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安行(603776)
icon
搜索文档
永安行(603776) - 永安行:关于实施“永安转债”赎回暨摘牌的公告
2025-07-27 15:45
转债时间节点 - 永安转债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6日,仅剩8个交易日(截至7月25日)[3] - 最后转股日为2025年8月11日,仅剩11个交易日(截至7月25日)[3] - 2025年8月7日开始可转债债券停牌[2] - 2025年8月12日摘牌[4] 赎回相关 - 触发赎回条款,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8月11日[6][10] - 赎回价格101.4301元/张,票面利率2.00%[11] - 不同投资者赎回金额不同,发放日为2025年8月12日[12][16] 风险提醒 - 7月25日收盘价与赎回价差异大,未转股或卖出有损失[20] - 提醒持有人限期转股或卖出[22]
永安行(603776) - 永安行:关于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提示性公告
2025-07-23 17:31
可转债相关 - 公司2025年7月14日决定提前赎回“永安转债”[2][3] - 6月24日至7月14日,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18.49元/股[3] - 可转债转股价格为14.22元/股[2][5] - 强制赎回价格为100元/张加当期应计利息[2][5] - 7月15日披露提前赎回“永安转债”公告[2][3]
永安行: 永安行:关于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8 17:16
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决策 - 公司于2025年7月14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议案》,决定行使提前赎回权利 [1] - 赎回价格为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永安转债"将全部被赎回 [1] - 公司已于2025年7月15日披露《关于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公告(2025-092)》,并将尽快明确赎回程序、价格、时间等具体事宜 [1] 触发赎回条款的条件 - 自2025年6月24日至2025年7月14日,公司股票已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永安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即不低于18.49元/股) [2] -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相关约定,已触发"永安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 [2] 投资者操作选择 - 投资者所持可转债可在规定时限内通过二级市场继续交易或按照14.22元的转股价格进行转股 [1] - 若未及时操作,将按100元/张的票面价格加当期应计利息被强制赎回 [1] - 如持有的"永安转债"存在被质押或被冻结,建议提前解除质押或冻结,以免无法转股而被强制赎回 [3]
永安行(603776) - 永安行:关于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提示性公告
2025-07-18 16:46
转债赎回 - 公司2025年7月14日决定行使“永安转债”提前赎回权利[2][3] - 2025年6月24日至7月14日,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18.49元/股[3] - 投资者可按14.22元转股价格转股[2][5] - 被强制赎回按100元/张票面价格加当期应计利息[2][5] - 公司2025年7月15日披露提前赎回“永安转债”公告[2][3]
永安行(603776)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前赎回”永安转债“的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2025-07-18 16:15
可转债发行与交易 - 2020年11月24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8,648万元[2] - 2020年12月23日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挂牌交易[3] 转股价格调整 - “永安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20.34元/股,最新为14.22元/股[3][10] - 多次调整转股价格,涉及2021 - 2024年[4][5][6][7][8][9] 赎回情况 - 2025年7月14日决定提前赎回“永安转债”[15] - 投资者可转债转股价格为14.22元/张,强制赎回价格为100元/张加当期应计利息[17] 其他 - 提前赎回“永安转债”未影响公司日常经营及偿债能力[19]
永安行: 永安行: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22:13
股东大会召开情况 - 股东大会于2025年7月16日在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399号召开 [1] - 会议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由董事长杨磊主持 [1] 议案表决结果 非累积投票议案 - 议案1通过 赞成票34,211,146股(99.2145%) 反对票253,942股(0.7364%) 弃权票16,900股(0.0490%) [1] - 议案2通过 赞成票34,439,853股(99.8778%) 反对票25,235股(0.0732%) 弃权票16,900股(0.0490%) [1] 累积投票议案 - 增加经营范围议案获通过 [1] - 江冰女士当选独立董事 得票数占出席会议有效表决权的2/3以上 [1] 法律程序合规性 - 律师顾雨清 杨晶晶确认会议程序 人员资格及表决结果合法有效 [2]
永安行: 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关于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16 22:13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5年6月30日审议通过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并公告会议时间、地点及议程 [2] - 会议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现场会议于2025年7月16日召开,网络投票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及互联网平台同步进行,时间覆盖9:15至15:00 [3] - 会议实际召开情况与公告内容一致,召集程序及召集人资格符合《证券法》《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3] 出席会议人员情况 - 出席股东共180名,代表有表决权股份34,481,988股,占公司总表决权股份的16.42% [3] - 现场参会股东6名,代表股份33,449,099股(占比15.93%),网络投票股东174名,代表股份1,032,889股(占比0.49%) [3] - 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法律顾问列席会议,参会人员资格均符合公司章程要求 [4] 议案表决结果 - 三项议案表决结果如下: - 第一项议案同意34,211,146股(占比99.22%),弃权16,900股(0.05%) [5] - 第二项议案同意34,439,853股(占比99.92%),弃权16,900股(0.05%) [5] - 第三项议案同意33,513,570股(占比97.19%) [5] - 表决程序采用现场记名投票与网络投票合并统计,监票环节由股东代表、监事及律师共同监督,结果当场公布 [5] 法律意见结论 - 律师事务所确认会议召集程序、出席人员资格及表决程序均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表决结果合法有效 [5]
永安行(603776) - 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关于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7-16 21:45
会议信息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审议通过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议案,7月1日刊载通知[4] - 现场会议于2025年7月16日14:30召开,网络投票时间为当日[4] 参会情况 - 出席会议股东180名,代表34,481,988股,占比16.42%[6] - 现场6名股东代表33,449,099股,占比15.93%[6] - 网络174名股东代表1,032,889股,占比0.49%[6] 议案表决 - 《关于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薪酬的议案》同意占比99.21%[7][8] - 《关于增加经营范围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同意占比99.88%[9] - 《关于补选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议案》同意占比97.19%[10]
永安行(603776) - 永安行: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7-16 21:45
股东大会信息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7月16日在常州召开[3] - 出席股东和代理人180人,持股34,481,988股,占比16.42%[3] 议案表决情况 - 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薪酬议案,A股同意率99.2145%[5] - 增加经营范围暨修订《公司章程》议案,A股同意率99.8778%[5] 人员选举情况 - 选举江冰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8] 参会人员情况 - 公司在任董事9人出席8人,监事3人全出席[7] 律师见证情况 - 北京市海问律师事务所见证,认为会议合法有效[9]
行业龙头亏损加剧:公共自行车的教训
经济观察网· 2025-07-16 21:42
公司业绩 - 永安行2025年前六个月预计净亏损6200万元至8000万元,同比增长694 63%至925 33% [1] - 业绩下滑主因公共自行车业务增量不足、存量缩减及客户拖延付款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1] 行业现状 - 安徽马鞍山市和县、滁州市南谯区等地2024年5月相继停止运营公共自行车 [1] - 武汉(2017)、广州(2018)、北京(2021)等城市已陆续停运公共自行车服务 [1] - 私家车、电动自行车普及及共享单车扩张挤压公共自行车生存空间 [1] 商业模式缺陷 - 公共自行车"定点借还"模式落后于共享单车"随取随还"的便利性 [1] - 项目初期选址不合理、运营管理不足导致使用效果打折 [2] - 未能及时调整运营模式应对共享单车竞争 [3] 决策反思 - 可行性论证不足,未充分听取市场意见 [2] - 缺乏市场变化预判和灵活退出机制设计 [2] - 十余年间未做出适应性变革或及时止损 [3] 行业影响 - 多地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低迷,长期处于"鸡肋"状态 [1][3] - 项目运营管理滞后,给地方财政造成负担 [3] - 行业全面落幕已成既定趋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