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600267)

搜索文档
青蒿素概念涨0.65%,主力资金净流入4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16:38
青蒿素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7月4日收盘,青蒿素概念上涨0.65%,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10 [1] - 板块内4股上涨,海正药业涨停,浙江医药、华润双鹤、白云山分别上涨0.79%、0.69%、0.08% [1] - 跌幅居前的有润都股份、新和成、昆药集团,分别下跌1.41%、1.36%、1.17% [1] 资金流动情况 - 今日青蒿素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0.95亿元 [2] - 4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海正药业净流入1.05亿元居首,浙江医药、新和成、百花医药分别净流入2571.52万元、991.14万元、214.41万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较多的包括华润双鹤(-1389.58万元)、昆药集团(-1647.19万元) [4]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海正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达9.03%,浙江医药、百花医药分别为5.48%、2.27% [3] - 昆药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比率最大为-10.38%,华润双鹤为-6.60% [4] 相关概念板块对比 - 阿尔茨海默概念以1.80%涨幅居首,中船系以-2.92%跌幅最大 [2] - 青蒿素概念0.65%的涨幅在当日概念板块中排名第10位 [2]
海正药业: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第四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20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通过董事会决议启动第四次股份回购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为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价格上限为13元/股回购期限为12个月[1] - 回购股份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不涉及减少注册资本或可转债转换[1]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5月13日实施期限为2025年5月12日至2026年5月11日[1] 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回购股份5535万股占总股本046%累计支付金额5089万元[1][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892元/股至940元/股[1] - 单月(2025年6月)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35%支付金额3864万元最高价940元/股最低价910元/股[2] 执行合规性 - 回购进展符合既定方案并遵循《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及上交所相关监管指引[2]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实施后续回购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2]
长春高新拟发行H股;杭州高新实控人拟变更丨公告精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22:07
长春高新H股上市计划 - 长春高新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1] - 公司已启动与中介机构的沟通合作,具体上市细节尚未确定 [1] 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 - 赛力斯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6086辆,同比增长4.44% [1] - 1-6月累计销量17.21万辆,同比下降14.35% [1] 杭州高新控股股东变更 - 东杭集团拟向巨融伟业转让公司总股本19.03%的股份,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巨融伟业 [1] - 实际控制人将由胡敏变更为林融升,股票自2025年7月2日起复牌 [1] 国脉科技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5亿-1.56亿元,同比增长60.52%-100.33% [2] - 第二季度单季度同比预增75%-236%,养老、身联网和AI技术研发推动增长 [2] 孩子王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盈利1.2亿-1.6亿元,同比增长50%-100% [2] - 首家Ultra门店开业,推出自研AI智能情感伙伴系列玩偶 [2] 模塑科技项目定点 - 子公司获北美知名电动车企外饰件项目定点,预计总销售额12.36亿元 [3] - 项目预计2026年1月开始量产,生命周期5年 [3] 新大陆美国MSB牌照 - 子公司NovaPay US Inc取得美国MSB牌照,覆盖货币兑换、汇款、数字货币交易等场景 [3] - 注册资本1美元,旨在为跨境资金业务提供合法准入资质 [3] *ST元成被立案调查 - 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 [4] - 若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实施强制退市 [4] 长城军工股价异常波动 - 股票交易连续3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10个交易日内4次异常波动 [5] - 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存在短期大幅下跌风险 [5] 昂利康创新药项目 - 在研创新药项目仅ALK-N001一个,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6] - 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不确定性高的特点 [6] 经营业绩增长 - 北汽蓝谷子公司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39.73% [7] - 东安动力6月发动机销量同比增长82.79% [7] - 千里科技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4.11% [7] - 新和成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 [7] 经营业绩下滑 - 石大胜华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5200万-6000万元 [7] 并购重组 - 风范股份拟4800万元收购8个光伏电站项目公司100%股权 [7] - 中科环保以3.54亿元收购贵港环保和平南环保100%股权 [7] - 苏州规划拟购买东进航科控股权,股票停牌 [7] 股权转让 - 天晟新材出售兴岳资本100%股权,不再从事证券相关业务 [7] -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股票停牌 [7] 项目中标 - 浦东建设子公司中标重大项目,金额总计19.64亿元 [7] - 常铝股份子公司签订1.65亿元合同 [7] - 远东股份6月份子公司中标25.93亿元项目订单 [7] - 威胜信息中标中国南方电网2749.72万元项目 [8] 投资合作 - 仙鹤股份拟投资110亿元建设竹浆纸用一体化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 [10] - 永茂泰拟投资约4.5亿元建设墨西哥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10] - 乐普医疗拟2000万元参与设立投资基金,投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用生物医药等领域 [10] - 中盐化工以92.9万元竞得吉兰泰天然碱探矿权 [10] 医药批准 - 微芯生物CS231295临床试验申请获FDA受理 [10] - 九洲药业控股子公司获得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药品注册证书 [10] - 上海凯宝获得痰热清胶囊药品注册证书 [10] - 福安药业子公司收到腺苷钴胺胶囊药品注册证书 [10] - 人福医药盐酸羟考酮片获批 [10] - 海正药业HS387片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10] - 北陆药业控股子公司碘普罗胺化学原料药获批上市 [10] - 众生药业获得环孢素滴眼液(III)及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药品注册证书》 [10] 其他事项 - 隆基绿能预计到2025年底HPBC2.0电池、组件产能均将超过50GW [10] - 双林股份控股股东将其公司名称无偿转让给上市公司 [10] - 三峡新材浮法玻璃生产一线停产冷修 [10] - 希荻微部分芯片产品应用于Meta的智能眼镜产品 [10] - 东风股份获得政府补助1000万元 [11] 增减持/回购 - 无锡振华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11] - 龙迅股份股东及董监高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2%股份 [11] - 腾亚精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3个月内不减持 [11] - 浙江黎明易凡投资拟减持不超2.93%公司股份 [11] - 重庆港国投交通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11] - 安恒信息阿里创投减持股份致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 [11] - 安路科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减持1%公司股份 [11] - 2连板凯美特气股东6月23日-6月30日减持0.65%公司股份 [11]
海正药业(600267) -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
2025-07-01 17:1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收到HS387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HS387片拟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2] - 公司在HS387片研发已投入约4241.42万元[2] 未来展望 - 药物获批后需经试验、审评、审批才可上市[3] - 医药研发周期长且有诸多不确定性[4]
海正药业(600267) -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第四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7-01 17:03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5月13日[3] - 实施期限为2025年5月12日至2026年5月11日[3] - 预计回购金额5000万元至10000万元[3] - 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价格不超过13元/股[4]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5535000股,占总股本0.46%,金额50891385元[3]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8.92元/股至9.40元/股[3] - 2025年6月累计回购股份4188000股,占总股本0.35%,支付38641725元[5] - 截至2025年6月底,购买最高价9.40元/股、最低价8.92元/股[5]
海正药业:收到HS387片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快讯· 2025-07-01 16:45
海正药业HS387片临床试验获批 - 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HS387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该药物获准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开展单药临床试验[1] - HS387片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选择性KIF18A抑制剂[1] HS387片适应症及研发投入 - 药物拟用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晚期实体瘤治疗[1] - 公司已投入约4241.42万元人民币用于该药品研发[1] 药物研发进展 - 该药物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 - 临床试验将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开展[1]
海正药业进军新赛道 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百舸争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4 13:08
合成生物学行业概况 - 合成生物学通过工程化设计改造生物系统,使微生物成为"活体工厂"生产药物、能源、材料等,具有颠覆性潜力 [1]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至1380亿美元,过去五年年均增长率27% [1] - 中国90%以上企业集中于产业链下游应用环节,其中88%涉及医药健康领域 [4] - 行业面临实验室成果转化难(0-1阶段)与规模化成本高企双重挑战,部分企业因价格战陷入亏损(如Amyris 2023年破产) [5] 海正药业战略布局 - 2025年成立合资子公司澐生合成,并建立"浙工大-海正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加速切入合成生物赛道 [1] - "合成生物+"战略覆盖保钙壮骨、保肝护肝、心血管、医美大健康等领域,依托55年微生物发酵技术积累实现技术迁移 [4][5] - 投资1.7亿元建设柔性生产线(8月投产首款骨健康产品),支持多技术平台模块化组合以实现快速生产响应 [7] - 采用"长期主义"发展理念,强调制造能力与创新并重,通过产业化经验降低规模化生产中的品质损耗 [6][7] 长三角产业生态 - 上海形成"一核两翼"格局(浦东创新核心+金山/宝山制造承载),张江药谷聚集300亿市值凯赛生物等全生态企业 [10][11] - 台州凭借完整化学药产业链(126家规上医药化工企业)和制造优势,支持海正等企业差异化竞争 [8][9] - 常州打造"一城三园"合成生物港,聚集72家相关企业(32家高新企业);无锡通过发酵工业基础降低透明质酸成本至数百元/公斤 [12] - 长三角合成生物制造大走廊初具规模,串联三省一市资源,年产值近千亿元且持续扩张 [13] 技术突破与市场前景 - 海正药业曾凭酶法合成技术获国家发明奖,相关经验可迁移至合成生物领域 [5] - 麦肯锡预测未来全球60%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实现,行业长期增长空间明确 [13]
海正大手笔押注合成生物,千亿赛道产业化挑战何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09:11
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约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2%,2023年约151亿美元,2024年约达19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43亿美元 [1] - 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5] 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 美国、英国、欧盟和中国加大合成生物学的顶层布局、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该领域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1] - 全国多个省(市)将"合成生物"写进"十四五"规划,从平台建设、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方面规划发展路径 [1] - 合成生物学已列入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发展领域 [4] 企业动态与产业化进展 - 海正药业与子公司合资设立合成生物学独立子公司澐生合成,注册资本3.5亿元,海正药业认缴出资2.6亿元占74.29% [2] - 澐生合成拥有占地110亩的产业基地,具备3000立方米发酵产能,投资1.7亿元建设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柔性生产线即将投产,预计今年8月首个产品面世 [5] - 昇合建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产品可用于化妆品、功能食品及创新药领域 [2] 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 合成生物学核心理念是通过重新设计生命的基本构建模块(如DNA、RNA和蛋白质)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在生物医药、环境治理及生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 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算法为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支持,减少实验盲目性和重复性 [6] - 基因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转化开辟新格局 [1] 行业挑战与竞争态势 - 合成生物学面临技术可行性验证、工程转化与市场适应性等多重挑战,中试环节缺失成为制约产业化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7] - 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落地需跨越放大效应、提纯技术、注册流程等障碍,产业化能力是核心资产 [8] - 行业存在价格战竞争,竞争核心在于创新不足,开发高价值、新技术产品和领域是关键 [9] 国际比较与国内发展水平 - 国际合成生物学优势力量集中在美国和欧洲,我国发展水平处于中游,基础研发领域尚有进步空间 [5][6] - 华安证券指出我国各省市积极制定政策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支持,预计将有新纲领性文件出台引领行业发展 [6]
海正药业董事长回应是否进军医美:定位更多还是原料供应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2 17:45
公司战略布局 - 海正药业通过成立子公司切入合成生物赛道是多年筹划的成果而非突然之举 [1] - 拟与全资子公司辉正国际合资设立合成生物学独立子公司"浙江沄生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3 5亿元 [1] - 微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底层逻辑高度契合 公司生物技术 化学合成 微生物发酵等技术储备构成新赛道核心优势 [1] 医美领域探索 - 2023年通过获得高端功能性护肤品IOMA和非交联透明质酸水光针Bioregen独家代理权益进入医美赛道 [1] - 此前医美代理业务属于试水阶段 旨在熟悉行业规则和产品运作 为长期布局积累经验 [1] - 已推进一批自主立项的医美相关产品 计划以工业与合成生物学能力形成"原料—制剂"一体化闭环 [2] 市场定位 - 当前定位更倾向于原料供应商而非直接进入透明质酸 胶原蛋白等终端产品市场 [2] - 强调原料供应是基础 目标并非单纯争夺医美市场份额 [2] 行业对标案例 - 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和巨子生物的胶原蛋白被列为合成生物在医美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 [1]
海正药业,为何进入合成生物学赛道?
华尔街见闻· 2025-06-22 09:37
公司成立背景与战略定位 - 浙江澐生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由海正药业(600267)成立,是其布局合成生物学的子公司 [1] - 公司虽对外宣告突然,但实际自2023年起已系统性梳理合成生物学战略,并通过小范围试水验证可行性 [1] - 选择合成生物学是基于69年微生物发酵技术积淀,两者在底层逻辑(工业化生产)上高度契合 [2] 技术路径与核心优势 - 传统微生物发酵依赖天然菌种优化,合成生物学通过基因编辑定向设计"细胞工厂",但两者均依赖大规模发酵与纯化工艺 [2]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将实验室设计的"细胞工厂"蓝图快速转化为吨级工业化产能,而非从零研发 [2] - 差异化竞争路线:依托制药领域积累的生物技术、化学合成及生产管理经验,强化"制造"而非单纯"研发"能力 [3]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中国合成生物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参与者分为四类:产业化整合者(如漂生合成)、大宗材料领导者(如凯赛生物)、研发平台驱动型(如蓝晶微生物)、药企分拆(如川宁生物) [4][5][8] - 澐生合成定位"中间地带":聚焦高附加值特种原料(如保健品),以产业化能力为核心竞争力,避开大宗商品价格战 [7][9] - 凯赛生物等大宗材料领导者优势在于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蓝晶微生物等初创企业则以技术平台驱动创新 [8] 产品战略与工艺革新 - 首批产品(如骨健康原料)计划2025年8月推出,采用合成生物学路径替代传统虾壳/贝壳提取工艺 [10] - 新工艺优势:原料可再生(葡萄糖/淀粉)、质量稳定、无动物蛋白残留(降低过敏风险)、环保性提升 [10] - 关键挑战在于初期成本控制,需通过规模效应和工艺优化实现与传统工艺成本持平或更低 [11] 未来发展规划 - 不排除外部融资可能,但具体方式与时间未明确规划,目标是通过资本力量成为行业龙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