式分选机细分领域经验丰富 [7] 行业竞争 - 国内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外企业如爱德万、泰瑞达、科休等占据 [13] - 行业存在技术壁垒、人才壁垒、客户资源壁垒、资金壁垒和产业协同壁垒 [14][15][16] - 国内企业通过性价比优势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3] - 客户认证周期长,设备替换意愿低,形成客户资源壁垒 [15] 发展战略 - 目标成为国际领先的集成电路测试设备企业 [17] - 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发展理念 [5] - 通过并购完善产品线和国际布局 [6][7] - 重点突破探针台、数字测试机等高端设备 [5][17] - 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 [17]
长川科技(300604):业绩预增亮眼,各产品线订单放量加速
国投证券· 2025-07-04 16: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给予公司 2025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 54.37 元/股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中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业绩亮眼,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在 24Q2 较高基数下仍保持快速增长,展现盈利能力和成长韧性 [1] - 业绩快速增长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复苏、高端测试设备获认可、各产品线订单增长,公司把握国产替代机遇提升竞争力 [2] - 测试机进入放量阶段,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覆盖多类型测试机和分选机,获国内外知名企业认可 [3] - 公司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 31.3 亿元,21.9 亿元用于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加速国产替代,提升技术竞争力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 年中报预计归母净利润 3.6 - 4.2 亿元,同比增长 67.5% - 95.5%;扣非归母净利润 2.9 - 3.5 亿元,同比增长 39.1% - 67.9%;非经常性损益约 7000 万元 [1] - 按中值计算,25Q2 归母净利润 2.8 亿元,同比增长 32.3%;扣非归母净利润 2.7 亿元,同比增长 32.5% [1] 业绩增长原因 - 集成电路行业持续复苏,下游需求旺盛 [2] - 高端测试设备获市场认可,客户拓展成效显著 [2] - 各产品线订单同比显著增长,推动销售收入与利润提升,规模效应初显 [2] 产品与客户情况 - 测试机覆盖大功率、模拟、数字测试机等,在多领域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3] - 分选机覆盖重力式、平移式、测编一体机等 [3] - 测试设备和分选机获长电科技等国内封测龙头及士兰微等知名 IDM 厂商认可,子公司 STI 产品打入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供应链 [3] 定增情况 - 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 31.3 亿元,21.9 亿元用于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聚焦测试机、AOI 设备等技术突破 [4] 财务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48.8 亿元、61.48 亿元、78.0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57 亿元、11.38 亿元、14.71 亿元 [5][11] - 2023 - 2027 年多项财务指标呈现变化,如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等 [12]
【招商电子】矽电股份深度报告:国内探针台设备龙头,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和新品突破
招商电子· 2025-06-30 11:01
中国大陆探针台设备龙头 - 公司是国内产品覆盖度最全的探针台设备龙头,主要产品和客户来自半导体和LED光电芯片领域[1] - 2024年全球和国内探针台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超10亿美金和约30亿人民币,公司国内市占率仅为15%[1] - 公司收入从2020年的1.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08亿元,CAGR为28.2%[1] - 2024年收入中晶粒探针台和晶圆探针台分别占比55%和36%,晶圆探针台占比持续提升[1] - 公司晶圆探针台中12英寸高精度产品占比从2021年的7.62%提升至24H1的25.7%[1] - 客户覆盖士兰微、比亚迪半导体、燕东微、华天科技、三安光电等厂商[8] 技术实力与产品优势 -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拥有超30年探针测试技术研发经验,研发人员占比41%[10] - 已掌握高精度快响应大行程精密步进技术、定位精度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10] - 晶圆探针台设备步进精度可达±1.3um,支持12英寸晶圆测试[29] - 晶粒探针台达到国际同类设备水平,具有无损清针、滤光片自动切换等技术[29] - 产品类型覆盖从手动到全自动探针台,尺寸从4英寸到12英寸[29] - 在定位精度等关键指标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逐步缩小与东京精密、东京电子的差距[2] 市场格局与国产替代 - 2024年全球半导体探针台市场规模约10.2亿美元,中国大陆约30亿人民币[27] - 全球市场主要被日本东京电子和东京精密占据,公司全球市场份额约5%[27] - 在晶粒探针台领域市场份额较高,旺矽科技和惠特科技份额分别约10%和4%[27] - 在晶圆探针台领域市场份额较低,东京电子和东京精密份额分别约27%和46%[27] - 公司在中国大陆探针台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尤其在光电芯片和分立器件等领域份额较高[33] 业务拓展与增长动力 - 公司积极布局分选机、AOI检测机、曝光机等多项新品[1] - 分选机产品可支持3mil-60mil尺寸LED晶粒分选,定位精度达±1.3um[39] - AOI检测机可支持8/4英寸分立器件外观缺陷检测,实现μm级缺陷精度[40] - 晶圆探针台未来有望在积塔半导体、通富微电、上海伟测等客户实现突破[3] - 12英寸高端晶圆探针台产品有望逐步在更多客户突破,成为主要增长动力[45]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收入5.08亿元,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3.4%[21] - 晶圆探针台单价从2021年的16.23万元提升至24H1的31.61万元[17] - 晶圆探针台毛利率明显高于晶粒探针台,2024年分别为46.9%和34.2%[43] - 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13.4%,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7%和3.6%[44] - 25Q1收入0.9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扣非利润同比-24%[21]
又要融资31亿,前次募投项目两度延期,长川科技董事长还被警示
搜狐财经· 2025-06-28 19:07
公司业绩表现 - 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盈利3 60亿元至4 20亿元,同比增长67 54%至95 46% [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 42亿元,同比增长105 15%,归母净利润4 58亿元,同比增长915 14% [5]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623 82%至1 11亿元,主要源于市场需求旺盛和成本费用有效控制 [6]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领域领军企业,专注于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业务覆盖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AOI光学检测设备及自动化设备五大类产品 [4] - 产品已进入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头部封测厂,以及日月光、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供应链 [10] 研发投入与国产化 - 2016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从0 25亿元飙升至9 67亿元,累计增长近40倍,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28 14% [10] - 拥有超1000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350项 [10] - 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为13 6%,中高端设备国产化率更低 [7] - 38 4亿元总投资的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将聚焦测试机和AOI设备的迭代开发,实施周期5年 [7] 募投项目与监管问题 - 2021年定增中2 60亿元用于"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两度延期,从2023年延期至2025年底 [10] - "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24年实际效益为-822 83万元,2025年一季度为-218 30万元 [11] - 2024年12月浙江证监局对公司出具警示函,涉及2022年提前确认收入、募集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销售内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11]
又要融资31亿,前次募投项目两度延期,长川科技董事长还被警示
IPO日报· 2025-06-28 18:42
再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1.32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大规模再融资 [1] - 募集资金中21.92亿元将投入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 业绩表现 - 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3.60亿元至4.20亿元,同比增长67.54%至95.46% [2] - 2024年营业收入36.42亿元,同比增长105.15%,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增长915.14% [7] - 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623.82%,主要因市场需求旺盛及成本费用控制 [9]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领域领军企业,产品覆盖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AOI光学检测设备及自动化设备五大类 [6][7] - 2024年研发投入9.67亿元,占营业收入28.14%,研发人员2059名,占员工总数54.18% [13] - 累计获得超1000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350项,产品进入国内外头部封测厂及芯片厂商供应链 [13] 募投项目进展 - 本次38.4亿元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聚焦测试机和AOI设备迭代开发,实施周期5年,旨在提升国产化率 [10][11] - 2021年募投的"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两度延期至2025年底,实际效益未达预期(2024年-822.83万元,2025年一季度-218.30万元) [13][14] 行业背景 - 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13.6%,中高端设备国产化率更低 [10] - 公司指出本土企业与国外竞争对手存在较大差距,需通过研发投入缩小差距 [10][11] 监管问题 - 2024年12月浙江证监局对公司出具警示函,涉及2022年提前确认收入、募集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销售内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