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能控股(001896)

搜索文档
豫能控股: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23%
快讯· 2025-04-29 16:3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4亿元,同比下降11.6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8.91万元,同比增长622.62% [1] - 燃料成本同比下降,火电业务利润增加 [1] 融资活动 - 2025年1月7日发行了202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实际发行总额5亿元 [1]
豫能控股(001896)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16:3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30.34亿元,上年同期34.33亿元,同比减少11.64%[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8.91万元,上年同期612.89万元,同比增长622.62%[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45.57万元,上年同期223.09万元,同比增长1713.45%[5]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8亿元,上年同期12.83亿元,同比减少14.46%[5] - 本期营业总收入30.34亿元,较上期34.33亿元下降,降幅11.63%[18] - 本期净利润5740.90万元,较上期1352.27万元大幅增加,增幅324.54%[19] - 综合收益总额为57328208.17元,上年同期为13569881.75元[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290元,上年同期为0.0040元[20]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290元,上年同期为0.0040元[2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648260130.42元,上年同期为5021347706.50元[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7574329.97元,上年同期为1283076830.76元[2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83633406.65元,上年同期为 - 648703255.82元[2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5041825.40元,上年同期为480811360.61元[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548899097.92元,上年同期为1115184935.55元[2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期营业总成本29.58亿元,较上期34.03亿元下降,降幅13.08%[18] - 本期研发费用75.82万元,较上期30.34万元增加,增幅149.90%[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指标变动主要原因是本期燃料成本同比下降,火电业务利润增加[9] 其他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14.36亿元,上年度末316.17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57%[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1.71亿元,上年度末31.0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08%[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83.34万元[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62332户,前10大股东中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1.85%[11] - 2025年1月7日公司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实际发行总额5亿元,期限210日,发行利率1.9%[12] - 期末资产总计314.36亿元,较期初316.17亿元略有下降,降幅0.57%[15] - 期末流动负债合计115.76亿元,较期初121.27亿元减少,降幅4.54%[15] - 期末非流动负债合计163.08亿元,较期初160.18亿元增加,增幅1.81%[16] - 期末货币资金18.44亿元,较期初13.50亿元增加,增幅36.59%[14] - 期末应收账款16.12亿元,较期初18.20亿元减少,降幅11.43%[14] - 期末专项储备2885.83万元,较期初433.40万元大幅增加,增幅565.86%[16]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99377297.18元,上年同期为1057506209.65元[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48276395.10元,上年同期为2172691145.20元[22]
豫能控股: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4428.91万元,同比增长622.62%
快讯· 2025-04-29 16:3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34亿元,同比下降11.64% [1] - 净利润4428.91万元,同比增长622.62% [1]
豫能控股(001896) - 001896豫能控股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5
2025-04-25 18:22
公司发展规划 - 实施“12345”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一流综合能源企业”,构建“省内清洁能源供给航母、省外能源安全保障航母”双航母格局,推动煤电、煤矿、新能源三大产业发展,构建四大统筹协作体系,实施五大保障措施 [1][2] - 省内争取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开发,省外推进外电入豫通道,储备新能源、煤矿项目资源 [1][2][9] 财务与盈利情况 - 2024 年经营业绩大幅改善,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1.4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8.0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 214.51% [2] - 燃料成本占火电营业成本比例高,煤价高位运行致业绩亏损,2024 年同比大幅减亏 [5][6] 项目建设情况 - 鲁山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 130 万千瓦,预计 2027 年第一台机组投产,2028 年全容量投产;林州抽水蓄能项目总装机 120 万千瓦,预计 2029 年第一台机组投产,2030 年全容量投产 [3][4] - 积极推进濮阳豫能多能互补项目一期 20 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 [9] 能源结构情况 -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河南省全省装机容量 15197 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 563 万千瓦,占比 3.7%;火电装机 7424 万千瓦,占比 48.9%;风电装机 2430 万千瓦,占比 16%;太阳能装机 4574 万千瓦,占比 30.1%;储能装机 207 万千瓦,占比 1.4% [4] 业务拓展与改进计划 - 构建煤炭供应链协同平台,打造新模式、新业态的供应链业务 [7] - 发挥能源产业链优势,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开拓售电等业务 [7] 火电业务优化措施 - 加强生产精益管理,开展设备节能改造,推动火电机组生物质掺烧增容改造,开拓下游供汽市场,做优设备检修维护 [11] - 提升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水平,推进传统煤电转型升级,实施燃料、电量统筹,降本增效 [12]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家推进煤电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13] - 公司将做好存量煤电资产提质增效,加快新能源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13]
河南豫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发行结果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2 04:3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公告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发行结果,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下属企业营运资金 [1] 分组1:概况 - 2023年6月12日公司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7月3日召开2023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1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的议案 [1] - 2023年9月25日,交易商协会接受公司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金额15亿元,注册额度2年内有效,可分期发行 [1] 分组2: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发行情况 - 2025年4月17日公司发行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 [1] - 本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下属企业营运资金 [1] - 本期超短融发行有关文件详情在上海清算所和中国货币网刊发 [2]
豫能控股(001896) - 关于2025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发行结果的公告
2025-04-21 18:06
融资情况 - 公司申请注册不超1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获接受,额度2年有效[2] - 2025年4月17日发行5亿元第二期超短融(乡村振兴)[2] - 债券期限270日,起息日4月21日,兑付日2026年1月16日[2] - 发行利率1.97%,价格100(百元面值)[3]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下属企业营运资金[3] 承销信息 - 簿记管理人、主承销商为华夏银行,联席主承销商为招商银行[3]
豫市周记|平高电气2024年营收124.02亿元;思维列控去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0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3 15:41
豫能控股2024年年度报告 - 2024年营业收入约121.55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21亿元,较2023年亏损5.54亿元有所降低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23.69亿元,同比增长214.51% [1] - 公司业务涵盖火力发电、新能源、抽水蓄能、煤炭贸易物流、综合能源服务 [1] 国机精工2024年年度报告 - 2024年营业收入26.58亿元,同比下降4.53% [2] - 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8.11% [2] - 贸易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7.65%,因公司调整贸易业务发展战略 [2] - 主要业务包括轴承业务、磨料磨具业务和供应链业务 [2] 思维列控2024年年度报告 - 2024年营业收入15.15亿元,同比增长28.38% [3] - 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增长33.08% [3] - 扣非后净利润约5.49亿元,同比增长35.02% [3] - 主要产品面向国家铁路行车安全领域 [3] 许继电气2024年年度报告 - 2024年营业收入170.89亿元,同比增长0.17% [4] - 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1.09% [4] - 研发投入8.80亿元,同比增长10.84%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99亿元,同比下降52.74% [4] - 聚焦特高压、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轨道交通及工业智能化五大业务 [4] 平高电气2024年年度报告 - 2024年营业收入124.02亿元,同比增长11.96% [5] - 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25.43%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08亿元,同比增长20.14% [5] - 业务范围涵盖输配电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 [5] 林州重机2024年年度报告 - 2024年营业总收入约16.84亿元,同比下降8.38% [6] - 归母净利润9534.40万元,同比下降18.47% [6] - 综合毛利率28.31%,比上年同期增加0.02个百分点 [6] - "煤矿机械及综合服务"业务收入约16.44亿元,同比下降7.30%,毛利率27.88%,比上年同期减少0.52个百分点 [6] - 主营业务涵盖煤矿机械及综合服务业务、军工业务 [6]
豫能控股2024年财报:营收微增1.43%,净利润仍陷亏损泥潭
金融界· 2025-04-12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 豫能控股2024年经营表现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较大盈利压力,需在能源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方面加大投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1.55亿元,同比增长1.43%,环比下滑3.47% [1] - 2024年毛利润8.65亿元,较上一年度显著提升 [1] - 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1.21亿元,同比减亏78.07%,环比下降85.38% [1]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减亏75.45%,环比下降18.77% [1] 火电业务 - 总装机容量7,660MW,含多个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4] - 技术改造和效率提升有进展,但盈利能力不足 [4] - 2024年发电量增加,但因煤炭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利润贡献有限 [4] - 行业面临环保压力和能源结构调整挑战,未来发展需谨慎 [4] 新能源业务 - 截至2024年底,在运新能源装机容量707.92MW,涵盖风电、生物质热电和光伏发电等 [5] - 项目推进速度缓慢,多个重点项目仍在建设中 [5] - 是未来转型重要方向,但短期内难对整体业绩形成显著支撑 [5] - 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压力不容忽视 [5] 煤炭物流与综合能源服务 - 业务拓展有限,盈利能力不足 [6] - 投资建设煤炭物流储配基地和供应链协同平台,但2024年收入增长乏力,面临市场竞争和物流成本上升压力 [6] - 开拓售电和碳资产管理业务,但规模小,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 [7]
豫能控股(001896) - 独立董事年度述职报告
2025-04-11 22:19
独立董事履职 - 2024年独立董事应参加董事会12次,现场出席8次,通讯参加4次[4][19][34] - 2024年独立董事出席战略等各类委员会会议若干次[6][21][35] - 2024年独立董事累计现场工作时间达15 - 20个工作日[6][22][35] 公司运营 - 2024年公司审议并披露五项关联交易议案[9][24][38] - 公司按时编制并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等多份报告[9][24][38] - 2024年公司续聘安永华明为审计机构[10][25][39] 人事变动 - 2024年1月23日解聘副总经理茹启明,原因是退休[11][26][42] - 2024年1月25日聘任副总经理张俊杰和刘中显,原因是工作调动[11][26][42] - 2024年5月30日董事长赵书盈离任、总经理余德忠任免,原因是工作调动[11][26][42] - 2024年5月31日余德忠被选举为董事长、聘任李军为总经理,原因是工作调动[26][42] - 2024年6月18日李军被选举为董事,原因是工作调动[26][42] - 2025年1月6日张俊杰因工作调动被解聘副总经理[42] 薪酬审议 - 2024年4月23日公司审议通过董事、高管及监事2023年度薪酬议案[12][40]
豫能控股(001896) - 对2024年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履职情况的评估报告
2025-04-11 22:17
人员与客户数据 - 2024年末安永华明有合伙人251人,执业注册会计师逾1700人[2] - 2023年度安永华明A股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客户共137家[2] 业绩数据 - 2023年度业务总收入59.55亿元,审计业务收入55.85亿元[2] - 2023年度证券业务收入24.38亿元[2] 合规情况 - 安永华明近三年受刑事、行政处罚0次,监督管理措施3次[5] - 13名从业人员近三年行政处罚1次,监督管理措施4次[5] 风险保障 - 已计提职业风险基金和已购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之和超2亿[12] 审计安排 - 制定的审计方案涵盖审计范围、目标等内容[9] - 配备专属审计工作团队和多领域专家后台支持团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