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资入主
icon
搜索文档
张家港国资拟入主!澳洋健康能否换新颜
北京商报· 2025-09-16 20:25
股权变更交易 - 张家港悦升科技合伙企业拟以5.93亿元受让澳洋健康20%股份共计1.53亿股 转让价格为3.87元/股 [1][3]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悦升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1][4] - 原控股股东澳洋集团放弃5%股份对应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其表决权比例降至5.74% 悦升科技表决权比例为20% [3] 股价表现 - 9月16日公司股价"一"字涨停 收于4.73元/股 涨幅10% 成交金额4140万元 换手率1.14% 总市值36.22亿元 [1][3] - 股票于2025年9月9日至15日期间连续停牌 原因为刊登重要公告 [2] 公司财务状况 - 上半年营业收入9.03亿元 同比下降12.49% 归属净利润3155.59万元 同比下降15.46% [6]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0.1亿元 同比下降7.54% 归属净利润4056.19万元 同比下降18.36% [7] - 截至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92.58% 总资产19.68亿元 总负债18.22亿元 其中短期借款6.46亿元 [7]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医疗产业、医药流通业务和生物科技业务三部分 [5] - 医疗服务业务已形成以澳洋医院总院为支撑的医联体模式 [5] - 江苏澳洋医药物流为华东地区大型单体医药物流企业 [5] - 生物科技业务主要从事高端滋补食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销售 [6] 交易条款与治理结构 - 业绩承诺期为2025-2027年 承诺现有业务合并口径归属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 [8] - 2025年末合并报表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6000万元 未达标需现金补偿6000万元 [8] - 董事会由9人组成 悦升科技推荐4名非独立董事和2名独立董事 澳洋集团推荐1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 [9] - 董事长由悦升科技推荐 审计委员会主任由悦升科技提名董事担任 [9]
张家港国资拟入主澳洋健康 沈学如折价10%出让控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9:27
控制权变更 - 澳洋健康控股股东澳洋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沈学如等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公司20%股份予张家港悦升科技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悦升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1] - 股份转让价格为3.87元/股 较停牌前收盘价4.30元/股折价10% 总交易金额为5.93亿元[2] - 澳洋集团同步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无条件放弃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交易后其持股比例由30.74%降至10.74% 表决权比例降至5.74%[1] 交易背景与主体 - 出让方沈学如为澳洋系创始人 现年71岁 曾通过澳洋集团控制澳洋健康与澳洋顺昌两家A股上市公司 2020年已出让澳洋顺昌控制权 本次交易后不再控股澳洋健康[2] - 接手方悦升科技成立于2025年4月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张家港经开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属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平台[2]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疗服务与医药流通 形成以澳洋医院总院为支撑的医联体模式 并通过子公司经营医药流通及保健食品业务[3]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12.49% 归属净利润3155.59万元同比下降15.4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512.78万元[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总资产19.68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2.58% 净资产仅1.46亿元[3] 业绩承诺与补偿机制 - 交易各方约定业绩承诺期内上市公司现有业务经审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 实行逐年考核与补偿[3] - 另约定2025年末合并报表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且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6000万元 若未达标澳洋集团及沈学如需共同现金补偿6000万元[3] - 公司当前净资产1.46亿元与承诺指标2亿元存在差距 交易后或将尝试缓解债务压力[4]
002516 易主地方国资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22:37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 实控人变更为株洲市国资委 [2] - 原实控人沈介良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4.12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28% 转让价格5.39元/股 交易总价款22.20亿元 [3][4] - 交易完成后株洲启创持股28% 沈介良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降至22.21%并放弃全部表决权 [5][6] 公司治理调整 - 交易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董事会改组 新董事会设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 [7] - 非职工代表董事全部由株洲启创提名 董事长由株洲启创提名董事担任 [7] 战略发展目标 - 株洲启创将依托产业资源和经营管理优势为公司业务赋能 优化管理和资源配置 [8] - 目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并提供发展支持 [8] 交易主体背景 - 株洲启创成立于2024年10月15日 注册资本25亿元 最终控股股东为湖南高科投资控股集团 [8] - 湖南高科为株洲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 主业涵盖产业投资/产业发展/新能源等板块 [1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2010年深交所上市 主营汽车内饰材料及内饰件研发生产销售 兼营光伏电站投资运营 [10] - 通过投资芯投微公司进入射频前端滤波器领域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98亿元 同比增长16.35% [11]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2亿元→2023年1.91亿元→2024年1.63亿元 2024年同比降14.50% [10][11] - 扣非净利润同步下滑:2022年1.92亿元→2023年1.62亿元→2024年1.35亿元 2024年同比降16.93% [10][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2.16亿元 较2022年4.23亿元显著下降 [11] 交易时间安排 - 公司自9月1日起停牌 计划9月8日开市复牌 [2] - 停牌前收盘价5.70元/股 总市值83.84亿元 [2]
世荣兆业:正式归属珠海国资,海外诉讼一审胜诉获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3:48
重大诉讼进展 - 海外诉讼一审判决原告应从被告梁家荣处获得赔偿金2.585亿美元 并自2023年10月30日起按每日7.08万美元计息[2] - 原告对梁家荣以外其他被告的诉讼请求未获法院支持[2] 股权结构变动 - 珠光集团通过无偿划转取得大横琴集团90.21%股权 间接持有公司60.28%股份[2] - 公司正式归属珠海国资体系 本次划转免于发出要约收购[2] - 珠海大横琴安居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8月曾发出全面要约收购 历时一年后通过国资划转完成[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8亿元 同比增长9.85%[3] - 归母净利润1529万元 同比下降44.35%[3] - 扣非净利润1455万元 同比下降46.13%[3] - 总资产73.12亿元 净资产47.99亿元[3] 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商管公司强化酒店、商业中心等存量资产运营 探索资产资本化运作[3] - 着力打造"持有+运营"长期现金流模式[3] - 全资设立珠海世荣港科创有限公司 切入园区管理、创业空间服务和科创服务[3] - 转型方向从传统地产商向"区域城市运营商+科创园区服务商"发展[3] 行业背景 - 公司1998年创建于珠海 2008年在深交所重组上市 是珠海第二家房地产上市公司[3] - 国资入主带来信用背书 未来发展将与珠海城市战略深度捆绑[3] - 或在片区开发、城市更新和产业园区建设中扮演更重要角色[3]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34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公司总股本约20%的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 公司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广西国资控股企业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黑五类集团持有公司30.25%股份 交易后仍保留部分股权 [5]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42亿元 同比下降3.74% [15]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 同比下降29.61% [15] - 2018年至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其中2021年亏损1.09亿元 2022年亏损1.40亿元 [8]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 报收6.54元/股 总市值达49.28亿元 [16] 业务转型 - 传统食品业务增长乏力 曾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4] - 2022年10月计划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 获得59.09%股权 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8] - 2023年4月宣布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其中银行贷款将占22亿元 [8] - 2024年10月暂缓储能锂电池项目投资建设 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9] 公司治理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职务 由李玉珺接任 [11]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涉及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13] - 具体存在1053.85万元资金支付转至关联方构成资金占用 以及未披露的6,553万元股权担保事项 [13] - 2025年4月深交所就担保问题对公司及韦清文等人予以公开谴责 [14]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25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黑芝麻约20%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黑芝麻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国资控股企业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黑五类集团持股30.25%,转让后仍保留部分股份 [3]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公司背景与现状 - 黑芝麻始创于1984年,1997年上市,是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3] - 公司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9]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报收6.54元/股,总市值49.28亿元 [10] 战略转型与新能源业务 - 2018-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 [5] - 2022年拟通过增资5亿元获得天臣新能源59.09%股权进军储能锂电池领域,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5] - 2023年4月宣布转型江西小黑小蜜业务并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占比超60%(22亿元) [5] - 2024年10月因行业环境变化暂缓储能电池项目,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9] - 2021年关联方资金占用约950万元,2020年违规担保5.05亿元未及时披露 [9] - 时任董事长韦清文等高管被采取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9]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由李氏家族二代李玉珺接任 [8]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7:22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将持有黑芝麻约20%的股份转让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2][3] - 目前黑五类集团持有黑芝麻30.25%的股份,若交易完成,广西国资将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公司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广西国资控股企业[9] -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价格等细节尚未披露,能否最终实施完成及实施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10] 业绩表现与战略转型 - 2018年至2022年,黑芝麻净利润连续下滑,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12] - 公司曾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10月拟以5亿元增资天臣新能源获得59.09%股权,但交易在2023年4月终止[12] - 2023年4月公司宣布拟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将占六成以上(22亿元)[12] - 2024年10月公司表示暂缓储能锂电池项目投资建设,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13]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公司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被指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等问题[16] - 2021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向供应商支付1053.85万元,其中约950万元构成资金占用[17] - 2020年9月公司以6553万元股权为5.05亿元借款提供担保,但未履行审议及披露义务,直至2024年10月才补充公告[17] - 2025年4月深交所已就同一担保问题对公司及韦清文等人予以公开谴责[18] 近期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实现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18] - 停牌前的8月1日,公司股价上涨4.81%,报收于6.54元/股,总市值达49.28亿元[19]
上海国资出手!拟18.51亿元入主康华生物
第一财经· 2025-07-22 08:50
股权转让与控制权变更 - 康华生物控股股东王振滔及一致行动人拟向万可欣生物转让2846.6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剔除回购)21.91%,转让价65.03元/股,总价款18.51亿元 [1] - 王振滔将剩余1050.35万股表决权独家无偿委托给万可欣生物,交易完成后后者表决权比例达29.99%,成为新控股股东 [1] - 复牌后股价报67.06元,单日跌幅6.87% [1] 新控股股东背景与国资参与 - 万可欣生物成立于2025年7月8日,上海国资委通过上海医药集团(持股19.79%)及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持股80.2%)间接控制 [3] - 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母基金(出资45.34%)和上海医药(出资20.16%)为并购基金主要出资方 [3] - 上海上实医药作为GP持有万可欣生物0.001%份额但掌握经营决策权,其50%股权由上实资本(上海国资委实控)持有 [6] 公司业绩与股东动向 - 康华生物2024年营收14.32亿元(同比-9.23%),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21.71%),2025年Q1营收1.38亿元(同比-55.70%),净利润2070.86万元(同比-86.14%) [8] - 原实控人王振滔质押率达89.20%,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质押率71.91%,反映资金压力 [8][9] - 宁波圣道创业和淄博泰格盈科计划减持316.58万股(占总股本2.44%),若完成将彻底退出 [9] 市场表现与交易背景 - 停牌前股价年内累计上涨34.59%,7月11日单日涨幅达16.20%至72.01元/股 [9] - 万可欣生物称收购基于对主营业务及行业前景的认可,拟通过权益变动取得控制权 [6]
亏损股良品铺子拟迎武汉国资入主 前三股东套现14.9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6:24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长江国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价格12.42元/股,总价款10.46亿元,转让后长江国贸持股21%,宁波汉意及良品投资持股降至17.22% [1][2][3] - 长江国贸为100%国资企业,股东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资委 [3][4] - 达永有限以12.34元/股向长江国贸转让8.99%股份,总价款4.45亿元,转让后长江国贸合计持股29.99%,总成本14.91亿元 [6][7][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1.59亿元,同比下降11.02%,归母净利润亏损461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亏损7476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577万元,同比下降99.55% [8][9]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下降29.34%,归母净利润亏损361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亏损4018万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3.61亿元,同比改善 [10][12] 交易细节 - 宁波汉意所持19.89%股份被冻结,占其持股的56.46%,可能导致控制权转让存在不确定性 [5] - 交易需股东大会审议豁免原实控人股份锁定承诺,需国资监管部门批准,并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经营者集中审查等程序 [4] - 长江国贸与公司具备产业协同性,将助力构建"一品一链一园"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 [2]
良品铺子易主风波:武汉国资强势入局拟拿下控制权,广州轻工却因“一女二嫁”戏码提起诉讼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4:59
股权转让交易 - 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拟以14.91亿元受让良品铺子29.99%股权 成为控股股东 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股权转让分为两部分 宁波汉意及良品投资股权转让价12.42元/股 达永有限转让价12.34元/股 [2] - 交易完成后 宁波汉意持股比例从35.23%降至17.22% 长江国贸将持有21%股权 [3] 收购方背景 - 长江国贸2022年成立 注册资本80亿元 2022-2024年营收从383.06亿元增长至860.09亿元 净利润从亏损263.44万元转为盈利5628.11万元 [5] - 长江国贸计划利用供应链及贸易资源为良品铺子转型赋能 同时完善自身从B端向C端的产业链延伸 [6] - 武汉东西湖区国资通过网谷创投以2.54亿元收购5.1%股权 [6][7] 股权纠纷 - 宁波汉意此前与广州轻工签署协议拟转让部分股权 后转向长江国贸导致广州轻工提起诉讼 [8] - 广州轻工申请冻结宁波汉意19.89%股权 可能影响其向长江国贸转让18.01%股权的交易 [9] - 法律专家指出股权冻结期间无法完成工商变更 诉讼或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短期不利影响 [10] 公司战略调整 - 良品铺子计划从"品质零食"向"品质食品"转型 从产品商升级为产业生态组织者 [13] - 2024年全年亏损后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7500万至1.05亿元 此前降价换帅等措施效果有限 [13] - 创始人杨红春将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 [16] 行业动态 - 休闲零食行业头部企业受资本关注 多地国资近期热衷收购消费类上市公司 [11] - 行业趋势显示多家企业布局折扣超市业态 通过品类扩张寻找增长点 [13] - 武汉国资旗下武商集团和中百集团业绩低迷 中百集团2024年亏损5.28亿元 2025上半年预亏2.13-2.9亿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