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icrosoft Edge
icon
搜索文档
微软AI新天团曝光,只有1位华人,「谷歌系」超1/3
36氪· 2025-11-03 09:55
微软AI团队组织架构变动 - 微软AI首席执行官苏莱曼在加盟微软后快速组建团队,其直接下属在数月内从最初的12名高管增至17名,新增9人、退出4人 [3] - 新增的9名核心成员中,5名来自谷歌或DeepMind,另有2位分别是Meta与Snap的前高管,其余2名为微软内部晋升 [1][4] - 在过去6个月内,微软从DeepMind吸纳了至少20名员工,反映出AI行业对顶尖人才的激烈争夺 [3] 新增核心团队成员背景 - Amar Subramanya于今年7月加入,担任公司副总裁,此前在谷歌供职16年并担任Gemini工程副总裁 [6] - Dominic King于去年12月加入,担任Microsoft AI Health副总裁,拥有医学与数据科学背景,曾是DeepMind Health核心创始成员 [8] - Tim Frank于今年1月加入,担任公司副总裁负责商业化,此前在谷歌工作近14年 [11][12] - Trevor Callaghan曾任DeepMind总法律顾问与谷歌法律总监,现负责Microsoft AI法务与合规 [13] - Umesh Shankar于今年3月加入,担任公司副总裁负责Copilot等产品的隐私与安全,此前在谷歌工作近19年 [16] - Jacob Andreou于今年3月加入,担任公司副总裁统筹Copilot增长与用户体验,曾任Snap产品与增长高级副总裁 [19] - Mark D'Arcy于今年6月加入,担任全球创意总监,此前在Meta担任首席创意官长达10年 [21] - Meghan Perez在微软任职超过25年,目前担任Microsoft Edge Web及App Platform副总裁,正与AI团队协作 [24] - Sean Lyndersay在微软工作逾26年,现任Edge产品副总裁,主导浏览器在AI时代的转型 [26] 留任及晋升的核心成员 - 在苏莱曼首批12名高管中,目前仍有8名留任并直接向其汇报 [27] - 张祺职务由微软亚太研发中心副总裁升为微软亚洲人工智能公司副总裁,他于2002年加入微软并被授予全球杰出工程师 [30] - Rob Cromwell由工程副总裁升任公司副总裁,负责Copilot工程,其随Inflection AI团队加入微软 [32] - Jordi Ribas继续留任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Bing及搜索相关的Copilot/AI产品与工程,他于2000年加入微软 [34] - Karén Simonyan任首席科学家,是前DeepMind资深研究员并与苏莱曼共同创办Inflection AI [37] - Kya Sainsbury-Carter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领导微软广告团队,在微软深耕广告业务超过16年 [39] - Mike Davidson继续负责Microsoft AI的设计与用户研究,曾任Twitter设计副总裁 [41] - Rukmini Iyer由微软杰出工程师晋升为广告部门公司副总裁,长期领导Bing Ads相关算法与基础设施 [42] 团队变动行业意义 - 新团队汇聚了来自谷歌、DeepMind、Meta、微软在工程、产品增长、商业化、法律等领域的顶尖AI人才 [45] - 此次高管变阵与近几个月Meta、OpenAI等公司的人事变动类似,折射出AI公司对顶尖人才的激烈争夺以及互挖 [3] - 新核心团队的亮相展示了苏莱曼在业内的强大号召力,也预示着微软将在新一轮AI竞争中向OpenAI及谷歌发起挑战 [45]
Sora之后,OpenAI再推“杀手级”应用,浏览器Atlas内置ChatGPT
经济观察报· 2025-10-22 18:29
产品发布与核心功能 - OpenAI正式发布内建ChatGPT的网页浏览器ChatGPT Atlas,旨在重新思考网络使用意义,将浏览器定位为汇聚工作、工具和上下文的核心[1] - Atlas核心功能包括在用户当前浏览窗口提供帮助,理解操作意图并自动完成任务,无需复制粘贴或离开当前页面,内置ChatGPT记忆功能可调用历史对话助力高效处理新任务[1] - 代理模式使ChatGPT能独立使用浏览器并返回发现内容,可自动化任务处理如研究分析、策划活动或预约安排,该模式现已面向Plus、Pro和Business用户开放预览[2][4] 产品可用性与数据控制 - ChatGPT Atlas目前在全球面向macOS系统的Free、Plus、Pro及Go用户正式上线,同时面向Business用户开放测试版,Windows、iOS及Android平台体验即将推出[2] - 默认情况下公司不会使用用户浏览内容训练模型,用户可选择加入“包含网页浏览”功能,但拒绝GPTBot访问的网页不会被纳入训练范围[3] - 浏览器记忆功能完全可选,用户可随时在设置中查看或归档记忆内容,删除浏览记录将同步清除所有关联的浏览器记忆[2] 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 自2022年底推出ChatGPT以来,科技行业竞争对手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xAI已向人工智能投入数十亿美元[5] - 分析认为OpenAI浏览器给谷歌带来压力,是人工智能竞赛的又一步,科技公司试图让其AI界面成为用户第一个互联网接触点[5] - OpenAI宣布Atlas后,谷歌股价一度大跌4.62%,最终收盘跌幅为2.21%[5] - ChatGPT周活跃用户超过8亿,公司近期还发布新功能使其能与Spotify和Booking.com等日常应用程序交互[5]
OpenAI推出浏览器:“让位吧,Chrome”
虎嗅· 2025-10-22 13:19
产品定位与战略意图 - 产品核心是将ChatGPT深度嵌入浏览器,使其成为连接所有服务的直觉化超级助手,目标是让ChatGPT从被动的文本聊天界面演变为用户生活的操作系统[1][22] - 公司战略是争夺互联网信息入口控制权,获取更多用户数据,其发布对竞争对手构成实质性警告,Google股价一度因此下跌[2][25] - 产品采用与Chrome相似的界面设计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旨在将浏览体验核心从搜索引擎转移到AI模型上,是公司AI时代操作系统路线中的关键一步[2][24][25] 核心功能特性 - 核心设计是深度嵌入的ChatGPT侧边栏,用户可在任何网页点击Ask ChatGPT按钮唤出,侧边栏自动获取当前页面上下文,用户可直接要求AI总结内容、比较产品参数或分析观点,无需复制粘贴[1][3][4] - 提供类似Cursor Chat的光标功能,用户可在网页文本框中选中文字直接调用ChatGPT进行内联编辑,例如在Gmail中修改语气,修改后文本直接替换原文,省去多标签页切换[4] - 引入“浏览器记忆”功能,不只记录访问网站,还记住用户在页面上的操作行为和内容,用户可用自然语言搜索历史,例如“找出我上周看过的所有职位招聘并总结行业趋势”[6] - 记忆功能完全可选,用户可在设置中查看、归档或删除记忆,也可在地址栏控制特定网站是否允许读取,清除浏览历史会同步删除相关记忆[8] - 为Plus、Pro和Business订阅用户提供Agent模式,这是一个可代表用户执行任务的AI代理,能打开标签页、点击按钮、填写表单、完成购物流程,在Atlas标签页内行动而非使用云端独立浏览器[10][11] 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 - 产品功能层面未彻底重新设计浏览器,侧边栏、页面总结、自动化任务等已是许多AI浏览器的标准配置,其未推翻浏览器形态,只是将AI置于浏览中心位置[18] - 与Perplexity的Comet、Microsoft Edge的Copilot、The Browser Company的Dia等竞争对手相比,产品最大差异化在于其由OpenAI发布,能深度整合ChatGPT账户的历史对话和偏好设置,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一致体验[16][22][23] - 产品首发即面向所有用户开放(Agent模式除外),体现公司快速占领市场的决心,其挑战在于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Chrome加了个ChatGPT插件,因为竞争对手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生态优势[18][19]
微软真不在乎激活工具:MAS脚本就托管在Azure上
猿大侠· 2025-08-08 12:11
微软对Windows激活工具的态度 - 微软对个人和家庭用户使用Windows 10/11激活工具持放任态度,未采取法律手段删除相关项目 [1] - 知名的MAS激活脚本托管在微软子公司GitHub上,微软未发送DMCA通知函要求删除 [1][2] - 微软前工程师表示公司更关注用户使用Windows 11系统本身,而非激活方式 [1] MAS激活脚本的托管策略 - MAS团队采用三服务器托管方案确保服务稳定性,分别使用GitHub、Microsoft Azure和Cloudflare服务器 [3][4] - 三个托管平台按顺序提供服务,任一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服务器 [5] - 微软Azure作为托管平台之一未删除MAS脚本,仅对含病毒内容执行封号处理 [6] 微软的商业策略转变 - 微软通过Windows 11预装Microsoft Edge浏览器和必应搜索等软件获取收益,降低对系统授权收入的依赖 [1] - 公司对Azure云服务上托管的非恶意激活工具采取默许态度,体现策略灵活性 [6][4]
Microsoft Edge is now an AI browser with launch of ‘Copilot Mode'
TechCrunch· 2025-07-29 03:43
微软Edge浏览器Copilot Mode功能 - 公司推出Edge浏览器新功能Copilot Mode,利用AI辅助用户浏览网页,理解用户研究内容并预测其需求[1] - 该功能目前处于实验阶段,默认选择加入测试,Mac和PC用户可免费使用[2] - 启用后用户可在新标签页进行搜索、聊天和导航,访问特定网页时可获得AI帮助,例如食谱修改建议[3] Copilot Mode核心功能 - 支持用户免粘贴内容直接向AI提问,例如跳过食谱冗长介绍直接获取关键步骤[4] - AI可代理完成多种任务,包括预约、购物清单制作和内容起草[5] - 未来将允许用户提供额外上下文(如凭证或历史记录)以管理更高级操作[7] AI浏览器竞争与用户体验 - 公司认为"代理式"网页使用是AI浏览器竞赛的下一个关键突破,但消费者接受度尚不确定[6] - 语音输入功能对技术不熟练或行动不便的用户更具实用性[7] - 经用户许可后,Copilot可查看所有打开标签页以辅助产品比价或多平台旅行预订研究[8] 隐私与未来规划 - 公司强调仅当用户主动允许时,Copilot才能访问浏览内容,并通过视觉提示保证透明度[9] - 未来版本将推荐后续步骤,帮助用户继续中断的研究或项目[9]
OpenAI传闻中的浏览器能成为Chrome的“终结者”吗?
36氪· 2025-07-22 19:07
OpenAI浏览器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最早下周推出AI网页浏览器 与Perplexity Comet和Dia竞争并挑战Google Chrome [1] - 浏览器将基于Chromium框架开发 支持现有网站/扩展程序/网页应用 降低开发难度 [3] - 产品整合GPT-4o能力 支持AI生成文章/视频/PDF摘要 具备图像/语音/文件交互功能 [3] - 浏览器将实现智能表单填写和任务调度 根据用户意图自动选择服务账号 [3] 战略价值与商业模式 - 通过浏览器获取用户行为数据 减少流向Google等第三方平台的数据量 [5] - 数据获取能力将成为公司商业模式核心 与Google形成直接竞争 [5] - 产品战略定位为"数字Agent" 目标覆盖用户从早到晚的工作与娱乐需求 [6] 市场竞争格局 - Perplexity Comet定位专业研究浏览器 主打摘要生成/来源引用/跨标签页自动化 [7] - Dia采用底层重构方案 以AI为默认交互模式 提供工作空间操作系统 [7] - Google采用渐进式策略 在Chrome中集成Gemini对话AI 提供月费20-250美元订阅服务 [7] - Microsoft Edge原生集成Copilot 通过侧边栏和地址栏提供实时AI辅助功能 [9] - Windows系统深度融入AI Copilot Vision可实时查看屏幕内容辅助工作 [9] 用户行为分析 - 不同年龄段用户对ChatGPT使用方式存在差异:老年人作为Google替代品/20-30岁群体作为人生顾问/大学生作为操作系统 [2] - 浏览器集成AI符合用户工作习惯 减少独立程序使用需求 [2] - 现有ChatGPT Agent需通过可视化浏览器在独立设备运行 处理复杂任务需网页交互能力支持 [1]
微软停止Edge流氓行为不再骚扰用户 但有个前提...
猿大侠· 2025-06-07 11:22
微软Edge浏览器政策调整 - 微软将停止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各种骚扰行为,包括允许卸载该浏览器、不再强制系统内链接通过Edge打开、允许非Edge浏览器一键关联PDF等各种格式 [1] - 这项新政策仅限于欧盟市场(包括欧洲经济区几个国家),并非微软主动调整,而是由于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要求 [2] 具体变更内容 - 允许用户卸载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 [3] - 允许用户在Win10/11搜索框中使用多个搜索结果(而不是仅限于必应) [3] - 允许用户卸载Microsoft Edge浏览器 [3] - 打开搜索框内容时不再强制使用Microsoft Edge加载 [3] 浏览器相关变更细节 - 设置默认浏览器时将默认关联更多快捷方式,包括mht、svg、xml、pdf等协议,而不仅限于HTTP和HTTPS [4] - 当前即使用户将Chrome设置为默认浏览器,也不会关联PDF,导致用户打开PDF时仍然使用Microsoft Edge打开 [4] 可能的区域设置方法 - 有网友表示在Windows 11 OOBE阶段将区域修改为欧盟国家可能获得以上福利,但尚未验证 [5]
微软停止Edge流氓行为不再骚扰用户 但有个前提...
猿大侠· 2025-06-04 10:55
微软Edge浏览器政策调整 - 微软将停止Microsoft Edge浏览器的强制行为,包括允许卸载该浏览器、不再强制系统内链接通过Edge打开、允许非Edge浏览器一键关联PDF等各种格式 [1] - 这些变更仅限于欧盟区(包括EEA),目的是遵守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要求 [1][2] 具体政策变更内容 - 允许用户卸载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 [3] - 允许用户在Win10/11搜索框中使用多个搜索结果(不再仅限于必应) [3] - 允许用户卸载Microsoft Edge浏览器 [3] - 打开搜索框内容时不再强制使用Microsoft Edge加载 [3] 浏览器关联协议调整 - 设置默认浏览器时将默认关联更多快捷方式,包括mht、svg、xml、pdf等协议,而不仅限于HTTP和HTTPS [4] - 当前即使用户将Chrome设置为默认浏览器,也不会关联PDF,导致打开PDF时仍使用Microsoft Edge [4] 潜在绕过限制的方法 - 有网友表示在Windows 11 OOBE阶段将区域修改为欧盟国家可能获得以上福利,但尚未验证 [5] - 蓝点网正在虚拟机中进行测试,若后续发文说明验证成功,否则说明失败 [5]
微软应用商店全面革新,“算力生态超市”上线
环球网· 2025-05-20 10:52
AI功能集成 - 推出"AI Actions"功能,通过AI驱动的动态操作选项实现应用内智能交互,如图片内容识别后推荐编辑或移除背景等快捷操作 [3] - 新增AI Hub专区,集中展示集成AI技术的工具与应用,如Luminar Neo图像编辑器、Microsoft Edge与必应AI助手 [3] - 开发者可通过WinAppSDK集成端侧AI模型,开发注重隐私保护的智能应用,例如高通与微软合作的"Snapdragon X Elite AI开发计划"支持本地化数据处理 [3] 开发者生态优化 - 推出"算力生态超市",联合模速空间等合作伙伴提供灵活的GPU、TPU算力租赁服务,加速AI模型训练与应用部署 [3] - 开放游戏安装目录权限,允许用户自定义路径并备份游戏文件,解决C盘存储限制问题 [3] - 放宽上架政策,允许非UWP应用入驻,包括传统Win32程序、PWA及部分安卓子系统应用(仅限Windows 11) [4] 用户体验提升 - 调整应用分发算法逻辑,降低已安装应用的可见性,优先展示新内容与个性化推荐 [4] - 支持第三方应用通过AI审查功能生成评论摘要,结合用户评分与AI分析提供更客观的应用评估 [4] - 重构UI设计实现Windows 10与Windows 11界面统一 [4]
一拳打在棉花上,欧盟的DMA奈何不了Safari
36氪· 2025-04-22 20:51
欧盟数字市场法对苹果公司的影响 - 欧盟数字市场法(DMA)生效后对苹果公司等科技巨头施加严格限制 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对策空间 [1] - 苹果App Store在欧盟被迫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 包括AltStore Pal和Skich等 导致其封闭生态系统出现裂缝 [3] - 苹果Safari浏览器在欧盟需提供默认浏览器选择界面 允许用户选择Chrome、Firefox、Opera、Brave、Microsoft Edge等竞争对手 [3] 浏览器引擎限制与行业现状 - DMA允许欧盟iOS应用使用非WebKit浏览器引擎 但一年后所有第三方浏览器仍坚持使用WebKit内核 [5][6] - 浏览器内核开发复杂度极高 需兼容网络协议、优化性能并支持多编程语言 导致多数浏览器采用Chromium的Blink引擎 [8] - 苹果长期强制iOS浏览器使用WebKit内核 使Chrome、Opera、Firefox等主流浏览器已投入十余年资源进行iOS适配 [9] 第三方浏览器的商业考量 - 为欧盟用户单独开发非WebKit引擎版本成本过高 且商业回报不足 导致厂商缺乏切换动力 [6] - 切换引擎意味着需维护iOS双版本 增加开发成本并可能破坏iOS系统流畅性(因所有应用统一使用WebKit) [10] - 历史案例显示Opera的Presto内核因谷歌和苹果的生态排斥导致兼容性问题 最终被边缘化 [8] DMA政策效果评估 - 欧盟允许自由选择浏览器引擎的政策未切中要害 未能改变Safari主导地位 反而使第三方浏览器厂商面临困境 [12] - 真正有效手段应是禁止Safari预装为默认浏览器 但因Safari市占率不足 欧盟无法证明其垄断行为 [12] - 苹果全盘接受DMA浏览器条款 实际因政策对其影响有限 未触及核心商业模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