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日报客户端
icon
搜索文档
指尖凝霜雪,板报传温情——“板报爷爷”用粉笔温暖社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08:09
退休前,李奇贤在铁路上做党务工作,用他的话说,大半辈子都在和"宣传"打交道。那些年,他在机车 的轰鸣声中编写简报,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笔杆子,更让他深深理解了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退休后,李奇贤主动加入社区的板报组,继续在基层发挥余热。"在单位就干宣传,放下笔反而不自 在。"李奇贤笑着说,眼里闪烁着精气神儿。 "板报是社区的宣传平台,是邻里的连心桥。"李奇贤说,社区里的四块黑板报,每月换一期,遇上重要 事件或紧急通知,随时更新。内容从哪里来?他和板报组成员一起开会讨论,紧跟时事热点和社区工 作。"我们办板报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不能掉队,更不能出错。" 为了确保板报信息不出错,李奇贤坚持内容必须"出处权威、准确无误",行文要"开门见山、贴近生 活"。从廉政建设到妇女权益,从环境保护到反诈宣传,每一期板报,李奇贤都要和团队成员们精心策 划。就这样,四块黑板报在大家的精心打理下,成了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板报组负责人 李奇贤 在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有四块看似普通的黑板报。它们不华丽,也不高深,却像四扇明亮的 窗口,映照着社区的变迁、邻里的温情。这些板报的"主创",是一位71 ...
这些微光汇聚成大后方文化火炬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06:55
《绿色的火焰》张庆国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在抗战题材文学的浩瀚星河中,云南作家张庆国的新作《绿色的火焰》以独异的光芒划破常规题材的天 幕。当多数作品仍聚焦于枪林弹雨的军事战场时,这部非虚构力作却将目光投向山河破碎间的文化阵 地,以几百万字史料为骨、百日纵贯中国的田野调查为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重构了大后方知识 分子"以笔为炬"的文明坚守史。作品跳出史料堆砌的窠臼,以文学之思激活沉睡的历史,让"绿色的火 焰"这一源自穆旦诗句的隐喻,成为照亮民族精神根系的永恒火种。 史料与现场的双重验证 非虚构写作的灵魂在于"真实",但该书对真实的追求远超简单的史实复刻,构建了一套"史料考据+现场 实证"的双重验证体系,为历史叙事注入沉甸甸的质感。作者的创作起点并非书斋,而是对"历史敬 畏"的深刻体认——在接受约稿之初,他便深知抗战文化史的陌生性与严肃性,为此先花半年时间沉潜 于历史学者齐春风提供的百万字史料,再"啃"下三十余部文化名人传记,在浩繁文献中梳理出文化"抗 战"的脉络主线。这种"先懂史再叙事"的审慎,使作品的历史基底如青铜鼎般坚实。 如果说史料是作品的"骨骼",那么横跨15省25地的田野调查则为其注入了鲜活温 ...
许倬云:“成功经验”就是用心地过日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06:51
阿信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许倬云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8月4日,95岁的史学大师许倬云在美国匹兹堡辞世。许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史学泰斗,犹如中国古 代一生心系天下的"士人"。在生命里的最后一个冬天,他为文集《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亲 笔撰写了新版序言。文中饱含对当今世界的忧思、对两岸同胞的关怀和对年轻一代的期待,是他留给世 界最后的嘱托。 "世界处于逆境,彼此存善心" 许倬云先生做了一辈子历史研究,早已敏锐地意识到,学术研究与日常知识之间存在不小的落差。 大部分学者终身钻研的成果,可能永远不为常人所知,而他们力求纠正的错误却以讹传讹,长久流传 于"常识"之中。为此,许倬云先生从60岁开始,便许愿要将学术专著的成果传达于一般读者。《江河回 望》便是这样一部还愿之作。 在这本书中,他追溯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和演变,通过多文明比较总结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融合能力对于当 代世界的价值。 此外,书中还呼吁警惕人文学科边缘化将导致人文精神退缩的危险性,也引领我们在中国文化的根脉中 找到心之所安。 许倬云先生时时关怀天下与人类,始终肩负着作为知识分子的担当。这一点从他写的新版序言中可见一 斑。 文中,他自言 ...
专访冯远征 | 大戏看北京,看的是文化的守正创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06:40
新京味文化更凸显包容多元 采访前,冯远征刚刚结束《正红旗下》在重庆等地的演出。这部剧的原著是老舍先生的未竟之作,本是 人艺最擅长的"北京戏"。 但创作中,冯远征一度为如何表达京味而发愁。"我们过去擅长的是一拉开大幕就是四合院,观众都知 道发生在北京。但如果9场戏都用实景,那就得不停转台了。"最终,他放弃把四合院搬上舞台,而是选 用了紫禁城代表性的琉璃瓦顶做布景,凸显北京元素。 对一家成立了70多年的剧院来说,守正与创新是个大课题——要创新,要用新语境表达京味文化,同时 又不能在拉开大幕后让观众反问:"这还是北京人艺吗?"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987年,曹禺先生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35周年题词:"龙马风神,骆驼坦步。"前半句寓意锐意创 新,后半句体现沉稳笃实。这份对守正与创新的期许,也是北京的文化使命。 时至今日,北京平均每天有150多场大大小小的营业性演出,去年全年吸引观众超1280万人次,创历史 新高。以北京人艺为代表的首都文化"金名片"愈发亮眼,释放"大戏看北京"的强劲引力。近日,本报记 者专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倾听他对于北京文化密码的独特见解。 在冯远征看来,京味文化需要结合当下新的语境 ...
专访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谈中国、谈奥运申办、谈电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4 00:26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期待与世界分享中国体育的最佳实践——专访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 11月8日至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率团来华访问。六天里,她出席了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 式并观看比赛,到访三家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企业TCL、蒙牛、阿里巴巴的总部,行程紧凑而充实。 12日晚,考文垂在结束中国之行前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畅谈对中国体育的深厚情谊、个人履职感 悟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蓝图。 谈中国: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11月9日晚,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呈现的文化、体育与科技的交融,让考文 垂连声赞叹:"从头到尾都令人惊叹。" 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全运会的全民参与热度——超过2.5万名运动员参赛,"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体育 的热爱"。 全运会期间,考文垂在现场观摩了武术比赛。"动作之快、控制之强令人惊叹。"她如此评价,"我很期 待它在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上向更多年轻人展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考文垂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赢得一金三银,迎来其运动员生涯高光时刻。多年 之后,她仍记得自己站上领奖台时的感受,也清晰记得对北京街头那种"城市因体育而沸腾 ...
11月1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答问汇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3 22:4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林剑。图源:外 交部 林剑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理米舒斯京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出席在俄罗斯莫斯科 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应赞比亚共和国政府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1月19日至20日对赞比亚进行正式访问。 应南非共和国政府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1月21日至23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 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 总台国广记者:你刚刚发布了李强总理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的 消息。中方如何评价当前上合组织发展?对此次会议有何期待? 林剑:今年秋天,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成功举行。成员国领导人就弘扬"上海精神"、推动上合组织发 展与改革达成系列重要共识,引领上合组织进入更加团结、更重协作、更富活力、更有作为的高质量发 展新阶段。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得到与会各方欢迎和支持,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李强总理出席上合组织总理会议,将同各方一道,就落实天津峰会成果、加强组织团结协作、深化地区 经济人文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中方相信,本次会议 ...
青海多地用户反映联通信号突然中断,青海联通致歉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3 22:44
来源:@ 青海联通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13日,青海多地用户反映联通信号突然中断,导致无法支付、扫码乘车等。 13日晚,青海联通发布公告致歉。 ...
3D打印制造!这款微型涡喷发动机完成首次单发飞行试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3 22:02
技术突破与验证 - 公司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圆满完成首次单发飞行试验 [2] - 飞行试验中配装靶机持续飞行30分钟 飞行高度达到6000米 飞行速度达到0.75马赫 发动机全程正常稳定工作 [2] - 此次单发飞行试验成功表明发动机在更高飞行高度和更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检验了发动机与飞行器的适配性 [2] 产品设计与制造 - 该发动机是国内首台完成飞行验证的160公斤推力级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 [2] - 产品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技术与3D打印制造技术 实现了轻量化、高性能的设计目标 [2] - 发动机所有转子件及整机超过四分之三重量的零件均采用3D打印制造 零件数量减少 发动机重量减轻 使用维护更加简便 [2] 行业影响与前景 - 此次成功飞行试验标志着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在工程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为后续实现更高高度和更大速度的飞行打下基础 [2] - 随着设计优化及3D打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深入应用 未来发动机研发周期有望进一步缩短 [3] - 相关技术应用将加速国内航空动力自主研发和制造进程 [3]
全运会北京代表团12日勇夺六金,周末多项赛事在京开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3 21:38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全运会 11月12日上午,广东珠海金湾区公路上秋意渐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竞走赛道上却热气蒸腾。女子20 公里竞走赛场上,北京体育代表团田径队的名将杨家玉,以1小时27分34秒的成绩夺冠,实现了全运会 女子竞走三连冠的王者传奇。 11月1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网球青年组男子团体决赛的巅峰对决中,北京体育代表团 青年男队以2:1力克强敌江苏,勇夺冠军。这枚金牌是北京代表团在十五运会竞技体育项目上斩获的第 4 金,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枚网球青年组男子团体金牌。 11月1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网球项目青年组女子团体决赛在广东横琴举行,北京队2比1战胜湖北 队,夺得冠军! 11月12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摔跤男子自由式125公斤级决赛中,北京选手邓志伟战胜对手,摘得 金牌。 11月12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柔道男子-100公斤级决赛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北京德比"。同为北京籍 选手的杨垟与任祥升在这场巅峰对决中展现了精湛技艺,最终任祥升凭借一记干净利落的"一本"夺得金 牌,杨垟收获银牌。这场师出同门的较量,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竞技对抗,更诠释了体育精神中友谊与 竞争并存的深刻内涵。 ...
京西厚植梧桐林,智汇绿谷焕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13 21:2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人才是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自然生态好则万物生长,人才生态好则群贤毕至。近年来,门头沟区把涵 养自然生态的理念应用到人才领域,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系统实施"灵山计划""智谷计 划""百花计划""永定计划"四大专项计划,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发展生态,为人才发展提供"好空 气、好土壤、好阳光、好雨露",实现十四五时期人才快速聚集,人才总量增速位居全市生态涵养区前 列,为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服务"实施意见,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门头沟区将实施"优 化营商环境工程"作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 2025年,门头沟区制定了"2+10+N"营 商环境改革体系。该体系聚焦公共营商环境与 垂直营商环境两大方面,围绕市场、法治、政 务、人才、生活服务、规划、场景、孵化、金 融、园区配套等十个维度,配套N项专项政策与 创新举措,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续构 建系统性、精准化、全链条的区域营商环境生 版 着才网建计金业办事顺畅 后顾无忧的服务体系 =] 三级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构建区、镇街、村居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实现服务事项进驻率和一窗通办率"双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