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激光(688646)
搜索文档
ST逸飞:机器视觉定位技术、数字化在线检测技术等技术是公司核心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技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7:53
公司核心技术 - 机器视觉定位技术是公司核心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数字化在线检测技术是公司核心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公司技术详细情况需关注公司定期报告 [2]
ST逸飞(688646) - 逸飞激光关于第二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10-09 17:02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2月5日[3] - 实施期限为2025年2月24日至2026年2月23日[3] - 预计回购金额5000万元至10000万元[3]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2257800股,占总股本2.37%[3][6] - 累计已回购金额76567871.01元[3][6]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25.44元/股至44.80元/股[3][6] 股份用途 - 拟用于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股份不少于实际回购总量50%[4] - 拟用于注销并减资股份不高于实际回购总量50%[4] 其他 - 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56.17元/股[4] - 公司总股本95162608股[6]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迎国际认可,逸飞激光前瞻布局助力固态电池加速量产
全景网· 2025-09-30 21:53
合作与产品交付 - 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联合研发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已通过验证并向国际头部客户交付 [1] - 该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宽温适应性和耐高压特性 能在150℃以上高温稳定运行 [1][3] - 此次合作为2025-2027年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提供了新的产业化范例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创新性地将“圆柱+全极耳”工艺与固态电池相结合 采用全固态电解质+热复合卷绕工艺 [3] - 开发渐变式复合界面构筑技术和界面动态自愈调控技术 实现百米级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工艺 [3] - 突破自限性压力调控技术 结合圆柱全极耳结构设计实现无需外部高压的轻量化集成 [3] 技术路径优势 - “圆柱+全极耳”路径有望通过全极耳设计大幅降低内阻、提升功率性能 [4] - 圆柱形态与高速卷绕工艺天然契合 若技术可行则有望大幅提升固态电池生产效率 [4] - 相较于市场中普遍的“软包/方形+叠片”路径 该组合有望解决内阻偏大、制备难度高、生产效率低等痛点 [4] 市场应用前景 - “无际”电池的宽温适应性和耐高压特性使其在无人机、电动航空器、水下航行器等高端工业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4] - 预计到2030年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 渗透率有望达到10% 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5] 公司战略与产业布局 - 逸飞激光高度重视固态电池领域前瞻性布局 2024年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 [5] - 公司已推出适用于软包、方形、圆柱等各类形态的固态电池系列激光封装与激光极片加工装备 [5] - 通过构建集“研发创新-工程验证-分析测试”的一体化创新平台 公司具备CNAS资质的检测实验室 [6] - 与金羽新能的合作旨在打造标杆性固态电池智能制造工厂 加速技术迭代和量产进程 [6]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5:14
公司股票风险警示状态 - 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3] - 实施风险警示的原因为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2][3] - 公司股票风险警示状态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4月修订)》第12.9.1条第(三)项的规定[2][3]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应对措施 - 公司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并承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影响[4] - 公司持续规范募集资金使用 执行专户存储并强化资金使用审批链条的复核与追溯管理[4] - 财务部会同证券部、审计部开展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月度专项核对工作以强化内部管控[4] - 审计委员会指导审计部将募集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合规性列为年度重点审计事项[4] - 公司持续开展关键岗位人员规范运作培训以提升合规操作能力[5] - 公司将持续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 主动汇报整改进展[5] 信息披露安排 - 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期间 公司应当至少每月披露1次提示性公告[2][7] - 公司所有信息均以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和网站刊登的正式公告为准[7]
ST逸飞(688646) - 逸飞激光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进展公告
2025-09-29 17:02
财务与风险 - 2024年度财报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2][3] - 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3] 规范运作 - 规范募集资金使用,开展月度专项核对[5] - 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监督职能[5] - 开展关键岗位人员规范运作培训[5] 沟通披露 - 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汇报整改[6] - 被警示期间至少每月披露1次提示性公告[2][7] - 指定《上海证券报》等为信息披露媒体[7]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9 01:34
获得补助基本情况 -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实施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1] - 收到项目立项政府补助款项500万元 其中公司获得287.5万元 项目合作单位获得212.5万元 [1] - 公司所获补助占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1.82% [1] 政府补助类型及影响 - 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有关规定确认 [1] - 补助款项未经审计 具体会计处理及对损益的影响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结果为准 [1]
ST逸飞(688646.SH):获得政府补助500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9-28 16:02
公司重大专项立项 -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实施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1] 政府补助情况 - 公司收到项目立项政府补助款项人民币500万元 其中287.5万元为公司所获政府补助 其余212.5万元为项目合作单位所获政府补助 [1] - 本次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款项 [1] - 公司所获政府补助金额占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1.82% [1] 技术研发重点 - 项目聚焦大圆柱电池全极耳精密激光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领域 [1]
ST逸飞:获得政府补助5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5:49
公司财务与经营 - 公司收到政府补助款项500万元 其中287.5万元为公司所获补助 其余212.5万元为项目合作单位所获补助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中锂电池占比98.51% 其他业务仅占1.49%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29亿元 [1] 行业与业务聚焦 - 公司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锂电池领域 收入贡献度超过98% [1]
ST逸飞(688646) - 逸飞激光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2025-09-28 15:45
政府补助相关 - 公司收到“大圆柱电池项目”立项政府补助款500万元[2] - 公司获政府补助287.5万元,占2024年净利润11.82%[2] - 公司获得的补助属与收益相关补助[3]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迎圆柱破局?
高工锂电· 2025-09-26 18:43
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金羽新能与逸飞激光联合研发的首批"无际"全固态锂金属圆柱电池通过验证并实现交付 涵盖8Ah、16Ah、25Ah、30Ah至52Ah等多个容量型号[2][3] - 该电池采用氧化物/聚合物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材料体系 创新性采用圆柱全极耳结构设计 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宽温适应性、耐高压等特性[3] - 产品在极端环境应用价值显著 尤其针对无人机、电动航空器等高端工业领域 可大幅拓宽作业窗口并降低综合成本[3] 技术路线创新 - 行业主流选择软包/方形+叠片方案 优先保障结构安全 因固态电解质柔韧性差 卷绕工艺的弯曲应力易导致断裂 叠片工艺通过平铺层叠规避风险[5] - 金羽新能携手逸飞激光突破性实现圆柱+卷绕工艺应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为产业化提供新范例 挑战了极高难度的技术路径[3][5] - 圆柱+全极耳结构理论上兼具性能与制造潜力:全极耳设计可应对内阻大瓶颈 提升功率性能和快充能力;圆柱形态与高速卷绕工艺契合 有望继承液态电池的极致生产效率[6][7] 工程化突破细节 - 材料与电芯构型采用全固态电解质方案 0电解液 150℃稳定运行 无隔膜及注液工序 消除电解液低温易结晶、高温易燃隐患[12] - 量产工艺实现百米级固态电解质连续生产 确保隔膜高强度及制造高一致性和可靠性[13] - 界面调控技术攻克核心难题:渐变式复合界面构筑技术改善固-固接触 降低界面阻抗;界面动态自愈调控技术修复充放电过程中的损伤 延长循环寿命[14][15] - 结构设计采用自限性压力调控技术 摆脱外部高压装夹需求 实现轻量化封装;圆柱全极耳结构结合微米级激光精密焊接 提升充放电性能并降低内阻[16][17] 产业化意义与前景 - 此次交付验证了圆柱全固态路径的可行性 表明固-固界面接触、材料成膜及卷对卷生产等挑战并非不可逾越[8][9] - 技术突破通过材料、界面、结构、工艺的四重协同设计 系统性攻克工程化难题 为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提供重要新选项[22][23] - 到2025年9月中旬"无际"系列准固态电池累计交付额突破千万元 未来多条技术路径并行发展或将加速全固态电池时代到来[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