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冰箱贴

搜索文档
一年卖了200万件,国博“销冠”为何是冰箱贴
中国青年报· 2025-07-25 09:01
博物馆文创行业发展 -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在不到4个月内从100万件增长至200万件,成为现象级文创产品 [1] - 冰箱贴已成为博物馆文创界的"销冠",在全国博物馆中被摆在最显眼位置并带动最多消费 [1] - 木质凤冠冰箱贴上市一周年即成为社交场合"硬通货"和年轻人国博参观后的"必买"商品 [1] 博物馆文创产品演变阶段 - 1.0阶段:文创被称为"纪念品",主要为文物仿制品或简单图案印刷品 [2] - 2.0阶段:出现注重实用场景的创新产品如故宫"朝珠耳机" [2] - 3.0阶段:文物成为IP以抽象方式与产品结合,如湖南博物院"狸猫"系列 [2] - 4.0阶段:冰箱贴成为现象级品类,虽使用方式单一但满足年轻人新需求 [2] 文创产品成功要素 - 外形美观、方便携带、价格适中为冰箱贴基础条件 [1] - 情绪价值成为关键因素,包括记录足迹和社交货币功能 [3] - 年轻人与博物馆"共创"文化内涵,开发出超出预期的使用价值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人重新定义"实用"概念,物理功能与情绪价值并重 [4] - 冰箱贴通过记录不同人生旅程实现"常买常新"的消费模式 [4] - 博物馆参观成为生活方式,推动文创产品与现代潮流融合 [4] 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文创从单纯纪念品发展为兼具文化传播与情感连接功能的产品线 [2][3] - 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年轻化设计获得新的生命力与市场空间 [4] - 120年历史的中国博物馆体系正在形成更具现代感的公众形象 [4]
跟着文创到大陆去旅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1 11:21
文创产品展示 - 台北夏季旅展上展出40余款"国博系"文创产品,涵盖7大主题包括孝端皇后凤冠系列、海晏河清尊系列、桃花洞系列等 [1][2] - "国博美馔"推出凤冠咖啡、蛋糕、冰淇淋等食品类文创产品,通过图片展形式呈现 [2] - 凤冠冰箱贴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保留文物细节并增加AR技术,游客可生成头戴凤冠照片 [2] 展会活动设置 - 海旅会台北办设立24个展位,包括文旅资源展区、汉服体验区、航空展区、台胞证办理咨询区等 [1] - 邀请国航、东航、南航等9家大陆航空公司及海峡友谊旅行社、《旅读》杂志参展 [1] - 首次在台推出"跟着文创去旅行"主题展区,集中展示博物馆文创产品 [1] 台湾民众反馈 - 文创产品吸引大量台湾民众驻足赏玩、拍照留念,尤其凤冠系列产品受欢迎 [2] - 现场咨询大陆旅游资源信息的需求旺盛,涉及北京、西安历史文化遗迹及新疆、青海自然风光等目的地 [2] - 工作人员同步介绍大陆电子支付、社交软件、证件办理等实用信息 [2] 文旅融合趋势 - 博物馆文创通过现代设计让静态文物"活化",诠释中华传统文化 [3] - "跟着文创去旅行"模式成功唤起台湾年轻群体情感共鸣,形成文旅新潮流 [3] - 展会推动两岸文旅交流,促进台湾民众赴大陆实地体验 [3]
“凤冠冰箱贴”等大陆文创产品亮相台北夏季旅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8:20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 -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品牌"国博衍艺"和"国博美馔"参加2025台北夏季旅展,推出"跟着文创去旅行"主题展区 [1][3] - 展区共设24个展位,融合木质竖棂与几何线条,呈现中式古典与现代美学的交融之美 [3] - 展区设置大陆文旅资源展区、集章打卡区、汉服体验区、大陆航空展区、台胞证办理咨询区和舞台推介区 [5] 文创产品展示 - 首次在台展出以"凤冠冰箱贴"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原型为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1][3] - "凤冠冰箱贴"设计突破一体成型的平面工艺,大量运用手工制作,保留文物精美细节 [1] - 现场展出"国博衍艺"孝端皇后凤冠系列、海晏河清尊系列、桃花洞系列等7大主题共40余款文创产品 [3] - "国博美馔"图片展展示凤冠咖啡、蛋糕、冰淇淋、棒棒糖系列等创意食品 [3] 旅游市场数据 - 2024年台湾民众赴大陆402 3万人次,同比增长54 3% [3] - 大陆9家航空公司、海峡友谊旅行社及《旅读》杂志参展 [5] - 不少民众在展区了解赴大陆旅游资讯,有台湾民众表示曾多次赴大陆旅游,目前最想去新疆 [5] 文化推广 - 博物馆文创让静态文物"复活",以鲜活、生动、有趣的方式重新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 文创产品成为文旅新时尚,游客可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3]
Labubu“撞脸”铜当卢 这个“巧合”值得深思
齐鲁晚报· 2025-06-26 16:42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 2023年国内文创产业市场规模已达880亿元[1] - 国产潮玩Labubu以"丑萌"形象风靡全球 其造型与洛阳博物馆春秋文物铜当卢高度相似[1] - 国博凤冠冰箱贴 甘博绿马玩偶等文物衍生品屡成流量密码[1] 文创产品开发方法论 - 需实现传统与潮流的"双向奔赴" 既非简单复刻文物也非盲目迎合潮流[1] - 青铜器饕餮纹 楚漆器云雷纹 玉器龙凤图腾等传统纹饰可作为东方美学符号[1] - 需将文物从静态标本转变为可拆解重组的"文化算法"[2] 产业升级路径 - 成都设立30亿元数字文创基金 高校开设"传统美学转译"专业[2] - 洛阳博物馆与潮玩设计师共建IP实验室[2] - 需打通文化研究 创意设计 生产制造 市场推广全产业链[2] 产品价值挖掘 - 铜当卢作为马饰的礼仪功能 错金银工艺技术智慧比外在造型更具开发价值[2] - 需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生活逻辑与工艺智慧 使潮玩成为文化"讲述者"[2] - 让千年文物融入当代创意生态 触发消费者情感共鸣[2][3] 发展趋势 - 青铜器厚重感与潮玩轻盈感的结合 传统纹样融入当代审美[3] - 需使文物走出展柜走进生活 在当代潮流中实现文化出圈[3] - 通过创新展现中华文明可能性 实现传统美学的当代转化[3]
从凤冠冰箱贴到协和毛绒挂件 文创IP成品牌破圈“新法宝”
每日商报· 2025-06-25 06:13
医院文创IP发展现状 - 北京协和医学院开设"协和时光身心空间"线下店 推出以身体脏器为原型的毛绒挂件和MBTI人格挂件 其中浅粉色大脑挂件最受欢迎 经常售罄 [2] - 上海瑞金医院推出"抗疫纪念医生公仔"和"护士公仔"小熊玩偶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出院留念"帆布包和"精神饼"月饼等跨界文创产品 [3] - 医院通过文创IP构建有温度的文化生态系统 化解医疗场景的冰冷感 增强患者和大众对医院的亲近感 [4] 文创经济行业趋势 - 文创经济已成为各行业突破传统边界 实现品牌破圈的重要抓手 从博物馆到高校都在发力文创IP [2]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上市8个月销量超100万个 带动系列产品销售额过亿元 武汉大学羽绒服等高校文创也引发关注 [3] - 打造文创IP成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助力产品和服务出圈的标配手段 [4] 文创产品市场表现 - 北京协和医学院此前与"一目可视"公司联名推出盲盒 吧唧徽章等文创产品 线下店开业是其持续深耕文创IP的举措 [2] - 消费者将大脑挂件挂在通勤包上 形成"没有脑子就买个脑子用"等趣味社交话题 [2] - 医院文创产品成为医护工作者自购或赠送亲友的热门选择 [3]
传统文化赋能 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价值经济”转换
央视网· 2025-06-21 16:22
央视网消息:继续关注财经频道大规模感受型调查《美好生活大调查》。调查发现,超五成受访者对于传统文化活动、非遗保 护、古迹修复等举措表示认可。传统文化借助年轻化表达、场景化体验获得更多关注,文旅产业正在从"流量经济"向"价值经济"转 换。 过去一年,文化在各领域不断破圈,文旅亮点层出不穷。 横空出世《黑神话:悟空》,让中国文化在游戏市场扬眉吐气。建模取景地门槛被踏破,山西旅游搜索连翻数倍。 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凤冠冰箱贴",以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杯为原型的"腮红小破杯"。还有中轴线非遗、春节非 遗……旅游+文化的完美结合,带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哪吒2》不断刷新影史记录的同时,联名周边引发抢购热潮。 大调查从收集的近十万份问卷中发现,在诸多推广本地优秀文化的行动中,人们对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和展览、推广传统文 化书籍、宣扬保护非遗、古迹的恢复与保护四项满意度最高。 谁对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和展览满意度最高? 在大调查的数据成绩单中,推广传统文化书籍的表现始终不错,已经连续两年高居本地文化发展建设满意度第二位。其中,生 活在华北地区,以及三线小城的人们对它最为满意。 古迹,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大调查发现,今 ...
老物件何以感人心(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10 22:22
铁路文化传承 - 建党初期胶济铁路总工会使用过的马提灯、抗日战争时期张博铁道大队缴获的铁路扳道器等老物件在情景剧《长路当歌》中成为核心叙事载体,通过一线职工演绎实现红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1] - 铁路老物件凭借时光印记和历史记忆触发观众共情,如剧中新中国铁路女职工手绣红旗、新时代公益慢火车标牌等引发年轻观众情感共鸣 [1] 文旅产业创新 - 北京三里屯"时光博物馆"现象显示老物件展览具备强吸引力,游客愿排队2-3小时体验,反映文化消费市场对怀旧主题的高需求 [2] - 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张小穗的乡村工作室通过收藏竹篮、瓮坛等日常老物件,构建地域文化年轮体系,使普通物品衍生新文化价值 [2] 城市更新策略 - 苏州平江路、北京首钢园等案例证明个性化老物件能提升文旅体验,工业遗存转型需保留独特文化肌理以避免"千城一面" [3] - 城市更新中遴选代表性老物件并以时尚方式呈现(如首钢园改造),可增强城市立体感和魅力值 [3] 文创产品开发 -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超百万件,验证"小而美"文创产品的市场爆发力 [3] - 贵州黎平年轻人创新非遗传承,将蜡染刺绣、侗族大歌等传统技艺转化为时尚文化符号 [3]
凤冠IP系列产品销售超亿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参展,携文创顶流“引爆”文博会
深圳商报· 2025-05-25 01:42
在"衣见如故"AI换装互动装置前,观众只需站在屏幕前,就能一键"试穿"古代服饰,并了解服饰的名称 和亮点,沉浸式学习和感受千年文化魅力。在"吉金铸史"展区,观众除了能欣赏到青铜机甲、四羊方 尊、青铜犀尊等文物的文创作品,还能扫码进行AR体验。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首次参 展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以"顶流文创"之姿携网红爆款凤冠IP全系列产品亮相10号 馆"文创中国"展区,现场演绎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范式。 爆款凤冠冰箱贴引抢购热潮 "没想到在这里能买到。"昨日上午,国博展区人头攒动。大家在排队抢购的是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原型 的文创冰箱贴。该款冰箱贴是国博的现象级文创产品,自去年7月推出以来,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件, 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跨越亿元,创下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 刚排队成功买到冰箱贴的林小姐难掩兴奋:"我是在社交平台上被种草的,去年在北京没有预约到国博 的号,遗憾没能买到。这次看到文博会的推文,知道这次展会有限量发售,就趁周末赶紧过来看 看!"林小姐介绍,自己此次购买了两个,一个准备自留, ...
博物馆喊年轻人“做文创” 拉满情绪引领价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5-17 12:04
博物馆文创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文创从基础产品迭代升级至"立体文创",经历"基础文创""五感体验""动态文创"等阶段,河南博物院已推出49款动态文创产品[2][13] - 行业共识认为文创是"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通过手工体验、研学活动等链接公众,形成"参与式博物馆"模式[2][6] - 文创价值核心转向"人的连接",让观众成为文化传承共创者,而非单纯追求销量[3] 非遗体验与手工制作创新 - 中国非遗馆开设15个常设体验项目,如草编蜻蜓冰箱贴、流沙笺团扇制作等,兼顾实用性与原汁原味传统技艺[6][12] - 手工制作强调独特性与情感价值,如浙江省博物馆的陶瓷修复体验让参与者留存带有瑕疵的"独一无二"作品[7][8] - 苏州博物馆推出"苏博夜校",面向成人开设书画装裱、洒金烧箔折扇等课程,单次课程含40分钟展厅讲解与手作环节[9][12] 现象级文创产品案例 -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2019年推出后线上线下卖断货,内含青铜器、玉器等微缩仿制品,带动游客主动探究文物故事[13] - 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毛绒玩具、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等产品形成年度现象级爆款[13] - 考古盲盒走红后推动周口市博物馆"百忍图赞"石碑从仓库移至展厅,实现文物价值再发现[13] 年轻群体消费与教育创新 - 25-35岁群体通过文创满足美育需求,如定制云锦帆布袋、苏州丝绸博物馆个性化刺绣礼品等[9] - 博物馆设计符合年轻人逻辑的互动形式,如展厅剧本杀、夜校课程等,单次课程参与时长可达3小时[6][16] - 河南博物院通过沙龙活动引导年轻群体理解文物内涵,如针对考古盲盒推出钱币文化分享会及钱币巧克力[14]
放下身段,博物馆在Z世代群体中火热出圈
环球时报· 2025-05-17 06:43
博物馆行业趋势 - 中国"博物馆热"在Z世代持续升温,35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2.09% [2][4] - 省级博物馆通过本地文化特色与创意展陈方式吸引年轻观众 [4] - 数字化与IP联名成为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手段,如《物华弥新》手游联动多家博物馆 [11] 年轻观众行为特征 - 年轻人分为"入门小白"和"专业深度爱好者"两类,前者偏好沉浸式体验,后者注重文化内涵 [4] - 情绪价值需求显著,如凤冠冰箱贴8个月销量破100万件,系列销售额破亿元 [4] - 夜间观展需求增长,德基艺术博物馆推出常态化夜间开放至凌晨3点 [15][16] 创新展陈与技术应用 - 国家博物馆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强调互动感与沉浸感 [2] - 三星堆博物馆运用数字魔镜、模拟铸造等互动装置还原古蜀生活场景 [6] - 埃及博物馆引入AR滤镜复原文物原貌,通过Instagram实现病毒传播 [18] 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 国博文创团队通过研究年轻人拍照行为挖掘IP价值,如九龙九凤冠现象级产品 [4] - 文创产品成为连接年轻人与文物的媒介,带动展厅参观流量 [6] - 社区化小型展览主题(如环保、生活方式)更易引发年轻群体共鸣 [12] 国际博物馆创新案例 - 大英博物馆设立"青年小组"让Z世代直接参与策展,策划"丝绸之路"主题活动 [19] - 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设立艺术与科学实验室,结合科技工具创新艺术表现 [20] - 冬宫博物馆用全息投影展示2万张照片重建的"孔雀钟"数字艺术品 [21] 教育与参与模式 - 成都博物馆"红领巾小小宣讲员"活动将青少年从听众转变为文化解读者 [8] - 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学生创新成果展,118项成果来自101所高校 [7] -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提供可触摸复制品,提升视障人群观展体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