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基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首个AI+MGI干湿法一体生物基新材料(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创新中心启动
新华网· 2025-09-05 14:59
近日,国内首个以AI+MGI(材料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干湿一体多糖生物基材料创新实验 室"在浙江台州黄岩正式启用。该实验室的落成,标志着我国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数字化研发迈入新阶 段,不仅填补了多糖类生物基材料"数字模拟+实体实验"协同研发的空白,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平 台运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的可复制、可持续创新生态路径——"黄岩样本"。 近年来,享誉全国的"模具之都"——台州黄岩正加速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黄岩 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引入的生物基材料创新实验室,聚焦可降解、低碳环保的多糖类新材料研 发,正是黄岩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绿色制造生态的关键一步。"这个实验室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 我们推动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的战略引擎。"该负责人说,"未来,我们将以此为牵 引,吸引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力争将黄岩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基材料创新高地和绿色制 造示范区。" 实验室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由专业平台"知耕"负责运营,以"需求牵引、优 势互补"为核心理念——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平台提供AI工具与实验环境,政府提供政策与资源支 ...
凯赛生物,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9-04 07:31
产能扩张与项目进展 - 凯赛太原公司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和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设计方案公示 位于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2] - 公司现有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年产能11.5万吨 生产线分布于金乡、乌苏和太原基地[4] - 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5万吨位于乌苏材料基地 主要用作聚酰胺生产原料 少量销售于环氧固化剂领域[4] - 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10万吨 其中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于2023年11月结项[4] 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正式交付 采用连续纤维增强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 填补国内该领域应用空白[4] - 生物基哌啶许可证办理完成并开始生产销售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进行商业化验证[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2,319.85万元 同比增长23.13%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7.37%[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 同比增长15.68% 创历史新高[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9亿元 同比增长24.74%[5] - 扣非净利润2.96亿元 同比增长23.67%[5] 产品线拓展 - 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年投产 作为聚合单体用于长链尼龙生产[4] - 研发项目涵盖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高温聚酰胺及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等领域[4]
全球首个!凯赛生物,绿色复合材料新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20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正式交付 采用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生产 填补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空白 [1] - 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首次应用于箱体关键部件 包括内顶板和内侧板 材料以低碳高性能为核心优势 [3] - 材料密度仅为钢材的1/4和铝材的2/3 但能实现与金属材料相当或更优的力学性能 兼具轻量化 高强耐磨和耐腐蚀特性 [3] - 材料表面无需额外处理即可满足功能需求 通过免喷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 [3] - 材料在高湿 低温等严苛环境下表现稳定 耐腐蚀性强 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3] -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金属材料大幅降低 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3] 合作与产业链 - 合作单位包括招商局集团招商轮船旗下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及中远海发集团上海寰宇物流旗下上海寰宇青岛箱厂 [1] - 安徽凯酰时代承建的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落地 总投资5亿元 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50万套生物基电池壳的生产能力 [3] 行业影响与竞争优势 - 为全球集装箱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1] - 通过"以塑代钢 以塑代铝"显著降低箱体重量 减少运输能耗 助力物流效率提升 [3]
全球首个!凯赛生物,绿色复合材料新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03 00:05
产品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正式交付 采用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生产 填补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空白[2] - 生物基聚酰胺连续纤维复合材料首次应用于箱体关键部件如内顶板和内侧板 材料以低碳高性能为核心优势 兼具轻量化 高强耐磨 耐腐蚀等特性[4] - 材料密度仅为钢材的1/4 铝材的2/3 却能实现与金属材料相当或更优的力学性能[4] 性能优势 - 轻量化革命通过以塑代钢和以塑代铝显著降低箱体重量 减少运输能耗 助力物流效率提升[4] - 材料表面无需额外处理即可满足功能需求 采用免喷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4] -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传统金属材料大幅降低 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4] - 耐腐蚀性强 在高湿低温等严苛环境下表现稳定 延长产品使用寿命[4] 产能建设 - 宁德时代-凯赛(合肥)生物基电池壳制造基地项目落地 由安徽凯酰时代承建 总投资5亿元[4] - 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50万套生物基电池壳的生产能力[4] 合作生态 - 项目合作单位包括招商局集团招商轮船旗下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以及中远海发集团上海寰宇物流旗下上海寰宇青岛箱厂[2]
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控股子公司提供银行授信担保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5:01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长鸿生物提供人民币6,000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担保期限为2025年8月6日至2026年8月5日 [2][3] - 担保协议由公司与平安银行宁波分行签署,保证范围包括主合同项下债务本金、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等,最高本金余额为6,000万元 [6] - 本次担保已通过2025年3月董事会及4月股东会审议,属于2025年度预计担保额度33.57亿元范围内的授权事项 [4] 被担保人信息 - 被担保人长鸿生物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注册资本11.7亿元,主营生物基材料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5] - 长鸿生物注册地址为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经营范围涵盖危险化学品生产与经营(需审批)等许可项目 [5][6] 担保累计数据 - 截至公告日,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9.21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96.39%,其中对全资子公司担保余额12.08亿元,对全资孙公司担保余额7.13亿元 [8] - 公司及子公司当前无逾期担保情况 [8]
海正生材20250820
2025-08-20 22:49
海正生材2025年上半年经营及行业分析总结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08亿元,同比下降5.28%,净利润318.15万元,同比下降87.32%,扣非净利润234.61万元,同比下降88.82%[2][3] - 利润下滑主因:产品售价同比下降7.5%,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减少[2][3] - 二季度毛利率提升因产量增加及原料价格略降,聚乳酸价格逼近成本底线,预计不会大幅下跌[8][17] **产品产销与产能** - 纯聚乳酸产量约2.5万吨,子公司海诺5万吨产线负荷率88.45%[2][4] - 纯聚乳酸销量同比增长超7%,改性聚乳酸略降[2][4] - 3D打印领域销量占比提升至20%,热成型领域增长显著(挤出热成型增长55%)[2][5] - 当前聚乳酸总产能6万吨,新项目7.5万吨处于调试阶段[7][2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主要PLA厂商:海正(6万吨)、金发(3万吨)、普利斯/联恒(各5万吨)、汇通(较小产能)[7] - 3D打印领域90%份额由海正、NatureWorks等三家占据,国内其他厂商因性能要求占比极低[24][25] - 丙交酯生产技术仍为壁垒,NatureWorks、道达尔和海正掌握核心技术[20] **3D打印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3D打印机台销量增长40%-50%,预计2026年聚乳酸需求达10万吨级[6][23] - 聚乳酸在3D打印中主导地位稳固,增速第一,但应用集中于低附加值产品(如模型、玩具)[10][17] - 3D线材消费市场分布:美国/欧洲各占30%,国内10%-20%[13] **出口与海外市场** - 上半年出口受中美贸易影响严峻,美国关税15%导致客户观望,欧洲采购未达预期,印度市场表现良好[11][12] - 海外3D线材加工集中在国内,消费市场以欧美为主[13] **其他关键信息** - 纤维抗菌材料需求增长20%,但行业总量不足1万吨[15][16] - 医美领域暂无计划,因需医疗级认证[14] - 10万吨木头项目进展:7.5万吨设备调试中,土建完成[22] - 国内外聚乳酸产能过剩(在建26万吨 vs 需求12万吨),禁塑令执行不及预期[17] **未来展望** - 聚乳酸应用扩展至特种纤维、建材等领域,技术突破是关键[18] - 与国际企业(如NatureWorks)相比,海正性能指标相当,价格受原材料(玉米)成本主导[18][19] - 3D打印需求爆发不会导致价格上涨,供需仍供大于求[23]
刘宁徐令义到清丰县南乐县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17 18:38
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 - 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发展食用菌大棚特色产业 强调一二三产融合 做强品牌提升品质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4] - 南乐县打造生物基材料产业链 利用玉米芯秸秆生产可降解材料制品 出口多个国家地区 [5] - 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抓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落实保秋措施 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保障粮食安全 [5] 企业发展与创新 - 河南省俞木匠家具有限公司拥有120余项自主研发专利 年产实木家具30万套 鼓励加强新型材料研发 依托河南大市场大枢纽优势提档升级 [4] - 濮阳市华乐科技有限公司推进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强化创新驱动和数智赋能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5] 基层治理与党建 - 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 发挥乡村调解员作用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4]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推进"五基四化"专项行动 建好基层治理队伍和网格 确保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5] 学习教育与政策落实 - 濮阳市开展"学查改"专项行动 实现问题大起底 作风转变和能力提升 [4] - 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 帮助农民用好政策抓好生产 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5]
凯赛生物股价上涨2.98% 上半年净利润达3.09亿元
金融界· 2025-08-16 01:5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最新股价为49.08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2元 [1] - 当日开盘价47.75元,最高触及49.17元,最低下探47.66元 [1] - 成交量为31690手,成交金额1.54亿元 [1] - 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02.83万元,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79.65万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 [1] - 研发投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3.13% [1] 业务进展 - 主营业务聚焦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 [1] - 长链二元酸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 [1] - 生物基哌啶已开始生产销售 [1] -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更多应用领域进行商业化验证 [1] 战略投资 - 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招商局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1] - 获得59.15亿元资金用于业务发展 [1]
宁德时代-凯赛生物,250万套大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8-13 00:04
生物基尼龙复合材料商业化突破 - 安徽凯酰时代投资5亿元建设18条生物基电池壳生产线,采用长/短玻纤生物基尼龙56复合材料,年产250万套电池壳,产品厚度1-3mm [2] - 公司由凯赛生物、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及卡涞复材联合成立,整合PA56合成技术与CTP3.0电池工艺,覆盖电池壳体、储能箱体等交通领域应用 [2] - 项目原材料来自招商凯赛生物年产4.1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产品抗冲击强度≥80kJ/m²,耐温范围-40°C~120°C,绝缘电阻>100MΩ [3][4] 凯赛生物产业链布局 - 合肥基地规划2025年建成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和Bio-PPA CFRT工厂,合资公司已开展下游产业运营 [5] - 公司完成从单体到树脂再到复合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应用覆盖光伏边框、建筑模板、储氢瓶、风电叶片等,光伏边框年产能0.3万吨,建筑模板1.8万吨 [4][5][6] - 招商局集团66亿元入股并签订3年29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采购协议(2025年采购20万吨) [7] 生物基尼龙56技术特性 - 材料可在160℃以下长期使用,分解温度>300℃,介电性能优异,长玻纤增强板材强度高,短玻纤增强板材流动性好 [8] - 已被纳入《"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工信部列入首保险补偿目录,未来需聚焦赖氨酸转化率提升和耐温/阻燃改性技术 [10] - 在纤维领域应用更快,与海澜之家等企业合作推广 [9] 行业合作与产能规划 - 凯赛生物与阜阳交通能源投资公司合作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产业应用 [4] - 与韩国3P.COM合资开发氢气储存运输、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的生物基复合材料 [4] - 合肥生物基复合材料项目计划投资4.685亿元,2025-2026年建设2万吨/年复材产品(7400吨自用) [4] 产品规格与产能明细 - 生物基电池外壳分两种规格:2m*1.5m(年产50万件,单件6kg)和1.5m*1.2m(年产200万件,单件3kg) [3] - 复材产品尺寸1.3m×2m,厚度0.3-5mm;光伏边框长度300-2000mm;建筑模板宽度300-1500mm,长度500-3400mm [4][5]
江西绿竹源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2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09 11:42
公司成立 - 江西绿竹源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1] - 法定代表人为贾会平 [1] - 注册资本为1200万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生物基材料制造与销售 [1] - 涉及生物基材料聚合技术研发与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 [1] - 包括再生资源销售与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 [1] - 涵盖碳纤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 [1] - 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涉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