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冠冰箱贴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文化”双向奔赴(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3 06:47
行业核心观点 - 文化产业通过创意产品、科技融合及跨产业链接,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助推器,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59% [4] - “文化+”与“+文化”的双向拓展模式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释放产业活力并创造消费新场景 [8] 产品破圈与市场表现 -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获得超18.2亿元票房,并带动相关书籍销售和旅游打卡热潮 [3]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演出超800场,并衍生出电影、音乐会等多种形式,探索舞台艺术产业化 [3] - 中国游戏产业表现强劲,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 [3]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产业经济规模 - 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9%,2024年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9.14万亿元 [4] - 在北京、杭州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0%,成为支柱产业 [4] 文化+创意产品 - 《故宫日历》累计发行850余万册,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200万件 [5] - 文创雪糕、动漫游戏IP衍生手办等商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5] 文化+科技融合 - 催生出《唐宫夜宴》等大空间沉浸展、数字博物馆及元宇宙文旅项目,提升观众体验 [6] +文化赋能多元产业 - “旅游+文化”通过实景演出如《印象·刘三姐》等形式吸引大量游客,文物游、非遗游持续升温 [7] - “体育+文化”使赛事成为文化展演舞台,如“村超”的苗绣队服和芦笙伴奏,带动游客增长 [7] - “城市更新+文化”将旧厂房老街区转型为创意园和博物馆,如阿尔山·泰康艺术中心和长春市第一净水厂戏剧《南岭1932》,焕发新活力 [7]
好看又好玩 博物馆文创进阶回应时代之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2:11
谢晓婷认为,博物馆文创的终极目标,是让文化遗产从"橱窗里的标本"变为"生活中的伙伴"。而苏 州博物馆的实践证明,以精准的文化定位为根基,以深层的美学叙事为内核,以开放的共创生态为支 撑,才能在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衡中,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破圈之路。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指出,在个性化消费时代,文创产品已成为思想情感 和生活方式的"代言人",博物馆文创须连接当代生活,贴近消费情绪,更好回应时代之变。 在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看来,从最初的文物复制品、书签、公仔,到各类盲盒、冰箱贴,再 到可吃可感可玩的文创雪糕、咖啡等,以及融合VR等新技术的互动性产品,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断迭代 创新。当下,博物馆文创已进阶到4.0阶段,"核心在于将数字技术与实物文创结合,形成多维度传播体 系,观众可通过虚拟场景体验文物,增强参与感"。 走进河南博物院,古朴清越的骨笛声带领观众穿越八千多年时光。贾湖骨笛、王孙诰编钟、虎纹特 磬……众多基于该院馆藏音乐文物复原的古乐器奏响,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观赏体验。"麦田里的博物 馆""菜市场里的博物馆"等活动,则打破博物馆的物理边界,在场景化体验中,让文物以接地气的形式 进入民众 ...
冰箱贴,为啥能够火出圈?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11:35
冰箱贴,为啥能够火出圈?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上官云)出门旅游,你会买冰箱贴吗?不少人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眼下许 多冰箱贴制作精良,文化内涵丰富,实在是惹人喜爱。 最近,#冰箱贴已经比冰箱贵了#直接被刷上热搜。网友们纷纷晒出图片,冰箱上数量众多的冰箱贴令人 叹为观止,也有人提到,家里额外购买了磁吸小黑板,用来专门放冰箱贴。 从早年的"冷宫"冰箱贴,到"凤冠冰箱贴"、流沙冰箱贴、AR冰箱贴……伴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文 化赋能、科技赋能,冰箱贴逐渐成为热门文创产品。 冰箱贴,闯入年轻人社交圈 不得不说,如今的很多冰箱贴既有文化特色,颜值又高,在"拿捏"观众钱包这方面确实有一套,尤其是 各大博物馆,推出了不少底蕴丰富的文创产品。 资料图:游客手持"珐琅镶玉葫芦"文创产品与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对比。 中新社记者 范晓恒 摄 以河南博物院馆藏清代文物"珐琅镶玉葫芦"为原型设计的冰箱贴,此前走红网络,工作人员介绍,该文 创产品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推出仅一个多月已售出近万件。 文物"秒变"卖萌担当,这款冰箱贴属实讨人喜欢,葫芦本身有"福禄"的美好寓意,为文创设计提供了极 佳蓝本,做工精致,难怪人们愿意把它 ...
北京长假迎客超2500万人次,接待量、旅游总花费双增长
新京报· 2025-10-08 20:13
假期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北京国庆中秋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4.7% [1] - 全市举办4200余场文旅活动,推出各类主题线路近百条 [1] - 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包括天安门地区、王府井、奥林匹克公园等 [1] 入境旅游市场 - 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入境游客花费12.3亿元,同比增长54.1% [2] - 市属公园入境游客接待量同比翻倍,离境退税商店销售额超2200万元,同比增长超一倍 [2] - 北京环球度假区、故宫博物院、慕田峪长城等景区受到外国游客喜爱 [2] 赛事与主题旅游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10条"跟着赛事游北京"线路,带动"赛事游"热潮 [1] - "北京礼物"联动中网赛事,总销售额超1000万元,多款商品成为热销爆款 [1] - 10条红色旅游线路串联众多红色地标,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游客超370万人次 [1] 演出市场表现 - 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观众约67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2.18亿元,同比增长约118% [2] - 张艺兴演唱会等5台8场大型演出活动观众近25万人次,票房约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15%和488% [2] - 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开展近400场演出及活动,吸引观众超10万人次 [3] 文化活动与创新 -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上演《雷雨》、《锁麟囊》等经典作品,多部首演大戏轮番登台 [3] - 户外音乐会遍地开花,北投购物公园繁星演出季、首钢园音乐会等活动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市舞台 [3]
透过三个坐标,感知博物馆史诗般进步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330余倍 [1] - 2024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比例高达91.46%,全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均参观一次有余 [1] - 行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保护传承力度、公众参与热情、创新迭代速度均前所未有 [1] 历史沿革与文明底蕴 - 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于1905年建成,打破了数千年皇家私藏与私家园林的传统 [2] - 博物馆成为展示国家历史、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是解读中华文明历史连续性的生动注脚 [2] - 新时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为文化自信注入深沉力量 [3] 业态创新与服务拓展 - 博物馆通过延时开放、丰富展陈、服务研学等方式,从“肃穆殿堂”轻盈步入“生活秀场” [5] - “博物馆+”新风尚催生文旅融合,如“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7] - 文创产品发展迅速,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售超百万件,搭建起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7] 技术应用与文物保护 - 文物保护技术持续升级,例如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技术使莫高窟壁画在云端“复活”,实现“数字永生” [8] - 修复技术不断进步,如修复师李云鹤曾以每天0.1平方米的速度,耗时两年修复莫高窟第161窟壁画 [8] 国际化发展与交流 - 2024年,中国博物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如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唐”特展,展出200余件(套)瑰宝 [10] - 上海博物馆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参观人次逾277万,掀起现象级热潮 [10] - 中国于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功承办相关国际会议,国际角色持续焕新 [10]
文化+科技,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文化中国行·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9 06:4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如多媒体技术记录非遗、深度学习系统成功缀合78对殷墟甲骨碎片、“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及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6] - 故宫博物院已完成对100多万件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数字文物库收集超10万件高清文物影像,敦煌研究院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和212个洞窟三维重建,数据总量超500TB[7] - 国际经验包括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传感技术探查考古遗址、360度全景拍摄实现虚拟现实体验、以及采用播客和数字化地图吸引年轻观众[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国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三维数字扫描和沉浸式体验保护60处世界遗产地,为世界树立新标准[7] 文化产业创新与增长 - 2024年文博文创爆发式增长,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9] - 泡泡玛特旗下IP“LABUBU”第三代产品成为全球超级IP,在中国、美国、英国市场引发热潮,公司通过文化适配与场景共创进行全球营销[10] - 2025年初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154亿元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以超16亿元票房破国产二维动画纪录[10] - AIGC、VR、MR等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内容生产,AI推动内容生产进入智能批量化阶段,大空间VR技术增强沉浸感并助力文化海外传播[10][11][12] 文化交流与互鉴 - 论坛举办“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包括电影音乐会和导演对谈,纪念中国电影120周年和世界电影130周年[14] - 法国前总理指出电影是文明对话载体,中法在电影修复、合拍、影人交流方面成果丰硕[14] - 多位国际嘉宾强调文明对话重要性,指出通过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人文经典来引导技术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5][16]
文化创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万亿国潮经济强势崛起
证券时报· 2025-09-25 02:26
国潮消费现象与驱动力 - 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复古”与“汉唐风”已演变成强劲的国风消费浪潮,表现为汉服、马面裙、新中式穿搭的风靡 [1] - 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上市一年多累计销量达227.9万件,带动其原型成为馆内唯一需要排队参观的展品 [1] - 年轻人偏爱国潮商品的核心原因是“支持国货”,占比高达51.8%,其次为“有文化内涵”(46.2%)和“质量有保证”(42.6%) [1] 国潮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 国潮是“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潮”(时尚潮流)通过创新创意的有机结合 [2] - 国潮商品是“时尚符号”与“文化内核”的形神合一,表现为对传统色彩、经典纹样、汉字书法、经典IP等元素的创造性运用 [2] 国潮的文化共鸣与创新关键 - 国潮能引起广泛共鸣在于消费者“有感知”,这种感知扎根于文化基因和日常沉淀的美学素养 [3] - 文化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留住文化的“魂”并用新的表达方式让其年轻化,同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打造“技术壁垒”以创造发展 [3] 国潮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政策支持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推动在服装、箱包、珠宝等多领域开发联名款文创产品 [4] - 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17.4亿元,同比增长9.44%,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达到30074.2亿元 [4] - 78.9%的受访青年表示若产品融入国潮元素会更有购买意愿,其中48.6%倾向于购买服装鞋子,45.1%青睐首饰配饰 [4][5] - 2024年中国国潮服饰市场规模已超2200亿元,预计2025年达2500亿元 [5] - 2023年中国古法黄金市场规模约为157.3亿元,预计2025年达278.3亿元,2028年突破400亿元 [5] 国潮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 国潮经济正走出国门,潮玩文创作为先锋,例如泡泡玛特将潮玩与传统非遗结合的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喜爱 [6] - 舞剧《咏春》在英国伦敦演出12场、法国巴黎演出4场,刷新中国本土舞剧海外商演纪录 [6] - 国潮出海站在“国家软实力”与“市场硬需求”的交汇点,跨国融合或成为重要创新方向 [6] 国潮品牌的成功要素 - 国潮真正的护城河包括扎实的产品基础和服务能力、对中国文化正确且深入的认知思考、以及对市场和国潮的敬畏之心 [7] - 需要持续思考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传承和迭代,将产品输出上升至文化输出 [7]
北京文化论坛精品文创展区亮相,文创“顶流”一站式体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9:42
行业活动概览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办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 [3] - 展示区汇聚8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余件文创精品 覆盖博物馆、公园、剧院、非遗、影视等十余领域 [3] - 展区分为三大主题板块:"北京文创之光 绽放时代新韵"、"传承文脉 创新未来"、"千年古韵 万象新程" [3][4] 文创产品表现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带动凤冠IP全系列销售额跨越亿元 创近二十年销售纪录 [5] - 展区集齐国家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及定陵博物馆开发的十余款凤冠主题文创产品 [5] - 国子监文创多款产品如金榜题名创意减压签字笔、翻页冰箱贴等已成为热销款 部分产品网上售罄 [6] 产品类型与特色 - 展品涵盖天宫藻井冰箱贴、燕京八绝非遗精品、鲁迅IP衍生品、《红楼梦》典藏卡牌及潮流盲盒玩具 [6] - 中轴有礼、故宫拍拍灯·千里江山图、手绘二十四节气杯等产品通过设计提炼文化元素 [7] - 产品展现从传统非遗到现代科技融合的多元形态 包括景泰蓝、雕漆等传统工艺与IP潮玩设计 [6][7] 科技融合应用 - 展区选品体现科技转化成果 包括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和清华团队"Booster T1"跳舞机器人 [9] - AI拍照打卡机、凯叔讲故事智能伙伴"AI鸡飞飞"等人工智能产品在文化科技体验区提供互动 [9] - 现场设置复刻凸版印刷机、AI虚拟人导览等科技装置 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11] 文化体验活动 - 论坛期间开展彩塑京剧脸谱、漆扇制作、内画技艺等非遗体验活动 由非遗大师现场指导 [11] - 展示区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 提供一站式文创体验 [3]
担好首善之区的文化重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06:50
思想引领与文化建设 - 北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北京的生动实践研究"重大课题,并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 [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后累计接待超80万人次,北京形成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 [2] -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联动首都33所高校,覆盖40万名青年学子,推动文化实践教育 [3] - 北京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十大文明行动"与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3]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北京中轴线2024年7月申遗成功,带动1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10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位于中轴线上 [4] - 发布《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等顶层规划 [4]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进展:北京(通州)大运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 [5] - 长城保护形成"北京经验",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山五园获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5] - 北京推动文化遗产时代内涵挖掘,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北京长城文化节,推出《大运河文化辞典》,建成市级公益性非遗体验中心 [5] 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 - 北京建设"演艺之都":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超5.7万场、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6] - 发布《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10条举措,吸引优质演艺资源 [6] - "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培育挂牌"类博物馆"56家,2024年全市博物馆接待参观超一亿人次 [7] - "书香京城"建设深化:北京书市6天吸引市民读者27万人次,开展北京阅读季、十月文学月等活动 [7] 文商旅体融合与消费拉动 - 北京创新建立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推动旅游、演艺、电影、赛事等产业链融合 [8] - 2025年北京电影生活节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251.7亿元,试水"票根经济" [8] - "展览+"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如"看·见殷商"展览与旅游、商圈互动 [9] - 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打造全城体育赛事嘉年华 [9] - 文创产品(如天宫藻井冰箱贴)火爆全网,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协议签署 [9] - "古都新韵"短视频大赛单元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近20亿元 [9] 文化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文化产业是北京重要支柱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2429.5亿元,同比增长13.2% [10] - 创新出台全国首个文化新质生产力政策《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配套游戏电竞、演艺、超高清等行业支持政策 [10]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 北京加强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推广《这里是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 [11] - 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推出中国创意IP(如Labubu),京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短剧出海势头强劲 [11] - 搭建"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永不落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深化"欢乐春节""魅力北京"等国际品牌活动 [11]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人气爆棚,五大玩法必打卡
长江日报· 2025-09-14 10:54
博览会整体盛况 - 博览会恰逢周末市民游客观展热情燃爆临时追加预约名额以满足需求[1] - 买国潮文创、逛特装展馆、看IP展演、玩新颖科技、尝特色美食成为必打卡项目[1] - 官方预约通道因市民游客热情预约名额迅速约空于9月13日中午重新打开限量加投名额[4] - 各展区人头攒动例如广东长隆展区演出未开始人群已里三层外三层打围现场气氛爆棚[4] 国潮文创产品销售 - 国潮文创展区堪称博览会顶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展位前观众排数十米长队[7] - 悦游礼文创的江南三大名楼立体冰箱贴两天狂销5000枚货架补货单不断刷新[7] - 湖北鄂人文创的热芍了方言玩偶、蒜鸟冰箱贴一天补货两次仍供不应求[7] - 甘肃馆天水麻辣烫毛绒、马踏飞燕系列产品早早售罄北京馆玉玺冰箱贴等成为手慢无爆款[7] 特装展馆与科技融合 - 武汉馆人机共舞大秀场场爆满舞者与5台智能机器人默契配合诠释凤凰涅槃[10] - 诗与远方主题展区AI数字艺术展沉浸式演艺旅拍数字人等元素让观众目不暇接[10] - 嗅觉互动体验区成网红打卡点游客戴智能设备可闻到白酒醇香重庆火锅麻辣等味道[10] - 知音湖北展区6米高云梦睡虎地秦简造型LED屏古老文字与现代影像交织[10] IP展演与室外活动 - 室外展区成移动欢乐园国际IP到本土角色花车巡游到互动派对吸引亲子家庭[13] - 北京环球影城小黄人斯图尔特凯文等角色盛装登场与观众热舞互动[13] - 长隆集团卡通虎卡卡琦琦等欢乐大使带来欢乐派对有外籍演员热舞[13] - 文旅IP大展演有六大文旅主题花车与14台湖北品牌花车武汉本土IP蒜鸟孙悟空亮相被家庭包围[13] 科技体验与创新应用 - 磐石科技机器人乐手寂静现场演奏《大中国》《孤勇者》等曲目引观众合唱[16] - 支付宝数智出游借助手机碰一下智能眼镜看一下技术实现自助路线指引景点介绍等[16] - 杭州Rokid灵伴科技AR眼镜可让编钟跃到眼前并配有详尽解说[16] - 多业态文旅沉浸式球幕空间首次亮相采用8K超高清分辨率+360全景观影技术模拟非洲大草原或海底世界[16] - 湖北文旅集团逍遥武当项目为国内首个国风大空间VR互动游客可体验轻功漫步武当山[16] 特色美食与饮品销售 - 好客山东展区青岛啤酒第一天卖出1000斤原浆酒第二天备2000斤仍供不应求[17] - 内蒙古展区烧卖第一天两人手工包800多个被扫空第二天备1800个也早早卖光[17] - 美食天下展区汇聚武汉老字号糕点中国澳门妈阁四宝广东黄但记状元饼等地道风味[17] - 饮品选择丰富包括青岛啤酒宁夏葡萄酒孝感米酒恩施玉露及几十个品牌产地的咖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