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芯片

搜索文档
特价出售美光、博通、ON等芯片(10份料单更新)
芯世相· 2025-06-10 13:19
公司业务规模 - 芯片智能仓储基地面积达1600平米 现货库存型号超过1000种 涵盖100个品牌 [1] - 现货库存芯片总量5000万颗 总重量10吨 库存价值超过1亿元 [1] - 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 对所有物料进行QC质检 [1] 库存交易动态 - 当前求购需求涉及ST TDK 英飞凌 TI 村田等品牌 总数量达216K颗 [2] - 特价出售Micron Broadcom ON Infineon SUSUMU等品牌物料 库存量从558PCS至500K PCS不等 生产年份集中在2022-2024年 [3] 用户服务数据 - 累计服务用户数量达1.8万 提供打折清库存服务 最快半天可完成交易 [4] - 推出【工厂呆料】小程序解决库存匹配问题 支持电脑端网页版访问 [5][6] 行业资讯关联 - 公众号内容涵盖芯片分销商变动 供应链问题 芯片涨价等热点话题 涉及ST ADI 瑞芯微 TI等厂商动态 [7]
小米自研手机SoC芯片官宣:科研实力的具象化体现,潜在挑战亦不容忽视
36氪· 2025-05-16 16:37
科研实力与品牌跃升 - 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自研实力的厂商,与三星、苹果、华为并列 [2] - 自研芯片是科研实力的具象化体现,能掌握核心技术并优化产品差异化与成本结构 [3] - 手机SoC芯片采购成本占旗舰机售价约20%,联发科天玑9400和高通骁龙8Gen4采购价超千元 [3] - 苹果通过自研C1芯片为iPhone 16e单机节省10美元,预计年出货2200万部可节省2.2亿美元 [4][6] - 自研芯片助力技术自主,如苹果C1芯片提升能效,或针对性优化GPU/ISP/NPU以强化影像与AI能力 [6] - 华为凭借自研麒麟芯片推动Mate/P系列高端化成功,印证自研芯片对品牌跃升的关键作用 [8][9] 自研芯片的潜在挑战 - 需构建"研发-落地-盈利-迭代"良性循环,芯片性能需匹配市场竞品水平以避免开局失利 [11] - 先进制程流片成本高昂:7nm工艺单次3000万美元,5nm达4725万美元,3nm更高 [11][13] - 可能打破与高通/联发科的长期合作平衡,引发供应链关系调整风险 [14][15] - 存在被美国制裁风险,或限制台积电/三星先进制程供应,类似华为遭遇 [16] 长期投入与未来展望 - 小米自研SoC芯片始于2014年9月,历时超十年才取得初步成果 [18] - 公司需持续应对技术、市场及地缘政治挑战,但长期主义研发策略已奠定基础 [17][18][19]
对话辰至半导体徐琳洁:基于客户需求出发,填补高端国产车规域控芯片空白
IPO早知道· 2025-04-28 12:17
公司及产品介绍 - 辰至半导体携C1芯片亮相2025上海国际车展 该芯片为国产中央域控芯片 具备高算力、低功耗、丰富通信接口、高带宽、低延时等性能指标 填补国产化空白 [3][4] - C1芯片家族包含三款车规型号:C1Q312(中央域控 8 MPU Cores+8 MCU Cores+20MB SRAM+4 PCle Lanes)、C1Q212(低成本 4 MPU Cores+6/8 MCU Cores+15MB SRAM+4 PCle Lanes)、C1Q101(区域控制 0 MPU Cores+6 MCU Cores+15MB SRAM+2 PCle Lanes) [4] - 公司专注于ASIL-D级车规芯片研发设计 产品未来还可应用于工控、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 [4][5][16] 技术及市场优势 - 研发团队拥有丰富域控车规级芯片设计经验 包括功能安全和高性能车规通信网关芯片设计能力 [9] - 2023年起中央集中架构开始量产 行业集中化趋势明确 公司判断市场将进入需求爆发前期 [9][10] - 产品定位高端 前期与典型客户深入沟通明确市场需求 避免低端市场激烈竞争 [11][12] 产品进展及规划 - C1芯片已完成点亮 性能基本达到设计目标 目前处于验证阶段 正在进行性能调优和整车厂测试 [13][14] - 短期目标为推进产品商业化应用 长期计划结合智能网联趋势 探索AI与大模型结合方向 [18][19] - 致力于打破国外垄断 实现产业生态层面自主可控 [20] 应用场景扩展 - 芯片本质是面向高可靠性场景的大网关处理芯片 可处理多协议数据转发、分发和实时控制 [16] - 车规芯片功能安全等级最高 可向工控、智能工厂、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降维打击"式场景转换 [17]
辰至半导体C1芯片点亮 补足国产高端车规芯片稀缺版图
财经网· 2025-04-22 13:41
核心观点 - 辰至半导体首款产品"C1系列"芯片成功研发并点亮,填补国内高端车规级芯片空白,助力汽车产业自主可控发展[1] - C1芯片的问世打破国际厂商在中央域控制器芯片领域的垄断,是工信部汽车芯片自主可控攻坚任务的重点突破[1] - 该芯片的稀缺性和技术优势为全球智能汽车芯片市场注入新活力[1] 行业现状与市场潜力 - 国内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极低,主控SOC芯片、高性能MCU等领域长期依赖国际厂商,高端车规MCU国产化率低于5%[3] - 车规级MCU平均单车价值达300-500美金,是汽车半导体中单车价值量占比最高的产品之一[3] - 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MCU国产替代是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战役,国产厂商已在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中低端替代,并向高端领域加速突破[4] 产品技术优势 - C1芯片采用16nm工艺,多核异构架构(8核CPU+8核MCU),集成CAN/LIN/Ethernet通信模块及安全模块,算力高且功耗比行业平均低20%[7] - 支持28路CAN/LIN接口,带宽高达万兆,延时低至微秒级,满足汽车复杂数据通信和实时控制需求[7] - 通过AEC-Q100等40余项车规级可靠性测试,与广汽深度合作确保产品定义精准匹配实际应用场景[5][6] 应用场景与生态协同 - C1芯片支持中央域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双场景,实现全车身域覆盖,提供硬件平台、底层软件等Turnkey方案加速客户产品落地[8] - 高集成度设计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7][8] 战略意义 - C1芯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进口依赖,提升国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力[9] - 契合汽车智能化浪潮,为国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支撑[8][9]
苹果基带,超过高通
半导体芯闻· 2025-03-20 18:26
类似的测试《科技新报》早先也有得出相似的结果,在使用相同电信业者的服务情况下,无论是在 收讯较差的室内、收讯较差的室外、收讯较好的室外,iPhone 16e 的测速表现相比于搭载高通 SDX71M 5G 的 iPhone 16 Plus 机 款,结果并不会太差,且甚至 在 某 些 情 况 下 前 者 还 能 优 于 后 者。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technews,谢谢。 虽然多年来已有许多针对苹果自家行动基带芯片的讨论,特别是与高通产品相较之下的表现如何, 但在实际网速方面,iPhone 16e 搭载的C1 芯片并不逊色。iPhone 16e 是苹果首款采用自家研发 C1 芯片的手机,在此之前,苹果使用的都是高通设计的芯片,包括iPhone 16 系列。 国际权威测速品牌、同时也是网络测速网站Speedtest 开发公司Ookla,近期提供的数据显示, iPhone 16e 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表现超越其高阶机型。在最糟的网络情况下,iPhone 16e 的 表 现 也 明 显 优 于 iPhone 16 。 像 是 在 T-Mobile 覆 盖 最 差 的 区 域 , 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