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000802)

搜索文档
北京文化(000802) - 关于累计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
2025-09-19 20:01
诉讼情况 - 公司及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累计涉案约11146.04万元,占净资产绝对值10.28%[1] - 与嘉影上行三起合同纠纷涉案分别为126.25万、119.5万、220.05万元,一审部分诉求获支持,对方上诉[7] - 与多家公司合同纠纷及执行案件待开庭或已上诉,投资者集体诉讼部分开庭[7][8]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卡门·卓别林:祖父查理·卓别林传递给我哪些文化基因?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9:44
2025北京文化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旨在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搭建文化之桥 深化交流对话 推动人文合作 [1] 卡门·卓别林参与安排 - 卡门·卓别林将携作品《卓别林:流浪之心》参加2025北京文化论坛 展映个人执导的纪录片 论坛组委会正筹备一系列配套活动 具体安排将于近期公布 [3][4] 纪录片内容特点 - 纪录片《卓别林:流浪之心》以作家迈克尔·J·卓别林为线索 追随他探寻查理·卓别林的吉普赛血统 揭示这一血统如何为查理创作最经典的流浪汉角色提供灵感 [6] - 影片收录查理·卓别林的作品片段和家庭影像资料 邀请约翰尼·德普、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丽塔·卡贝鲁特等多位知名艺术家参与录制 是一部聚焦父子关系的私人化作品 [6] 文化传播理念 - 卡门·卓别林期望从家族视角出发 为中国观众呈现查理·卓别林鲜为人知的一面 以其吉普赛血统为切入点重新解读流浪汉经典角色 此前这一背景对创作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6] - 她坚信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 对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8] 中国文化交流 - 查理·卓别林1936年访华期间对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深刻印象 结识梅兰芳等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 被京剧表演深深触动 [8] - 卡门·卓别林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风格、文物及传统服饰有浓厚兴趣 欣赏张艺谋与王家卫的作品 成长过程中常观看李小龙、成龙主演的功夫电影 《花样年华》是她最喜爱的影片之一 [8] 影视合作计划 - 艺术电影发行公司数梦DDDream负责《卓别林:流浪之心》在中国的发行工作 该片已被列入其发行片单 [11] - 卡门·卓别林期待与合作团队紧密合作推动纪录片传播 希望获得北京观众认可 并期盼与更多中国电影人会面交流 认为面对面沟通是促成艺术合作的重要基础 [11]
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2025北京文化论坛这场平行论坛,解锁产业新未来
北京晚报· 2025-09-19 14:47
论坛概况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以"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为主题 将于9月2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2] - 平行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 北京市广电局和电影局联合承办 旨在打造贯通产学研的视听产业高端对话平台[2] - 论坛下设五场专业沙龙 于9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多个文化地标举行[2] 国际参与度 - 吸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国际嘉宾参会 包括阿拉伯广播联盟秘书长和沙特东桥投资基金CEO等[4] -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将分享全球影视合拍新范式[4] - 国内外专家将围绕文化新质生产力、新大众文艺等话题交流 助力中国视听产业探索文化出海新路径[4] 内容创作展示 - 集中推介"北京大视听"精品力作 包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电视剧《归队》和北京题材电视剧《冬去春来》等[6] - 中关村题材电视剧《流金》将在论坛上举行启动仪式[6] - 主创团队将分享创作心得并探讨新时代影视创作方向[6] 技术融合应用 - 视听科技沙龙于9月19日举行 聚焦超高清、XR/VR、AI等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传播[8] - 京东东方、HTC、PICO等行业领军企业将参与探讨沉浸式科技赋能中国文化国际表达[8] - 通过三场圆桌对话讨论产业竞争力、中华文化沉浸式表达和科技赋能文化出海[8] 人工智能应用 - AI应用沙龙于9月24日举办 聚焦生成式AI在影视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与伦理探索[10] - 北京电影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将展示AIGC最新成果[10] - 业界专家共议AI技术在剧本创作、虚拟制片、智能分发等环节的应用前景[10] 短剧与网络视听 - 网络视听创作沙龙于9月24日举行 探讨科技与创意结合打造优质内容[12] - 百度副总裁将发布星河计划 联合多方推动AI+短剧创作精品化发展[12] - 圆桌对话围绕"破圈破界"与"内容跃迁"探索微短剧的长期价值与全球传播路径[12] 动画产业发展 - 影视动画沙龙以"全球漫话·东方绮梦"为主题 探讨中国动画以东方美学突围全球市场[14] - 邀请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动画学会、哔哩哔哩、央视动漫等机构企业参与[14] -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和哔哩哔哩副总裁等将发表主题演讲 为中国动画出海提供新思路[14] 剧集产业升级 - 剧集创作沙龙以"剧力无限"为主题 聚焦剧集精品创作与产业升级新视野[16] - 邀请《生万物》《以法之名》等多部爆款剧集幕后创作者分享实战经验[16] - 从剧本源头到产业版图 探讨剧集行业高质量发展全新路径[16] 论坛战略意义 - 论坛回应人工智能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16] - 展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双重担当[16] - 为全球影视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注入新动能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6]
传统业态升级、工业遗产再生 创新文化赋能北京区域转型
北京商报· 2025-09-18 20:54
东升镇科技园区发展 - 累计改造升级产业空间260万平方米 [1][8] - 园区入驻企业约4000家 其中科技类企业1979家 上市公司总部18家 独角兽企业7家 [1][9] - 构建"海淀AI原点社区引领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至三期主体 十余个专业产业园协同"立体化发展格局 [8] - 配套2000余套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联合十一学校建设海淀未来学校 提供医疗康养服务 [5] - 完成31个公共空间及内部楼宇改造 实现约1万平方米环境提升 推动20余个智能场景落地 [8] - 2025年大学生AI艺术季吸引全球160余所高校 2000余名大学生投稿 选出60余部优秀作品 [9] 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 RE睿 国际创忆馆依托首钢园4号炼铁筒仓28米高空间 结合720°沉浸式漫游 裸眼3D VR/AR技术 [10] - 《重返 圆明园》光影感映展吸引超千万流量关注 [10] - 鼓楼"时间的故事"数字展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 入选2023北京十大优秀策展案例 [14] - RE睿 三高炉数字博物馆将工业遗址转变为数字文化综合体 推出《致敬钢铁》光影活动 [14] - 提供XR大空间 遗产地风物市集 高炉特色咖啡 文化沙龙等跨界体验 [17] 区域发展规划 - 东升镇将持续巩固"科技—文化—生态"创新文化体系 建设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开源创新生态社区 [1][9] - 海淀区将围绕"人工智能+文化"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 [9] - 石景山区瞄准"工业遗存+文化科技"路径 以首钢园为核心联动全域 [17] - 目标2026年底建成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中心 构建"一核引领 多链协同"模式 [17] - 目标2027年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60% [17]
2025北京文化论坛|北京三千年 琉璃河开篇
新华社· 2025-09-18 18:40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北京市委 市政府共同主办 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 活动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及常态化会客厅活动 [2] 论坛议题内容 - 邀请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等六大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 具体议题涵盖视听产业融合破圈 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及尊重文明多样性 [2] - 论坛旨在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2] 文化地标与考古发现 - 通过预热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并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琉璃河遗址获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西周燕国都城遗址出土太保墉燕铭文青铜器 [6] - 考古发现实证北京3000年建城史 青铜卣与克盉等文物在首都博物馆完成跨半个世纪的重逢 [6]
2025北京文化论坛|灵动雨燕带你登上正阳门
新华社· 2025-09-18 16:46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北京文化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 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2] 论坛活动安排 - 本届论坛包括主论坛 6场平行论坛 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2] - 论坛邀请国内外嘉宾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 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 视听产业融合破圈 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网络文化创新发展 尊重文明多样性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2] 预热活动 - 论坛通过一系列预热视频游览北京文化地标 倾听名家文化畅谈 [4] - 600岁正阳门箭楼30年来首度开放 变身前门大街最佳拍照打卡点 预热视频展示正阳门箭楼景观 [6]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评剧《目连之母》三场演出收官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5:53
演出概况 -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评剧《目连之母》完成顺义影剧院、人民剧场和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三场演出 [1] - 三场演出场场爆满 观众群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包括银发老戏迷、年轻白领、青少年及家庭观众 实现全龄段覆盖 [2] - 项目方设置惠民票价 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剧场感受传统艺术魅力 [2] 创作与制作 - 评剧《目连之母》创作历程长达五年 由中国评剧院倾力打造 [2] - 该剧取材自被誉为"戏祖"的目连戏 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2] - 编剧徐棻对传统故事重新解构 将刘四娘角色重塑为勇敢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我救赎的独立女性 [2] - 创作团队大胆融入现代戏剧元素 包括象征封建礼教的悬挂装置 配合现代化灯光音响 营造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 [5] - 水袖、踢枪等传统戏曲技巧与现代舞美设计相得益彰 既保留戏曲韵味又增添现代表演艺术观赏性 [5] 艺术表现 - 主演郑岚唱作俱佳 用高亢清亮唱腔演绎刘四娘十月怀胎的柔情 [5] - 以青衣的端庄、花旦的灵动、武旦的飒爽 层层递进展现人物觉醒轨迹 [5] - 面对勾魂鬼卒时长达二十分钟的独角戏 悲怆控诉与荒诞嬉笑交织 [5] - 赵岩、张国强、郭力银、于海泉、闫博蒂、王婧、毛宗名、涂振龙等优秀演员共同构建生动的人间浮世绘 [5] 市场反响 - 演出引发观剧热潮 不同年龄段观众给予广泛赞誉 [1] - 年轻白领沉浸于唱腔婉转起伏 银发戏迷与年轻观众共同为刘四娘命运揪心 [7] - 有观众带孩子第三次观看剧目 品味台词中暗藏的人生况味 [7] - 观众表示传统评剧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贴近现代审美的表现形式 [7] - 年轻观众评价"这不是简单的戏曲演出 而是一场关于人性、自由与尊严的思辨之旅" [7] 文化意义 - 该剧为传统戏曲当代传承提供宝贵经验 证明传统艺术通过创新性改编和现代表达可与当代观众建立深刻连接 [7] - 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当代转型的深入思考 用跨越千年的对话叩击人性深处 唤醒现代人对自由、尊严与生命的思考 [8] -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让经典不老 让创新不止 让每一个灵魂都能在剧场中找到共鸣坐标 [8]
2025北京文化论坛|AI如何重塑影视创作——“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首场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9:13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前所未有方式重塑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和表现形态 提供文化创新全新可能[5] - AI技术正在革新影视工业全流程 传统制作链条开始全面应用AI技术[9] - 生成式AI普及实现对创作者平权 极大降低创作门槛[12] - AI技术将如手机和数码相机一样成为日常工具 实现技术平权时代进步[12] - 行业需依靠自身力量打造垂类模型 自主研发算法和构建训练数据体系 避免被科技发展碾压[16] - AI是拓宽行业产值 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19] - 科技发展有效赋能文化传播 通过AI技术使中国文化底蕴更易传播[19] 技术应用 - AI生成影视作品在科幻构想 文化创新 国风动画等维度展现强大能力[5] - AIGC技术使传统需要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仅需一人半天完成 实现降本增效和简化创作沟通流程[9] - AI在前期概念设计 特效场面预览以及通过预演工具辅助导演进行全片规划方面带来全新突破[14] - 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将使AI在影视制作每个环节发挥更重要作用[12] 创作影响 - AI为电影人重拾创作本真与勇气 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11] - 创作者得以更低成本 更无畏心态追寻内心影像表达 拥抱艺术创作无限可能[11] - AI未改变内容为王根本逻辑 但提供重新定义创作流程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机遇[16] - AI在降低制作门槛同时抬高内容标准 使更质朴贴近生命与灵魂的表达更为珍贵[19] - 内容创作核心竞争力将更集中于深刻叙事与人性洞察[19] 活动背景 - 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举行[1] - 沙龙由北京市文联和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 作为四季影像主题创作分享会[3] - 论坛将继续举办多场科技与文化融合主题专业交流活动[23]
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首场沙龙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8:11
行业技术应用 - AI技术已全面渗透影视工业全流程 传统制作链条开始广泛使用AI技术 [7] - AI在科幻题材创作中实现创新突破 主要应用于前期概念设计 特效场面预览和全片规划辅助 [10] - AIGC技术大幅提升制作效率 传统需小组工作一周的镜头现仅需一人半天完成 [7] 创作范式变革 - AI技术为创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 显著降低创作成本并简化沟通流程 [8] - 技术实现"平权化"趋势 AI终将成为不被特意标注的日常创作工具 [10] - 行业核心竞争力将更集中于深刻叙事与人性洞察 AI在降低制作门槛的同时抬高了内容标准 [11] 作品与项目案例 - 多部顶尖AI影视作品集中展示 包括博纳影业《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快手可灵AI与星芒短剧《新世界加载中》 北京卫视春晚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等 [5] - 《三体》第二季创作过程中系统化应用AI技术 [10] - 通过AI技术使古画"动起来" 有效赋能文化传播与转化 [10] 产业发展影响 - AI不仅是高效辅助工具 更是拓宽行业产值 激发产业新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推动力 [10] -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科技"模式发展 助力中国文化走向更广阔受众 [10] - 技术推动文明与审美共同进步 使更多美好作品被看见 [11]
青春北京文化漫游记·12355心理科普专区落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7 16:22
活动概述 -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12355心理科普体验专区于9月16日在燕莎码头命运共同体广场结束为期五天的活动 作为青春北京文化漫游记·2025青年文化生活节的核心科普单元 [1] - 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形式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可玩的内容 成为京城青年争相打卡的网红科普阵地 [1] 活动形式与内容 - 专区突破传统科普单一形式 融合潮流氛围 设置视觉错觉展板 决策陷阱互动区 心理模型和设备等多样化体验项目 [1] - 通过趣味游戏让参与者亲身体验认知偏差对判断的影响 使抽象心理学概念变得直观可见 [1] - 实现高度互动性和趣味性 将心理科学知识与文化潮流完美融合 [1] 人员配置与执行 - 活动由在京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提供专业支持 经过系统培训后负责讲解和引导 [4] - 志愿者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阐释科学原理 获得参与者一致好评 有家长反馈孩子能在玩乐中学习知识 [4] 战略目标与定位 - 活动是北京12355热线创新性将心理服务向线下延伸的尝试 借助青年文化生活节平台打破公众对心理学的距离感 [7][8] - 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提升青年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8]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将围绕12355心理科普品牌建设 继续探索多元前沿的科普形式 [11] - 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 将公益心理科普活动送到青少年身边 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范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