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02388)
搜索文档
中银香港(02388)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16:31
财务表现 - 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按年增長20.8%[2] - 計入外匯掉期合約的資金收入或成本後的淨利息收入按年增長35.0%,淨息差按年擴闊36個基點至1.62%[2] - 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按年下跌7.4%,主要由於投資市場氣氛淡靜、進出口下跌,以及貿易及信貸需求疲弱[2] - 客戶存、貸款穩健發展,較2022年末分別增長5.9%及3.0%[7] - 特定分類或減值貸款比率為0.89%,持續優於市場平均水平[7] - 2023年第三季度,提取減值準備前之淨經營收入較第二季度上升14.0%[6] - 2023年第三季度,計入外匯掉期合約的資金收入或成本後的淨息差為1.72%,按季擴闊10個基點[6] - 2023年第三季度,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按季下降4.3%,主要由於市場信貸需求進一步減弱[6] - 2023年第三季度,減值準備淨撥備為15.11億港元,按季上升6.35億港元[6] - 流動性覆蓋比率、穩定資金淨額比率和資本比率均保持平穩[7] 業務發展 - 本集團鞏固特色優勢,堅持「穩中求進,以進固穩」,實現高質量發展[8] - 深化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鞏固本集團大灣區跨境業務優勢,保持人民幣業務領先[8] - 積極推動數字化銀行發展,持續優化手機銀行服務體驗及擴充產品種類[8] - 深挖跨境業務市場,積極打造「中銀香港跨境GO」跨境品牌,提升內地南下跨境客戶分行開戶體驗[8] - 加強與中國銀行大灣區內機構的業務聯動,把握跨境業務機遇[9] - 持續鞏固本集團綠色金融產品優勢,協助地方政府及企業客戶發行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債券[9] - 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交易業務保持穩健發展,持續推動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9] - 加強東南亞人民幣交易能力建設,提升產品服務和風險管理水平[10] - 積極踐行數字化轉型及移動優先的發展策略,強化東南亞線上服務[10] - 積極推動東南亞綠色金融市場發展,中銀泰國成功敍做泰國首筆綠色人民幣貿易融資[10]
中银香港(0238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2 16:34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港币180.82亿元,按年上升38.7%,较2022年下半年上升27.4%[4] - 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1.6077元,每股中期股息为港币0.527元[4] - 公司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同比增长38.7%[1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69.98亿港元,同比增长34.7%[14] - 公司的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港币49.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21] - 公司的淨交易性收益在2023年上半年为40.43亿港币,较去年同期下降54.6%[23] - 公司的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收益为15.11亿港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5] - 公司的经营支出在2023年上半年为78.52亿港币,较去年同期增加4.37亿港币[2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深耕香港核心市场,夯实客户与业务基础[47] - 个人银行业务在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港币86.25亿元,按年增加180.1%[50] - 个人银行业务中,壽險电子渠道交易占比稳步提升,线上新造标准保费市场排名第一[50] - 私人银行业务增长良好,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截至2023年6月末较2022年末增加17.1%[52] 资本实力 - 资本实力雄厚,一级资本比率为20.75%,总资本比率为22.99%[8] 外汇管理 - 公司使用外汇掉期合约进行流动性管理和资金配置[19] - 外汇掉期合约下,公司将一种货币以即期汇率调换为另一种货币,同时承诺在指定到期日以预先确定的汇率转换回来[19] - 外汇掉期合约所产生的汇兑差异列入外汇兑换损益,而相应的原货币剩余资金及掉期货币的利息差异反映在净利息收入[19] 贷款情况 - 客户贷款达港币17,19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713.68亿元或4.3%[35] - 在香港使用的贷款增长港币785.09亿元或6.7%[36] - 工商金融业贷款增长港币594.29亿元或9.3%[37] - 个人贷款增长港币190.80亿元或3.6%[38] - 贸易融资增长港币50.82亿元或9.8%[39] - 客户贷款总额为1,719,637港币百万元,较上一年底增加71,368港币百万元[40] - 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73%,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41] - 客户存款总额为2,463,498港币百万元,较上年末增加86,291港币百万元或3.6%[42] 风险管理 - 公司深信良好的风险管理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元素,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并强调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平衡[74] - 公司设有经董事会审批的风险偏好陈述,表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与程度[74] - 公司的风险管理目标是在提高股东价值的同时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74] - 公司的不同单位都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业务单位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单位独立于业务单位负责各类风险的日常管理[75] - 公司的风险委员会负责监察全面及各类风险,审批第一层风险管理政策,并监督其执行,审计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履行内部监控系统的监控职责[76] 流动资金管理 - 本集团遵循稳健的流动资金风险偏好,确保在正常和压力情况下提供稳定、可靠和充足的现金来源[93] - 风险委员会授权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管理日常流动资金风险,保证业务运营符合风险委员会设定的流动资金风险偏好和政策规定[94] - 本集团设定流动资金风险指标和限额,每日用于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资金风险,包括流动性覆盖率、稳定资金净额比率、贷存比率等[95] - 本集团根据金管局要求,落实对现金流分析及压力测试的假设,以强化在日常和压力情景下的现金流分析,确保在压力情况下的资金需求[96] 会计准则 - 公司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进行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120]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首次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并追溯应用该准则,重述比较数据[122] - 公司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要求对收入表的各项进行了重大变化[132] - 公司在2022年1月1日起对所有签发的合同采用了全面追溯调整法[133] - 公司对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包括公平值计量和摊余成本计量[135] - 公司重新评估了业务模型,对債務工具进行了重新分类[137]
中银香港(0238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30 16:3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308.3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53.51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8.1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32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按年上升38.7%,较2022年下半年上升27.4%[6] - 2023年上半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0.8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97%[3][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077港元,每股中期股息为0.527港元[3][6] - 2023年调整后净息差为1.56%,按年上升43个基点[7] - 2023年成本对收入比率按年改善3.79个百分点至25.46%[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为308.38亿港元,按年上升54.87亿港元或21.6%[1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按年上升50.41亿港元或38.7%[11] - 2023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9.98亿港元,按年上升43.76亿港元或34.7%[11]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上升19.74亿港元或6.8%[12]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期内溢利上升38.93亿港元或27.4%[12]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32.08亿港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为249.88亿港元,按年上升42.0%[14] - 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877.44亿港元或2.8%,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净息差为1.56%,按年上升43个基点[14]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净利息收入上升1.2%,平均生息资产增加1539.79亿港元或5.0%,净息差回落3个基点[14] - 2023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49.14亿港元,按年下降5.18亿港元或9.5%[16] - 证券经纪及基金分销佣金收入按年分别下降31.4%及13.9%,基金管理佣金收入减少34.6%[16] - 信用卡业务及买卖货币佣金收入按年分别上升31.2%及113.8%[16]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上升5.46亿港元或12.5%[1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净交易性收益为40.43亿港元,按年下跌48.59亿港元或54.6%[18] - 剔除外汇掉期合约后净交易性收益为22.63亿港元,按年减少65.8%[18]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净交易性收益上升1.06亿港元或2.7%,剔除外后下跌15.1%[1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录得净收益15.11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净亏损84.13亿港元[20] - 2023年经营支出为78.52亿港元,按年增加4.37亿港元或5.9%,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5.46% [22] - 人事费用按年增长10.3%,房屋及设备支出上升12.6%,折旧及摊销减少3.3%,其他经营支出增加5.8% [23]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经营支出减少16.83亿港元或17.7% [23] - 2023年上半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12.25亿港元,按年减少5.01亿港元或29.0% [24] - 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的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14%,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 [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贷款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73% [24]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增加4.06亿港元或49.6% [25] - 2023年上半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86.25亿港元,按年增加55.46亿港元或180.1%[39] - 2023年上半年,个人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147.9%,经营支出上升5.4%[39] - 2023年上半年,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98.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4.93亿港元增长[38] - 2023年上半年,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为6.17亿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亏损7.3亿港元[38]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溢利总额为215.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9.29亿港元增长[38]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98.50亿港元,按年增加43.57亿港元或79.3%[47] - 企业银行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46.1%,其中净利息收入按年上升78.9%,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下降11.3%[47] - 企业银行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减少4.52亿港元[47]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7.85亿元,按年减少港币57.69亿元或76.4%[5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9.0%至港币10.50亿元,除税前溢利为港币6.17亿元,去年同期为除税前亏损港币7.30亿元,保险服务业绩按年上升10.9%[57] - 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572.4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19.42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净经营收入为296.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36.47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8.1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32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30.41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6077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8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90.9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3.46亿港元[10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溢利为1.7694亿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7802亿港元[10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86.13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484亿港元[105] - 2023年上半年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59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1200万港元[105] - 2023年上半年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10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30万港元[105] 市场环境与指标 - 2023年6月末,一个月的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由2022年末的4.35%上升至4.93%[9] - 2023年6月末,一个月担保隔夜融资利率由4.36%上升至5.14%[9] - 2023年6月末,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较10年期高出106个基点,较2022年末扩大51个基点[9] - 202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总集资额及日均成交额较上年同期分别下跌35.3%及16.4%[9] - 2023年6月末,恒生指数较2022年末下跌4.4%[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3,771,18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66,505百万港元 [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港币37,711.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1,046.76亿元或2.9%[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达港币17,19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713.68亿元或4.3%[30] - 在香港使用之贷款上升港币785.09亿元或6.7%,其中工商金融业贷款增长港币594.29亿元或9.3%,个人贷款上升港币190.80亿元或3.6%,贸易融资上升港币50.82亿元或9.8%[30] - 在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减少港币122.23亿元或2.9%,主要是提供予在内地使用的贷款减少[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73%,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住宅按揭贷款拖欠及经重组贷款比率为0.01%,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43%,按年上升0.05个百分点[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达港币24,634.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港币862.91亿元或3.6%[33] - 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增加12.5%,储蓄存款下降4.7%,即期存款及往来存款下降4.8%[33] - 支储存款占比为47.6%,较上年末下降4.1个百分点[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3436.66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40.670亿港元[101] 资本状况 - 2023年一级资本比率为20.75%,总资本比率为22.99%[8] - 2023年第一、二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分别为189.68%、188.89%[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3079.69亿港元,较上年末上升81.81亿港元或2.7%[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及一级资本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4%及6.4%,总资本较上年末增长5.8%[35] - 2023年首2个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及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均满足监管要求[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为307.969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99.788亿港元[10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本总额为334.514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5.835亿港元[10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总额为33.4514亿港元,较2023年1月1日重列后增加8679万港元[103] 业务发展与创新 - 集团继续紧抓香港、大湾区、东南亚和海外重点市场的机遇,深化跨单位联动,加强全产品服务能力[29] - 集团保持港澳地区银团贷款市场安排行首位,香港私人住宅新造按揭维持市场第一[29] - 截至2023年6月末,中银香港代售ESG基金数量较上年末增长约两成[40] - 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按揭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提升约2.2倍[40] - 截至6月末,使用数码平台的客户规模较2022年末稳步上升,手机银行客户数和交易量持续增长,保险及外汇买卖等交易量增长良好[41] - 2023年第一季度,寿险电子渠道交易占比稳步提升,线上新造标准保费市场排名第一[41] - 截至6月末,“置业专家”手机应用程式累计下载量逾16.7万次,2023年上半年线上按揭月均申请笔数较上年同期月均增长22.8%,占所有按揭申请宗数比率约五成[41] - 2023年上半年,“理财TrendyToo”年轻客户开户量按年上升近2倍[42] - 截至2023年6月末,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较2022年末增加17.1%[42] - 截至2023年6月末,有14个国家及地区可提供在当地见证开立中银香港账户服务[43] - 截至6月末,大湾区“开户易”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1%,跨境寿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良好[43] - 本年上半年,“中银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及“北向通”整体开户量、资金汇划总量居香港市场领先地位,“南向通”投资产品市值居大湾区市场领先地位[43] - 本年第一季度,人民币保险业务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新造标准保费市占率排名连续11年保持市场第一[44] - 个人业务遍布东南亚8个国家,已在马来西亚中行、中银泰国、雅加达分行、金边分行推出“中银理财”品牌[45] - 2023年上半年零售签账量及收单量按年分别增长33.8%及42.4%[46] - 公司深化与中国银行大湾区内机构业务联动,推出全新跨境金融服务系列方案[49] - 公司成功以牵头行身份参与首笔印度尼西亚龙头汽车金融企业银团贷款[49] - 公司支持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百分百担保贷款专项计划”,协助相关行业业务复苏[50] - 公司连续16年获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中小企业最佳拍档奖”,连续2年获《经济通》“杰出创新中小企银行服务”奖[50] - 截至6月末,企业银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7%[51] - 公司以联席全球协调人身份成功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发行150亿人民币绿色债券[51] - 截至6月末,企业及机构托管客户数较去年末增长2%,强积金资产规模较去年末增长6.3%[52] - 中银保诚信托期内被委任为15只新基金或投资组合的信托人、基金行政管理人或托管人[52] - 集团成功担任香港特区政府首笔代币化绿色债券发行的托管行[52] -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成功推出“中银香港全天候港元货币市场基金”,“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56] - 集团完成首笔绿色人民币逆回购交易,资金用于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55] - 集团支持“沪、深港通”及“北向互换通”互联互通项目,支持中行新加坡分行私募发行
中银香港(02388)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6:30
财务业绩整体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308.38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53.51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8.1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32亿港元[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按年上升38.7%,较2022年下半年上升27.4%[6] - 2023年上半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0.8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97%[6]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6077港元,每股中期股息为0.527港元[6] - 2023年净息差为1.45%,调整后净息差为1.56%,按年上升43个基点[7] - 2023年经营支出按年上升5.9%,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按年增加21.6%,成本对收入比率按年改善3.79个百分点至25.46%[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为308.38亿港元,按年上升54.87亿港元或21.6%[1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按年上升50.41亿港元或38.7%[11] - 2023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9.98亿港元,按年上升43.76亿港元或34.7%[11]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上升19.74亿港元或6.8%[12] - 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期内溢利上升38.93亿港元或27.4%[12] - 2023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32.08亿港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为249.88亿港元,按年上升42.0%[14] - 2023年上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49.14亿港元,按年下降5.18亿港元或9.5%[16] - 2023年上半年净交易性收益为40.43亿港元,按年下跌48.59亿港元或54.6%[1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录得净收益15.11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净亏损84.13亿港元[20] - 2023年经营支出为78.52亿港元,按年增加4.37亿港元或5.9%,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5.46%[22] - 2023年上半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12.25亿港元,按年减少5.01亿港元或29.0%[2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总额为215.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59.29亿港元增长[38] - 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572.4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19.42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净经营收入为296.6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236.47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18.17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2.32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80.8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30.41亿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6077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38港元[9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90.99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33.46亿港元[10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溢利为1.7694亿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1.7802亿港元[103] 市场环境与利率情况 - 2023年6月末,一个月的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由2022年末的4.35%上升至4.93%[9] - 2023年6月末,一个月担保隔夜融资利率由4.36%上升至5.14%[9] - 2023年6月末,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较10年期高出106个基点,较2022年末扩阔51个基点[9] - 2023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总集资额及日均成交额较上年同期分别下跌35.3%及16.4%[9] - 2023年6月末,恒生指数较2022年末下跌4.4%[9]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3,771,181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66,505百万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港币37,711.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1,046.76亿元或2.9%[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贷款达港币17,196.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港币713.68亿元或4.3%[30] - 在香港使用之贷款上升港币785.09亿元或6.7%,其中工商金融业贷款增长港币594.29亿元或9.3%,个人贷款上升港币190.80亿元或3.6%,贸易融资上升港币50.82亿元或9.8%[30] - 在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减少港币122.23亿元或2.9%,主要是提供予在内地使用的贷款减少[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73%,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特定分类或减值之客户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港币38.30亿元至港币125.54亿元[32] - 住宅按揭贷款拖欠及经重组贷款比率为0.01%,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43%,按年上升0.05个百分点[3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达港币24,634.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港币862.91亿元或3.6%[33] - 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增加12.5%,储蓄存款下降4.7%,即期存款及往来存款下降4.8%[33] - 支储存款占比为47.6%,较上年末下降4.1个百分点[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3436.66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40.670亿港元[101] 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指标 - 2023年一级资本比率为20.75%,总资本比率为22.99%[8] - 2023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89.68%及188.89%[8] - 2023年首2个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及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均满足监管要求[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及一级资本分别较上年末增长7.4%及6.4%,总资本较上年末增长5.8%[35] - 2023年上半年,风险加权资产较上年末下降1.0%[3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2023年上半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86.25亿港元,按年增加55.46亿港元或180.1%[39] - 2023年上半年,个人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147.9%,经营支出上升5.4%[39]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98.50亿港元,按年增加43.57亿港元或79.3%[47] - 企业银行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46.1%,其中净利息收入按年上升78.9%,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下降11.3%[47] - 企业银行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减少4.52亿港元[47]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7.85亿元,按年减少港币57.69亿元或76.4%[5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9.0%至港币10.50亿元,除税前溢利为港币6.17亿元,去年同期为除税前亏损港币7.30亿元,保险服务业绩按年上升10.9%[57] 业务发展与创新举措 - 集团继续紧抓香港、大湾区、东南亚和海外重点市场的机遇,深化跨单位联动,加强全产品服务能力[29] - 截至2023年6月末,中银香港代售ESG基金数量较上年末增长约两成[40] - 截至2023年6月末,绿色按揭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提升约2.2倍[40] - 截至6月末,使用数码平台的客户规模较2022年末稳步上升,手机银行客户数和交易量持续增长,保险及外汇买卖等交易量增长良好[41] - 2023年第一季度,寿险电子渠道交易占比稳步提升,线上新造标准保费市场排名第一[41] - 截至6月末,“置业专家”手机应用程式累计下载量逾16.7万次,2023年上半年线上按揭月均申请笔数较上年同期月均增长22.8%,占所有按揭申请宗数比率约五成[41] - 2023年上半年,“理财TrendyToo”年轻客户开户量按年上升近2倍[42] - 截至2023年6月末,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较2022年末增加17.1%[42] - 截至2023年6月末,有14个国家及地区可提供在当地见证开立中银香港账户服务[43] - 截至6月末,大湾“开户易”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1%,跨境寿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良好[43] - 本年上半年,“中银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及“北向通”整体开户量、资金汇划总量居香港市场领先地位,“南向通”投资产品市值居大湾区市场领先地位[43] - 本年第一季度,人民币保险业务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人民币新造标准保费市占率排名连续11年保持市场第一[44] - 个人业务遍布东南亚8个国家,已在马来西亚中行、中银泰国、雅加达分行、金边分行推出“中银理财”品牌[45] - 2023年上半年零售签账量及收单量按年分别增长33.8%及42.4%[46] - 公司深化与中国银行大湾区内机构业务联动,推出全新跨境金融服务系列方案[49] - 公司助力“北向互换通”落地,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互换通”交易清算代理和外汇兑换服务[49] - 公司成功为智能科技产业客户办理中国和阿根廷贸易项下的首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9] - 公司金邊分行及萬象分行分别与大型内地投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49] - 公司仰光分行顺利完成第一笔人民币出口信用证的托收业务[49] - 截至6月末,企业银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7%,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发行150亿人民币绿色债券[51] - 截至6月末,企业及机构托管客户数较去年末增长2%,强积金资产规模较去年末增长6.3%[52] - 期内,中银保诚信托被委任为15只新基金或投资组合的信托人、基金行政管理人或托管人[52] - 集团持续推动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产品和综合服务体系,代客业务发展良好[54] - 集团加强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支持“沪、深港通”及“北向互换通”互联互通项目,推动中国银行亚太机构之间的联动合作[54] - 中银泰国获批CIPS直接参与行资格,人民币业务处理流程进一步简化,继续协助东南亚银行同业申请间接参加行资格[54] - 集团审慎管理银行投资盘,期内成功完成首笔绿色人民币逆回购交易[55] -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成功推出“中银香港全天候港元货币市场基金”,参与的“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56] - 集团旗下多个业务板块获多项行业奖项,包括中银保诚信托、中银香港及马尼拉分行、中银香港资产管理等[52][54][56] - 截至2023年6月末,“大家减龄”奖赏应用程式累积逾8万名用户[58] - 公司与集团相关单位合作推出全新「瑆钻私人财富终身寿险计划」[58] - 公司第二代「大家减龄」奖赏应用程式于6月推出[58] - 公司把握通关机遇,在尖沙咀开设全新客户服务中心,与集团联动为访港客户预留银行开户名额[59] - 公司“中银人寿小财智编程师”计划自2021年推出已惠及11所学校共约310名学生[58] - 2023年上半年在「置業專家」手机应用程式内设立「醫管局員工置業貸款」專頁,提供特快一天批核服务[65] - 持续训练提升「智能客服」Bonnie效能,实现「对话式银行」,打造一体化全渠道数字客户旅程[66] - 在iGTB为企业客户提供各类账户及交易资讯,满足企业财务管理需求[66] - 推动iGTB平台区域化发展,为东南亚当地及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企业金融服务[66] - 通过多种招聘方式吸纳数字化、资讯科技等领域人才[67] - 面向全员分层分类推出针对性培训,规划数字化转型「五重奏」系列培训内容[67] - 为具潜力员工申请加入香港金管局相关计划,安排内外部培训培育数字化专才[67] - 持续举办「中银香港创新先驱大赛2023」,鼓励探索崭新商业模式[67] - 深化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应用,实现端对端流程数字化改造[68] - 提高智能风控及防欺诈管理水平,投产「人工智能AI模型」用于信用卡交易实时监控[68] 风险管理体系 - 公司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政策及程序,董事会是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70] - 风险委员会负责监察全面及各类风险,审批第一层级风险管理政策并监督执行[70] - 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全面和各类风险管理实施责任,不同层级人员有相应审批权限[70] - 业务单位是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单位独立负责日常管理及政策程序工作[70] - 附属银行采用与集团一致的风险管理政策,非银行附属公司按总体要求制定政策并汇报[70] - 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贷、贸易融资及资金业务,信贷风险总监管控附属机构信贷风险承担[71] - 不同贷款根据风险程度采用不同审批及监控程序,应用多种结果支持信贷审批和监控[71] - 参照金管局贷款分类制度实施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定期提供风险管理报告[71] - 对债务证券投资应用评级和设定限额管理信贷风险,对衍生产品采用客户限额和一致程序[72] - 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引入减值模型,将预期信用损失分为三个阶段评估[72] - 集团建立重大信贷风险恶化条件框架,内部评级模型客户信贷评级分27级,多数情况下客户信贷评级下降5个等级视为信贷风险显著增加[73] - 集团
中银香港(02388)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4-28 16:33
公司业绩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提取減值準備前的淨經營收入按年增长12.3%,按季上升9.2%[3] - 市场利率相对去年同期高,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的净利息收入按年上升39.3%[3] - 客户存款和贷款稳健增长,分别增长5.5%和4.3%[5] - 资产总额达到港币37,589.6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5%[12]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深耕本地业务,积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核心竞争优势[13] - 私人财富业务推出企业债券服务和延期年金计划,提升个性化银行服务体验[14][14] - 企业银行业务持续深化与本港蓝筹企业和工商中小企业合作,推动数字化服务能力[15][15] - 财资业务保持稳健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完成首笔绿色人民币逆回购交易[16][16] - 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经营理念,加强与东南亚及中国银行亚太机构业务合作,推动绿色经济发展[17][17]
中银香港(0238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7:52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全年经营溢利为36,743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20.6%[7] - 每股基本盈利为2.5588港元,较2021年增长17.9%[7] - 资产总额为3,685,057百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1.3%[7] -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80%,较2021年略有增长[7] - 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较2021年有所下降[7] - 贷存比率为69.39%,较2021年有所增长[7] - 公司2018-2022年的经营溢利呈现逐年增长趋势[8] - 公司2018-2022年的每股基本盈利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8] - 公司2018-2022年的资产总额逐年增长[8] 业务发展方向 - 公司将聚焦重点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特点,努力在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巩固核心竞争优势,在高质量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区域化专业能力[18] - 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线上贷款申请,实现iGTB平台全港首创的绿色私人贷款[24] - 公司深耕绿色金融领域,推出多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取得市场领先地位[78] - 数字化银行服务不断提升,推出新股票分析工具和手机银行服务,促进客户线上投资体验,取得市场认可[79] 区域发展及合作 - 东南亚机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对集团利润贡献度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额持续较快增长[11] - 公司成为首家加入“绿色商业银行联盟”的中资银行,首批加入香港交易所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的机构[26] - 公司与中国银行在大湾区内机构业务联动,共同挖掘重点行业及客户的服务需求[88] - 公司持续深化与深圳南山区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业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88]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目标:在提高股东价值的同时,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116] - 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贷、贸易融资及资金业务,存在于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以及资产负债表内外的交易[117] - 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本集团采取适中的市场风险偏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118] -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124] 高管团队 - 孙煜先生自2020年12月起调任为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曾担任中银香港非执行董事和风险委员会委员[157] - 蔡博士拥有多个荣誉博士头衔,包括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香港岭南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香港都会大学[173] - 馮婉眉女士是本公司和中银香港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风险委员会、战略及预算委员会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175]
中银香港(0238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0 17:07
财务业绩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569.32亿港元,2021年为489.82亿港元[7] - 2022年经营溢利为367.43亿港元,2021年为304.30亿港元[7] - 2022年年度溢利为290.38亿港元,2021年为249.99亿港元[7]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5588港元,2021年为2.1726港元[7] - 2022年每股股息为1.357港元,2021年为1.130港元[7] - 2022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80%,2021年为0.70%[7] - 2022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8.78%,2021年为7.67%[7] - 2022年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2021年为33.50%[7] - 2022年贷存比率为69.39%,2021年为68.60%[7] - 2022年总资本比率为21.56%,2021年为21.44%[7]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569.32亿港元,经营溢利为367.43亿港元,年度溢利为290.38亿港元[8] - 2022年客户贷款增长3.2%至16495.10亿港元,客户存款增长2.0%至23772.07亿港元[12] - 2022年总资本比率21.56%,不良贷款率0.53%,保持香港同业优良水平[12] - 2022年税后利润290.38亿港元,同比上升16.2%[12] - 2022年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910港元,全年每股股息1.357港元,同比增长20.1%;派息比率为53.0%,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12] - 截至2022年末,集团总资产为港币36,850.5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3%[18] - 截至2022年末,客户存款总额为港币23,772.0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0%[18] - 截至2022年末,客户贷款总额为港币16,495.1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2%[18]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569.32亿元[18] - 2022年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18] - 公司财务及风险指标稳健,总资本比率、一级资本比率优于市场平均,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19] - 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按年上升16.2%[25] - 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及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8.78%及0.80%,按年分别上升1.11个百分点及0.10个百分点[25] - 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2.5588元,每股股息为港币1.3570元[25] - 净息差为1.25%,调整后净息差为1.36%,按年上升27个基点[26] - 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27] - 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28] - 一级资本比率为19.34%,总资本比率为21.56%[29]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569.32亿元,按年上升16.2%[34] - 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按年上升16.2%;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270.54亿元,按年上升17.8%[34] - 经营支出为港币178.44亿元,按年上升8.8%[34] - 2022年下半年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较上半年上升24.68亿港元或9.1%,除税后溢利上升2.04亿港元或1.4%[35] - 2022年净利息收入为388.14亿港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资金收入或成本后为423.67亿港元,按年上升28.6%[36] - 2022年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911.48亿港元或3.0%,若计入外汇掉期合约资金收入或成本,净息差为1.36%,按年上升27个基点[36] - 2022年下半年计入外汇掉期合约资金收入或成本后净利息收入较上半年上升70.41亿港元或39.9%,净息差扩阔46个基点至1.59%[37] - 2022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95.12亿港元,按年下降23.60亿港元或19.9%[39] - 2022年下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较上半年下降7.76亿港元或15.1%[40] - 2022年净交易性收益为132.82亿港元,按年上升81.91亿港元或160.9%[41] - 剔除外汇掉期合约资金收入或成本后,2022年净交易性收益为97.29亿港元,按年增加138.0%[41] - 2022年外汇交易及外汇交易产品净交易性收益按年增加,股权利信贷衍生工具净交易性收益下降1.77亿港元[41] - 2022年贷款、证券经纪、基金分销、汇票及基金管理佣金收入下降,买卖货币佣金收入按年上升76.5%[39]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净交易性收益下降46.34亿港元或51.7%,剔除相关资金收入或成本后下降54.3%[42] - 2022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亏损32.43亿港元,按年上升21.07亿港元或185.5%[43]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亏损上升3.01亿港元或20.5%至17.72亿港元[44] - 2022年经营支出为178.44亿港元,按年上升14.37亿港元或8.8%,全职员工数目增加1.9%[45] - 与2022年上半年比较,经营支出增加21.92亿港元或28.0%[47] - 2022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25.45亿港元,按年上升5.79亿港元或29.5%[49]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减少9.07亿港元[50] - 截至2022年末,集团资产总额达36,850.57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56.27亿港元或1.3%[53] - 库存现金及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结余及定期存放上升696.59亿港元或15.0%[53] - 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下降877.88亿港元或7.5%,贷款及其他账项增长481.60亿港元或3.0%[53] - 2022年客户贷款增长504.26亿港元或3.2%,至16495.10亿港元,其中香港使用贷款上升905.02亿港元或8.4%,香港以外使用贷款下降183.44亿港元或4.1%[54][55] - 工商金融业贷款增长594.07亿港元或10.2%,个人贷款上升310.95亿港元或6.2%,贸易融资下降217.32亿港元或29.5%[55] - 2022年末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较2021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住宅按揭贷款拖欠及重组贷款比率为0.02%,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38%,按年下跌0.11个百分点[56][57] - 2022年末客户存款总额达23772.07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460.52亿港元或2.0%,定期等存款增加41.7%,储蓄存款下降16.8%,即期及往来存款下降27.8%[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3030.45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50.46亿港元或1.7%[60] - 房产重估储备下降2.4%,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金融资产储备亏损增加,监管储备上升9.6%,换算储备亏损上升,留存盈利较2021年末增长7.1%[59][60] - 截至2022年末,普通股權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總資本分別為2297.98億、2532.74億和2823.10億港元,較2021年末增長2.5%、2.3%和1.6%[61] - 2022年末,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一級資本比率和總資本比率分別為17.55%、19.34%和21.56%,較2021年末分別上升0.25、0.23和0.12個百分點[61] - 2022年4個季度流動性覆蓋比率平均值和穩定資金淨額比率季度終結值均滿足監管要求,第四季度流動性覆蓋比率平均值為178.49%,穩定資金淨額比率季度終結值為131.56%[62] - 2022年除稅前溢利總額為349.88億港元,按年增長16.8%,其中財資業務增長45.9%,個人銀行增長25.4%,企業銀行下降11.7%,保險業務下降10.9%[64] - 2022年個人銀行除稅前溢利為79.40億港元,按年增加25.4%,淨利息收入上升54.2%,淨服務費及佣金收入下降19.7%[65]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114.07亿港元,按年减少15.17亿港元或11.7%[72] - 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2.1%,净利息收入较去年上升3.5%,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下降4.6%,净交易性收益增加10.4%[72] - 减值准备净拨备为20.08亿港元,按年增加17.13亿港元[72]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49.33亿元,按年增加港币46.95亿元或45.9%[78] - 2022年香港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金额达384万亿元,按年上升7%[80] - 2022年马来西亚中行、马尼拉分行人民币清算量较2021年分别增长42.1%及15.4%[80] - 2022年集团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32.0%至13.74亿港元[83] - 2022年集团保险新造标准保费为87.13亿港元,较2021年下跌15.3%[83] - 2022年集团保险除税前溢利按年下跌10.9%至9.11亿港元[83]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巩固住房按揭等传统优势业务,深化零售业务转型和银政业务合作,发展绿色金融[13] - 公司参与数字货币在港应用研究,完成全球首次跨境数字货币生产验证,推出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13] - 公司以跨境金融为基础发展大湾区业务,强化东南亚区域总部建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互联互通[13] - 公司加快金融科技开发应用,推进三大平台建设,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发展电子支付业务[14] - 公司连续举办创新先驱大赛等活动,赞助设立科技创新奖,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智能城市建设[14] - 公司加强对本港工商和中小企客户支持,拓展按揭贷款,加强与多方合作,巩固按揭市场地位[54] - 公司把握区域协同发展机遇,加强与东南亚等机构联动,挖掘贷款需求,提升跨境业务优势[54] - 公司年内保持港澳地区银团贷款市场安排行首位,香港私人住宅新造按揭维持市场第一[54] - 公司采取多项存款策略性措施,强化客户基础,把握市场机遇,拓展业务[58] - 公司推出全港首個手機銀行買賣綠色零售債券服務平台,認購金額及客戶量排名市場第一[66] - 2022年透過電子渠道辦理的私人貸款金額按年增長逾一倍,「商戶無付款存根計劃」受理商戶數增加至1.5萬戶[66] - 截至2022年末,數碼渠道客戶規模穩步上升,手機銀行累計交易筆數按年上升[67] - 「置業專家」手機應用程式累計下載量逾15萬次,運用區塊鏈技術覆蓋99%物業估價報告[67] - 2022年線上按揭月均申請筆數較上年月均增長約9倍,佔所有按揭申請宗數比率提升逾40個百分點[67] - 截至2022年末,高端客层品牌“私人财富”客户数较2021年末双位数增长,年轻客户经数码渠道交易占整体超9成[68] - 截至2022年末,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较2021年末增加12.7%[69] - 截至2022年末,大湾区“开户易”累计开户逾20万户,较2021年末稳步上升[70] - 截至2022年末,“南向通”及“北向通”整体开户量及资金汇划总量居香港市场领先,“南向通”2022年新增资金汇划量在大湾区市场占比居首[70] - 企业线上交易笔数按年增长16.5%[73] - 中银香港与7家东南亚机构及2家中行分行推出跨境开立个人账户服务,私人银行转介服务覆盖8家东南亚机构[71] - 集团与中国银行加强大湾区业务联动,关注香港“北部都市区”政策,落实与深圳南山合作协议,助力香港科学园赴内地合作[74] - 东南亚业务紧抓RCEP机遇,参与银团项目,万象分行推出老挝首笔认证绿色存款,金边分行推出首笔认证ESG社会责任存款,马尼拉分行协助菲律宾发行22.5亿美元主权债券,含10亿美元ESG债券[74] - 集团深化与工商及中小企合作,推出多项服务和措施,连续15年获“中小企业最佳拍档奖”等多项荣誉[75] - 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贷款较2021年末增长143%,吸纳绿色存款金额按年增长17%,承销ESG相关债券金额按年增长3%[76] - 2022年末,集团托管客户数较2021年末增长1
中银香港(02388)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16:33
财务业绩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569.32亿港元,经营溢利为367.43亿港元,除税前溢利为349.88亿港元,年度溢利为290.38亿港元[2]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5588港元,每股股息为1.357港元[2] - 2022年资产总额为36850.57亿港元,本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为303.045亿港元[2] - 2022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80%,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8.78%,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2] - 2022年贷存比率为69.39%,流动性覆盖比率第一至四季度平均值分别为159.16、149.49、149.00、178.49,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第一至四季度分别为123.86、126.87、127.98、131.56,总资本比率为21.56%[2] - 2022年客户贷款增长3.2%至16495.10亿港元,客户存款增长2.0%至23772.07亿港元[7] - 2022年全年实现税后利润290.38亿港元,同比上升16.2%[7]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0.910港元,全年每股股息1.357港元,同比增长20.1%,派息比率为53.0%[7] - 2022年不良贷款率为0.53%,继续保持香港同业优良水平[7] - 截至2022年末,集团总资产为港币36,850.5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3%[13] - 2022年客户存款总额为港币23,772.07亿元,客户贷款总额为港币16,495.10亿元,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2.0%及3.2%[13] - 2022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及年度溢利分别为港币569.32亿元和港币290.38亿元,按年增长16.2%[13] - 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优于市场平均水平[14] - BoC Pay客户数目较2021年末增长20.2%,总交易量按年增长20.6%;BoC Bill结算量按年增长6.1%[14] - “私人财富”及“中银理财”客户数目较2021年末录得双位数增幅;私人银行管理资产增长12.7%[14] - “开户易”开户量较2021年末增长逾两成;跨境理财通“南向通”及“北向通”整体开户量及资金汇划总量居香港市场领先地位[14] - 2022年,东南亚机构提取减值准备前之经营收入按年增长(不含汇率变动)27.6%[14] - 截至2022年末,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港币646.6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55.3%[15] - 2022年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按年上升16.2% [20] - 2022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及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8.78%及0.80%,按年分别上升1.11个百分点及0.10个百分点 [20]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港币2.5588元,每股股息为港币1.3570元 [20] - 2022年净息差为1.25%,调整后净息差为1.36%,按年上升27个基点 [21] - 2022年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 [22] - 2022年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 [23] - 2022年一级资本比率为19.34%,总资本比率为21.56% [24] - 2022年一个月的港元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由0.16%上升至4.35% [27] - 2022年一个月的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息由0.10%上升至4.39% [27] - 2022年一个月担保隔夜融资利率由0.05%上升至4.36% [27] - 2022年香港股票市场新股上市集资市况疲弱,股市总集资额及日均成交额较2021年分别下跌67.4%及25.1%,年末恒生指数较2021年末下跌15.5%[28] - 2022年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569.32亿元,按年上升港币79.50亿元或16.2%,年度溢利为港币290.38亿元,按年上升港币40.39亿元或16.2%,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270.54亿元,按年上升港币40.84亿元或17.8%[29]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公司下半年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上升港币24.68亿元或9.1%,除税后溢利上升港币2.04亿元或1.4%[30] - 2022年公司净利息收入为港币388.14亿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为港币423.67亿元,按年上升28.6%[31] - 2022年公司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港币911.48亿元或3.0%[31] - 若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2022年公司净息差为1.36%,按年上升27个基点[31]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公司下半年净利息收入上升港币70.41亿元或39.9%,净息差扩阔46个基点至1.59%[32] - 2022年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3106.37亿港元,平均收益率2.05%,较2021年的3015.22亿港元和1.34%有所提升[33] - 2022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95.12亿港元,按年下降23.60亿港元或19.9%,主要因投资市场和商业消费疲弱[34]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7.76亿港元或15.1%[35] - 2022年净交易性收益为132.82亿港元,按年上升81.91亿港元或160.9%,主要因市场利率变动[36]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净交易性收益下降46.34亿港元或51.7%[37] - 2022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亏损32.43亿港元,按年上升21.07亿港元或185.5%,因港股疲弱和市场利率变动[38] -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亏损上升3.01亿港元或20.5%至17.72亿港元[39] - 2022年经营支出为178.44亿港元,按年上升14.37亿港元或8.8%,成本对收入比率为31.34%[40] - 人事费用按年增长4.2%,因年度调薪、增聘员工及2021年酬金基数低[41] - 其他经营支出上升39.7%,包括防疫抗疫等一次性费用增加[41] - 与2022年上半年比,经营支出增加21.92亿港元或28.0%,主要因人事等费用增加[42] - 2022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25.45亿港元,按年上升5.79亿港元或29.5%[43][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贷款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70%,高于2021年的0.62%[44][51] - 与2022年上半年比,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减少9.07亿港元[45] - 截至2022年末,集团资产总额达36850.57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56.27亿港元或1.3%[47][48] - 2022年客户贷款增长504.26亿港元或3.2%至16495.10亿港元[49] - 在香港使用之贷款上升905.02亿港元或8.4%,工商金融和个人贷款分别增长594.07亿港元或10.2%、310.95亿港元或6.2%[49][50] - 贸易融资下降217.32亿港元或29.5%,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下降183.44亿港元或4.1%[50] - 2022年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高于2021年的0.27%[51] - 2022年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38%,低于2021年的1.49%[51] - 截至2022年末特定分类或减值之客户贷款余额为87.24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44.03亿港元,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53%,较2021年末上升0.26个百分点[52] - 2022年末客户存款总额达23772.07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460.52亿港元或2.0%,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增加41.7%,储蓄存款下降16.8%,即期及往来存款下降27.8%[53] - 截至2022年末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3030.45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加50.46亿港元或1.7%,留存盈利较2021年末增长7.1%[55] - 截至2022年末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及一级资本分别较2021年末增长2.5%及2.3%,总资本增长1.6%,风险加权资产增长1.0%[56] - 2022年4个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及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均满足监管要求[57] - 2022年除税前溢利总额为349.88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16.8%[59] - 2022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79.40亿港元,按年增加16.09亿港元或25.4%,净利息收入上升54.2%,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19.7%[60] - 2022年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114.07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1.7%[59] - 2022年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149.33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45.9%[59] - 2022年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为9.11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0.9%[59]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114.07亿港元,按年减少15.17亿港元或11.7%[67] - 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按年上升2.1%,净利息收入上升3.5%,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4.6%,净交易性收益增加10.4%,减值准备净拨备增加17.13亿港元至20.08亿港元[67]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49.33亿元,按年增加港币46.95亿元或45.9%[73] - 2022年,香港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金额达人民币384万亿元,按年上升7%[75] - 马来西亚中行、马尼拉分行人民币清算量较2021年分别增长42.1%及15.4%[75] - 2022年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32.0%至港币13.74亿元,新造标准保费为港币87.13亿元,较2021年下跌15.3%,除税前溢利按年下跌10.9%至港币9.11亿元[78] - 截至2022年末,东南亚机构客户存款余额为港币698.63亿元,客户贷款余额为港币523.87亿元,较上年末(不含汇率变动)的增长率分别为13.8%及0.4%[83] - 2022年末,东南亚机构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32.25亿元,不含汇率变动的按年增长为27.6%,不良贷款比率为2.49%,较2021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83] - 截至2022年末,BoC Pay用户数较2021年末增长20.2%,2022年交易量按年增长21%,2022年BoC Bill结算量按年增长6.1%[86]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港币0.910元,股息总额约港币96.21亿元,待2023年股东会批准后,于2023年7月14日向7月10日在册股东派发[135] - 2022全年共派发股息为每股港币1.357元,包含2022年8月宣派的每股港币0.447元中期股息[13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港币183.07亿元[141] 业务发展 - 公司坚持稳中求进,贯彻落实中国银行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7] - 公司在香港核心市场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中银人寿新造标准保费香港市场排名跃升[8] - 完成全球首次跨境数字货币生产验证,并在港率先推出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8] - 以跨境金融为基础发展大湾区业务,强化东南亚区域总部建设,东南亚机构盈利能力增强,对集团利润贡献度提升[8] - 加快金融科技开发应用,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完成云平台架构体系构建[9] - 连续举办“中银香港创新先驱大赛”等活动,赞助设立“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9] -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入“绿色商业银行联盟”,推出气候转型指数等[10] - 确立2030年“营运碳中和”目标,完成中银大厦绿色节能升级,获“绿建环评”铂金级认证[10] - 2022年连续第二年获MSCI ESG研究公司最高级AAA评级等荣誉[10] - 展望2023年,公司将融入国家“双循环”格局,打造区域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11] - 2022年电子渠道办理私人贷款金额按年增长逾一倍,受理“商户无付款存根计划”商户数增至1.5万户,覆盖超2万台终端机[61] - 截至2022年末,数码渠道客户规模较2021年末上升,手机银行累计交易笔数按年上升,线上按揭月均申请笔数较上年月均增长约9倍,占比提升超40个百分点,“置业专家”APP累计下载量超15万次,覆盖99%物业估价报告[62] - 截至2022年末,
中银香港(02388)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16:31
财务业绩 - 2022年首九个月,集团提取减值准备前的净经营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11.8%,第三季度按季上升13.7%[2] - 2022年首九个月,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净利息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18.7%,净息差上升17个基点;第三季度净利息收入按季上升27.5%,净息差上升35个基点[2] - 2022年首九个月,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21.9%;第三季度按季上升6.2%[2] - 客户存、贷款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3.4%及4.6%[2] - 2022年第三季度,集团减值准备录得净回拨0.17亿港元[7] 资产情况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47%[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36355.65亿港元,较2021年末下降0.1%[8] - 客户存款总额为24093.56亿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3.4%,支储存款占比为56.6%,较2021年末下降8.7个百分点[8] - 客户贷款总额较2021年末增长4.6%至16725.76亿港元[8] 战略推进 - 2022年第三季度,集团加快推进“建设区域内一流现代银行集团”战略目标[9] 业务发展 - 个人银行业务提升“RM Chat”功能,推出视频投资服务和全新主题推广,新增股票分析工具并完善基金认购流程,引入可持续基建和减碳主题基金及绿色保险计划,线上渠道保险市占率保持首位,优化跨境理财通业务流程[10] - 企业银行业务加强与中行联动,关注北部都会区发展,推出一站式企业资讯交流平台和SPAC托管账户服务,新股上市主收款行业务保持市场最大份额,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11] - 财资业务交易稳健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人民币产品创新推广,协助发行人民币债券,成为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首批成员,审慎管理投资盘[12] - 东南亚业务加强区域联动,把握RCEP机遇,马尼拉分行推出线上外汇兑换等服务,中银马来西亚推出“ESG + 无现金校园项目”,中银泰国完成清算系统升级[13]
中银香港(0238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3 16:38
财务业绩 - 2022年上半年期內溢利為港幣144.17億元,按年上升6.1%,較2021年下半年上升26.4%[6] - 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及平均總資產回報率分別為8.84%及0.78%[6] - 每股基本盈利為港幣1.2742元,每股中期股息為港幣0.447元[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272.32亿港元,按年上升21.82亿港元或8.7%,期内溢利为144.17亿港元,按年上升8.26亿港元或6.1%,股东应占溢利为134.72亿港元,按年上升8.96亿港元或7.1%[11] - 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上升33.00亿港元或13.8%,期内溢利上升30.09亿港元或26.4%[12]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153.81亿港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为176.63亿港元,按年上升8.7%[14] - 2022年上半年平均生息资产按年上升1621.58亿港元或5.4%,若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净息差为1.13%,按年上升3个基点[14] - 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净利息收入上升5.8%,平均生息资产增加876.59亿港元或2.9%,净息差扩阔5个基点[14]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按年下跌,主要受年初疫情严峻、投资市场淡静及商业活动疲弱影响[11] - 净交易性收益按年上升,主要由于市场利率变动致若干利率工具组合的市场划价变化[11] - 经营支出有所上升,公司保障重点领域和战略项目资源投放,通过存量优化与挖潜内部资源支持增量需求[11] - 减值准备净拨备增加,投资物业公平值调整之净亏损亦有所上升[11] - 2022年上半年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3139.822亿港元,平均收益率1.41%;资产总额平均余额3684.801亿港元,平均利率1.20%;总付息负债平均余额2600.301亿港元,平均利率0.51%;负债总额平均余额3684.801亿港元,平均利率0.36%[17] - 2022年上半年净服务及佣金收入为51.44亿港元,按年下降15.13亿港元或22.7%,主要因投资市场气氛淡静及资本市场波动等[18] - 2022年上半年证券经纪、保险及基金分销佣金收入按年分别下降36.6%、24.3%及29.3%;基金管理佣金收入按年减少74.3%;买卖货币佣金收入按年上升50.0%[18] - 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净服务及佣金收入下跌0.71亿港元或1.4%,贷款及买卖货币佣金收入上升,服务费及佣金支出上升[19] - 2022年上半年集团净交易性收益为89.58亿港元,按年上升66.04亿港元或280.5%,主要因市场利率变动[20] - 剔除外汇掉期合约资金收入或成本后,2022年上半年净交易性收益为66.76亿港元,按年增加226.9%[20] - 股权及信贷衍生工具净交易性收益按年下降1.15亿港元,因股市淡静致股票挂钩结构性产品收入下降[21] - 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净交易性收益上升62.21亿港元或227.3%,剔除外汇掉期合约资金收入或成本后上升226.3%[21] - 2022年上半年其他以公允价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录得净亏损14.71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净收益0.96亿港元,因市场利率变动[22] - 与2021年下半年相比,净亏损增加因市场利率变动致中银人寿债券相关投资市场划价下降[23]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支出为78.26亿港元,按年增加2.44亿港元或3.2%,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8.74% [25] - 2022年上半年人事费用按年增长4.9%,房屋及设备支出上升1.7%,折旧及摊销上升0.7%,其他经营支出增加0.6% [26][27] - 2022年上半年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17.26亿港元,按年增加5.29亿港元或44.2%,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的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21% [2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总额为173.8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61.53亿港元[43] - 2022年上半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30.79亿港元,按年减少5.73亿港元或15.7%[44] - 个人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15.5%,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下降22.2%,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上升0.44亿港元[44] - 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54.93亿港元,按年减少12.20亿港元或18.2%[51] - 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上升1.3%,净交易性收益增加14.6%[51] - 减值准备净拨备为15.90亿港元,按年增加12.44亿港元[51]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75.54亿元,按年增加港币24.13亿元或46.9%[57] - 2022年上半年香港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金额达人民币192万亿元,同比上升7.6%[58] - 马尼拉分行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清算量按年增长10.5%,在菲律宾市场份额超过83%[58] - 2022年上半年,集团保险业务毛保费收入为港币153.8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0.5%[61] - 新造标准保费按年上升5.1%至港币66.04亿元[61] - 新造业务价值按年上升84.0%至港币9.64亿元[61] - 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按年下跌27.7%至港币3.71亿元[61] - 2022年上半年利息收入220.0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98.48亿港元[101] - 2022年上半年净经营收入25.51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3.868亿港元[101]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17.692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6.286亿港元[10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14.417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3.591亿港元[101]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2742港元,2021年同期为1.1895港元[101]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5.07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1.862亿港元[102] - 2022年上半年股息为4.726亿港元,与2021年同期持平[101]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3591亿港元,下半年为1.1408亿港元[104] - 2021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1.1862亿港元,下半年为1.0655亿港元[104] - 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4417亿港元[105] - 2022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0.5078亿港元[105] - 2021年上半年房产重估储备增加3.53亿港元,下半年增加1.89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增加2.07亿港元[104][105] - 2021年上半年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权工具储备减少2.71亿港元,下半年减少3.7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减少3.1亿港元[104][105] - 2021年上半年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债务工具储备减少12.24亿港元,下半年减少2.36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减少78.64亿港元[104][105] - 2021年上半年货币换算差额为-5.03亿港元,下半年为-1.33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6.96亿港元[104][105]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8.4651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流入13.2395亿港元[107] - 2022年上半年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471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4020万港元[107] - 2022年上半年融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165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9585万港元[107]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8.6287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增加12.2408亿港元[107]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43.2604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57.8597亿港元[107] 财务指标 - 調整後淨息差為1.13%,按年上升3個基點[7] - 成本對收入比率為28.74%[7] - 特定分類或減值貸款比率為0.46%[7] - 一級資本比率為19.55%,總資本比率為21.88%[8] - 2022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流動性覆蓋比率的平均值分別為163.65%及155.02%[8] - 2022年第一季度末及第二季度末穩定資金淨額比率分別為125.22%及128.53%[8] - 2022年6月30日資產總額為港幣3,621,134百萬元[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达36,211.34亿港元,较上年末下跌182.96亿港元或0.5% [32] - 2022年上半年客户贷款增长819.66亿港元或5.1%至16,810.50亿港元 [33] - 在香港使用之贷款上升528.74亿港元或4.9%,其中工商金融业贷款增长411.25亿港元或7.1%,个人贷款上升117.49亿港元或2.3% [34] - 贸易融资上升74.49亿港元或10.1%,在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增加216.43亿港元或4.9% [34] - 2022年上半年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下降1,064.20亿港元或9.1% [32] - 库存现金及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结余及定期存放下跌287.61亿港元或6.2% [3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客户贷款为16810.50亿港元,特定分类或减值贷款比率为0.46%,较上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36] - 2022年上半年,信用卡贷款撇账比率为1.38%,按年下跌0.20个百分点[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客户存款总额达24006.09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694.54亿港元或3.0%[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2957.41亿港元,较上年末下降22.58亿港元或0.8%[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普通股权一级资本及一级资本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4%及2.2%,总资本较上年末增长2.0%[40] - 2022年首2个季度的流动性覆盖比率的平均值及稳定资金净额比率的季度终结值均高于有关监管要求[41] - 截至2022年6月末,托管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7%,企业及机构托管资产总值逾港币6200亿元[57] - 截至6月末,强积金资产规模达港币760亿元[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3621.134亿港元,2021年末为3639.430亿港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负债总额3296.619亿港元,2021年末为3311.969亿港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本总额324.515亿港元,2021年末为327.461亿港元[103] - 2021年1月1日公司资本总额为3.19655亿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3.22293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27461亿港元[104] - 2022年1月1日公司资本总额为3.2746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3.24515亿港元[105] - 2022年6月30日,提取减值准备前总贷款及其他账项总计1688.923亿港元,其中第一阶段1656.458亿港元,第二阶段24.655亿港元,第三阶段7.81亿港元[117] - 2022年6月30日,减值准备总计11.236亿港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11.082亿港元,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1.54亿港元[118][121] - 2021年12月31日,提取减值准备前总贷款及其他账项总计1607.075亿港元,其中第一阶段1569.297亿港元,第二阶段33.457亿港元,第三阶段4.321亿港元[119] - 2021年12月31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9.881亿港元[120] - 2022年1 - 6月,减值准备阶段转拨产生变动总计9.13亿港元,其中第一阶段 - 2.69亿港元,第二阶段1.49亿港元,第三阶段10.33亿港元[122] - 2022年1 - 6月,本期拨备总计25.81亿港元,其中第一阶段19.04亿港元,第二阶段4.7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