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制药(02186)

搜索文档
绿叶制药(02186.HK)6月12日收盘上涨9.46%,成交11.48亿港元
金融界· 2025-06-12 08:39
股价表现 - 6月12日绿叶制药股价上涨9.46%至3.82港元/股 成交量3.07亿股 成交额11.48亿港元 振幅13.75%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78.97%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60.83%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21.47%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0.61亿元 同比减少1.33% 归母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减少11.4% [1] - 毛利率66.72% 资产负债率46.8% [1] 行业估值 -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市盈率平均值4.2倍 中值6.01倍 [2] - 绿叶制药市盈率25.76倍 行业排名第53位 显著高于同业公司如大健康国际0.56倍 金斯瑞生物科技1.6倍等 [2] 业务布局 - 专注肿瘤科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及消化代谢四大治疗领域 产品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 [3] - 中国销售网络覆盖30个省级区域 通过1780家经销商进入19330多家医院 包括87%三级医院和66%二级医院 [3] 研发能力 - 研发团队824人 含73名博士和438名硕士 拥有中国239项专利和海外612项专利 [3] - 在研产品42种 中国30种(12种肿瘤科 12种中枢神经系统) 海外12种 [3] - 四大化学药技术平台和三大生物药技术平台支撑研发体系 [3]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 涨逾1%,绿叶制药涨超10%,机构:当前时刻建议重视港股创新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2:57
港股医药生物板块表现 - 5月23日早盘港股医药生物板块强势领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截至发稿上涨1 69%,盘中一度涨逾2 2% [1] -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上涨1 34%,成交额超1100万元,换手率超4%,交投活跃 [1] - 成分股中绿叶制药涨超10%,海吉亚医疗、康哲药业涨超8%,亚盛医药-B、金斯瑞生物科技、信达生物涨超5% [1] - 恒瑞医药拟在香港发行2 25亿股,今日挂牌交易,港股股价盘中一度涨超33% [1] 港股创新药投资逻辑 - 增速降档阶段,出海并建立全球比较优势的产业大概率对应股市超额收益,投资者开始系统性重估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围潜力 [1] - 中国创新药出海全球竞争优势凸显,近年来License-out交易实现跨越式发展,NewCo模式解决融资难、变现难、研发风险大等问题 [1] - 政策监管态度转向有利,2023年下半年以来集采规则优化、创新药支持政策加码、医疗反腐常态化与纠偏 [2] - 头部港股创新药公司受益于License-out放量,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医药板块估值处于相对安全区间 [2] 指数及ETF概况 - 恒生医疗指数ETF(159557)标的指数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反映恒生综合指数中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成分股公司的表现 [1]
港股异动丨药品股再度强势 凯莱英涨超14% 三生制药涨7.6%
格隆汇· 2025-05-21 02:43
港股药品股表现 - 凯莱英股价上涨14.38%至66.8港元 领涨药品股 [1] - 泰凌医药涨8.4%至0.45港元 三生制药涨7.6%至20.65港元 [1] - 先声药业(5.5%) 德琪医药(4.3%) 石药集团(4.29%)等跟涨 [1] 行业利好因素 -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署许可协议 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 [1] - 兆科眼科环孢素眼用凝胶新药上市申请获药监局受理 [1] - 长城证券认为医药板块政策利好将推动行业景气度复苏 [1] 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国医药行业 因创新支持政策持续加码 [1] - 国内药企对美国出口依赖度低 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小 [1] 公司动态 - 凯莱英获Schroders PLC增持19.06万股 [2] - 三生制药与辉瑞合作涉及总金额达60亿美元 [2] - 泰凌医药任命张伯之为行政总裁 康辰药业拟拆分生物科技资产 [2]
绿叶制药(0218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4:00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2024年收益为606.1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8.17亿元人民币或1.3%[15] - 2024年总营业收入为60.6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16][2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83.9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3.91亿元人民币或19.9%[15] - 2024年溢利净值为64.50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0.59亿元人民币[1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47.1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6.07亿元人民币[15] - 2024年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2.54分,2023年为人民币14.29分[15] - 净利润约6.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6] - 公司报告期收入为人民币6,061.4百万元,同比下降1.3%(减少81.7百万元)[84] - 净利润为人民币645.0百万元,同比增长19.6%(增加105.9百万元)[94] 财务表现:EBITDA与毛利 - 2024年EBITDA为219.17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11.42亿元人民币或5.5%[15] - 2024年EBITDA达21.9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16] - 2024年毛利为404.4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16.00亿元人民币或3.8%,毛利率达66.7%[15] - 毛利率为66.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毛利减少160.0百万元)[87]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1,816.4百万元,同比下降11.7%(减少239.8百万元),占收入比例降至30.0%[89] - 财务成本为人民币561.8百万元,同比下降16.8%(减少113.7百万元)[92] - 2024年员工成本为人民币771.1百万元,较2023年人民币839.1百万元下降8.1%[115] 业务表现:产品销售收入 - 产品销售收入为56.8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下半年环比增长6.4%[16][23] - 2024年上半年产品销售额下跌1.0%[70] - 2024年下半年产品销售额较2023年下半年增长3.2%[70] - 2024年下半年产品销售额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6.4%[70] 业务表现:肿瘤治疗领域 - 肿瘤治疗领域收入下降1.8%至20.846亿元人民币[24] - 肿瘤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84.6百万元,同比下降1.8%(减少37.8百万元)[84] 业务表现: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 - 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收入下降1.6%至16.600亿元人民币[24] - 心血管系统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660.0百万元,同比下降1.6%(减少27.4百万元)[84] 业务表现:代谢治疗领域 - 代谢治疗领域收入下降13.7%至3.889亿元人民币[24] - 消化与代谢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88.9百万元,同比下降13.7%(减少61.5百万元)[84] 业务表现:中枢神经系统领域 - 中枢神经系统(CNS)领域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18] - 中枢神经系统产品收入为人民币1,613.3百万元,同比下降4.8%(减少81.3百万元)[85] 业务表现:其他产品 - 其他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14.7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7.1%(增加126.4百万元)[85] 新产品与研发进展 -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21%,同比增长30.2%[18] - 2021至2024年共有13款新药在中国、美国及欧洲获批上市[17] - 公司拥有23项中国在研产品含12种肿瘤产品及11种海外在研产品[45] - LY01610于2024年3月在中国完成3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47] - 利斯的明透皮贴剂于2024年6月向日本递交新药上市申请[47] - LY03020于2024年8月获中国CDE批准开展精神分裂症和AD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试验[55] - LY03020于2025年1月获FDA批准在美国开展精神分裂症临床试验[55] - LY03021于2024年11月获CDE批准在中国启动抑郁症临床试验[54] - LY03015于2025年1月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入组[56] - 地舒单抗注射液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于2024年1月完成所有受试者入组[58] - BA5101成为首个中国开发获准在美国临床试验的度易达生物类似药[59] - BA9101(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于2024年5月获中国CDE受理BLA申请,并于2024年3月完成中国3期临床试验[62] - BA2101(长效IL-4Rα抗体)于2024年1月启动2期临床试验,并与健康元达成中国独家商业化合作[61][69] - BA1301(Claudin 18.2 ADC)于2024年1月获FDA授予胃癌治疗的孤儿药资格(ODD)[61] - BA1302(CD228 ADC)于2024年7月获中国CDE批准临床,2024年11月完成1期首例患者入组,2025年3月获FDA两项孤儿药资格[64][67] 产品获批与上市 - 博優諾於2021年4月獲批上市,截至2024年12月31日獲批7項適應症且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並在巴西處於BLA審評階段[27] - 百拓維前列腺癌適應症已納入2023年國家醫保目錄,乳腺癌適應症於2024年11月新增納入並將於2025年1月1日實施[28] - 贊必佳於2024年12月獲納入優先審評並獲批上市,已在全球17個國家或地區獲批,且為近28年內唯一獲FDA批准治療復發SCLC的新化學實體[29] - 希美納為唯一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且為唯一上市的甘氨雙唑鈉產品[30] - 米美欣於2024年6月獲批上市,適用於成人重度疼痛(癌痛和非癌痛)[31] - 若欣林於2022年11月獲批治療抑鬱症,為中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抗抑鬱化學1類新藥,並於2024年11月納入醫保目錄(2025年1月實施)[33] - 瑞可妥於2021年1月在中國獲批,為中國唯一銷售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2023年12月納入醫保目錄,並於2023年1月獲FDA上市許可[35] - Erzofri於2024年7月在美國獲批,為首個中國公司開發在美獲批的棕櫚酸帕利哌酮長效注射劑,專利將於2039年到期[36] - 美比瑞於2024年6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維持期治療[37] - 金悠平于2024年6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38][49][50] - 米美欣于2024年6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成人重度疼痛[51] - Erzofri于2024年7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障碍[53] - 赞必助于2024年12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SCLC成人患者[54] - 博洛加于2024年5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58] 市场地位与竞争 - 血脂康2024年在中国调脂药物市场总值约人民币122亿元中为第四常用调脂药物[40] - 麦通纳2024年在中国血管保护药品市场约人民币36亿元中为第二大国产血管保护药品[41] - 欧开2024年被列为中国国内生产第四大血管保护药品[42] - 贝希2024年在中国阿卡波糖产品市场总值约人民币11亿元中为第二常用国产产品[43] - 贝伐珠单抗2024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增长率21.0%[73] - 2024年中国GnRH激动剂市场规模约人民币111亿元[73] - 棕榚酸帕利哌酮长效注射液2024年美国市场销售额31.25亿美元[76] - 抑郁症患者中国约5000万人需规范用药治疗[75] 市场潜力与增长预期 - 肿瘤领域五款新产品预计带来年收入增量超人民币10亿元[74] - 肿瘤领域长期市场增量潜力超人民币50亿元[74] - 中枢神经系统领域长期市场潜力超人民币50亿元[77] 销售与分销网络 - 思瑞康及思瑞康緩釋片營銷至中國以外的50個發達及新興國家[32]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80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超过50个销售合作伙伴[65] - 公司在中国通过约1000名营销人员和1730家经销商网络,产品销往22430多家医院[66] - 中国市场中公司产品覆盖约89.5%的三级医院(2310家)、67.0%的二级医院(6040家)和65.0%的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14080家)[66] 生产与设施 - 公司拥有8个全球生产基地,2024年1月巴西GMP认证通过,德国生产基地保持满负荷运转[68] 合作与授权 - 地舒单抗注射液(BA6101/BA1102)于2024年11月达成巴西授权协议,2025年1月授予科兴生物港澳推广权[69] - 利斯的明多天贴剂于2024年2月授权Myung In Pharm韩国独家销售权[69] 财务结构与资产负债 - 2024年总资产为296.1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41.22亿元人民币[13] - 2024年负债总额为138.5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8.97亿元人民币[13] - 2024年权益为157.5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22.25亿元人民币[13] - 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55.3%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52.7%[97]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人民币64亿元(2023年:61亿元)[166] 融资活动:可换股债券 - 2022年8月可换股债券发行净额约1371.15百万港元[102] - 2022年9月可换股债券发行净额约341.63百万港元[102] - 2022年可换股债券总发行本金1500百万元人民币[99]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本金总额180,000,000美元[107]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发行净额约176,736,000美元(相当于1,382,764,000港元)[108] - 2024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本金总额150,000,000美元[110] - 2024年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为1.4776亿美元(约11.485亿港元),每股转换股份净额约3.62港元[111]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中73.504百万港元(占总额8.0%)未动用用于现有债务再融资,计划2025年使用[112]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中80.40百万港元(占总额7.0%)未动用用于产品研发[112] - 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中86.14百万港元(占总额7.5%)未动用用于一般公司用途,计划2025年使用[112] 融资活动:资金用途 - 2022年8月可换股债券资金使用:研发548.46百万港元、偿债411.35百万港元、营销274.23百万港元、营运资本137.11百万港元[104] - 2022年9月可换股债券资金使用:四川设施更新147.93百万港元、烟台设施更新136.65百万港元、南京设施更新57.05百万港元[106] - 2023年可换股债券资金使用:研发276.55百万港元、偿债1106.21百万港元[109] 融资活动:配售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为794.24百万港元,净配售价约为每股3.75港元[113] - 配售股份数量为212,000,000股,占经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64%[113] 公司治理:董事与高管 - 袁会先先生66岁自1994年加入公司2003年7月获委任执行董事[124] - 祝媛媛女士44岁拥有13年企业融资经验2014年3月起任执行董事[125] - 宋瑞霖先生62岁2017年3月起任非执行董事现任4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6][127] - 黄立明先生47岁2025年3月起任非执行董事为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128] - 张化桥先生61岁拥有21年投资银行经验2014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9] - 张化桥现任4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金辉控股龙光集团众安集团复星国际[130] - 卢毓琳教授76岁2014年6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获伯里克利国际奖2020年获铜紫荆星章[131] - 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殿波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1,261,196,703股普通股(好仓),占股权约33.53%[183] - 刘殿波同时持有192,317,950股淡仓普通股,占股权约5.11%[183] - 董事刘殿波通过家族信托持有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有限公司70%的注册资本,对应8,400股[186] - 董事杨荣兵和袁会先分别持有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有限公司15%的注册资本,各对应1,800股[186] 公司治理:董事聘约 - 执行董事聘约自2023年7月9日起为期三年,可依条款终止[173] - 非执行董事宋瑞霖聘约自2025年3月29日起为期两年[173] - 非执行董事黄立明聘约自2025年3月10日起为期两年[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化桥、卢毓琳、梁民杰、蔡思聪聘约自2024年7月9日起为期两年[17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夏莲聘约自2023年5月25日起为期两年[173] - 公司确认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符合上市规则独立性要求[172] 公司治理:股权结构 - 绿叶制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261,196,703股好仓(33.53%)和192,317,950股淡仓(5.11%)[191] - 高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52,324,108股,占比14.68%[191] - UBS Group AG持有公司股份451,269,041股好仓(11.99%)和449,603,523股淡仓(11.95%)[191] - Kale Asset Holding Ltd及其关联方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17,516,338股,占比8.44%[191] - 绿叶制药国际有限公司、绿叶制药控股有限公司均通过绿叶制药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33.53%好仓和5.11%淡仓[191] 公司治理:关联交易与竞争 - 公司控股股东刘殿波持有与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股权(通过绿叶投资集团间接持股70%)[197] - 公司确认控股股东刘殿波先生已遵守不竞争承诺契据且无违反行为[19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评估确认控股股东在2024年度未违反不竞争承诺[199] - 公司董事在2024年度未持有与公司业务构成竞争的任何权益[199]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第14A章关于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200] - 集团关联交易概要详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9[200] 公司治理:其他 - 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77] - 公司未设立任何购股权计划[1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发生董事购买股份或债券的权利行使情况[188] - 公司未在报告期内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19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于2014年7月9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141]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在三大治疗领域开发、生产、推广和销售创新药品[142] - 公司业务回顾及表现分析载于年报管理层讨论及分析部分[143]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详见第71页综合损益表[144] - 公司注册地为百慕达,于2003年7月2日注册成立为获豁免有限公司[141] 股息政策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宣派任何股息[145] - 公司股息政策需考虑财务业绩、留存盈利、营运资本要求、流动性及经济状况等因素[147] - 公司股息派付须遵守百慕达法律及公司细则的规定[148] - 公司未就2024年度宣派任何股息[120] 运营与人力资源 - 公司研发团队截至2024年底由649名雇员组成含58名博士及318名硕士[44] - 公司在中国拥有275项专利及82项申请在海外拥有580项专利及124项申请[44]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5,
绿叶制药(02186):罗替高汀贴片Rotigotine Luye在英国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4-10 10:17
文章核心观点 绿叶制药开发的罗替高汀贴片Rotigotine Luye在英国上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不宁腿综合征,公司长期深耕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有系列产品及在研创新药 [1][2][3] 产品情况 - 罗替高汀贴片Rotigotine Luye是首款在英国上市的Neupro®仿制药,与Neupro®生物等效,剂量规格相同,载药量更低,贴片小8%,粘附基质层不含可能引发过敏的焦亚硫酸钠 [1] - Rotigotine Luye是集团在英国上市的第六款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产品,已在德国上市,公司计划携手合作伙伴面向全球更多国家推出 [2] - Rotigotine Luye由集团在德国的生产基地生产,该基地专注透皮释药技术逾20年,是欧洲最大的独立透皮系统制造商之一 [2] 行业情况 - 帕金森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超1000万人,会导致行动不便及多种健康问题,症状随时间恶化 [2] - 不宁腿综合征是常见神经感觉障碍,影响全球约3%人口,会导致患者有活动腿的欲望,严重时干扰日常活动 [2] - 罗替高汀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缓解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症状 [2] 公司产品组合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在美获批上市的Erzofri®、Rykindo®,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若欣林®、金悠平®等 [3] - 公司另有TAAR1/5 - HT2CR双靶点激动剂LY03020、NET/DAT/GABAAR三靶点新药LY03021、VMAT2/Sigma1双靶点新药LY03015等多个1类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 [3]
绿叶制药(02186):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在中国澳门获批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4-07 11:11
文章核心观点 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若欣林®获中国澳门上市批准,其疗效和安全性获认可,有望造福更多患者 [1][2] 公司动态 - 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若欣林®获中国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 [1] - 若欣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 [1] - 若欣林®自2022年11月在中国内地获批上市,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内地增长最快的抗抑郁新药之一,累计服务超3万名患者 [2] - 2024年底,若欣林®首次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 [2] - 若欣林®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2] 产品特性 - 临床前研究显示,若欣林®对5 -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有再摄取抑制作用,PET/CT研究证实其可与大鼠和健康受试者脑内DA转运体结合 [1] - 3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若欣林®能全面、稳定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1] 行业现状 - 抑郁症伴随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致残率,过往抗抑郁药存在明显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 [2] - 大多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残留症状,包括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加快抑郁症再次复发 [2] - 过往抗抑郁药易引发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情感迟钝、嗜睡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预后差 [2]
绿叶制药(02186)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4.72亿元 同比减少11.4%
智通财经网· 2025-03-30 10:40
文章核心观点 - 绿叶制药发布2024年年报,收入和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各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有不同程度下降,但17大主要产品在全球高发疾病领域有竞争优势 [1][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收入60.61亿元,同比减少1.33%;股东应占溢利4.72亿元,同比减少11.4%;每股基本盈利12.54分 [1] 公司产品布局 中国市场 - 公司主要产品在肿瘤科、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代谢四大治疗领域具竞争地位 [1] - 中国主要产品组合包括6款肿瘤治疗领域药品、5款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药品、3款心血管治疗领域药品及1款代谢治疗领域药品 [1] 国际市场 - 公司产品主要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包括思瑞康、思瑞康缓释片等多种药品 [1] 公司产品销售情况 - 报告期内,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减少4.8%,达16.13亿元 [2] - 肿瘤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减少1.8%,达20.85亿元 [2] - 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减少1.6%,达16.60亿元 [2] - 代谢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下降13.7%,达3.89亿元 [2] 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 公司17大主要产品已在全球高发疾病领域建立强大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有望稳步增长或保持现有水平 [2]
绿叶制药(0218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0: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为60.614亿元,较2023年减少8170万元或1.3%[2] - 公司2024年EBITDA为21.917亿元,较2023年增加1.142亿元或5.5%[2] - 公司2024年毛利为40.442亿元,较2023年减少1.6亿元或3.8%,毛利率达66.7%[2] - 公司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8.392亿元,较2023年增加1.391亿元或19.9%[2] - 公司2024年溢利净值为6.45亿元,较2023年增加1.059亿元[2] - 公司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为4.719亿元,较2023年减少6070万元[2] - 公司2024年每股盈利为0.1254元,2023年为0.1429元[2]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股息[2]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为19.389亿元,2023年为20.172亿元[3] - 公司2024年全面收益总额为6.57104亿元,2023年为5.69588亿元[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6,304,093千元,2023年为14,787,433千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值为13,308,107千元,2023年为10,703,282千元[5] - 2024年流动负债总值为10,769,142千元,2023年为8,137,807千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2,538,965千元,2023年为2,565,475千元[5]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8,843,058千元,2023年为17,352,908千元[5] - 2024年非流动负债总值为3,089,388千元,2023年为3,824,414千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5,753,670千元,2023年为13,528,494千元[6]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154,529千元,2023年为12,531,185千元[6]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1,599,141千元,2023年为997,309千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客户合约收入为606144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143078千元人民币[18] - 2024年公司税前溢利为83921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00100千元人民币[16] - 2024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之已确认收入总计7331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3501千元人民币[21] - 2024年分配予剩余履约责任预计确认收入总计18230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2224千元人民币[26] - 2024年预计一年内确认收入金额为169955千元人民币,一年后为1235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一年内为133584千元人民币,一年后为68640千元人民币[26]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356,271千元,2023年为338,878千元;2024年收益总额为145,566千元,2023年为21,090千元;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为501,837千元,2023年为359,968千元[28] - 2024年提供服务的成本为1,951,077千元,2023年为72,073千元;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折旧为374,042千元,2023年为349,948千元;2024年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388,238千元,2023年为323,644千元[29] - 2024年研发成本为498,587千元,2023年为586,157千元;2024年法律索赔拨备为1,478千元,2023年为14,515千元;2024年其他开支总计为604,027千元,2023年为631,118千元[30]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为561,785千元,2023年为675,454千元;其中2024年银行及其他贷款(包括可换股债券)利息为474,726千元,2023年为561,191千元[33] - 2024年即期税项年内计提为232,815千元(过往年度超额拨备),2023年为200,813千元;2024年递延税项为 - 9,106千元,2023年为 - 39,184千元;2024年年内税项开支总额为194,211千元,2023年为161,023千元[36]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及薪金为687,968千元,2023年为757,499千元;退休金计划供款为156,871千元,2023年为150,159千元[29] - 2024年税前溢利为839,219千元,按中国法定所得税率25%计算为209,805千元;2023年税前溢利为700,100千元,按中国法定所得税率25%计算为175,025千元,2024年实际税率为23.1%,2023年为23.0%[37]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388,581千元,应收票据为395,966千元,账面价值为2,779,767千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980,794千元,应收票据为377,023千元,账面价值为2,354,899千元[42]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计为2,122,579千元,2023年为2,084,028千元[4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金额按年內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761,670,643股股份计算,2023年按3,728,362,856股股份计算[41] - 2024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应收票据为131,227,000元,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应收票据为264,739,000元;2023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允价值列账之应收票据为377,023,000元[43] - 基于发票日期,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三至六个月为2,240,985千元,六至十二个月为46,942千元;2023年三至六个月为15,927千元,六至十二个月为215,249千元[4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于年末为4,780千元,2023年为2,918千元[44] - 2024年以公允价值列账之上市股本投资为1,092千元,2023年为228千元;2024年以公允价值列账之其他非上市投资为1,502,975千元,2023年为1,595,539千元[44] - 2024年以公允价值列账之非上市股本投资为618,512千元,2023年为488,261千元[44] - 公司未就2024年宣派任何中期或末期股息,2023年也无[4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689,300千元,2023年为767,187千元[47] - 2024年应付票据由集团46,371,000元存款作抵押,2023年为326,390,000元[48] - 2024年即期计息贷款及借款总计7,585,074千元,非即期为2,735,980千元,总计10,321,054千元[49] - 2024年一年内需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7,585,074千元,2023年为5,195,754千元[50] - 2024年第二年需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783,150千元,2023年为1,321,825千元[50] - 2024年第三至五年需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1,952,214千元,2023年为1,845,682千元[50] - 2024年五年后需偿还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616千元,2023年为60,686千元[50]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烟台派诺为32662千元,2023年为86088千元;2024年总计130112千元,2023年为94008千元[54] - 2024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23666千元,2023年为29053千元;2024年支付薪酬总额为34929千元,2023年为41258千元[56]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为606140万元,较2023年的614310万元减少8170万元或1.3%[127]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193890万元增加至报告期的201720万元,占总收入约33.3%[129] - 报告期内毛利为404420万元,较2023年的420420万元减少16000万元或3.8%,毛利率为66.7%[130]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至36000万元,较2023年的50180万元减少14180万元或28.3%[13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81640万元,较2023年的205620万元减少23980万元或11.7%,占收入百分比降至30.0%[132] - 报告期内溢利净值约为64500万元,较2023年的53910万元增加10590万元或19.6%[137] - 2024年末计息贷款及借款合共约为829440万元,2023年末约为748610万元[139]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由2023年末的55.3%减少至52.7%[140] - 公司无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股息宣派(2023年:无)[14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肿瘤药物分部收入总额为208463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122380千元人民币[16][19][21] - 2024年心血管系统药物分部收入总额为16600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87359千元人民币[16][19][21] - 2024年消化与代谢药物分部收入总额为38887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50420千元人民币[16][19][21] - 2024年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分部收入总额为16132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94624千元人民币[16][19][21] - 2024年其他分部收入总额为31467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88295千元人民币[16][19][21] - 产品销售额较2023年增加62.1百万元或1.1%至5689.5百万元[59] - 报告期内,集团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减少4.8%,达16.133亿元[61] - 报告期内,集团肿瘤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减少1.8%,达20.846亿元[61] - 报告期内,集团心血管系统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减少1.6%,达16.6亿元[61] - 报告期内,集团代谢治疗领域产品销售额下降13.7%,达3.889亿元[61] - 肿瘤产品销售收入降至208460万元,较2023年的212240万元减少3780万元或1.8%[127] - 心血管系统产品销售收入降至166000万元,较2023年的168740万元减少2740万元或1.6%[127] 公司上市及财务报表相关 - 公司于2014年7月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7] - 综合财务报表涵盖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财务报表[10] - 附属公司业绩自集团取得控制权当日起纳入合并范围,直至控制权终止[10] - 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各组成部分归属集团母公司拥有人及非控股权益,集团内部交易相关项目纳入合并范围时全额抵销[11] - 集团评估是否拥有投资对象权力时考虑与其他投票持有人合约安排等因素[12] - 若事实及情况显示控制因素变化,集团会重新评估是否控制投资对象[13] 财务准则修订影响 - 集团于2023年及2024年1月1日重新评估负债条款及条件,负债流动或非流动分类首次应用修订本后维持不变[14] - 集团无供应商融资安排,相关修订本未对财务报表造成影响[14] - 集团自首次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日期起无特定售后租回交易,相关修订本未对财务状况或表现造成影响[15] - 2020年修订本澄清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的规定,包括延迟清偿权含义等[15] - 2022年修订本进一步澄清贷款安排负债契约中影响负债分类的契约条件及额外披露要求[15] 公司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有20多种国内在研产品及10多种其他国际市场在研产品,在全球建立8个生产基地[57][58] - 公司业务触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多种涵盖多治疗领域的产品[58] - 中国市场公司主要产品在四大治疗领域具竞争
绿叶制药正式开启ERZOFRI®在美商业化 首批出口美国药品成功发货
证券时报网· 2025-01-20 00:24
公司动态 - 绿叶制药首批装满精神分裂症新药ERZOFRI®(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的货车于1月17日驶出绿叶国际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往美国市场 [1] - 该批货物价值数千万美金 [1] - 绿叶制药正式开启ERZOFRI®在美商业化 [1] 行业动态 - 绿叶制药的精神分裂症新药ERZOFRI®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扩展 [1] - 该药物的商业化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 [1]
绿叶制药:首次覆盖报告:核心产品需求稳定,多款新药将逐步兑现
中泰国际证券· 2024-12-18 11:24
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90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绿叶制药是一家拥有广阔销售网络的著名药企,产品线不断扩张,核心产品需求稳定,多款新药将逐步兑现 [1] - 预计2023-26E收入CAGR为7.2%,股东净利润CAGR为18.9% [5] 中枢神经业务收入稳健增长 - 中枢神经药包括精神分裂症药物思瑞康、阿尔兹海默症等的贴剂、抑郁症药物若欣林等,预计2023-26ECAGR为13.2% [2] - 思瑞康销售收入将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24-26E销售收入将基本维持平稳 [32] - 利斯的明贴剂业务预计2024-26E收入CAGR达28.1% [2] - 若欣林预计2023-26E销售收入CAGR为60.8% [28] 肿瘤与心血管业务收入下半年起将逐步回暖 - 肿瘤药包括力朴素、百拓维、赞必佳等,预计2024年上半年肿瘤药收入环比下降约两成,但三季度销售温和回升 [2] - 心血管业务血脂康上半年受同类产品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质量问题的影响,但日本已声明为小林旗下工厂问题,血脂康销售有望回升 [2] - 欧开销售收入有望维持较快增长,预计2023-26E销售收入CAGR为23.2% [58] 消化代谢业务收入2025年起收入重拾增长 - 消化代谢系统药物现有上市时间较长,大幅增长可能性不高,但重磅糖尿病药度拉糖肽与阿柏西普2025年有望获批,该板块2025年起有望重拾增长 [2] - 度拉糖肽在中国市场销售需求广阔,公司产品如能获批先发优势强大 [60] 2024年股东净利润将显著提升 - 预计2024-26E股东净利润将同比增加50.9%、4.6%、6.5% [5] - 公司上半年将销售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从40.1%缩减至30.9%,预计短期维持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