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LA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蒙泰高新与扬州惠通签署“PLA纤维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3:56
公司战略合作 - 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与扬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署PLA纤维开发战略合作协议[1] - 合作协议签署于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发布会现场[1] 产品技术特性 - PLA纤维属于绿色可降解生物基材料[1] - 材料由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1] - 主要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1]
海利得(002206):越南基地业绩同比增长196% 迈向平台型新材料企业发展之路
新浪财经· 2025-09-02 18:43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1亿元,同比增长1.5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56.16%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4.68亿元,同比下降1.85%但环比增长1.06%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36.14%且环比增长12% [1] 越南业务发展 - 越南年产11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一期)项目实现满产满销 [2] - 2025年上半年越南基地收益达1.25亿元,同比增长196%且环比增长116% [2] - 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30%,受益于越南产能布局和税收优惠政策 [2] - 拟新建年产10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丝、2万吨尼龙工业丝及25万吨聚酯切片项目,预计投产后实现营收3.48亿美元和利润总额0.51亿美元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产品差异化率持续提升,物理法和化学法再生工业丝实现商业化批量供货 [2] - 高性能轮胎帘子布越南(一期)项目(1.8万吨)处于土建阶段 [2] - PPS特种纤维实现批量供货,主要应用于工业过滤、纺织和航空航天领域 [3][4] - LCP高性能纤维实现小批量出货,LCP膜完成后处理并搭建FCCL产线 [3][4] - PEEK、PLA、RAYON等高性能纤维研发按计划推进,PLA纤维可用于3D打印和文创产品 [3][4] 行业动态与需求 - 涤纶工业丝行业结束产能扩张期,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3]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涤纶工业丝普通丝单吨毛利达624元,同比增加762元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及海外轮胎商库存补充需求推动车用丝需求强劲增长 [3]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致力于升级为科技型高精尖专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在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公司将持续跟进需求并推进定制化产品开发 [3] - 研究院在PPS、LCP、PEEK等纤维及膜材料技术实现突破,打造平台型新材料企业 [3]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59.07亿元(同比增长0.10%),归母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45.04%) [5] - 预计2026年营收61.19亿元(同比增长3.60%),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9.13%) [5] - 预计2027年营收64.14亿元(同比增长4.82%),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8.68%) [5] - 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1元、0.56元、0.61元,PE为12.33倍、11.30倍、10.40倍 [5]
海利得(002206):越南基地业绩同比增长196%,迈向平台型新材料企业发展之路
山西证券· 2025-09-02 18:27
投资评级 - 买入-B(上调) [1] 核心观点 - 越南基地业绩同比增长196% 推动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56% 迈向平台型新材料企业发展之路 [1][3] - 涤纶工业丝行业供需格局优化 普通丝单吨毛利同比增长762元 车用丝需求强劲 [4] - 研究院突破PPS LCP PEEK PLA RAYON等纤维及膜材料技术 打造科技型高精尖专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5][6] - 越南帘子布一期及工业丝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营收3.48亿美元 利润总额0.51亿美元 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21亿元 同比增长1.55% 归母净利润2.96亿元 同比增长56.16%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4.68亿元 环比增长1.06% 归母净利润1.56亿元 环比增长12% [1]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5/6.5/7.06亿元 同比增长45.04%/9.13%/8.68% [7]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1/0.56/0.61元 PE为12.33/11.30/10.40倍 [7] 业务进展 - 越南年产11万吨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项目实现满产满销 2025年上半年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30% [3] - 2025年上半年越南基地实现收益1.25亿元 同比增长196% 环比增长116% [3] - 产品差异化率提升 物理法和化学法再生工业丝实现商业化批量供货 [3] - 1.8万吨高性能轮胎帘子布越南一期项目处于土建阶段 有序推进 [3] 行业分析 - 涤纶工业丝产能扩张期结束 行业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4] - 截止2025年8月22日 涤纶工业丝普通丝单吨毛利为624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762元 [4]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及海外轮胎制造商库存补充需求 推动车用丝需求增长 [4] 技术突破 - PPS特种纤维实现批量供货 主要用于工业过滤、纺织、航空航天等领域 [5] - LCP高性能纤维实现小批量出货 应用于高速电路板基材、线缆绳索等 [5] - 完成LCP膜后处理及FCCL产线搭建 应用于柔性电路板基材、耳机振膜、脑机接口等 [5] - PEEK PLA RAYON等高性能纤维研发和市场按计划有序推进 [5] - 在人形机器人应用方向持续跟进行业需求 推进定制化产品开发 [5]
研判2025!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绿色智造赋能升级,新型纺织纤维行业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1 09:16
行业概况 -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黄金期,2024年市场规模约3400亿元,同比增长18.67%,预计2025年将跨越4000亿元门槛 [1][15] - 行业呈现消费升级与工业应用双轮驱动态势,终端消费者对功能性纺织品需求攀升,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建筑、航天等高端领域渗透率提高 [1][15] - 生物基纤维(如PLA、莱赛尔)凭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成为行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1][15] 分类与技术特点 - 新型纺织纤维按原料来源分为天然改性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按功能分为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和环保纤维,按技术分为纳米纤维和复合纤维 [3][5] - 相比传统纤维,新型纤维在原料(生物基/高科技合成)、性能(高强度/智能响应)、环保性(可降解/低能耗)和应用领域(医疗/航天/智能穿戴)上具有显著优势,但生产成本较高 [5][6]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95年引进消化国外技术,1995-2005年自主研发探索(如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2005-2015年产业化快速发展(Lyocell国产化),2015年至今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生物基/绿色制造/智能纤维突破) [7]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生物基/石化原料供应、中游熔融纺丝/湿法纺丝制造(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下游应用从服装向医疗、智能穿戴、航天等高端领域延伸,正向"绿色原料-智能生产-高值应用"升级 [9]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化纤总产量7475万吨(+8.8%),其中莱赛尔纤维增长27.4%,涤纶长丝/氨纶维持10%增幅;2025年一季度化纤产量2063万吨(+6.47%) [11] - 2024年纺织行业营业收入48,353.66亿元(+3.87%),利润总额1,850.62亿元(+7.45%);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741.39亿元(+0.9%),利润260.77亿元(+0.54%) [13] 竞争格局 - 行业呈"金字塔式"格局: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龙头企业占35%高端市场份额(年产能>30万吨),中复神鹰、赛得利等专精特新企业在碳纤维、莱赛尔细分领域市占率超20%,比亚迪电子等跨界企业布局智能纤维 [17][18] - 恒力石化构建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高端纤维五大产品矩阵,2024年聚酯产品收入逆势增长22.43%至358.74亿元;桐昆股份2024年化纤收入925.12亿元(+23.45%),聚酯纤维5G工厂获工信部认可 [20][22] 未来趋势 - 高端化与智能化:高性能/智能纤维研发加速,如鲁泰纺织"5G+工业互联网"工厂实现万锭用工降至15人,效率提升30% [24] - 绿色化:生物基纤维(如恒逸石化碳排放降50%)、可降解纤维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25][26] - 国际化与多元化:通过"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医疗/汽车/能源等领域轻量化、可回收需求(如新能源汽车内饰材料需求年增40%) [27][28]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全球碳中和博弈下的生物基产业破局路径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实现技术、政策、市场三重突破 [1][6][20] - 国际品牌对生物基材料提出"可计算的绿色"需求,包括认证溯源、10%价格溢价容忍度及场景化性能要求 [9][10][11] - AI技术可降低30%研发成本,加速生物基材料创新 [15] 品牌用户需求分析 - **认证溯源**: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C14检测+供应链追溯,体育用品巨头倡导废弃物转化纤维,卫浴企业推行20%-50%梯次替代策略 [10] - **价格敏感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溢价,成本翻倍则难推广,快消品企业指出需政策引导突破消费者价格壁垒 [11] - **性能场景化**: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装饰材料,化妆品商要求生物基包装不影响灌装效率,粘合剂企业强调需定向开发而非简单替代 [11][13] 材料企业技术突破方向 - **FDCA产业化**: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与泛黄问题,万吨级产能是降本关键 [14][16] - **差异化定位**:PLA纤维防虫蛀、FDCA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超PET,挖掘非替代性独特价值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标准体系,借势欧盟PPWR法规打通碳足迹认证出海通道 [15] 区域产业布局与技术赋能 - **舟山产业集群**: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项目,提供原料、用地、基金、中试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企业 [17] - **AI技术应用**: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周期与成本降低30%,生物基企业全面转向AI计算 [15] 行业共识与破局路径 - **上游原料**:非粮化(秸秆糖等)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构建国际碳足迹标准破除绿色贸易壁垒 [20] - **下游应用**:品牌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作跨越"死亡之谷"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