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华酒店(00071)
icon
搜索文档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34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公司总股本约20%的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 公司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广西国资控股企业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黑五类集团持有公司30.25%股份 交易后仍保留部分股权 [5]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42亿元 同比下降3.74% [15]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 同比下降29.61% [15] - 2018年至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其中2021年亏损1.09亿元 2022年亏损1.40亿元 [8]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 报收6.54元/股 总市值达49.28亿元 [16] 业务转型 - 传统食品业务增长乏力 曾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4] - 2022年10月计划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 获得59.09%股权 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8] - 2023年4月宣布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其中银行贷款将占22亿元 [8] - 2024年10月暂缓储能锂电池项目投资建设 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9] 公司治理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职务 由李玉珺接任 [11]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涉及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13] - 具体存在1053.85万元资金支付转至关联方构成资金占用 以及未披露的6,553万元股权担保事项 [13] - 2025年4月深交所就担保问题对公司及韦清文等人予以公开谴责 [14]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25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黑芝麻约20%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黑芝麻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国资控股企业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黑五类集团持股30.25%,转让后仍保留部分股份 [3]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公司背景与现状 - 黑芝麻始创于1984年,1997年上市,是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3] - 公司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9]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报收6.54元/股,总市值49.28亿元 [10] 战略转型与新能源业务 - 2018-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 [5] - 2022年拟通过增资5亿元获得天臣新能源59.09%股权进军储能锂电池领域,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5] - 2023年4月宣布转型江西小黑小蜜业务并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占比超60%(22亿元) [5] - 2024年10月因行业环境变化暂缓储能电池项目,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9] - 2021年关联方资金占用约950万元,2020年违规担保5.05亿元未及时披露 [9] - 时任董事长韦清文等高管被采取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9]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由李氏家族二代李玉珺接任 [8]
美丽华酒店(00071)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截至2025年7月31日月份)
2025-08-04 16:54
公司信息 - 公司为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1] - 证券代号为00071[2]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90,959,695[2] - 上月底及本月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2] - 本月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数目增减均为0[2]
停牌!000716,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33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公司20%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企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2]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4] 公司背景与战略 - 公司始创于1984年 以黑芝麻产业为主业 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 - 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产品包括黑芝麻糊类、饮品、丸类及富硒大米等 [6] - 聚焦健康食疗食养战略 为中老年人提供药食同源产品 2023年推出国内唯一"健字号"保健黑芝麻糊 [6] - 黑芝麻饮料化为核心战略之一 主推即饮黑芝麻糊、黑芝麻牛奶等 与中医机构合作研发中老年健康饮品 [7] - "黑养黑"品牌专注年轻消费群体 开发黑芝麻丸、代餐粉等系列产品 [7] 业务布局与业绩 -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 覆盖B2B、B2C、O2O及跨境电商 培育新媒体与私域电商 [7] - 2024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降7.92%) 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增80.46%) 因优化低效能电商业务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降3.74%) 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降29.61%) [8]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日收盘 股价报6.54元/股(单日涨4.81%) 总市值49.28亿元 [9] 品牌与产品 - "南方黑芝麻糊"为中国糊类知名品牌 畅销三十余年 是国内黑芝麻糊第一品牌 [6] - 生产基地分布于广西、安徽、湖北、浙江等地 总部位于南宁 [6]
000716,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32
公司动态 - 黑芝麻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4日开市起临时停牌 [1] - 公司是一家以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专注于大健康食品经营的企业以及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商 [1] - 主营业务涵盖以黑芝麻糊为代表的黑色健康食品、黑芝麻饮料、大米、粗粮等食品的生产经营 以及电商平台经营业务 [1] - 食品业务包括黑芝麻糊、黑芝麻丸、黑芝麻饼、黑芝麻糕、黑芝麻酱、黑芝麻系列饮品、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五黑八宝粥、富硒大米等多个系列产品 [1] - 公司拥有国内唯一获得保健食品标志的南方牌黑芝麻糊 [1] 财务表现 - 2024年黑芝麻实现营业收入24.65亿元 同比下降7.92% [1] - 2024年净利润为7773.76万元 同比增长80.46%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 同比下降3.74%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25.11万元 同比下降29.61% [1] 战略调整 - 2024年收入下降主要因执行"提质提效、效益优先"战略调整 优化主营业务结构 主动压缩低效能电商业务 [1][2] - 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收入下降 因公司专注高毛利率品牌业务经营 [2] - 电商业务虽收入下滑 但经营效益提升明显 业务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 [2] - 后续大概率会持续推进电商业务板块的调整优化 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战略发展需求 [2] 行业竞争 - 公司所在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品牌低价倾销 区域中小品牌低价抢单 产品同质化现象时有发生 [2] - 食品行业内卷程度加剧 [2]
000716,筹划控制权变更,停牌!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10:52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股票于2025年8月4日起临时停牌 [1]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是以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健康食品企业及电商服务商 [3] - 食品业务涵盖黑芝麻糊 黑芝麻丸 黑芝麻饼 黑芝麻糕 黑芝麻酱 黑芝麻系列饮品 中老年高钙黑芝麻牛奶 五黑八谷粥 富硒大米等多个系列产品 [3] - 拥有国内唯一获得保健食品标志的南方牌黑芝麻糊 [3] - 第三方品牌电商业务收入下降 公司主动压缩低效能电商业务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4.65亿元同比下降7.92% 净利润7773.76万元同比增长80.46% [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下降3.74% 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4] - 战略调整优化主营业务结构 专注高毛利率品牌业务经营 经营效益提升明显 [3][4] 行业竞争环境 - 食品行业内卷程度加剧 国际品牌低价倾销 区域中小品牌低价抢单 产品同质化现象时有发生 [4] - 公司持续推进电商业务板块调整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战略发展需求 [4]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7月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6: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止7月9日收盘,共有113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瓦普思瑞元宇宙(08093)、巨星传奇(06683)、北海康成-B(01228)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72.59%、48.08%、46.55% [1] - 瓦普思瑞元宇宙(08093)收盘价0.233港元,最高价0.340港元,创高率72.59% [1] - 巨星传奇(06683)收盘价12.440港元,最高价17.000港元,创高率48.08% [1] - 北海康成-B(01228)收盘价0.690港元,最高价0.850港元,创高率46.55% [1] - 中国三三传媒(08087)收盘价2.660港元,最高价2.800港元,创高率32.70% [1] - 中深建业(02503)收盘价1.800港元,最高价1.800港元,创高率27.66% [1] - 胜利证券(08540)收盘价9.500港元,最高价12.000港元,创高率23.71% [1] 其他显著新高股票 - 恒瑞医药(01276)收盘价69.600港元,最高价71.150港元,创高率14.94% [1] - 中国星集团(00326)收盘价3.260港元,最高价3.530港元,创高率14.24% [1] - 中国罕王(03788)收盘价3.020港元,最高价3.180港元,创高率12.77% [1] - 丘钛科技(01478)收盘价10.120港元,最高价10.300港元,创高率12.45% [1] - 鲁商服务(02376)收盘价2.230港元,最高价2.290港元,创高率11.71% [1] - 电视广播(00511)收盘价4.310港元,最高价4.460港元,创高率10.67%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佳明集团控股(01271)收盘价1.490港元,最低价1.260港元,创低率-28.81% [3] - 百望股份(06657)收盘价22.800港元,最低价21.350港元,创低率-23.89% [3] - 晨讯科技(02000)收盘价0.295港元,最低价0.260港元,创低率-10.34% [3] - 新琪安(02573)收盘价12.700港元,最低价12.580港元,创低率-5.41% [3] - 爱得威建设集团(06189)收盘价0.073港元,最低价0.070港元,创低率-4.11% [3] 其他显著新低股票 - 翠华控股(01314)收盘价0.186港元,最低价0.180港元,创低率-3.74% [4] - 伟立控股(02372)收盘价0.208港元,最低价0.192港元,创低率-3.03% [4] - 汇思太平洋(08147)收盘价0.245港元,最低价0.245港元,创低率-2.00% [4] - 冠中地产(00193)收盘价0.226港元,最低价0.220港元,创低率-1.79% [4] - 亚伦国际(00684)收盘价0.580港元,最低价0.570港元,创低率-1.72% [4]
立案!300205,实控人涉嫌挪用资金!000711、603377,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22:37
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 *ST京蓝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具体事项未在公告中明确 [1][2] - ST东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具体事项未在公告中明确 [1][2] - *ST京蓝2023年7月曾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2023年11月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涉及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未按规定披露商誉减值信息 2021年度少计提商誉减值损失 2021、2022年度少计提坏账准备 被责令改正并处以3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郭绍增、财务负责人高虹分别被处以100万元、70万元罚款 [2] - ST东时2023年12月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调查 2024年年底被处罚 违法事实包括2021年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 2023年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导致的关联交易 相关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被责令改正并处以500万元罚款 [2] 公司业绩及资金问题 - *ST京蓝2024年实现营收3.78亿元 同比大增153.69% 净利润-1.1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3] - ST东时2022年度至2024年度连续三年亏损 2024年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3] - ST东时控股股东东方时尚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 占用余额约为3.87亿元 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可能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甚至终止上市风险 [3] *ST天喻实控人被立案侦查 - *ST天喻实际控制人之一闫春雨等人涉嫌挪用资金案 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已被武汉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1][4] - 闫春雨与艾迪为一致行动人 通过武汉同喻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ST天喻12.45%股权 全部股份处于冻结状态 [4] - 闫春雨2021年9月当选*ST天喻董事长 2024年10月退出董事会 目前未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监事、高管等相关职务 [4] - 闫春雨近三年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包括2022年9月因业绩预告与年报数据差异被出具警示函 2023年9月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被出具警示函 2023年12月因未及时披露重大事项被出具警示函 [4]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7:02
集团综合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综合收入为28.58亿港元,较2023年的25.53亿港元上升12.0%[8][10][15]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8.31亿港元,较2023年的8.21亿港元上升1.2%[8][10][15] - 2024年每股基础盈利为1.20港元,2023年为1.19港元[8][12][15]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7.47亿港元,2023年为9.77亿港元[10][15]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值比2023年大幅下跌2.362亿港元[15] - 董事局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30港元,全年共派股息每股0.53港元[12][16] - 综合收入28亿5800万元,较2023年增加12%[67] - 应占基础溢利8亿3100万元,较2023年增加1.2%[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旅游业务收入为11.79亿港元,较2023年的8.96亿港元大增31.6%[10][15][19] - 2024年写字楼及商场全年平均出租率达95%以上[19]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4年年均入住率分别稳定超过92%及95%[19] -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年收入为5.97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7%,EBITDA为1.3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28] - The Mira Hong Kong及問月酒店2024年入住率分别增至92.1%及95.4%,2023年分别为89.8%及95.0%;平均房价分别达1416港元及1636港元;The Mira Hong Kong房租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7%,問月酒店房租业务收入下跌3.5%;集团酒店餐饮业务收入同比上升3.8%[30] - 集团2024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13亿港元,EBITDA为6.639亿港元,较去年分别轻微下跌0.5%及0.9%;全年平均写字楼及商场出租率达95%以上[32] - 集团2024年餐饮收入为2.904亿港元,EBITDA为1130万港元,较去年分别上升3.9%及下跌62.4%[39] - 集团节日食品2024年食品工场收入同比增长10.6%,农历新年年糕销售再创新高[41] - 集团旅游业务2024年收入达11.794亿港元,EBITDA为1.02亿港元,较去年分别上升31.6%及118.4%[43] 行业相关数据 - 2024年中国国际航班量同比大幅上升93.4%至58万班次[18] - 2024年香港食肆总收益临时估算为1094亿港元,较2023年按价值计轻微下跌0.1%,按数量计下跌2.4%,中式餐馆总收益按价值计和数量计分别下跌4.3%及6.7%[40] 公司业务发展计划 - 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内设99间酒店客房、约21个私家车车位及2个电单车车位,标准客房平均面积约350平方呎,较The Mira Hong Kong高出约30%,楼层高度高出约25%[20] - 公司计划将The Mira Hong Kong约60,000平方呎餐饮及宴会房间等设施迁移至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使美丽华广场二期零售面积增加50%以上,一、二期零售总面积增至约530,000平方呎[21] - 收购香槟大厦及重建计划若在2025年3月31日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落成后将助力公司发展[22] - 收购香槟大厦的决议案未获独立股东通过,收购终止,公司将继续寻求投资机会[26] 公司资金与投资情况 - 集团主要在香港经营业务,相关现金流、资产及负债以港元计值;主要汇率风险来自内地及英国资产及业务及人民币、英镑、澳元及美元银行存款[46] - 集团资金以港元为主且无借贷,主要利率风险为港元存款利率风险,无融资借贷相关利率风险[4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现金为60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7.14%[4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9亿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且均未动用信贷额[4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与资本比率为零,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47] - 2024年12月31日长线股本证券投资为2.63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22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0.71%[47]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财务资产为4.60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0.89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414.41%[47] - 2024年集团证券投资获利(投资收益及股息收入)达6000多万港元[47] 公司获得荣誉 - 问月酒店获MerComm, Inc.「ASTRID Awards 2024」「旅客/旅游项目」铜奖[49] - 集团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ESG领先企业2024」称号[52] - 集团旗下餐厅Trip.com「Trip.Best 2024 Asia 100 - 当地风味餐厅」排第63位[63] - 美丽华广场获《香港经济日报》「我最喜爱商场大奖2023/2024」全港10大我最喜爱商场等荣誉[64] - 2024年公司旗下素食餐廳JAJA於Food Made Good標準中取得三星評級的認證[118] - 2024年公司获得香港Q唛环保管理计划等多个绿色奖项和证书[142] - 2024年11月公司旗下高级中菜食府唐述获“清真友善餐厅”认证,提供20款清真认证中式菜肴[158] - 公司旗下酒店均获认可为穆斯林友善酒店,The Mira Hong Kong获“新月评等CrescentRating”5级认证[160]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 - 2024年为雇员提供的培训(线上线下)时数超18000小时[67] - 2024年向膳心连基金有限公司捐赠超1000份膳餐[67] - 20个项目正实行回收计划[67] - 超90%的供应商为本地供应商[67]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68] - 报告参照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附录C2规定撰写[70]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股东、供应商等持份者沟通[77] - 公司采用双重重要性方法识别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78] - 公司识别出对企业价值和环境社会有影响的重要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人权及劳工常规等[79] - 公司意识到气候相关风险对业务运营至关重要,包括实体风险和过渡风险[80] - 公司通过分析价值链识别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及机遇并排序,关注对财务表现重大的风险及机遇[80] - 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增加,会给公司业务运营和供应链带来重大风险,如运营中断、供应链中断、客流量减少[82] - 平均气温上升预计会增加公司制冷及空调需求,导致电力成本上升[82] - 鼓励低碳经济的政策会使公司作出大量投资并调整运营,增加资本支出及运营成本[83] - 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及服务偏好增长,给公司业务运营带来风险及机遇,公司可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83] - 公司制定紧密配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展现对建立美好未来的承诺[85] - 公司拥有强调责任制及良好道德行为的管治架构,为持份者带来长期和可持续的价值[86] - 公司与外部顾问合作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路线图,确保业务在多变气候环境下可持续发展[83] - 公司设有专门品质保证部门,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产品回收事故,未收到违反食品安全法例通知[89] - 食品安全管理计划包括全面风险评估、严格控制措施、定期审核检查和卫生监控人员计划[90] - 公司实施全面供应商监管机制,根据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审核级别[92] - 所有厨师及食品服务人员须接受全面HACCP原则及食品安全实践培训[93] - 公司采购流程确保公平及高透明度,建立全面供应商遴选制度[94] - 公司采取可持续采购政策管理商品及服务采购决策[95] - 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涵盖环境、社会及管治要求的行为守则政策[96] - 报告期内,香港活跃供应商占比99%,数量900+;海外活跃供应商占比1%,数量<10[97] - 职业安全及健康委员会负责识别、预防工伤及制定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系统[87] - 资讯科技项目风险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大资讯科技项目的风险[87] - 公司持有超過200項用於業務營運的許可證及監管認證,2024年設立許可證管理系統[101] - 2023年公司推出「Mi Go Green」協作平台,提倡綠色生活方式[113] - 2024年公司通過「Mi Go Green」平台,與中電源動合作在美麗華廣場推出「Mi Green Park」綠色停車場[114] - 「Mi Green Park」共提供25個充電停車位,包括7千瓦交流電普通充電位及120千瓦直流電超快速充電位[114] - 公司跟隨ISO9001、ISO14001及ISO50001的標準,為香港的辦公樓及商場提供物業管理服務[98] - 公司本年對所有業務部門的個人資料管理進行全面審查,建立官方個人資料私隱管理系統[99] - 公司聘請外部資訊安全顧問對資訊科技系統安全進行全面評估,結果顯示基礎設施及安全管理良好[99] - 報告期內公司無違反客戶私隱或遺失客戶資料的實證投訴,無違反資料保護及私隱法規的重大事件[99] - 報告期內公司無觸犯知識產權、反貪污、《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等相關法規的個案[106][107][109] - 2023年起公司加强可持续旅游承诺,推出超10个可持续旅游计划,吸引超400位团友[121] - 2024年The Mira Hong Kong和美麗華廣場一期将超109吨厨余送往O.PARK1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或堆肥[126] - 2024年4月起“廚餘再生俠”已处理超33吨租户及员工餐厅的厨余[127][129] - 2024年公司共收集超18吨食用油转化为可再生燃料[130] - 2024年香港业务回收统计:可充电电池超350件、报废毛巾/床单超14000件等[132] - 报告年度公司减少超9百万千瓦时的电力消耗[133] - 2024年商场及办公楼楼梯安装感应式LED灯管可节省75%用电量[134] - 公司将The Mira Hong Kong餐厅内天花板石英灯胆更换为LED灯胆,减少80%用电量[134] - 公司总部将2200支灯管及灯胆替换为LED产品,节省高达40%的照明耗能[134] - 公司在美麗華廣場停车场地库安置1000公升储水缸收集消防系统弃置水作清洁之用[137] - 2024年世界环境日公司与绿色力量合作清理本地沙滩,收集超408公斤海岸垃圾[141] - 2024年公司与多方合作举办“尖咀夜缤纷”活动,包括“Mira新春夜缤纷”[145] - “尖沙咀中部策略发展协会”(T - Central)成立典礼于2024年9月举行,首个活动“尖沙咀中‧美酒美饌”于2024年9月21日至10月20日举行[150] - 公司通过“Mira Care”平台与香港救助儿童会合作,邀请40多名儿童和家庭成员参加活动[153] - 本年度公司与非政府组织“rén人”合作为学生提供为期五星期的暑期实习计划[166] - 公司旗下酒店为“rén人”的弱势青年提供圣诞自助餐[166] - 自2023年9月以来,餐饮部门有两位“MIRAcle青年之星”参与“MIRAcle Young Star计划”[167] - 过去11年,Gimme LiVe音乐节共邀请超200位歌手、组合及新晋音乐人参与[170] - 目前已有超20名商户获得“Mira Place匠人认证”[177] - 2024年中秋探访匡智水泉澳综合康复中心,为40多名匡智学员带来欢乐[178] - 2024年8月20日,超40名学员参加The Mira Hong Kong的酒店参观活动[181] - 2024年,为中学生举办两场“商校合作计划”活动,吸引43名参加者[1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的网上声誉评分分别达90.8%及92.2%[192] - 美麗華廣場和辦公大樓年度租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持续显示超99%的满意度[1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现对集团造成重大影响的雇佣法规及条例违规情况[194] - 2024年公司举办以平等机会为主题的线上培训课程,介绍香港反歧视条例[195] - 公司制定招聘流程监控措施,经验丰富的招聘团队会检查应征者身份并进行资历查核[195] - 公司建立申诉政策及举报渠道,保障员工免受不公平、歧视待遇等伤害[197] - 2023年公司成立职业安全及健康委员会,由高级管理层及相关业务部门代表组成[198] - 2024年公司录得30宗工伤事故,较2023年减少14宗,跌幅为32%[198] - 2024年工伤导致共639.5个工作日损失,总工伤率大幅下跌35%至1.88%[198] - 过去三年公司未发生任何与工作有关的死亡事故[198] - 2024年职业安全及健康小组为所有业务部门制定“职业安全及健康指引”并提供培训[198] - 2024年相关培训课程数目较去年增加46%[198]
美丽华酒店(0007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8 22:53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集团收入为28.584亿港元,较2023年的25.526亿港元上升12%[6][8]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约为7.466亿港元,较2023年的9.771亿港元下降23.6%[6][8] - 2024年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8.305亿港元,较2023年的8.205亿港元上升1.2%[6][8] - 2024年每股盈利为1.08港元(2023年为1.41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1.20港元(2023年为1.19港元)[6] - 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0.3港元,全年股息为每股0.53港元,与2023年相同[6][9] - 2024年收入为港币28.58424亿元,2023年为港币25.52594亿元[38] - 2024年毛利为港币9.97687亿元,2023年为港币9.66481亿元[3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港币9.22522亿元,2023年为港币11.28145亿元[38] - 2024年本年度溢利结转港币8.02278亿元,2023年为港币10.17307亿元[3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港币1.08元,2023年为港币1.41元[40] - 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港币8.14108亿元,2023年为港币9.1261亿元[42] - 2024年投资物业为港币150.42111亿元,2023年为港币153.14929亿元[44]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港币60.93947亿元,2023年为港币53.20015亿元[44] - 2024年资产净值为港币210.99926亿元,2023年为港币206.71827亿元[45] - 2024年公司总对外收入为2858424000港元,2023年为2552594000港元,同比增长11.98%[55][57] - 2024年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922522000港元,2023年为1128145000港元,同比下降18.23%[55][57] - 202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外收入为2801878000港元,2023年为2486954000港元,同比增长12.66%[60] - 2024年员工薪酬(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薪金等)为556773000港元,2023年为512427000港元,同比增长8.65%[61] - 2024年融资成本(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2662000港元,2023年为2268000港元,同比增长17.37%[61] - 2024年上市证券股息收入为 - 21306000港元,2023年为 - 14033000港元,同比下降51.83%[61] - 2024年本期香港利得稅本年度內計提106,509千港幣,以往年度超額撥備(1,645)千港幣,共104,864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80,969千港幣、(2,728)千港幣、78,241千港幣,香港利得稅稅率均为16.5%[62] - 2024年应佔聯營公司的稅項为21,000港幣,2023年为19,000港幣[63] - 2024年和2023年已宣派及支付的中期股息均为158,921千港幣,拟派末期股息均为207,288千港幣,共366,209千港幣[64] - 2024年每股盈利按公司股東應佔集團溢利746,557,000港幣及已發行股數690,959,695股計算,2023年分别为977,136,000港幣、690,959,695股[65] - 2024年投資物業公允價值淨減少76,666,000港幣,2023年公允價值淨增加159,532,000港幣[69] - 2024年使用權資產增加68,866,000港幣,2023年为23,714,000港幣;2024年折舊費用为45,971,000港幣,2023年为38,269,000港幣;2024年末賬面淨值为90,579,000港幣,2023年末为67,684,000港幣[70] - 2024年營運店固定租賃付款630千港幣,可變租賃付款810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1,068千港幣、999千港幣[72] - 2024年末應收賬款(扣除虧損撥備後)86,029千港幣,其他應收款項等205,358千港幣,共291,387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101,341千港幣、181,043千港幣、282,384千港幣[73] - 2024年末應付賬款95,866千港幣,其他應付款項等共450,306千港幣;2023年分别为113,987千港幣、469,564千港幣[7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现金为60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6亿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获授予信贷额总数为9亿港元,未动用信贷额,负债与资本比率为零[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长线股本证券投资及流动财务资产分别为2.634亿港元[35] 旅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旅游板块收入比去年大增31.6%[8][11] - 集团旅游业务收入达11.794亿港元,EBITDA为1.02亿港元,较去年收入上升31.6%,EBITDA上升118.4%[32] - 2024年旅游业务收入为1179404000港元,2023年为896080000港元,同比增长31.62%[55][57] 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总收入为5.97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7%;EBITDA为1.39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22]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4年入住率分别增至92.1%及95.4%,2023年分别为89.8%及95.0%[23] - The Mira Hong Kong及问月酒店2024年平均房价分别达1,416港元及1,636港元[23] - The Mira Hong Kong房租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7%,问月酒店房租业务收入下跌3.5%[23] - 2024年酒店及服务式公寓业务收入为597389000港元,2023年为581884000港元,同比增长2.66%[55][57] 收租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13亿港元,EBITDA为6.639亿港元,较去年分别轻微下跌0.5%及0.9%[25] - 全年写字楼及商场平均出租率达95%以上[11][25] - 2024年收租业务收入为791268000港元,2023年为795187000港元,同比下降0.5%[55][57] 餐饮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酒店餐饮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3.8%[23] - 集团年内餐饮收入2.904亿港元,EBITDA为1130万港元,较去年收入上升3.9%,EBITDA下跌62.4%[30] - 2024年香港食肆总收益按价值计轻微下跌0.1%,按数量计下跌2.4%,中式餐馆总收益按价值计和数量计分别下跌4.3%及6.7%[30] - 集团节日食品工厂收入同比增长10.6%,农历新年年糕销售创新高[31] - 2024年餐饮业务收入为290363000港元,2023年为279443000港元,同比增长3.91%[55][57] 集团业务发展与规划 - 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计划兴建一座23层建筑,内设99间客房、店舖等,标准客房平均面积约350平方呎,较The Mira Hong Kong高出约30%,楼层高度高出约25%[13] - 公司计划将The Mira Hong Kong约60,000平方呎餐饮及宴会房间等设施迁移至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使美丽华广场二期总零售面积增加50%以上,一、二期零售总面积增至约530,000平方呎[15] - 2025年3月31日将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若项目获通过,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落成后将带来协同效益和更高回报[15] - 2025年1月15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Mira HK拟以31.2亿港元收购目标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及目标公司欠Kinsford的未偿还金额[83] - 2025年3月31日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寻求独立股东对收购事项的批准[84] - 集团年内强化半零售组合,优化租户结构,引入时尚手表店和扩展无印良品店铺规模[26] - 集团在美容领域推出主题活动,完成美麗華廣場二期优化工程,推动绿色购物[27] 市场环境相关 - 2024年中国新增15个单方面免签及互免签证国家至63个,国际航班量同比大幅上升93.4%至58万班次[10] - 内地自由行城市扩大至59个,深圳实施「一签多行」政策,将为香港带来庞大旅客消费力[16] 证券投资相关 - 2024年证券投资获利(投资收益及股息收入)达港币6000多万元,集团把握9月美国减息及内地股市上升趋势加大股权投资[36] 公司会议与股息派发安排 - 2025年3月31日将举行股东特别大会,若项目获通过,新酒店及零售综合体落成后将带来协同效益和更高回报[15] - 2025年3月31日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寻求独立股东对收购事项的批准[84]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5日中午12时举行,通告预期于4月25日或前后刊发[87] - 如获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末期股息预期于7月10日派发[89]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身份,5月30日至6月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5月29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91] - 为确定股东享有末期股息权利,6月11日至6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股东须于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前提交过户文件[91] 公司治理与合规相关 - 公司在2024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但未区分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9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年度财务业绩,并讨论核数、内控、风险管理及财务报告等事宜[94] - 毕马威核对集团2024年财报初步公告与综合财务报表数据相符[95] - 公司或附属公司2024年度无购买、沽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7] - 公司采用《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2024年董事均遵守规定[98] 公司信息披露相关 - 业绩公告已登载于“披露易”和公司网站,2024年年报将适时登载[99] - 公告含前瞻性陈述,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别[100]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李家诚博士等5人[100]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冯钰斌博士等2人[100]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钟瑞明博士等7人[100] 员工与福利相关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总数1,342人,其中香港1,311人,中国内地18人,海外13人[90] - 公積金計劃供款由僱主和僱員按僱員基本月薪的5%至11%比率支付[79] - 强积金计划雇主和雇员需按雇员相关收入的5%供款,每月相关收入上限为30,000港元,2024年动用扣减雇主供款的没收供款总数为226,000港元,2023年为194,000港元[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