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达(01359)

搜索文档
金融圈重磅!中央汇金,大动作!
券商中国· 2025-06-06 19:32
中央汇金公司股权变更 - 证监会核准中央汇金公司成为长城国瑞证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等8家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人 相关公司需完善治理结构并办理工商变更 [1] - 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 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的出资人职责 2007年股权注入中投公司 重要股东职责由国务院行使 [2] - 2024年2月财政部将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三大AMC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公司 划转后持股比例分别为58%、71 55%、73 53% [2][3] 中央汇金公司金融版图扩张 - 旗下券商增至8家 包括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 除中信建投外其余7家实控人均为中央汇金公司 [3] - 公募基金股权增至6家 新增东兴基金和信达澳亚基金 此前已控股中金基金、银河基金等 [3] - 通过控股三大AMC实现业务集中市场化管理 提升国有金融资本配置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3] 证券行业并购整合趋势 - 监管政策推动下券商并购重组步伐加快 2023年以来多个并购组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4] - 未来并购方向包括头部券商强强联合与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 同一实控人旗下券商或非金控类央企剥离业务存在更高并购概率 [5] - 中信证券认为"汇金系"券商股权调整可能引发行业新一轮并购 需关注同一实控人下的行政化与市场化并购机会 [3] 中央汇金公司的市场维稳作用 - 2024年4月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并宣布将继续增持 明确其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和类"平准基金"的定位 [5] - 2008年以来多次参与市场维稳工作 证监会表态支持其发挥平准基金作用以巩固市场稳定 [5] - 市场分析认为中央汇金增持传递"底线思维"信号 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和底部企稳 [6]
产品力100 | 2025上半年中国房企产品测评入围项目揭晓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6-03 18:57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2025年楼市延续止跌企稳走势,受益于金融政策落实和专项债收储推进,土拍热度、房价、库存去化等指标持续向好,行业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3]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住宅项目规范》正式施行,标志着行业从"量"到"质"的转型里程碑[3] - 新一代高品质住宅逐渐成为新增供应主力,满足改善需求,推动企业产品力精研[3] 房企产品测评体系 - 测评工作贯穿全年,2025上半年分为"高端、轻奢、品质"三档,新增"中国好房子"综合奖及单项奖[13] - 围绕六大维度评价体系:单元平面及立面设计、户型居住、室内精装、归家路径、社区空间、项目奖项[13] - 60个入围项目将经过专家评审(线下会议)和网络投票环节,最终于6月下旬发布获奖名单[13][14] 入围项目特征 - 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包括广州、上海、北京、武汉、成都等,项目类型均为居住类且首次开盘在2024年11月15日后[5][6][7][8][9][10] - 头部房企表现突出:保利发展(7个项目)、招商蛇口(6个项目)、越秀地产(5个项目)、绿城中国(4个项目)[5][7][8][9][10] - 联合开发模式常见,如"华发统建·锦宸院"(华发股份+锦江统建)、"建发金茂·观宸"(建发房产+金地集团)[5][7] 产品力升级方向 - 行业竞争核心转向"卷产品、竞品质",房企通过增加配置、优化四代宅、应用AI科技提升智慧住宅水平[14] - "全维实景"示范区系统性呈现未来生活场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住宅产品力成为长期追求[14] - 测评体系覆盖设计落地(十大作品)、交付阶段(十大交付力作品)及综合视角(好房子测评),更全面客观[14] 行业活动与传播 - "好盘巡礼"活动展开,组织行业专家考察获奖及标杆项目,搭建产品力交流平台[14] - 公众号将陆续发布入围项目详情展示,推动行业产品力持续升级[15]
邯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经济日报· 2025-05-28 06:22
债权转让公告核心内容 - 邯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多笔债权及担保权利转让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涉及15家债务人及关联担保方[1][2][3] - 转让债权覆盖建筑、汽车、商贸、食品、铝业、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其中福泰动力有限公司涉及5笔债权,河北力尔铝业有限公司涉及4笔债权[1][2] - 公告要求债务人及担保方自2025年5月28日起向中国信达履行还款义务,包括主债权合同及担保合同约定的偿付责任[1] 主要债务人及担保方详情 建筑行业 - 河北迈科建筑有限公司:1笔债权,担保方包括河北增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5名自然人[1] - 中北君道建筑装饰有限公司:1笔债权,担保方涉及2家建材贸易公司及6名自然人[3] 汽车及机械制造行业 - 福泰动力有限公司:5笔债权均由利达重工有限公司及3名自然人(王铁朋、佘再玲等)提供担保[1][2] - 河北利达特种车辆有限公司:1笔债权,担保方为利达重工有限公司及中恒天汽车集团[3] - 哈克(邯郸)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2笔债权,担保方包含邯郸市盈力物资有限公司等14个实体及自然人[2] 商贸及食品行业 - 北京文昌中钱商贸有限公司:1笔债权,担保方包括北京通贸达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主体[2] - 邯郸市利福来食品有限公司:1笔债权,担保方涉及河北春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7个主体[2] 铝业及其他制造业 - 河北力尔铝业有限公司:4笔债权,担保方涵盖力尔型材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及4名自然人[2] - 汉青国际纸业有限公司:1笔债权,担保方包括邯郸金都饭店有限公司等10个主体[3] 债权转让方与受让方信息 - 转让方邯郸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河北省邯郸市人民东路508号[1] - 受让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地址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中交财富中心T3 26-27层[1]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与北京朴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债 权 转 让 暨 债 务 催 收 联 合 公 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5-22 07:46
债权转让公告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将公告清单所列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主债权及担保权利转让给北京朴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 - 北京朴拙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要求债务人、担保人及偿付义务人立即履行还本付息义务或担保责任 [1] 债权明细 - 金桃园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涉及3笔债权,本金余额合计224,929,444.08元,利息余额206,766,928.40元,代垫费用62,076.00元,债权合计431,758,448.51元 [1] - 第一笔债权本金138,929,444.08元,利息91,232,552.13元,代垫费用62,076.00元,债权合计230,224,072.21元,担保方包括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保证人及抵押质押担保 [1] - 第二笔债权本金86,000,000.00元,利息75,364,444.69元,债权合计161,364,444.69元 [1] - 第三笔债权利息40,169,931.61元,债权合计40,169,931.61元,担保方为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1] 法律判决 -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及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已下达相关民事判决书,若债权明细与判决有差异以判决为准 [1]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火爆 AMC净利不增反降
证券时报· 2025-05-22 01:55
不良贷款转让市场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激增 [1] - 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逐渐成熟 为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规范保障 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3] - 中国信达登上"批量个人业务前十大活跃受让方"榜单 全国性AMC在个贷不良市场竞争力开始显现 [3][4] AMC行业业绩表现 - 山东金资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 净利润同比下滑21% 不良资产板块营业收入下降34.76% [1] - 中国信达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税前利润亏损5.87亿元 [1] - 行业竞争加剧 回收难度加大 导致AMC议价难度升高 处置成本增加 影响盈利空间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已基本触底 处置周期延长趋势开始扭转 平均处置回收率下滑趋势放缓 [3] - AMC行业聚焦主责主业 综合金融业务规模收缩导致收益下滑 [2][3] - 财政部将中国信达、长城资产、东方资产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 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3] 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前景 - 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发展为AMC行业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盈利空间 [4] - 更早利用技术提升风险评估和催收处置能力的机构竞争力将增强 [4] - 竞争力较弱的AMC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的局面 [4]
发挥功能优势 深耕破产重整领域
金融时报· 2025-05-15 12:45
政策导向与监管框架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运用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多层次工具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 [1] - 政策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功能性优势,化解实体经济风险并促进健康发展 [1]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中国信达聚焦破产重整领域,打造全周期、全链条问题企业纾困模式,综合运用"金融+产业"协同策略 [1][2] - 公司通过资产并购、信用修复、债务重组、专业服务四类手段激活企业价值 [2] - 首创"重整配套投资+反向收购破产债权+直接纾困"模式应用于西宁特钢案例 [3] 行业覆盖与项目成果 - 重点布局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农业等国计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180亿元 [2] - 参与北大方正、西宁特钢、山东洪业、新华联、正邦科技等企业重整,帮助恢复经营能力 [2] - 方圆有色案例中通过"债权收购+股权重组+产能优化"组合拳,使企业2023年实现净利润5.5亿元并保障2000余人就业 [3] - 西宁特钢2024年上半年钢产量同比增长58.54%,营业收入达27亿元,成功实现"四保"目标 [3] 业务工具与专业能力 - 提供过渡性融资方案修复企业信用,盘活破产债权避免区域连锁危机 [2] - 配套开展债务清理、资产尽调、方案设计等中间业务保障重整流程 [2] - 联合产业投资者注入资源优化生产管理,如北京建龙集团向西宁特钢注资13亿元 [3]
中国信达这家分公司再收罚单,涉及变相为企业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14 19:17
行政处罚事件 - 时任中国信达山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刘瑞因对以收购非金融机构存量不良资产名义变相为企业融资负有责任被警告 [1][2] - 中国信达陕西省分公司2025年1月7日因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不审慎、认定依据不足及变相为企业融资被罚款62万元 [4] - 时任中国信达陕西省分公司业务四处处长冯晓丹因对变相融资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 [4]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核心业务为不良资产经营 主要包括收购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债权等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 [4][8] - 金融服务业务为另一大收入来源 包括银行、证券、期货、公募基金、信托和租赁业务 [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730.39亿元同比下滑4.11% 净利润35.08亿元同比下滑49.84% [6] - 2021至2023年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分别为130亿元、72.31亿元、69.93亿元 [7]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分部营收持续下滑 2020-2024年分别为801亿元、770.9亿元、570.89亿元、444.02亿元、403.73亿元 [8] - 2024年不良经营业务分部出现税前亏损5.87亿元 同比下滑112.89% [8]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70.5%下降至2024年55.3% [8] 资产规模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1.64万亿元同比增长2.8% [8] - 不良资产业务总资产9152.23亿元 占总资产比重55.8%较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 [8] 股权变更 - 财政部拟将持有的全部内资股无偿划转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实际控制人将由财政部变更为汇金公司 [9]
200亿!国内首个存量不动产收储基金落地珠海
南方都市报· 2025-04-25 15:31
项目概况 - 国内首个存量不动产收储基金项目在珠海签署落地,规模达200亿元 [1] - 基金由华发集团旗下珠海安居集团、华金资管联合中国信达广东分公司共同运营 [1]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创新模式,首期重点布局珠海 [5] 合作方背景 - 华发集团为扎根珠海45年的城市运营商,秉持"与城市共成长"使命 [6] - 中国信达将珠海作为重点支持区域,广东分公司为在粤业务窗口 [5] 项目目标与运作 - 以"稳市场、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通过批量收储优质存量商品房源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 [5] - 收购房源将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产业人才安居房和市场化租赁住房 [5] - 对收购房源进行品质升级,完善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 [6] 战略合作领域 - 存量资产收购盘活、国企改革发展、不良资产经营管理、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发挥"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优势,为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6] 区域影响 -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5] - 增强珠海人才吸引力,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 [6] - 中国信达将通过金融解决方案支持珠海高质量发展和大湾区新模式构建 [6]
中国信达(0135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6: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 - 公司在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33家分公司,在内地和香港拥有九家直接管理的平台子公司,集团员工约1.4万人[3] 公司荣誉 - 2024年公司荣获《中国融资》「最佳上市公司大奖」等各类奖项[4] - 2024年公司荣获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有限合伙人50强、年度十佳人民币S买方机构金哨奖[27] 公司股权与发行 - 2021年11月3日公司在境外非公开发行85,000,000股每股票面金额人民币100元的非累积永续优先股[9] - 内资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H股每股面值也为人民币1.00元[9] 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10] - 2025年3月25日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年度报告,应出席董事11名,实际亲自出席10名[1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按每10股0.2387元(含税)向股东派发2024年度普通股现金股息[11] - 董事会建议2024年派发现金股息每10股0.2387元[26] 公司业务转让 - 2019年公司转让幸福人寿50.995%股权,2020年7月不再持有其股权[16] 持续经营活动财务数据 - 2024年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730.399亿元,成本及支出总额734.638亿元[17] - 2024年持续经营活动税前利润39.903亿元,本年度利润35.082亿元[17] 终止经营活动财务数据 - 2024年终止经营活动无税后利润,2020年为37.52亿元[17] 利润归属 - 2024年利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30.364亿元,归属于非控制性权益4.718亿元[17] 不良债权资产相关数据 - 2024年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21.147亿元,较2023年的60.842亿元下降[17] - 2024年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8.916亿元,较2023年的76.184亿元上升[17] 利息收支数据 - 2024年利息收入329.614亿元,利息支出429.124亿元[17] 资产负债权益数据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638.96亿元,负债总额为1415.80亿元,权益总额为223.16亿元[18] 回报率及相关指标 - 2024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0.92%,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22%,成本收入比为24.85%,每股收益为0.04元,每股净资产为4.23元[20] 公司业务成果 - 2024年公司公开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投放房地产风险化解项目一百六十余个,保障十万余套商品房交付,开展破产重整项目近20个,涉及金额近200亿元[26] - 2024年“两非”“两资”业务规模扩大,参与五十余家企业市场化债转股[27] - 近三年公司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超800亿元,能源煤炭领域投入资金近400亿元[27] 公司业务流程与合作 - 公司摸索形成服务改革化险的专业化、标准化业务流程,提供全流程服务[29] - 2024年公司通过营销拓展客户资源,与多家优质战略客户建立合作[30] 公司风险与项目进展 - 2024年集团新增风险资产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重大项目化解取得进展[30] 公司帮扶情况 - 2024年为青海乐都区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000万元,实现消费帮扶近1000万元[35] 公司培训与组织建设 - 2024年举办各类培训超100期,覆盖近2万人次,打造200余个柔性组织[32] 集团资产规模 - 截至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2.8%,母公司资产规模近7500亿元,同比增长1.9%[40] 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 - 2024年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2200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回现连续7年超500亿元[40] - 2024年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1400亿元,落地房地产项目33个,投入资金近170亿元,实现保交房2万余套,带动货值超810亿元项目复工复产,新增投资地方化债项目45亿元[43] 服务实体经济投入 - 2024年在服务实体经济领域新增投入超2000亿元,科技金融落地项目31个,投资金额约100亿元,设立50亿元绿碳基金,投入普惠金融资金超81亿元[44] 与民企合作及破产重整 - 2024年与民企500强客户新增合作超160亿元,同比增长43%[46] - 2024年参与7个项目破产重整,涉及金额17亿元[46] 集团管理第三方资产 - 2024年集团管理第三方资产超7000亿元,同比增长70%[46] 典型案例入选 - 大连长兴岛外资资产破产项目和西宁特钢破产重整项目入选发改委第二批25个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46] 公司融资与成本 - 2024年公司新增风险资产为近三年最低水平,落地86亿元央行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年内新增融资成本创历史新低[47] 公司营销活动与合作协议 - 2024年公司在湖北、陕西、香港等地组织8场“十省二十城”综合营销活动,举办10场“3 + 8”重点赛道渠道主题营销活动,与9个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9家机构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49]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 [52] 监管部门数据 - 2024年监管部门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白名单”项目全年审批通过贷款额度超5万亿元,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地方收购存量房[55] 集团净利润及回报率 - 2024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364亿元,下降47.8% [56] - 2024年集团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E)0.92%,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22% [56] 公司收入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73039.9百万元,较2023年的76167.8百万元下降4.1%[58][59] 各项资产收入及变动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2024年为2114.7百万元,较2023年的6084.2百万元下降65.2%[58][60] - 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24年为8891.6百万元,较2023年的7618.4百万元上升16.7%[58][6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收购的不良债权公允价值变动2024年为8652.5百万元,较2023年的9390.8百万元下降7.9%[61][63][66] - 2023 - 2024年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不良债权新增收购分别为52646.2百万元及47099.6百万元,处置规模分别为45855.6百万元及47854.3百万元[66][67] - 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2024年为13244.5百万元,较2023年的11214.2百万元增长18.1%[58][68] 利润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税前利润3990.3百万元,较2023年的8186.3百万元下降51.3%[58] - 2024年本年度利润3508.2百万元,较2023年的6993.5百万元下降49.8%[58] - 2024年利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为3036.4百万元,较2023年的5820.9百万元下降47.8%[58] - 2024年利润归属于非控制性权益为471.8百万元,较2023年的1172.6百万元下降59.8%[58] 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债转股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3年的1054.6百万元下降76.4%至2024年的248.6百万元[71] - 其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23年的305.3百万元上升1146.2%至2024年的3804.8百万元[71] 利息收入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合计32961.4百万元,较2023年的33061.5百万元下降0.3%[75] 其他收入变化 - 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从2023年的4903.4百万元上升0.4%至2024年的4921.2百万元[78] - 房地产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9502.4百万元下降13.3%至2024年的8239.4百万元[80] - 处置子公司、联营及合营公司净收益从2023年的538.6百万元下降85.7%至2024年的76.8百万元[81] - 其他收入及净损益从2023年的2955.9百万元下降32.5%至2024年的1994.5百万元[83] 成本及支出变化 - 2024年成本及支出总额为73463.8百万元,较2023年的74396.8百万元减少1.3%[84] 利息支出变化 - 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44080.5百万元下降2.6%至2024年的42912.4百万元[86] - 集团2024年利息支出429.124亿元,较2023年440.805亿元下降2.6%[89] - 借款利息支出由2023年的205.721亿元下降9.2%至2024年的186.802亿元[89] - 应付债券利息支出由2023年的118.919亿元下降6.6%至2024年的111.044亿元[89]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由2023年的13.289亿元下降46.2%至2024年的7.144亿元[89]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90.326亿元增长23.4%至2024年的111.461亿元[91] 信用减值损失与所得税费用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8475.5百万元上升11.2%至2024年的9423.8百万元[86] - 集团信用减值损失由2023年的84.755亿元上升11.2%至2024年的94.238亿元[92] - 集团所得税费用由2023年的11.928亿元下降59.6%至2024年的4.821亿元[94] - 2023年及2024年,集团实际税率分别为14.6%及12.1%[94] 集团总收入与税前利润 - 2024年集团总收入730.399亿元,较2023年的761.678亿元有所下降[98] - 2024年集团税前利润39.903亿元,较2023年的81.863亿元下降51.3%[94][98] 业务板块收入占比 -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2023年和2024年分别占公司收入总额的58.3%及55.3%,2024年末占总资产的55.8%,净资产的49.9%,2024年税前利润下降[101] - 金融服务业务2023年和2024年分别占公司收入总额的42.5%及45.4%,2024年末占总资产的44.4%,净资产的46.1%[101] 资产负债权益规模变化 - 2023年和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1,594,357.4百万元及1,638,960.3百万元,增长2.8%;负债总额分别为1,377,201.3百万元及1,415,804.8百万元,增长2.8%;权益总额分别为217,156.2百万元及223,155.4百万元,增长2.8%[103] 货币资金变化 - 2023年和2024年末货币资金分别为97,235.1百万元及109,141.6百万元,上升12.2%[107]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变化 - 2023年和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别为518,309.8百万元及548,690.2百万元,增长5.9%[109] - 2023年和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信托产品及资产管理计划分别为17,305.0百万元及29,356.8百万元,增长69.6%[111] - 2023年和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理财产品分别为2,700.6百万元及9,311.6百万元,增长244.8%[111] - 2023年和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务工具分别为11,169.4百万元及16,569.7百万元,增长48.3%[111] - 2023年和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上市债券分别为24,512.7百万元及28,799.9百万元,增长17.5%[11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变化 - 2023年和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分别为170,875.9百万元及197,325.3百万元[105]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为197,325.3百万元,较2023年末增长15.5%[1
这家券商股东再发减持公告!
券商中国· 2025-04-06 19:49
中国信达减持方正证券 - 中国信达计划减持方正证券不超过8232万股(占总股本1%),按7.82元/股计算市值约6.43亿元 [2][4] - 这是中国信达第五次减持计划,前四次均未顶格执行:2022年11月计划减持2%未实施、2023年7月实际减持1%(金额7.84亿元)、2024年4月实际减持0.15%、2024年8月实际减持0.27% [5][6][7] - 减持后中国信达持股比例从最初的8.62%降至7.2%,仍为第三大股东,该股权现属中央汇金间接持有 [3][4][7] 方正证券股东结构 - 前两大股东为新方正控股(28.71%)和全国社保基金(13.24%) [7] - 中国信达持股7.2%的股权源自2021年9月通过政泉控股抵债获得 [4] 方正证券经营表现 - 2024年营收77.18亿元(同比+8.42%),归母净利润22.07亿元(同比+2.55%),净资产481亿元(同比+6.5%) [9] - 2024年实施两次分红合计8.83亿元,分红率达40.02%创上市新高,包括中期每10股派0.48元和年度每10股派0.593元 [9] - 2024年处置瑞信证券49%股权获8.85亿元,2025年2月出售郑州裕达国贸大楼资产获7.3亿元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