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银香港(02388)
icon
搜索文档
中银香港(02388) - 致非登记持有人之信函及要求表格 - 本次公司通讯的刊发通知及发佈公司通讯...
2025-09-10 16:32
报告发布 - 公司2025中期报告已上载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网站[2] 通讯获取 - 公司通讯中、英文版本在上述网站提供[3] - 非登记持有人联系中介人或向股份登记处书面要求获取[4][5] 咨询方式 - 对函件内容有疑问可致电(852) 2846 2700查询[5] 回邮说明 - 邮寄标签简便回邮号码为37,香港投寄免邮费[6] 要求表格 - 要求表格只选一项,填写不正确作废,不接受额外指示[6]
中银香港(023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0 16:31
收入和利润(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期內溢利为港币227.96亿元,按年上升11.4%[3][14] - 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40,022百万元,按年增长13.3%[3] - 经营溢利为港币28,394百万元,按年增长13.0%[3] - 公司期内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400.22亿元,按年上升13.3%[22] - 期内溢利为港币227.96亿元,按年上升11.4%[22] - 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221.52亿元,按年上升10.5%[22]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62.92亿港元,按年增长12.92亿港元或25.8%[29] - 净交易性收益为122.31亿港元,按年增长69.56亿港元或131.9%[31] - 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收益35.2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8.68亿港元[32] - 净利息收入为250.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59.82亿港元下降3.5%[139]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62.9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0亿港元增长25.8%[139] - 保险服务业绩为11.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6.71亿港元增长64.4%[139] - 净交易性收益为122.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2.75亿港元增长131.9%[139] - 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04.63亿港元增长11.4%[139]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70.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87.51亿港元增长44.3%[140] - 利息收入为620.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708.88亿港元下降12.4%[139]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463百万港元,下半年为18,655百万港元[142] - 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债务工具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829百万港元转为下半年收益1,933百万港元[142] - 货币换算差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668百万港元转为下半年收益307百万港元[142] 成本和费用(同比) - 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0.76%,按年改善2.22个百分点[3][12] - 经营支出83.10亿港元,按年增加1.89亿港元或2.3%,成本收入比率为20.76%[34] - 人事费用按年增长2.5%,全职员工数量为15,228人[34][35] - 经营支出为8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1.21亿港元增长2.3%[139] - 已收利息608.51亿港元,同比下降14.5%(上年同期为711.93亿港元)[145] - 已付利息391.56亿港元,同比下降15.6%(上年同期为463.72亿港元)[145] 各业务线表现 - 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增长22.1%至81.81亿港元,主要因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上升60.5%[59] - 私人银行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管理资产总值保持稳健增长[62] - 2025年上半年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66.99亿港元,按年减少18.58亿港元或21.7%[68] - 企业银行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按年减少5.71亿港元或4.6%[68] - 企业银行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增加12.12亿港元[68]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00.42亿元,按年增加港币31.22亿元或45.1%[75] - 保险业务新造标准保费按年上升33.6%至港币148.31亿元[80] - 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36.1%至港币21.78亿元[80] - 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按年上升58.4%至港币13.45亿元[80] - 中银人寿主要承保长期保险业务包括分红保险、非分红保险及退休计划管理等[130] 各地区表现 - 在香港以外使用贷款增加132.24亿港元或3.5%至3,918.59亿港元[47] - 中国内地客户贷款从2024年底的71,150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85,904百万港元,增幅为20.7%[173] - 香港地区减值准备(第一和第二阶段)从2024年底的4,850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5,931百万港元,增幅为22.3%[173] - 东南亚相关存款较上年末增长10.5%[84] - 东南亚相关贷款较上年末增长8.4%[84] - 东南亚相关收入按年增长9.3%[84] - 东南亚机构不良贷款比率为2.70%[84] 资产和贷款 - 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5.7%至港币37,845.44亿元[25] - 客户贷款总额达17,103.8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334.94亿港元或2.0%[45] - 工商金融业贷款上升108.18亿港元或1.6%至68,025.2亿港元[48] - 客户存款总额增加1,513亿港元或5.6%至28,755.21亿港元[52] - 即期及往来存款大幅增长47.3%至33,937亿港元[52] - 储蓄存款增长28.2%至132,481.7亿港元[52] - 公司总资产达43,998.22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2,054.14亿港元或4.9%[44] - 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增加2,988.15亿港元或20.5%至17,550.93亿港元[44] - 库存现金及银行结余下降1,276.79亿港元或20.9%至48,225.6亿港元[4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4,194,40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399,822百万港元,增幅为4.9%[141] - 客户存款从2,713,410百万港元增至2,869,449百万港元,增长5.8%[141] - 证券投资从1,229,122百万港元增至1,484,057百万港元,大幅增长20.7%[141] - 库存现金及银行结余从609,935百万港元降至482,256百万港元,减少20.9%[141] - 保险合同负债从183,755百万港元增至212,013百万港元,增长15.4%[141] - 客户贷款总额从1,676,077百万港元(2024年底)增至1,710,380百万港元(2025年中),增幅为2.0%[155][156] - 客户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676,886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中的1,710,380百万港元,增幅为2.0%[168][170]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港币41,944.08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港币43,998.22亿港元,增长4.9%[191][193] - 客户存款从港币27,134.10亿港元增至港币28,694.49亿港元,增长5.8%[191][193]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94,40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399,822百万港元,增长4.9%[197][198] - 客户存款从2,713,410百万港元增至2,869,449百万港元,增长5.8%[197][198] - 贷款及其他账项从1,666,302百万港元增至1,701,801百万港元,增长2.1%[197][198] - 一至十二个月到期资产从656,143百万港元增至742,672百万港元,增长13.2%[197][198] - 证券投资(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从1,051,700百万港元增至1,316,246百万港元,增长25.1%[197][198] - 保险合约负债从169,639百万港元增至195,230百万港元,增长15.1%[197][198] - 库存现金及银行结余从609,935百万港元降至482,256百万港元,下降20.9%[197][198] 资本和风险管理 - 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2.92%,按年上升0.53个百分点[3][14] -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05%,按年上升0.05个百分点[3][14] - 减值贷款比率为1.02%,优于市场平均水平[10][13] - 净息差为1.34%,调整后净息差为1.54%,按年下降7个基点[10][11] - 总资本比率为25.69%,一级资本比率及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均为23.69%[3][16] - 计及外汇掉期后的净息差为1.54%,按年下降7个基点[25] - 客户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4.81%下降至3.78%[27] - 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32.64亿港元,按年增加11.97亿港元或57.9%[39] - 第三阶段减值准备净拨备18.58亿港元,按年上升7.78亿港元[39] - 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39%,较上年同期上升0.14个百分点[39] - 总贷款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88%[39] - 减值贷款比率从1.05%下降至1.02%[50][51]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达2938.79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10.2%[55] -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下降6.8%至12407.37亿港元,主要因巴塞尔协定三改革实施[55]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从20.02%提升至23.69%[55] - 2025年第二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为185.34%,第一季度为231.50%[56] - 减值准备净拨备为33.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0.81亿港元增长59.4%[139] - 提取减值准备前总贷款及其他账项为1,716,783百万港元,其中第三阶段(信用受损)贷款为17,444百万港元[155] - 减值客户贷款总额为17,444百万港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百分比从1.05%(2024年底)微降至1.02%(2025年中)[159] - 公司本期计提减值准备4,950百万港元,拨回2,384百万港元,净增加2,566百万港元[157] - 逾期超过3个月贷款总额从12,214百万港元(2024年底)降至10,172百万港元(2025年中),占比从0.73%降至0.59%[161] - 第三阶段减值准备从7,950百万港元(2024年底)减少至6,659百万港元(2025年中)[155][156] - 逾期超过1年贷款从9,979百万港元(2024年底)减少至7,749百万港元(2025年中)[161] - 有抵押品覆盖的减值客户贷款从8,248百万港元(2024年底)增加至10,468百万港元(2025年中)[160] - 本期贷款撇销金额为3,562百万港元,较上年全年的4,718百万港元有所减少[157] - 逾期超过3个月贷款的减值准备覆盖率为57.0%(5,800/10,172),较2024年底的56.7%(6,926/12,214)略有提升[161] - 经重组客户贷款净额从2024年底的1,338百万港元(占总额0.08%)降至2025年中的1,084百万港元(占总额0.06%)[164] - 减值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7,652百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中的17,444百万港元[175] - 逾期贷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9,372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17,268百万港元,降幅为10.9%[174] - 物业发展贷款抵押覆盖率从2024年底的25.77%降至2025年中的21.34%[168][170] - 物业投资贷款抵押覆盖率从2024年底的60.34%微升至2025年中的61.94%[168][170] - 信用卡贷款减值准备从2024年底的101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中的96百万港元[168][170] -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结余及定期存放逾期或减值总额为港币0.31亿元,与2024年底持平[177] - 全部市场风险风险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平均89.6亿港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118.0亿港元,增长31.7%[183] - 交易账户利率风险风险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平均90.6亿港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113.4亿港元,增长25.2%[183] - 交易账户股票风险风险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平均1.6亿港元大幅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8.2亿港元,增长412.5%[183] - 商品风险风险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平均2.1亿港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12.1亿港元,增长476.2%[183] - 流动性覆盖率平均值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185.34%,较2024年同期的250.58%下降65.24个百分点[194] - 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139.34%,较2024年同期的140.96%下降1.62个百分点[195] - 即期流动性缺口从(822,038)百万港元扩大至(1,230,616)百万港元[197][198]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从73,914百万港元降至52,829百万港元,下降28.5%[197][198] 股东权益和储备 - 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3470.59亿港元,较上年末上升83.43亿港元或2.5%[53] - 房产重估储备下降5.1%至330.8亿港元[53] - 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金融资产储备上升55.26亿港元,主要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53] - 监管储备下降17.0%至50.04亿港元,主要因减值准备净拨备金额变化[53]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338,716百万港元增至347,059百万港元,增长2.5%[14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21.52亿港元,其中归属于非控制权益部分为6.44亿港元[143] - 房产重估储备减少17.73亿港元,期末余额330.8亿港元[143] - 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债务工具储备增加56.52亿港元[143] - 货币换算差额产生正收益8.34亿港元[143] - 监管储备减少10.24亿港元,主要因拨转至留存盈利[143] - 后偿负债从71,982百万港元增至75,330百万港元,增长4.7%[197][198] 市场和宏观经济 - 香港银行体系收市总结余从2024年末港币448.02亿元增至2025年6月末港币1,640.98亿元[19] - 恒生指数较2024年末上升20.0%[20] - 2025年上半年股市日均成交额按年增加117.6%[20] - 上半年IPO集资金额达港币1,071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7倍[20] - 202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良好情景6.00%、基础情景2.50%、低迷情景-1.00%、另类情景-5.50%[104] - 基础情景概率加权高于良好、低迷及另类情景之总和[103] 业务发展和战略举措 - 人民币基金销售金额按年上升约50%[64] - 跨境理财通"南向通"投资产品超过400只[64] - "置业专家"手机应用程序累计下载量近20万次[65] - 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新造标准保费连续13年市场排名第一[64] - 2025年第一季度中银香港线上新造标准保费市场排名第一[65] - 手机银行基金证券外汇贵金属孖展等交易量攀升[65]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佣金收入显著增长[63] - 企业银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相关贷款较2024年末增长25%[72] - 托管资产总值较2024年末增长19%[73] - 强积金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3%[73] - 科创客户数量较2024年末稳健增长[70] - BoC Pay+客户量较2024年末上升6.5%[86] - 2025年上半年个人对商户交易量按年上升4.7%[86] - 客户使用BoC Pay+到中国内地消费交易笔数按年上升38.8%[86] - 客户使用BoC Pay+到中国内地消费客户量按年上升16.0%[86] - 2025年上半年BoC Bill收单结算量按年增长13.3%[86] - 通过香港金管局IADS计划简化个人无抵押贷款及信用卡申请流程,客户可授权获取跨行存款数据用于信贷审批[87] - 企业客户可通过iGTB NET平台授权查阅跨行存款信息,简化贷款申请流程[87] - 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扩大香港本地个人客户数量、商户覆盖范围及特色应用场景[87] - 构建数码营销人工智能模型体系强化客户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8:23
沽空比率排行 - 友邦保险-R和京东健康-R沽空比率均达100%位列首位 京东集团-SWR以99.04%紧随其后[1] - 比亚迪股份-R沽空比率89.57% 腾讯控股-R达84.79% 中国移动-R为77.49%[1] - 中银香港-R沽空比率77.34% 美团-WR达74.54% 联想集团-R为63.87% 中电控股录得61.57%[1]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沽空金额32.9亿港元居首 腾讯控股10.12亿港元位列第二 小米集团-W达9.78亿港元[1] - 美团-W沽空金额9.69亿港元 比亚迪股份9.21亿港元 百度集团-SW达8.87亿港元[1] - 地平线沽空金额7.12亿港元 快手-W达6.98亿港元 理想汽车-W录得5.48亿港元 携程集团-S为5.45亿港元[1] 沽空偏离值排行 - 京东集团-SWR偏离值45.15%居首 协合新能源达41.14% 腾讯控股-R录得38.67%[1] - 友邦保险-R偏离值32.89% 中银香港-R达32.75% 大家乐集团为31.92%[1] - 中电控股偏离值30.01% 和记电讯香港达29.75% 中国移动-R录得28.68% 太古股份公司A为28.30%[1] 数据特征分析 - R类股份在沽空比率榜占据七席 包括京东健康-R/友邦保险-R/京东集团-SWR等[1] - 科技股主导沽空金额前十 阿里巴巴-S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包揽前三[1] - 偏离值指标显示京东集团-SWR沽空比率较30日均值高出45.15个百分点[1][2]
星展:升中银香港目标价至39.4港元 中期业绩胜预期
智通财经· 2025-09-04 14:35
核心观点 - 中银香港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纯利同比增长10.5%至221.5亿港元 星展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39.4港元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纯利同比上升10.5%至221.5亿港元 [1] - 第二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2个基点至1.53% [1] - 不良贷款率为1.02% 较去年下半年下降3个基点 [1] 评级与估值 - 星展重申中银香港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36港元上调至39.4港元 [1] 收入预测 - 预计2024-2027财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为2.3% [1] - 2025-2027财年收益预测上调1-2% 主要因非净利息收入预测上调 [1] - 2025财年净利息收入预计同比下降 2026-2027财年大致持平 [1] 业务展望 - 贷款量预期增长将推动净利息收入变化 [1] - 手续费收入增长有望稳步回升 因中国和香港资本市场改善 [1] - 手续费收入增长料将抵消净利息收入压力 [1]
星展:升中银香港(02388)目标价至39.4港元 中期业绩胜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4:3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10.5%至221.5亿港元 [1] - 第二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2个基点至1.53% [1] - 不良贷款率为1.02% 较2023年下半年下降3个基点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4-2027财年盈利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3% [1] - 2025-2027财年收益预测上调1-2% 主要因非净利息收入预测上调 [1] - 2025财年净利息收入预计同比下降 2026-2027财年大致持平 [1] 收入结构展望 - 贷款量增长将成为净利息收入主要驱动因素 [1] - 手续费收入稳步回升 受益于中国及香港资本市场改善 [1] - 手续费收入增长预计抵消净利息收入压力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星展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由36港元上调至39.4港元 涨幅达9.4% [1]
中银香港(02388):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表现稳健,非利息收入强劲,重申“买入”
国泰君安· 2025-09-03 17:4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42.35港元(原目标价38.50港元)[2][7] - 目标价对应1.25倍2025年市净率[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拨备前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6.5%,主要受益于非利息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7]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5.8%至62.9亿港元,净交易性收入同比增长131.9%至122.3亿港元[7] - 客户贷款增长2.0%至17,103.8亿港元,支储存款占比提升11.5个百分点至57.9%[7] - 净息差环比仅收缩2个基点至1.53%,展现强劲负债管理能力[7] - 成本对收入比率维持在20.8%的低位[7] 财务数据预测 - 2025年预测净利润40,814亿港元(同比增长4.4%),2026年预测净利润45,928亿港元(同比增长12.5%)[6] - 每股盈利(EPS)2025年预测3.860港元,2026年预测4.344港元[6] - 每股净资产(BVPS)2025年预测33.88港元,2026年预测36.00港元[6][7] - 股息率2025年预测6.1%,2026年预测6.7%[6] - 净资产收益率(ROE)2025年预测11.7%,2026年预测12.4%[6] 资产质量与资本状况 - 202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降至1.02%(较2024年底下降3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7]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CET-1)为20.4%,资本充足率(CAR)为22.3%[6] 增长催化剂 - 数字资产机遇、跨境理财通推进、利好政策提振经济预期[6][7] - 大湾区跨境财富管理需求提升推动非利息收入增长[7] 行业与战略定位 - 动态债券投资策略在低利率环境下获得更高收益[7] - 通过优化贷款组合和负债管理保持净息差韧性[7] - 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5年预测达30.7%[9]
智通ADR统计 | 9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06:42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5485.70点 较前日下跌10.85点 跌幅0.04% [1] - 当日最高价25496.61点 最低价25284.62点 振幅0.83% [1] - 成交量达9584.38万股 平均交易价格25390.61点 [1] 蓝筹股ADR价格差异 - 汇丰控股ADR报100.038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99.75港元溢价0.288港元 [2][3] - 腾讯控股ADR报603.227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600.50港元溢价2.727港元 [2][3] - 香港交易所ADR报451.64港元 较港股443.60港元溢价8.04港元 溢价幅度最大 [3] 金融板块ADR表现 - 建设银行ADR报7.684港元 较港股7.70港元折价0.016港元 [3] - 工商银行ADR报5.811港元 与港股5.81港元基本持平 [3] - 招商银行ADR报48.146港元 较港股48.16港元微跌0.014港元 [3] 科技股ADR价格对比 - 阿里巴巴ADR报135.185港元 较港股134.70港元溢价0.485港元 [3] - 京东集团ADR报123.252港元 较港股119.60港元溢价3.652港元 [3] - 网易ADR报211.863港元 较港股213.80港元折价1.937港元 [3] 消费及医药板块表现 - 小米集团ADR报56.030港元 较港股55.85港元溢价0.180港元 [3] - 百济神州ADR报199.370港元 较港股202.80港元折价3.430港元 [3] - 安踏体育ADR报93.577港元 较港股93.30港元溢价0.277港元 [3]
高盛:维持中银香港“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38.3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01 18:16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2%至137亿港元 超出市场及高盛预期22%和24% [1] - 上半年每股盈利超出市场及高盛预期6% [1] - 中期派息每股0.58港元 符合高盛预期但低于市场普遍预测13% [1] 业绩驱动因素 - 净息差改善带动收入端增长 部分被信贷拨备逊预期所抵消 [1] - 非利息收入预测获上调 与净息差共同推动盈利预期提升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10%/9%/11% [1] - 派息比率预期从2024年55%提升至2025年56% 2026年58% 2027年60% [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从35.1港元上调至38.3港元 [1]
小摩:升中银香港目标价至38.4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01 18:16
业绩表现 - 上半年业绩超越摩根大通预期 但符合市场共识 [1] - 税前营运利润实现稳健增长 [1] 财务预测调整 - 摩根大通将公司盈利预测上调20% [1] - 上调反映更具韧性的利润率及交易收益表现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中性投资评级 [1] - 目标价从37.7港元提升至38.4港元 [1]
中银香港(02388)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7: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8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9月1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 備註: | | | | 本公司可發行的股份數目上限為20,000,000,000股普通股股份及其股本並無股份面值。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388 | | 說明 | | | | | | | 多櫃檯證券代號 | 82388 | RMB 說明 | | | | | | | | | | 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