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制药(02186)

搜索文档
绿叶制药(0218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9 18:14
收入及盈利情况 - 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9%至人民幣3,074.6百萬元[8] - 毛利率為67.6%,較上年同期增加7.0%至人民幣2,078.6百萬元[8] - 溢利淨值較上年同期增加201.4%至人民幣438.2百萬元[8] - 股東應佔溢利較上年同期增加158.5%至人民幣387.8百萬元[8] - EBITDA較上年同期增加33.3%至人民幣1,156.1百萬元[8] - 每股盈利為人民幣10.31分,較上年同期增加154.2%[8] 研發及專利情況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在中國共獲得272項專利並有66項專利處於申請階段,在海外共獲得552項專利並有123項專利處於申請階段[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擁有27項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國在研產品,包括18種腫瘤產品、5種中樞神經系統產品及4種其他產品[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擁有11項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美國、歐洲及日本在研產品[4] - 本集團的研發團隊由720名僱員組成,包括66名博士及351名碩士[3] 主要產品情況 - 力撲素已獲批准全球銷售,並維持列入國家醫保目錄[13] - 博優諾已獲批准用於多種適應症,並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14] - 百拓維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長效微球製劑[15] - 希美納為唯一獲批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16] - 米美欣為羥考酮納洛酮的口服緩釋複方製劑,具有防濫用功能[17] - 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已在中國以外的50個國家銷售[18] - 若欣林為中國本土企業開發的第一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用於治療抑鬱症的化學1類新藥[19] - 瑞可妥是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每兩週注射一次的緩釋微球肌肉注射製劑,已獲中國國家醫保目錄收載[21] - Erzofri是首個在美國獲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由中國公司開發的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注射劑[22] - 金悠平為全球首個治療帕金森病的長效緩釋微球製劑[23] - 血脂康為中國唯一血脂康生產商,為中國最普遍採用的高脂血症治療天然藥品[24] - 麥通納為中國最暢銷的國產七葉皂苷鈉產品,為中國常用的國產血管保護藥品[25] - 歐開為中國唯一含有鈉鹽的口服七葉皂苷片,為中國國內生產的第四常用血管保護藥品[26] - 貝希為中國唯一阿卡波糖膠囊生產商,為中國第二常用國產阿卡波糖產品[27] 研發管線進展 - LY01610(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在小细胞肺癌2期临床试验中优于标准治疗拓扑替康[29] - LY30410(利斯的明透皮贴剂(每周两次))已获得中国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痴呆症[29] - 美比瑞(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已获中国批准上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30] - 金悠平(注射用罗替高汀缓释微球)已获中国批准上市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31] - 米美欣(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已获中国批准上市用于成人重度疼痛的治疗[31] - Erzofri(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已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治疗[33] - 博优倍(BA6101,60mg地舒单抗注射液)已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33] - LY03020是一种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正在开展中国临床试验[33] - 博安生物已完成BA1102(地舒单抗注射液)在欧美日的3期临床试验入组[34] - 博洛加(BA1102)于2024年5月获中国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34] - BA5101(度拉糖肽注射液)3期临床试验已在中国完成,并于2024年5月提交BLA申请[35] - BA9101(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3期临床试验已在中国完成,并于2024年7月提交BLA申请[35] - BA2101(靶向IL-4Rα的长效抗体)已启动2期临床试验[36] - BA1301(靶向Claudin 18.2的ADC)获FDA授予胃癌适应症的孤儿药资格认定[36] - BA1302(靶向CD228的创新型ADC)获批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为中国首个此类候选药物[37] 销售及营销 - 公司已建立覆蓋全國31個省市的銷售及分銷網絡,產品銷往21,450多家醫院[39] - 公司與健康元就BA2101在中國開展合作開發和商業化[40] - 公司與Myung In Pharm就利斯在韓國的獨家銷售權達成協議[40] 未來發展策略 - 本集團將引入具有創新藥銷售經驗的管理團隊並擴大核心治療領域的銷售團隊,優化銷售模式及策略[46] - 本集團將繼續擴大若欣林的團隊規模,以增加其於核心市場的覆蓋範圍,開展更多學術臨床試驗[46] - 本集團將有序
绿叶制药:24H1利润增厚显著,新老产品共同发力
华安证券· 2024-08-31 11: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费用下降显著,利润快速回升 - 报告期内费用率下降13.38个百分点,管理效能持续优化,营销组织架构调整,人均单产提升,财务费用得到合理控制,盈利能力显著回升 [4] 新老产品共发力,肿瘤及中枢神经领域双位数增长 - 肿瘤领域收入增长25.3%,新老产品协同发力,力扑素、博优诺稳定贡献,新产品百拓维、赞必佳处于市场进入阶段 [4] - 中枢神经领域收入增长20.9%,思瑞康及贴剂业务为主要贡献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次新产品若欣林增长迅速 [4] - 心血管领域收入下滑21.9%,主要由于小林制药原料事件影响,下半年将恢复增长 [4] 产品获批如雨后春笋,丰富公司产品矩阵 -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5款产品在中国和美国获批上市,包括中枢神经领域的Erzofri®和金悠平®,肿瘤领域的博洛加®和米美欣®,下半年赞必佳®有望获批 [4] - 新药密集获批,丰富肿瘤及中枢神经产品矩阵,深耕专业疾病领域,形成高潜力新药+稳增长成熟产品组合 [4] 财务数据总结 营收和利润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12亿元、83.98亿元、99.2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23%、18% [5]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6亿元、12.41亿元、15.9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6%、60%、28% [5] 盈利能力指标 - 预计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71.50%、73.79%、72.93% [6] - 预计2024-2026年ROE分别为5.94%、8.76%、10.14% [6] 估值指标 - 预计2024-2026年PE分别为14X、9X、7X [5] - 预计2024-2026年P/B分别为1.12、0.76、0.68 [6] - 预计2024-2026年EV/EBITDA分别为9.80、5.16、4.26 [6]
绿叶制药(0218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2:40
财务表现 - 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70.5百万元或5.9%至人民币3,074.6百万元[3] - 毛利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135.2百万元或7.0%至人民币2,078.6百万元,毛利率为67.6%[4] - 溢利净值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292.8百万元或201.4%至人民币438.2百万元[5] - 股东应佔溢利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237.8百万元或158.5%至人民币387.8百万元[6] - EBITDA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288.9百万元或33.3%至人民币1,156.1百万元[7] - 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0.31分,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4.06分[8] - 董事会未建议派付中期股息[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包括可换股债券)利息为人民币277,836千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为人民币191,350千元,递延税项为人民币-99,551千元,期内税项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1,799千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人民币2,321,920千元,应收票据为人民币266,475千元,合计为人民币2,588,395千元[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450,886千元,应付票据为人民币346,122千元,合计为人民币797,008千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为人民币9,453,292千元,其中即期部分为人民币6,669,023千元,非即期部分为人民币1,810,175千元[47] - 集团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9%至人民币3,074.6百万元[65] - 腫瘤治療領域收入增加25.3%至人民幣1,140.9百萬元[68] - 中樞神經系統治療領域收入增加20.9%至人民幣822.7百萬元[68] - 儘管中國國內醫藥行業受多項新政策影響,行業增長放緩,但本集團整體銷售表現仍較同業優勝,2024年上半年錄得收入人民幣3,074.6百萬元,增長率5.9%[1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收入約人民幣3,074.6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9%[151] - 腫瘤產品收入增加25.3%,中樞神經系統產品收入增加20.9%[152,155] - 心血管系統產品和消化與代謝產品收入有所下降[153,154] - 销售及分销开支较上年同期减少23.7%,主要由于推广开支减少[160] - 行政开支较上年同期减少2.7%,主要由于员工成本略有下降[161] - 其他开支较上年同期增加3.2%,主要由于汇兑损失增加[162] - 财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9.5%,主要由于可赎回负债权益减少[163] - 所得税开支较上年同期增加9.8%,实际税率从36.5%下降至17.3%[164] - 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01.4%[165] - 流动资产净值较年初增加7.6%,流动比率从1.32下降至1.28[166] - 总借款较年初增加13.3%,资本负债率从55.3%上升至60.2%[167][168] 资产负债情况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为人民币4,912.0611百万元[13] - 其他无形资产为人民币6,502.951百万元[13] - 已抵押存款为人民币1,502.976百万元[13] - 本集團若干銀行貸款以定期存款、物業、廠房及設備、使用權資產和附屬公司股份作為抵押[50][51][52] - 本集團若干其他借款以物業、廠房及設備作為抵押,年利率介乎5.1%至6.0%[53] 研发情况 - 公司的研发成本为人民币2.81亿元[31] - 公司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開支為人民幣1.03億元[31] - 本集團的研發團隊由720名僱員組成,包括66名博士及351名碩士,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中國共獲得272項專利並有66項專利處於申請階段[86] - 本集團將繼續優化開發中的產品管線,專注於核心治療領域,並增加新分子創新藥的投資比例[146] - 本集團擁有一系列針對腫瘤和中樞神經系統領域的創新型生物製品和化學藥物候選藥物[148] 新产品上市 - 力撲素已獲批准全球銷售,所有適應症均獲國家醫保報銷[70] - 博優諾已獲批准治療多種癌症適應症,所有適應症均獲國家醫保報銷[71] - 百拓維為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長效微球製劑[72] - 希美納為甘氨雙唑鈉(本集團的專利注射用化合物),為唯一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73] - 米美欣於2024年6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適用於成人需阿片類鎮痛藥才能充分控制的重度疼痛[74] - 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為具有抗抑鬱特性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75] - 若欣林為中國本土企業開發的第一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用於治療抑鬱症的化學1類新藥[76] - 利斯的明貼劑用於因阿爾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病而導致的輕微至中度癡呆症[77] - 瑞可妥為每兩週注射一次的緩釋微球肌
绿叶制药(0218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22:54
全球市场覆盖与销售网络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80个以上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及日本等主要市场[3] - 公司在中国拥有约1,000名销售和营销人员及1,700家经销商,产品销往21,660多家医院[4] - 公司通过约1,000名销售和营销人员及1,700家经销商组成的网络进行销售、营销及分销工作[4]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多种涵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及代谢等治疗领域的产品[14][21]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8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超过50个全球销售伙伴[107] - 公司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约1,000名销售和营销人员及1,700家经销商组成的网络,产品销往21,660多家医院,包括约2,280家三级医院(占所有三级医院的89.0%)、约5,800家二级医院(占所有二级医院的66.0%)以及约13,800家一级及其他医院和医疗机构(占所有一级及其他医院和医疗机构的63.0%)[108] 研发能力与专利 - 公司研发团队由931名雇员组成,包括86名博士和467名硕士[6] - 公司在中国获得271项专利,61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在海外获得508项专利,123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7] - 公司研发活动涵盖化学药物和生物领域,包括长效及缓释技术、脂质体及靶向给药、透皮释药系统及新型化合物[5] - 公司研发团队在2023年12月31日由931名雇员组成,包括86名博士及467名硕士,并在中国获得271项专利,海外获得508项专利[39] 在研产品与创新技术 - 公司拥有35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在研产品,包括17种肿瘤产品、12种中枢神经系统产品及6种其他产品[8] - 公司在海外拥有12种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覆盖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8] - 公司拥有30多种国内在研产品及10多种其他国际市场在研产品[20] - 公司在微球、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等新型药物递送技术方面维持国际高水平[20] - 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拥有35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在研产品,包括17种肿瘤产品、12种中枢神经系统产品及6种其他产品[4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7%至人民币61.43亿元,EBITDA同比增长14.6%至人民币20.77亿元[12][15] - 公司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2%至人民币56.27亿元[15] - 公司2023年毛利率达68.4%,毛利同比增长1.5%至人民币42.04亿元[12] - 公司2023年税前利润同比增长4.5%至人民币7.0亿元[12][15] - 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2%至人民币5,627.4百万元,总收入增长2.7%至人民币6,143.1百万元[23] - 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6,143.1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人民币161.4百万元或2.7%[130] - 公司毛利增至人民币4,204.2百万元,同比增长1.5%,毛利率为68.4%,较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137] - 溢利净值减少至人民币539.1百万元,同比下降7.6%[144] 产品收入与市场表现 - 肿瘤治疗领域收入减少8.0%至人民币2,122.4百万元,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收入增加9.9%至人民币1,687.4百万元,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收入增加28.1%至人民币1,694.6百万元,代谢治疗领域收入减少28.8%至人民币450.4百万元[25] - 中枢神经系统产品的收入增加至人民币1,694.6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人民币371.9百万元或28.1%[134] - 心血管系统产品销售收入增加至人民币1,687.4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人民币151.7百万元或9.9%[132] 新产品获批与上市 - 公司2023年新增获批3个中枢神经系统新药及2个肿瘤领域新药[16] - 公司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实现11个新药研发项目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16] - 力扑素为全球首个及唯一获批准全球销售的紫杉醇类脂质体产品,并于2023年1月成功续约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26] - 希美纳为唯一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癌症放射治疗的增敏剂,且为唯一上市的甘氨双唑钠产品[27] - 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且所有五个适应症均已被纳入更新的国家医保目录[28] - 百拓维(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长效微球制剂,并于2023年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9] - 思瑞康及思瑞康缓释片已营销至中国以外的50个发达及新兴国家,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31] - 瑞可妥为公司在中国的首个长效缓释平台开发的创新制剂,并于2023年12月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同时获得美国FDA的上市许可[33] - 若欣林为中国本土企业开发的第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学1类新药,于2022年11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34] - 血脂康在2023年中国调脂药物市场总值为人民币103亿元,并成为中国最普遍采用的高脂血症治疗天然药品及第四常用调脂药物[35] - 麦通纳在2023年中国血管保护药品市场估计为人民币34亿元,并成为中国最畅销的国产七叶皂苷钠产品及使用量第三大的国产血管保护药品[36] - 欧开在2023年被列为中国国内生产的第五大血管保护药品[37] - 贝希在2023年中国阿卡波糖产品市场总值为人民币11亿元,并成为中国第二常用国产阿卡波糖产品[38] - 瑞可妥在2023年1月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及双相障碍I型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44] -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在2023年10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AD症状[46] - LY03010在2023年9月通过第505(b)(2)条款途径向美国FDA提交NDA,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情感性障碍[48] - LY03003在2023年8月获得CDE受理并纳入优先评审审批程序,用于帕金森病治疗[50] - LY03014于2023年7月在中国完成2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52] - 百拓维(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于2023年6月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需要ADT的前列腺癌患者,并于2023年9月获批用于可用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期及围绝经期妇女的乳腺癌患者[53][54] - LY01022于2023年1月获CDE批准启动临床试验,该药物为3个月长效剂型,可减少注射次数[56][57] - 芦比替定于2023年12月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批准用于治疗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59][63] - LY01610于2024年3月完成3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该药物在2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优于标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64][66] - 血脂康胶囊于2023年6月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相关心血管疾病[67] - 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于2023年4月在巴西国家卫生监督管理局受理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并于2024年1月获得GMP认证[69] - 博优诺全部5种适应症于2023年12月被纳入最新的国家医保目录[70] - 博优倍(地舒单抗注射液)于2023年12月被纳入最新的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3年5月在欧洲、美国及日本启动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72] - BA1102(地舒單抗注射液)已完成國際臨床研究的所有受試者入組,計劃在美國、歐洲和日本提交BLA申請[74][78] - BA1102的BLA已於2023年3月獲中國CDE受理,並於2023年5月在歐洲、美國及日本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77] - BA5101(度拉糖肽注射液)於2024年3月完成3期臨床試驗,計劃在中國提交BLA,是全球首個完成3期臨床試驗的度拉糖肽生物類似藥[81] - BA9101(阿柏西普眼內注射溶液)於2024年4月完成3期臨床試驗,計劃在中國提交BLA,並與歐康維視生物合作推廣[84] - BA1104(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於2023年10月完成中國3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入組[87] - BA2101(長效全人源單克隆IgG4型抗體)於2024年1月啟動2期臨床試驗,已完成1期臨床試驗[89] - BA1202是一种CEA/CD3双特异性抗体,已完成中国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94] - BA1106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用于治疗实体瘤的CD25创新抗体,已完成中国1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96] - BA1301是公司首款靶向Claudin 18.2的新型ADC候选药物,已完成中国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并获得FDA授予用于治疗胰腺癌和胃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99] - BA1105是一种重组抗Claudin 18.2全人源IgG1型单克隆抗体,获得FDA授予用于治疗胰腺癌和胃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101] - BA1302是一种靶向CD228的创新型ADC药物,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可望成为中国同类首创产品[104] 战略合作与商业化 - 2023年公司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启动“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NPP),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创新抗癌疗法Lurbinectedin,并与Abacus Medicine Pharma Services(AMPS)签署协议,授予AMPS在香港的NPP药物独家分销权[108] - 2023年公司与百济神州就创新制剂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百拓维)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达成战略合作,该产品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09] - 2024年公司与Myung In Pharm订立协议,授予后者在韩国独家销售利斯的明多天贴剂的权利[110] - 公司与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BA2101订立合伙协议,健康元获得在中国内地开发和商业化BA2101的独家权利,用于治疗哮喘和COPD等呼吸道疾病[91] 未来展望与预期 - 公司2024年将全力推进核心品种在国内外市场的卓越上市和商业化运营[18] - 公司预计2024年随着若干新产品的成功上市,整体业务将回复到增长周期[112] - 公司创新剂型百拓维已核准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2023年中国GnRH激动剂市场总规模约为人民币97.2亿元[115] - 公司创新分子产品芦比替定已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核准上市,用于治疗转移性小细胞肺癌[117] - 公司独家产品血脂康自2021年起销售额超过人民币1,000百万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两位数增幅[118] - 公司在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推出三个创新产品(瑞可妥、利斯的明多天贴剂及若欣林),预计该领域销售将增长[119] - 若欣林在上市第一年销售迅速,成为中枢神经系统领域增长最快的新药之一,预计将成为销售潜力达人民币数十亿元的畅销产品[120] - 瑞可妥于2023年根据续约合同被纳入最新的国家医保目录,并已获美国FDA批准,计划在全球市场上市[121] - 利斯的明多天贴剂自2021年起获准于欧洲上市,并于2023年获准在中国上市,具有较低的使用频率,能够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22] - 博优倍于2022年上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国际一线抗骨质疏松症药物[123] - 公司预计芦比替定、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及地舒单抗有望于2024年在中国上市[124] - 帕利哌酮LAI (LY03010)有潜力于2024年在中国及美国上市,罗替高汀LAI (LY03003)有望于2024年在中国获批准[125]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袁先生自1994年加入公司,现任绿叶贸易董事长,并在多家附属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68] - 祝媛媛女士自2014年3月起担任执行董事,拥有12年企业融资经验,并在多家附属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69][170] - 宋瑞霖先生自2017年3月起担任非执行董事,现任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并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71][172][173][174] - 吕东博士自2023年12月起担任非执行董事,现任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并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76][177] - 张化桥先生自2014年6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20年投资银行经验,并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78][179] - 卢毓琳教授自2014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生物科技行业经验[181] - 卢教授现任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及香港生物科技协会名誉创会主席[182] - 卢教授曾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多个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包括食物安全咨询委员会主席[183] - 卢教授在中国内地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政协委员,并曾担任中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顾问[184] - 卢教授在商业领域曾担任Bio-Rad Laboratories和PerkinElmer的亚太区总裁,现任GT Healthcare Capital Partners主席[185] - 梁民杰先生自2014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43年的项目融资及企业融资经验[186] - 梁先生曾担任中毅资本有限公司负责人员,并在多家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位[187] - 梁先生现任或曾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职务,包括橙天嘉禾娱乐集团和华鼎集团控股[188] - 蔡思聪先生自2014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证券业及工商管理经验[188] - 蔡先生现任中润证券有限公司副主席及证券商协会永远名誉会长[188] 公司历史与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3年7月2日在百慕达注册成立,并于2014年7月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98]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专注于中国三大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品开发、生产、推广及销售[199]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业绩详情载于年报第70页的综合损益表中[200] 财务细节与资金使用 - 销售成本由2022年的人民币1,841.1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人民币1,938.9百万元,占总收入约31.6%[136]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至人民币501.8百万元,同比增长27.7%,主要由于政府补贴、银行利息收入及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增加[138]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至人民币2,056.2百万元,同比增长13.0%,占收入百分比从30.4%上升至33.5%[139] - 行政开支增至人民币644.0百万元,同比增长10.5%,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及差旅开支增加[140] - 其他开支减少至人民币631.1百万元,同比下降36.3%,主要由于研发成本大幅下降[141] - 财务成本增至人民币675.5百万元,同比增长43.2%,主要由于银行及可换股债券利息增加[142] - 所得税开支增至人民币161.0百万元,同比增长86.1%,实际税率从12.9%上升至23.0%[143] - 流动资产净值增至人民币2,565.5百万元,流动比率从1.14上升至1.32[145] - 资产负债率从69.2%下降至55.3%,主要由于总股本增加[148] - 2023年可換股債券所得款項淨額為176,736,000美元(1,382,764,000港元),每股轉換股份4.79港元[155] - 開發中的產品(包括LY03010、LY03003、LY01005、LY03005及其他在研產品)之研發已使用62.22百萬港元,未動用214.33百萬港元,預計2026年使用[155] - 償還12個月內到期的債務已使用207.41百萬港元,未動用898.80百萬港元,預計2026年使用[155] - 2023年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項淨額為794.24百萬港元,每股配售股份3.75港元[157] - 產品的營銷及商業化已使用142.96百萬港元,未動用95.31百萬港元,預計2024年使用[157] - 在海外進行開發中產品(包括LY03003、LY03005、LY03010)以及其他正在開發的產品的臨床試驗已使用142.96百萬港元,未動用95.31百萬港元,預計2024年使用[157] - 償還本集團在12個月內到期的債務已使用142.96百萬港元,未動用15.89百萬港元,預計2024年初使用[157] - 一般企業用途已使用119.14百萬港元,未動用39.
2024年CNS领域帕里哌酮有望实现中美上市,全球商业化产品增多
天风证券· 2024-04-10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整体营业收入为61.4亿元,同比增长2.7%[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5.33亿,同比减少11.9%[1] - 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91亿、85.29亿、102.79亿元,实现净利润8.09亿、13.73亿、16.78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2] 产品展望 - 公司2024年有望迎来5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帕利哌酮微晶有望在中美两国实现获批上市,市场潜力大[1]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芦比替定、羟考酮纳洛酮、罗替高汀微球、帕利哌酮微晶等,预计2024年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市场前景广阔[4] 股票评级 - 买入评级表示预期股价相对收益20%以上[11] - 增持评级表示预期股价相对收益为10%-20%[11] - 持有评级表示预期股价相对收益为-10%-10%[11] - 卖出评级表示预期股价相对收益为-10%以下[11]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商业全球化稳步推进
华安证券· 2024-04-01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管理效能持续提高,财务结构显著优化 - 报告期内费用率下降,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率下降 [2] 三大领域收入悉数双位数增速,产品销售加速恢复 - 公司在肿瘤、心血管、中枢神经三大领域产品销售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增速较快 [2] 出海及创新进展密集兑现,新产品进入快速上量期 - 2023年公司共有5款新产品获批,包括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等领域的新品,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3][4] 财务数据总结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11亿元、83.95亿元、99.2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1%、23%、18% [5]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5亿元、12.40亿元、15.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6%、60%、29% [5][6] - 2023年毛利率为68.44%,预计2024-2026年将分别提升至71.54%、73.79%、72.94% [6][7] - ROE预计将从2023年的4.25%提升至2026年的10.16% [6][7]
绿叶制药(021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5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收入为人民币6,143.1百万元,同比增长2.7%[2] - 2023年EBITDA为人民币2,077.4百万元,同比增长14.6%[2] - 2023年毛利为人民币4,204.2百万元,毛利率达68.4%[2] - 2023年税前溢利为人民币700.1百万元,同比增长4.5%[2] - 2023年溢利净值为人民币539.1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44.2百万元[2] - 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532.6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72.2百万元[2] - 2023年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4.29分,较2022年的17.38分有所下降[2] - 公司2023年总收入为6,143,078千元,同比增长2.7%[22][23] - 公司2023年税前溢利为700,100千元,同比增长4.5%[21][23] - 公司2023年递延税项负债为1,233千元[17] - 公司2023年保留溢利减少1,233千元[18] - 公司2023年所得税开支增加1,233千元[19] - 公司2023年分部业绩总计2,148,008千元,同比下降7.4%[22][24] - 2023年客户合约收入总额为6,143,07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5,981,656千元人民币增长2.7%[25][26] - 2023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501,83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93,136千元人民币增长27.6%[29] - 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17,13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8,673千元人民币增长32.1%[29] - 2023年政府补贴为137,33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7,331千元人民币增长57.3%[29] - 2023年预计确认为收入的金额为202,22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255,851千元人民币下降20.9%[28]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投资收入为92,82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7,430千元人民币增长6.2%[29] - 公司2023年税前溢利为700,10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669,762千元人民币增长4.5%[36] - 公司2023年研发成本为586,15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57,337千元人民币下降31.7%[30] - 公司2023年财务成本为675,45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471,755千元人民币增长43.2%[32] - 公司2023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61,02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6,466千元人民币增长86.2%[35] - 公司2023年实际税率为23.0%,较2022年的12.9%显著上升[36] - 公司2023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17,137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8,673千元人民币增长32.1%[30] - 公司2023年政府补贴为137,33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7,331千元人民币增长57.3%[30] - 公司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为982,62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922,309千元人民币增长6.5%[30] - 公司2023年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323,64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04,099千元人民币增长6.4%[30] - 公司2023年银行及其他贷款利息为561,19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96,278千元人民币增长41.6%[32] - 公司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2%至人民币5,627.4百万元[54] - 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2.7%至人民币6,143.1百万元[54] - 公司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627.4百万元,增长率为11.2%,总收入为人民币6,143.1百万元[93]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6,143.1百万元,同比增长2.7%[101] - 毛利增至人民币4,204.2百万元,同比增长1.5%,毛利率为68.4%[104]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加至人民币501.8百万元,同比增长27.7%[10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至人民币2,056.2百万元,同比增长13.0%,占收入比例为33.5%[106] - 财务成本增加至人民币675.5百万元,同比增长43.2%[109] - 研发成本大幅下降,其他开支减少至人民币631.1百万元,同比下降36.3%[108] - 公司预计整体净利润率将逐步恢复至行业水平[10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161.0百万元,同比增长86.1%[110] - 公司溢利净值为人民币539.1百万元,同比下降7.6%[111]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565.5百万元,流动比率从1.14增至1.32[112] - 公司计息贷款及借款总额为人民币7,486.1百万元,其中人民币5,195.8百万元需在一年内偿还[1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69.2%下降至55.3%[114] - 公司发行了本金总额为180,000,000美元的6.25%可换股债券[118] - 公司未就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宣派任何股息[119]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4,787.4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9.8%[6] - 公司2023年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0,703.3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0.8%[6] - 公司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238.9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39.4%[6] - 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从2022年的9,487,203千元减少至2023年的8,137,807千元[7]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2年的1,298,610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2,565,475千元[7] - 公司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2022年的14,762,422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17,352,908千元[7]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值从2022年的3,720,700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3,824,414千元[7]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2年的11,041,722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13,528,494千元[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2年的10,175,954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12,531,185千元[8] - 非控股权益从2022年的865,768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997,309千元[8] - 公司已发行股本从2022年的456,953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486,107千元[8] - 公司股份溢价从2022年的3,076,828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4,159,320千元[8] - 公司储备从2022年的6,921,731千元增加至2023年的7,499,396千元[8] - 公司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980,794千元,较2022年的1,435,170千元增长38%[39] - 公司2023年应收票据为377,023千元,较2022年的351,843千元增长7%[39] - 公司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427,026千元,较2022年的417,814千元增长2%[44] - 公司2023年应付票据为340,161千元,较2022年的142,130千元增长139%[44] - 公司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为1,595,767千元,较2022年的1,973,824千元下降19%[42] - 公司2023年非上市股本投资为488,261千元,较2022年的1,005,351千元下降51%[42] - 公司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为2,918千元,较2022年的3,327千元下降12%[40] - 公司2023年三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为1,748,109千元,较2022年的1,373,241千元增长27%[41] - 公司2023年三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为675,331千元,较2022年的496,382千元增长36%[45]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计息贷款及借款总计为7,486,072千元人民币,其中即期部分为5,195,754千元人民币,非即期部分为2,290,318千元人民币[4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债务部分为937,875千元人民币[46]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计息贷款及借款总计为7,642,713千元人民币,其中即期部分为5,377,982千元人民币,非即期部分为2,264,731千元人民币[47] - 公司2022年12月31日可换股债券债务部分为1,461,806千元人民币[47]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借款中,139,403,682美元贷款的实际利率为3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2.85%,到期时间为2025年[4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借款中,24,528,438美元贷款的实际利率为3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2.85%,到期时间为2024年[4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借款中,14,063,290欧元贷款的实际利率为3.50%–4.74%,到期时间为2024年[4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借款中,3,036,965千元人民币贷款的实际利率为2.65%–5.50%,到期时间为2024年[4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借款中,1,032,362千元人民币已贴现应收票据的实际利率为0.60%–4.95%,到期时间为2024年[46] - 公司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借款中,388,356千元人民币已贴现信用证的实际利率为1.35%–5.00%,到期时间为2024年[46] 产品与市场 - 肿瘤药物部门2023年收入为2,122,380千元,占总收入的34.6%[22] - 心血管系统药物部门2023年收入为1,687,359千元,占总收入的27.5%[22] - 消化与代谢药物部门2023年收入为450,420千元,占总收入的7.3%[22]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部门2023年收入为1,694,624千元,占总收入的27.6%[22] - 2023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5,029,604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1.9%[25] - 2023年亚洲(中国内地除外)市场收入为446,72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42,473千元人民币增长30.4%[25][26] - 2023年欧盟市场收入为449,97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309,171千元人民币增长45.5%[25][26] - 公司肿瘤治疗领域收入减少8.0%至人民币2,122.4百万元[56] - 公司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收入增加9.9%至人民币1,687.4百万元[56] - 公司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收入增加28.1%至人民币1,694.6百万元[56] - 公司代谢治疗领域收入减少28.8%至人民币450.4百万元[56]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主要产品涵盖肿瘤科、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代谢四大治疗领域[55] - 公司在全球建立了8个生产基地,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54] - 公司拥有30多种国内在研产品及10多种国际在研产品[54] - 力撲素為首個及唯一獲批准全球銷售的紫杉醇類脂質體產品,所有適應症均已獲得國家醫保報銷[57] - 希美納為唯一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58] - 博優諾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多種癌症,所有五個適應症均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59] - 百拓維為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長效微球製劑,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60] - 瑞可妥為中國唯一銷售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已被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63] - 若欣林為中國本土企業開發的第一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用於治療抑鬱症的化學1類新藥[65] - 血脂康為2023年中國最普遍採用的高脂血症治療天然藥品及第四常用調脂藥物[66] - 麥通納為2023年中國最暢銷的國產七葉皂苷鈉產品,使用量第三大的國產血管保護藥品[67] - 貝希為2023年中國第二常用國產阿卡波糖產品[69]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8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超过50个销售伙伴[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销往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覆盖21,660多家医院,包括约2,280家三级医院(占所有三级医院的89.0%)[90] - 公司于2023年1月在中国香港启动“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创新抗癌疗法Lurbinectedin[91] - 公司于2023年7月与百济神州就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开展战略合作[91] - 公司预计百拓维在中国GnRH激动剂市场(2023年总规模为人民币97.2亿元)将拥有广阔市场[93] - 血脂康自2021年起销售额超过人民币1,000百万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两位数增幅[94] - 若欣林上市第一年销售迅速,预计将成为销售额达人民币数十亿元的畅销产品[95] - 瑞可妥于2023年获美国FDA批准,并计划在全球市场上市[96] - 利斯的明多天贴剂于2023年获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AD[96] - 公司全球拥有8个生产基地,德国米斯巴赫透皮贴剂生产基地保持满负荷运转[92] - 公司与Myung In Pharm签订协议,授予其在韩国独家销售利斯的明多天贴剂的权利[92] - 公司预计随着新产品的成功上市,整体业务将回复到增长周期[93] - 肿瘤产品销售收入减少至人民币2,122.4百万元,同比下降8.0%[101] - 心血管系统产品销售收入增加至人民币1,687.4百万元,同比增长9.9%[101] - 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增加至人民币1,694.6百万元,同比增长28.1%[102] 研发与创新 - 公司研发团队由931名雇员组成,包括86名博士和467名硕士[70] - 公司在中国获得271项专利,61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在海外获得508项专利,123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70] - 公司拥有35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在研产品,包括17种肿瘤产品、12种中枢神经系统产品和6种其他产品[70] - 瑞可妥(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制剂)于2023年1月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I型[71] -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2次/周)于2023年10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71] - LY 03010(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于2023年9月向美国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72] - LY 03003(注射用罗替高汀缓释微球)于2023年8月获中国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并纳入优先评审审批程序[73] - 百拓维(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于2023年6月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患者[73] - LY 01022(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为3个月长效剂型,正在研发中[74] - LY 01022于2023年1月获CDE批准启动临床试验,延长给药周期,减少注射次数,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75] - 芦比替定于2023年12月获香港和澳门批准,用于治疗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75] - LY 01610在2期临床试验中,客观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优于标准治疗拓扑替康[77] - LY 01610于2024年3月完成3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77] - 血脂康胶囊于2023年6月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77] - 博优诺®于2023年4月获巴西国家卫生监督管理局受理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并于2024年1月获得GMP认证[77] - 博优诺®于2023年12月全部5种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77] - 博优倍®于2023年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3年
绿叶制药(0218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13 22:00
股份獎勵計劃 - 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1] - 2022财年股份獎勵計劃已授出獎勵股份26,389,000股,其中25,206,000股已歸屬[2] -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除特定僱員外,無其他董事或僱員持有尚未歸屬獎勵股份[3]
绿叶制药(0218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22:00
公司概况 - 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致力于在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消化与代谢四个治疗领域进行创新药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及销售[4] - 本集團的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全国性销售及分销网络,产品销售至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5] - 本集團的研究及开发活动由四个化学药品平台组成,已扩展至受博安生物三大尖端平台支持的生物领域,研发团队由908名员工组成[6] - 本集團在中国共获得272项专利,有74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在海外共获得481项专利,有186项专利处于申请阶段,有意继续投资于四个战略治疗领域的产品开发[7] 产品信息 - 公司在全球建立了8个生产基地,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包括腫瘤、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代谢等治疗领域[13] - 公司的12大主要产品在全球高发病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有望稳步增长或保持现有水平[19] - 公司腫瘤治疗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力撲素、希美納和博優諾,分别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20][21][22] 研发及批准 - 瑞可妥(LY03004)获得FDA上市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和双相障碍I型成人患者的維持治療[35] - LY03010已获监管部门批准在欧洲开展首个临床试验[37] - LY03003(LY03003)的NDA已获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批程序,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39] 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增加1.9%,达到2,904.1百万人民币,毛利率为66.9%[11] - 每股盈利为4.06分,较上一期的8.54分有所下降[1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701.3百万元,流动比率略微增加至1.15[106] 财务活动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689,727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604,447千元有所增长[14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134,660千元,较上年同期的969,887千元有所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72,767千元,较上年同期的3,372,826千元有所增加[147] - 公司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在2023年6月30日达到4,325,995千元,较2022年底大幅增长[182]
绿叶制药(0218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21:57
财务数据概述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9.0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330万元或1.9%[2] - 同期毛利为19.43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67亿元或5.2%,毛利率为66.9%[2] - 溢利净值为1.45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78亿元或52.0%[2] - 股东应占溢利为1.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7亿元或49.5%[2] - EBITDA为8.67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870万元或5.3%[2] - 每股盈利为人民币4.06分,去年同期为人民币8.54分[2] - 董事会未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 - 2023年上半年总营收290410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850826千元[21][23][24] - 2023年上半年税前溢利22898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375373千元[21][2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328617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141924千元[21][22][24] - 2023年上半年行政开支297344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66183千元[21][2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开支32379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498757千元[21][22]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306837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14111千元[21][22][26]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201千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税项为124,882千元,递延税项为(41,248)千元,税项开支总额为83,634千元;2022年同期即期税项为61,461千元,递延税项为10,726千元,税项开支总额为72,187千元[28] - 公司未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金额基于3,694,503,007股计算;2022年同期基于3,477,478,391股计算[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入约2904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330万元或1.9%[90] - 肿瘤产品收入降至9103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1470万元或11.2%;心血管系统产品收入增至977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9080万元或24.2%[90] - 消化与代谢产品收入降至2471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560万元或23.4%;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增至680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870万元或4.4%[90] - 其他产品收入增至88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400万元或37.3%[90] - 集团销售成本增至约9607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约33.1%[91] - 集团毛利降至19434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670万元或5.2%,毛利率降至66.9%[92] - 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增至328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8670万元或131.6%[93] - 集团溢利净值约为1454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5780万元或52.0%[99] - 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70130万元,流动比率略增至约1.15[100] - 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由2022年12月31日的69.2%下降至68.7%[1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价值超资产总值5%的重大投资,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05] - 公司未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106]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31.9115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4.63812亿元有所减少[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31.0904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7.85813亿元有所增加[5]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14.0770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94.87203亿元有所增加[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4,892,48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762,42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698,17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20,700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2,194,30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041,72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876,917千元,应收票据为312,334千元;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435,170千元,应收票据为351,843千元[31]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应收票据为5,41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584千元[33] - 2023年6月30日,以经背书票据结算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的账面价值为79,00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921千元[34] - 2023年6月30日,以贴现票据融资的账面价值为1,039,07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39,187千元[3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39,628千元,应付票据为225,519千元;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417,814千元,应付票据为142,130千元[38] - 2023年6月30日,应付票据由金额为188,544千元的定期存款作抵押;2022年12月31日由122,287千元的定期存款作抵押[38] - 贸易应付款项不计息,通常于90日内清偿,应付票据到期日为十二个月内[38][39]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8372648千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债务部分为1494372千元人民币,总计9867020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7642713千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债务部分为1461806千元人民币,总计9104519千元人民币[40][41]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有担保)不同类型金额分别为3388117千元人民币、73101千元人民币、308799千元人民币等;2022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有担保)不同类型金额分别为2973910千元人民币、71281千元人民币、290213千元人民币等[40][4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若干银行贷款质押定期存款406913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4661000元;质押应收票据5419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584000元[4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若干银行贷款质押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约490345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0749000元;质押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约5813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13000元[42] - 集团其他借款来自独立第三方融资机构,年利率5.4%,2023年6月30日以账面净值约253332000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质押,2022年12月31日无[42]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公司于2004年5月5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11月29日除牌,2014年7月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开发、生产、推广及销售药品[8] - 集团按产品类型管理业务,主要营运决策者为首席执行官[20] - 集团未披露按经营分部划分的资产及负债分析,因未定期提供给主要营运决策者[20] - 公司是国际化制药公司,有30多种国内和10多种国际在研产品,在全球有8个生产基地,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51] - 中国市场主要产品覆盖肿瘤、中枢神经、心血管及代谢四大治疗领域,国际市场主要定位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53] - 公司业务覆盖80个国家或地区,全球有超50个销售伙伴[8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往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约1000名销售和营销人员及约1760家经销商组成的网络,将产品销往21660多家医院[81] - 2023年上半年中国三级医院覆盖约2300家,占比91.0%;二级医院覆盖约5860家,占比66.0%;一级及其他医院和医疗机构覆盖约13500家,占比61.0%[81] 会计政策相关 - 编制2023年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时采用的会计政策与2022年一致,但首次采纳了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0] -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自2023年1月1日起采用,预期影响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政策披露[12] - 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2023年1月1日或以後发生的会计政策及估计变动应用,未对财务状况或表现造成影响[12] - 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于2022年1月1日就租赁相关的暂时差额应用,对财务资料有量化影响[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负债增加201千元人民币,资产净值减少201千元人民币[16] - 集团已追溯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及强制性临时例外规定,正评估支柱二所得税风险[19] 关联交易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向Steward Cross销售产品503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195千元人民币;向青岛绿叶销售产品2023年为2709千元人民币,2022年无[45] - 2023年上半年向烟台派诺租出楼宇589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5083千元人民币;提供制造服务2023年为144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86千元人民币;提供物业管理服务2023年为368千元人民币,2022年无[46] - 公司关联人士包括Steward Cross、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等多家由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GeneLeap Biotech不再为集团关联人士[44] 主要产品情况 - 力扑素是首个及唯一获批全球销售的紫杉醇类脂质体产品,2023年1月成功维持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55] - 希美纳是唯一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癌症放射治疗的增敏剂,截至2023年6月30日是唯一上市的甘氨双唑钠产品[56] - 博优诺2021年4月获批上市,截至公告日五个适应症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7] - 百拓维2023年6月获批上市,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长效微球制剂[58] - 思瑞康及思瑞康缓释片营销至中国以外50个发达及新兴国家[59] - 瑞可妥2021年1月在中国获批,2023年1月获美国FDA上市许可[61] - 若欣林2022年11月获批,为中国本土企业开发的首个治疗抑郁症的化学1类新药[62] - 2023年上半年中国调脂药物市场总值约51亿元,血脂康是第四常用调脂药物[6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血管保护药品市场约17亿元,麦通纳是使用量第三大的国产血管保护药品[64] - 2023年上半年中国阿卡波糖产品市场总值约6亿元,贝希是第二常用国产阿卡波糖产品[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27.845亿元,增长率18.7%,总收入29.041亿元[84] - 2021年血脂康销售额超1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有望保持两位数增幅[85] - 瑞可妥预计为中国约10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新希望[85] - 公司与百济神州就百拓维在中国的商业化开展战略合作,预计销售将快速增长[85] - 2021年5月利斯的明多天贴剂获欧盟成员国上市授权资格,9月获英国批准[86] - 2022年11月博优倍上市,2023年1月正大青岛获中国内地独家销售权[87] 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团队有908名雇员,在中国获272项专利、74项在申请,海外获481项专利、186项在申请[6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39项中国在研产品、15项海外在研产品[67] - 瑞可妥2021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2023年1月获FDA上市批准,计划在全球市场注册上市[68][69] - LY 03010 2022年12月上市申请获CDE受理,2022年11月美国关键研究达预期终点,2023年2月获监管部门批准在欧洲开展首个临床试验[69] - LY 03003 2023年8月NDA获CDE受理并纳入优先评审审批程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