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T Pro
icon
搜索文档
一轮价格战之后,无人车终于对快递有吸引力了
第一财经· 2025-09-04 23:09
无人车价格趋势 - 多家厂商下调无人车价格或推出优惠政策 带动快递从业者从高价尝鲜转为低价大批量采购[3] - 菜鸟新款无人车GT-Lite定价2.18万元 叠加限时优惠后售价为1.68万元 加上每年2万元服务费 5年总花费约11.7万元[5] - 九识E6无人车售价19800元 月度订阅服务费低至1800元[5] - 新石器推出"零首付 零利息 48期分期"购车方案 以"月付千元级"成本获取L4级无人配送设备[3][6] - 快递网点负责人反映无人车价格从2024年初20万元降至2025年初13-14万元 近期进一步降至10万元[5] 市场普及情况 - 全国末端无人配送行业累计交付量约15000辆 其中超过60%交付量来源于2025年二季度价格快速下降后的投放量[8] - 中通无人车覆盖200多个城市 700余个网点投入超过2000辆 每日完成20万件包裹配送 较2024年11月末350辆大幅增长[9] - 极兔2025年计划新增投入3000辆无人车 目前已投放900辆 较去年年底218辆显著增加[9] - 新石器无人车在手订单约为3万辆[10] - 某快递网点无人车数量从去年14辆增至目前35辆 覆盖率翻了一倍多[8] 价格战驱动因素 - 新石器2025年2月完成10亿元C+轮融资 8月获得滴滴融资[12] - 九识2024年2月获近1亿美元A轮融资 2025年4月获近3亿美元B轮融资[12] - 白犀牛5月获得2亿元B轮融资[12] - 速腾聚创机器人及其他产品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21亿元 同比增长184.8%[13] - 激光雷达产品销量从2024年上半年约8900台增至2025年上半年约46300台[13] - 机器人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26.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45.0%[13] 成本效益分析 - 无人车每日成本不超过70元(含50多元车辆成本和10元电费) 每票使用成本约0.06元 较人力配送成本降低0.1元左右[17] - 单辆无人车装载量500-600票 日运行2-3趟 日均处理约1300票[17] - 快递物流行业就业缺口扩大 降本增效需求迫切[17] - 无人车自动驾驶技术趋于成熟 能高效完成"最后五公里"配送[17] 产品配置变化 - 降价后无人车用料有所减少 如钢板变薄 摄像头数量从15-16个减至11个[18] - 配置调整更匹配实际需求 从过去承载2吨重量调整为适配1吨以下货物[18] - 行业关注点从车辆本身质量转向后续服务费和自动驾驶能力[18] - 市场出现分化:低端市场客户价格敏感 需求偏临时性季节性 高端市场客户更关注效率稳定性和技术支持[18] 行业发展支持因素 - 激光雷达 电池等关键部件价格下降[14] - 无图技术进一步发展[14] - 路权开放 菜鸟无人车获准在全国200多城500多个区县上路[15] - 软硬件分离付费模式降低市场购置准入门槛 缓解中小物流网点资金压力[8]
荣耀变革持续:中国区关键职位竞聘上岗,超四成管理人员调整
新浪财经· 2025-05-13 14:58
智通财经记者 | 宋佳楠 有荣耀内部人士透露,李健曾多次在内部大会强调,荣耀必须向互联网企业、AI企业、全球产业链开 放,积极拥抱AI时代。 4月3日,科创板日报曾报道,荣耀已设立新产业孵化部,下设具身智能实验室、具身数据实验室、交互 安全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仿生本体研究实验室。在某招聘网站上,荣耀提供了机器人数据生成算 法工程师、一体化关节设计师、机器人动力系统仿真工程师等多个招聘岗位。 荣耀内部的调整仍在持续。 5月13日,据第一财经报道,荣耀近期完成对中国地区关键岗位的人员部署,涉及38个关键岗位主管, 均通过 "重新竞聘上岗" 产生。同时,荣耀内部新设AI新产业部门,并将AI相关研发工作列为一级研发 部门。 报道提及,这场调整在内部被称为"雄鹰计划",覆盖范围包括荣耀的国内外所有员工。本次共有45%的 岗位负责人有所调整,其中90后占比达到24%。 此时距离荣耀官宣换帅已过去近4个月时间,原CEO赵明因身体原因辞职,接棒者为李健。公开资料显 示,李健于2021年加入荣耀,此前在华为任职多年,在战略管理、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经验丰富,曾参与 华为重大改革与战略制定。 也是在此次人事变动后,荣耀内部迅速开 ...
“重新竞聘上岗”!荣耀,大消息
第一财经· 2025-05-13 12:07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完成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的人员部署 采用"重新竞聘上岗"方式 45%岗位负责人发生调整 [1] - "雄鹰计划"面向全体员工 90后占比达24% 最小年龄27岁 竞聘过程全程直播 [1][3] - 新任CEO李健行事风格强悍 采取"直播竞聘上岗"激发组织活力 核心管理队伍已稳定 [3] 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5% 排名第五 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 年增长率-3% [4] - W17单周销量重返中国市场前三 为2024年Q2后首次 新产品Power和GT Pro带动销量反弹 [6] - 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 非洲市场Q1份额同比增长283% 数字系列产品成为增长关键 [9] AI战略转型 - 成立AI新产业部门 将AI研发设为一级研发部门 同时成立新商业模式拓展部和孵化部 [1][7] - 未来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 年均投入约150亿元人民币 [1][7] - 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 强调开放合作拥抱AI时代 [7][8] 资本与股东结构 - 去年完成至少四轮融资 股东增至23家 包括地方国资/产业链供应商/第三方资本等 [6] - 股东包括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金资本 中国国新控股 特发基金等多家机构 [6] 产品与研发策略 - Power系列长续航电池采用自研技术 产品长板优势开始显现 [7] - 研发资金重点向AI倾斜 未来终端竞争将围绕AI增强型产品和数据展开 [7][8]
独家 |荣耀新增AI新产业部门,中国区关键岗位“竞聘上岗”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3 11:55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完成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的人员部署,采用"重新竞聘上岗"方式,45%岗位负责人发生变更[1][3] - 调整计划命名为"雄鹰计划",面向全球员工,90后占比达24%,最小年龄27岁[2][3] - 新任CEO李健上任后启动改革,强调"能者上、庸者下"的实战风格,竞聘过程全程直播[3] 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公司新增AI新产业部门,将AI研发设为一级部门,未来五年计划投入超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2][7] - 年度AI研发投入达150亿元人民币,为手机厂商公开表态中最大金额[7] - 成立AI和软件业务部、新商业模式拓展部、新产业孵化部三大新部门[7] 市场表现与竞争态势 - 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15%排名第五,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年增长率-3%[4] - W17单周销量重返中国市场前三,系2024年Q2后首次[5] - Power和GT Pro等新品通过自研长续航电池等技术推动销量反弹[6] 资本结构与股东变化 - 独立后完成至少四轮融资,股东增至23家包括国资、产业链供应商和第三方资本[5] - 主要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金资本等机构[5] 海外扩张进展 - 海外销量占比突破50%,部分市场进入前五[8] - 非洲市场Q1份额同比增长283%,数字系列产品成为增长关键[8] - 战略重点转向与高端市场头部玩家正面竞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