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大地熊实控人拟减持 近两年营收连降扣非均未超0.1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4:07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熊永飞计划减持不超过2,289,570股(占总股本2%),其中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717,180股,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572,390股 [1][2] - 实际控制人曹庆香计划减持不超过1,144,780股(占总股本1%),其中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各减持不超过572,390股 [1][2] - 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21日至10月17日,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1][2] 减持规则与股份来源 - 集中竞价减持在公告发布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进行,90日内合计减持不超过总股本1% [2] - 大宗交易减持在公告发布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进行,90日内合计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 [2] - 熊永飞当前持股41,621,026股(占总股本36.36%),其中IPO前取得29,227,026股 [3] - 曹庆香当前持股6,429,108股(占总股本5.62%),其中IPO前取得4,269,108股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3.19亿元,同比下降7.79%,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14.30亿元,2022年21.19亿元) [4][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187.34万元,扭亏为盈(2023年亏损4280.59万元) [4][5] - 2024年扣非净利润702.53万元,同比改善(2023年亏损5394.30万元) [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7亿元,同比下降36.27% [4][5] 公司上市与募资情况 -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28.07元/股,募资净额5.02亿元(原计划3.52亿元) [5][6] - 募资用途包括年产1500吨汽车电机磁体项目、研发中心及补充营运资金 [6] - 2022年权益分派:每股派现0.60元并转增0.40股,总股本增至113,089,200股 [6]
强瑞技术大股东拟减持 2021上市净利增长不同步现金流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4:07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强瑞控股及一致行动人强瑞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102,825股,占总股本3%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时间窗口为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 [1] - 减持目的包括偿还银行贷款、改善财务结构及股东个人资金需求 [1]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强瑞控股持股38.50%,一致行动人尹高斌、刘刚、强瑞投资分别持股8.93%、7.12%、3.16%,合计控制57.71%股权 [2] IPO及募资情况 - 2021年11月10日创业板上市,发行价29.82元/股,发行1847.17万股(占总股本25%),募资总额5.51亿元,净额4.93亿元 [2] - 实际募资净额超原计划1.17亿元,原计划募资3.76亿元用于扩产、研发等项目 [2] - 发行费用5734.57万元,其中国信证券保荐承销费3981.13万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27亿元,同比增长67.09%;归母净利润9754.77万元,同比增长74.99% [3][4] - 2024年扣非净利润9214.87万元,同比大增142.8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739.99万元,同比激增343.82% [4] - 2021-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38.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0.9% [3][4] 分红及转增方案 - 2024年拟每10股派现6元(含税),合计派发4433.20万元;每10股转增4股 [4]
三美股份实控人拟减持不超568万股 2019上市募19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4:04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胡荣达计划减持不超过5,684,819股,占总股本0.9312%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19日至10月18日 [2]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减持股份来源为集中竞价交易取得 [2] 股东持股情况 - 胡荣达直接持股230,913,959股,占总股本37.8250% [2] - 一致行动人胡淇翔持股103,738,226股,占总股本16.9929% [2] - 武义三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8,937,288股,占总股本8.0162% [2] - 胡荣达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383,589,473股,占总股本62.8342% [2] 公司上市情况 - 2019年4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格32.43元/股,发行数量59,733,761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193,716.59万元,净额181,289.60万元 [3] - 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张海峰、王海涛 [3]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用于多个项目包括江苏三美2万吨1,1,1,2-四氟乙烷改扩建及分装项目等 [3] - 其他用途包括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3] - 发行费用不含税金额合计124,269,869.23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94,329,549.44元 [3] 权益分派情况 - 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436,056,455股为基数 [4]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5元(含税),共计196,225,404.75元 [4] - 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0股,共计转增174,422,582股 [4] - 分配后总股本增至610,479,037股 [4]
中信证券两家分公司被责令改正 从业人员提供测评答案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3:48
中信证券违规事件核心观点 - 中信证券浙江分公司及绍兴分公司因多项违规行为被浙江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2][3] - 违规行为包括从业人员向客户提供测试答案、返还业绩奖励、向未签约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等 [1][2][4] - 事件反映出公司分支机构合规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及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1][2][4] 违规行为具体内容 - **浙江分公司违规**:对所辖分支机构合规管理不到位,违反《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 [1] - **绍兴分公司违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内部控制和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不足,违反《合规管理办法》第六条、《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三条等 [2][15] - **从业人员吴雪嫦违规**:个人执业行为违反《合规管理办法》第十条、《廉洁从业规定》第九条等 [4][17] 监管措施依据 - 浙江证监局依据《合规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等法规对分公司及个人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3][15][17] - 违规记录均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要求限期整改并追责相关人员 [1][2][4] 整改要求 - 分公司需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培训并追责涉事人员 [13][16] - 从业人员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杜绝同类违规行为 [17][18] 相关法规条款摘要 - 《合规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明确合规管理需覆盖全业务链条及全员责任 [5][6] - 《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三条要求经营机构基于风险匹配原则销售产品 [9] - 《廉洁从业规定》第四条强调机构需承担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10]
森远股份原实控人本月减持套现7421万元 净利连亏4年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3:44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郭松森于2025年6月4日至6月26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累计减持699.70万股,占总股本的1.45% [1] - 减持均价为10.606元/股,套现总额7421.02万元 [2] - 此前公司已披露减持计划,郭松森原计划减持不超过1452.66万股(占总股本3%) [3] 股权结构变动 - 2024年1月24日公司控股股东由郭松森变更为中科信控,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14.35%,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4987.83万元,同比减亏56.50% [4] - 扣非净利润亏损7908.89万元,同比减亏55.21%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448.8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97.23% [4]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亏损,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6.92亿元 [3][4][5] - 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4.60%至2.1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83亿元 [5]
职业弹幕首次遭罚,商家不要再动“歪脑筋”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3:19
直播电商虚假弹幕事件 - 北京某公司因雇佣"职业弹幕人"在直播间发布夸大产品减肥效果的虚假信息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10万元罚款 这是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 [1] - 虚假弹幕通过营造火爆抢购假象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 导致消费者购买到与宣传不符的商品 [1] - 此类行为不仅侵犯消费者权益 还污染网络消费环境 导致直播行业不正当竞争 [1] 行业监管与规范 - "职业弹幕人"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化黑灰产链条 包括定制话术模板、批量注册账号、定时发送弹幕等"一条龙服务" [2] - 仅靠单次处罚难以根治问题 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 平台强化内容审核 多方协同治理 [2] - 此次处罚为网络交易经营者敲响警钟 要求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 [1] 行业发展方向 - 直播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减少虚假宣传 真诚和产品价值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2] - 商家应注重产品打磨和质量提升 而非操控评价和虚假宣传 [1]
淘宝天猫正式上线真实体验分,全平台超120万活跃商家达4.8分高分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3:02
淘宝天猫新版店铺评价体系"真实体验分" - 新版评价体系基于商品质量、物流速度、服务保障三大维度建立消费者体验反馈机制,并与搜索、推荐、营销等核心场域直接挂钩 [1] - 消费者可在商品详情页、店铺首页等位置直接查看店铺评分辅助决策 [1] - 截至生效日平台已有120万店铺评分高于4.8分的高分商家 [2] 商家运营改善案例 - 欧莱雅通过线上自助服务提升售后效率 [2] - 阿迪达斯通过产品链路升级改善换货体验 [2] - 三只松鼠运用智能退款工具实现极速售后处理 [2] 评分考核指标 - 商品质量维度考核首次品退率和商品差评率 [7] - 物流速度维度考核48小时揽收及时率、到货时长和物流异常率 [7] - 服务保障维度考核旺旺响应率、满意度、退款时长和平台求助率 [7] 平台支持措施 - 上线商家后台诊断与提升建议功能,提供量化改进方案 [4] - 对高分商家在搜索推荐等核心场域给予流量扶持 [5] - 已投入百亿规模资金通过88VIP券、行业券等形式补贴优质商家 [9] 配套功能与保障 - 上线搜索店铺评分筛选功能帮助消费者选择高分店铺 [7] - 设立违规处置措施防止虚假评分和恶意竞争 [7] - 开通申诉通道允许商家对判罚提出异议 [7]
童书市场如何走出价格乱象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2:24
童书市场价格乱象 - 童书市场存在"两个极端"现象:一边是价格高昂的"豪华童书",薄薄一册动辄几十上百元;另一边是低质低价的童书,存在盗版、劣质油墨等问题 [1] - 乱象原因包括商家唯利是图、过度包装或低质仿冒,以及部分家长育儿焦虑导致盲目追求高价或忽视质量 [2] - 童书具有重要文化属性,行业应将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避免不正当竞争 [2] 行业问题与改进方向 - 出版行业应打造优质、性价比高的童书,推行透明合理的成本核算与定价体系 [2] - 经营商家需摒弃"天价"逐利和利用家长焦虑的短视思维,以真诚赢得信任 [2] - 电商平台需强化监管责任,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盗版和技术侵权 [2] 市场现状与消费者建议 - 市场上并不缺乏优质少儿读物,包括经典童话、流行绘本、历史人物等题材 [3] - 家长应精心挑选合适图书,注重内容质量而非价格 [2][3]
2025 “Hi View” 开发者推介会在金边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2:15
平台上线与合作 - 2025"Hi View"平台由广西耀象文化与柬埔寨BKL传媒共同主办,旨在推动AIGC技术在柬埔寨文化产业的应用[1] - 平台特色为AIGC技术助力内容创作和AI内容产品打造,建立文化数字内容平台推广中国AIGC技术[1] -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电影局局长波波拉支持平台发展,期待建设中柬AIGC数字文化人才基地[1] 技术与内容 - 耀象文化已聚集中国多家头部AIGC技术合作方,构建AI数字真人制作、3D动画AI制作等能力[2] - 平台展示首部柬埔寨AIGC真人短剧及《神话剧场》《中华典故》等AIGC制作的中国文化短视频[2] - 柬埔寨流行歌手马占班纳成为首位在平台推出AI数字艺人形象和AI制作MTV的艺人[3] 合作与愿景 - 柬中新媒体人协会与耀象文化签署协议,开发柬埔寨文旅产业AIGC技术应用场景[3] - 平台承载"让柬埔寨看见中国故事,让中国读懂高棉文化"的双向愿景[2] -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董事长谢向阳称平台是中柬以数字技术探索文化互鉴的新起点[2]
中经评论: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成为新蓝海
中国经济网· 2025-06-30 12:05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政策支持 - 商务部办公厅发布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通知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至12月 重点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 通过优化交易流程 降低交易成本 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1] - 中办 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在政策支持下 平台和车企需提高服务水平 与政府 协会共同打造新能源二手车消费保障生态体系 [3]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占汽车总量8.9% [1] -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从2022年底3.6%增长至2024年底8.4% 2025年4月达9.1% 2025年1-4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交易42.44万辆 同比增长32.3% 增幅远超燃油二手车 [1] - 相比新能源汽车五成以上市场渗透率 新能源二手车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占比仍不到一成 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规则体系不健全等挑战 [2] 新能源二手车消费特征 - 消费人群主要为80后 90后和00后 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 注重驾驶体验和综合性价比 消费观念理性 [2] - 与燃油二手车相比 新能源二手车在信息透明度 售后保障等方面存在差距 电池 电机 电控系统缺乏统一检测标准 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权益后续车主无法享受 [2] 行业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 头部二手车平台推出创新服务 如"100天电池回购保障" 对电池衰减超过10%的车源无条件原价回购 增强消费信心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将持续转化为二手车交易量 行业需解决检测 评估 售卖 质保等环节的堵点难点 推动市场规范化 专业化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