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NER Stack储能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H1,宁德时代的“稳”与“进”
高工锂电· 2025-07-31 17:40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综合毛利率提升至25.02%,经营性现金流达586.87亿元 [3] - 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长,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3][4] - 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双轮驱动,动力电池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应用累计超过2000个项目 [8] 财务与业务结构分析 - 财务韧性突出,经营性现金流为586.9亿元,为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保障 [3][8] - 业务结构均衡,海外业务占比34.22%,增速达21.14%,客户结构涵盖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 [8] - 能源服务领域成为新增长点,建成300多座巧克力换电站,覆盖全国31城,推进重卡换电规模化落地 [6][8]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研发费用达101亿元,占营收5.64%,同比增长17.5%,发布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新产品 [6][10] - 固态电池研发取得关键进展,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规模化落地 [4][12] - 储能技术突破,包括587Ah电芯、TENER Stack储能系统、天恒・智储平台等 [10] 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管理 - 全球化产能网络加速成型,匈牙利、美国、西班牙、印尼等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6][10] - 供应链韧性显现,通过长单协议、矿产资源布局和回收体系控制原材料成本波动,关键金属回收率超95% [10] - 印尼锂矿资源项目为供应链安全提供保障 [10] 资本运作与ESG战略 - 2025年5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构建"A+H"国际资本平台,中期推出45.73亿元现金分红方案 [11] - ESG体系深度构建,德国基地取得碳中和认证,零碳工厂总数达10座,推进"零碳战略" [11] 未来战略规划 - 技术迭代聚焦固态电池商业化,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巧克力换电网络计划2025年自建1000座,最终达3万座规模 [12] - 产能优化关键在提升利用率,电池系统产能达345GWh,在建产能235GWh [13] - 生态构建包括与车企联合研发、深化矿产合作、完善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推进"电池护照"标准化 [13] 行业地位与发展态势 - 公司展现出抵御周期、穿越波动的系统性能力,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14][15] - 目标是从电池零部件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和零碳科技公司进化 [17]
宁德时代港股IPO:一次“零碳”时代的价值重估
市值风云· 2025-05-21 2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标志全球资本对零碳经济核心资产战略重估 其从单一供应商升级为零碳生态构建者 多元布局形成增长韧性 全球化战略与 ESG 治理强化壁垒 未来将引领能源革命新范式 [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宁德时代港股 IPO 情况 - 2025 年 5 月 20 日宁德时代以“A+H”形式登陆港交所 上市两日股价累计涨幅 28.3% 总市值达 1.53 万亿港元 AH 股溢价 13.29% [1] - H 股最终以 263 港元最高发行价定价 相较定价基准日零折价 国际配售超购逾 30 倍 香港公开发售获 151 倍超额认购 基石投资者多元化 [1] 零碳科技投资的“确定性” - 全球处于大变革时期 新能源等行业爆发 地缘事件频发 美元地位松动 电力等基础设施是底层逻辑 低碳化甚至零碳化是发展趋势 [2][3] - 全球新能源汽车四年五倍增长 2024 年销量 1770 万辆 渗透率突破 19.8% 预计 2030 年达 55.7% 2024 - 2030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25.3% [5] - 全球风光发电占比从 2020 年 9%提升至 2024 年 17% 2030 年目标 31% 2020 - 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复合年增长率 82.7% 2024 - 2030 年预计维持 29.2% 重型装备场景电气化不断发展 [8] - 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从 2020 年 1 万亿美元跃升至 2025 年预期的 2 万亿美元量级 宁德时代在转型中处于优势地位 [9] 动力电池继续稳固 - 2020 - 2024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复合年化增速接近 60% 2024 年营收 2530 亿元 2017 - 2024 年连续 8 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 2024 年市占率 37.9% [10] - 2025 年 4 月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和骁遥双核电池 解决行业痛点 突破技术瓶颈 [10] - 以车电分离和电池标准化为核心推动换电模式发展 2025 年计划自建 1000 座换电站 与多方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 [11] - 电池已装备国内 700 余艘船舶 4 吨级民用电动飞机试飞成功并通过认证 拓展业务边界 [13] 储能不断发力 - 截止 2024 年 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 36.5% 连续 4 年位居全球第一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 573 亿元 最近五年复合增速 133% [18] - 推出天恒、EnerOne、EnerC 等品牌 针对欧洲市场推出 TENER Stack 解决方案 能量密度提升 50% 体积利用率提高 45% 降低 35%特殊运输成本 [18][20] 10 年研发投入超 700 亿,助力产业新能源化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 718 亿元 2024 年研发费用 186 亿元 截至 2024 年底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超四万三千多项 海外申请专利数排名第二 [23] - 专利申请增量连续五年行业第一 是全球锂电领域唯一入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公司 打通“技术专利化 - 专利标准化 - 标准产业化”路径 [23] - 创新成果支撑动力电池市占率领先 推动储能业务增长 Tener Stack 储能系统覆盖 52 个国家 1700 个项目 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跨越 [25] - 今年将所有工厂打造为“零碳工厂” 对外输出技术经验 推动传统产业新能源化 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 [26][29] 连续两年分红率超 50%,ESG 表现优秀 - 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近 600 亿元 2023 年和 2024 年连续两年分红率达 50% 2025 年 4 月初启动最高 80 亿元股份回购计划 截至 4 月底已实施回购 15.5 亿元 [30] - 通过港股 IPO 推进全球化战略 动力电池在欧洲市占率第一 推进多个海外项目建设 [30] - 2024 年 MSCI(ESG)达到 AA 级评级 属于全球前 5% 核心工厂零碳电力占比 74.5% 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 12.87 万吨 镍钴锰金属回收率 99.6% [31]
宁德时代港股IPO:一次“零碳”时代的价值重估
市值风云· 2025-05-21 18:36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从单一电池供应商升级为零碳生态构建者,串联交通、能源、工业三大万亿级市场 [1] - 构建"动力电池+储能+产业新能源化服务"的多元业务协同模式,形成多元化增长引擎 [32] - 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新能源化 [30]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上市两日股价累计涨幅28.3%,总市值达1.53万亿港元,AH股溢价13.29% [3] - H股以263港元最高发行价定价,创近十年A股公司赴港上市最低折让纪录 [3] - 国际配售超购逾30倍,香港公开发售获151倍超额认购,创近三年港股大型IPO认购倍数新高 [4] - 基石投资者包括中石化、科威特主权财富基金、韩国未来资产集团等多元化机构 [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20年320万辆跃升至2024年1770万辆,渗透率突破19.8% [8] - 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55.7%,动力电池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25.3% [8][9] - 全球风光发电占比从2020年9%提升至2024年17%,2030年目标31% [11] - 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从2020年27GWh激增至2024年301GWh,复合年增长率82.7% [12] - 全球能源转型投资规模从2020年1万亿美元跃升至2025年预期2万亿美元量级 [12] 动力电池业务 - 2020-2024年动力电池系统营收复合年化增速近60%,2024年营收2530亿元 [15] - 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第一,2024年市占率37.9% [15] - 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解决资源卡脖子难题及低温痛点 [15] - 发布骁遥双核电池突破单一化学材料体系技术瓶颈 [15] - 计划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重卡换电网络 [18] 储能业务发展 - 2024年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连续4年全球第一 [24] -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73亿元,最近五年复合增速133% [24] - 推出TENER Stack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能量密度提升50%,体积利用率提高45% [25] - 储能解决方案已覆盖52个国家1700个项目 [29]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达718亿元,2024年研发费用186亿元 [28] - 拥有专利及专利申请合计超过43000项,海外申请专利数中国第一 [28] - 全球锂电领域唯一入选科睿唯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公司 [28] - 核心工厂零碳电力占比74.5%,废旧电池年处理能力12.87万吨 [35] 全球化布局 - 动力电池欧洲市占率已达第一 [35] - 德国图林根工厂和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全部位于欧洲 [35] - 推进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 [35] 股东回报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近600亿元 [33] - 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分红率达50% [33] - 2025年启动最高80亿元股份回购计划,截至4月底已实施15.5亿元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