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D1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基金梁福睿:创新药选股并非“拆盲盒”
证券时报· 2025-06-23 01:59
创新药行业投资逻辑 - 创新药行业当前处于业绩兑现周期临近阶段,市场预期强烈,尽管估值与业绩尚不明朗 [1] - 创新药公司短期亏损是行业发展必然阶段,估值本质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和技术突破的溢价 [1] - 行业具有"高风险、高壁垒、高回报、长周期"四大核心特征,资本市场采用长期战略性定价逻辑 [2]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驱动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年内收益率达71.21%,港股仓位占比35.20%对业绩贡献显著 [2] - 港股估值抬升源于政策红利、全球流动性宽松与市场情绪共振,创新药有望延续"戴维斯双击"行情 [2] - 创新药研发遵循"双十定律":平均需10年研发周期、超10亿美元成本投入 [2] 企业研发模式与财务特征 - 头部企业通过构建"多管线梯队"(5-10个临床阶段项目)分散单品种研发失败风险 [3] - 研发投入形成"研发—临床突破—商业化变现—反哺研发"正向飞轮 [3] - 核心品种商业化放量带动营收高增长,部分管线进入后期临床或海外授权阶段,亏损幅度已大幅收窄 [3] 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 ADC和双抗/多抗领域处于全球爆发前夜,有望在肿瘤领域接棒PD1和化疗的产业地位 [4] - 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商业化快速放量,口服剂型、长效制剂及解决肌肉流失问题的新方案存在机会 [4] - 基因治疗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新希望 [4] 创新药估值体系特征 - 早期管线(临床前/I期)依赖技术突破预期,估值波动大 [5] - 后期管线(III期/NDA)依赖商业化确定性,估值相对稳定 [5] - 国内双抗、ADC等领域研发成果通过海外授权(BD交易)加入全球资产估值体系 [5] 行业发展阶段比较 - 创新药处于成果井喷期,临床数据到管线落地呈现明确突破态势,确定性高于AI医疗 [7] - AI医疗处于产品力验证与商业化模式探索早期,创新药当前确定性优势显著 [7] - 创新药投资基于科学规律与概率思维,从靶点筛选到临床推进均建立严谨生物机制验证 [7]
创新药赛道,迎重磅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6-16 20:25
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流程,符合要求的申请将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1][2][3] - 政策支持国家重点研发品种,鼓励全球早期同步研发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服务临床急需和国家医药产业发展 [3]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举措,强调加强政策评估、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创新 [3][4] 行业趋势 - 药品和耗材集采趋势显示降幅趋于合理温和、覆盖面扩大、质量监管更严格,关注第十一批药品国采启动和优化政策方案出台 [4] - 创新药产业经过近十年积累,今年在国际大会优质临床数据和BD出海方面取得成果,成为上半年股价核心催化因素 [5] - 创新药板块资金面回暖,公募基金对创新药配置持续提升,外资对港股创新药配置仍有空间 [5] 公司动态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收取1.1亿美元预付款和最高52.2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 [1][4] - 中国生物制药和荣昌生物发布BD预告,对外授权成为创新药企业重要战略 [4]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合作利用AI技术平台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创新药 [4] 市场表现 - 创新药板块年初至今集体大涨,近期围绕PD1 plus、减肥药、潜在BD等主题演绎,二三线标的全面扩散 [5] - 上周五创新药板块大幅调整,核心标的相对坚挺,今日尾盘出现结构性大涨 [5] - 中邮证券看好2-3年维度的创新药行情,认为出海和资金配置仍有提升空间 [5] 行业事件 - ADA大会(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将于6月20日至23日举行,是代谢类疾病领域风向标,多项GLP-1RA前沿研究及重点药品临床进展将公布 [1][4][6] - 国盛证券建议关注PD1 plus逻辑、ADA会议投资机会及中小市值管线爆款,对2025年创新药持续乐观 [6]
对等关税对创新药行业的影响
雪球· 2025-04-09 14:12
行业层面的影响 - 创新药被明确豁免关税,行业受关税战影响非常小,成为避风港 [5] - 创新药毛利率高达95%,即使未来加征关税,影响毛利率仅2-3%,可忽略不计 [5] - 创新药成本及投入更多是设备投入,中美成本差异不大,且可轻易在美国建设产能(如百济神州) [5] - 若我国不对美国进口创新药豁免,BD引进药物受影响较小(支付对价占药品额度10-15%,加征关税影响3-5%),且可通过国内产能规避 [6] - 海外厂商直接进口药物中,已进医保的产品定价不受影响,未进医保药品(如K药)可能涨价,利好国内fast follow药品(如PD1、减肥药)及信达生物 [7] - 若我国对创新药豁免关税,则影响近乎为零 [8] 估值及融资环境的影响 - 美国小型创新药公司近期跌幅大,融资环境恶化(因通胀抬头或推迟美联储降息),可能阻碍国内药企通过美国资本市场融资 [9] - 我国进口占比低而出口占比高,美国关税政策不会推高国内通胀,反而可能促使国内继续降准降息,改善融资环境 [10] - 全球股市暴跌或短期拖累内地及香港资本市场,导致创新药估值水平下降,但长期仍反映基本面 [11] 总结 - 对等关税政策对我国创新药出海影响微乎其微,且可能改善国内竞争格局及融资环境 [12] - 长期来看,关税战不改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及创新药企全球竞争力提升趋势,行业仍具高成长性 [12] - 短期股价波动或提供加仓机会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