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002173)

搜索文档
创新医疗: 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3 18:22
文章核心观点 韩猛以公司未办理相关股份的解除限售手续为案由起诉创新医疗及公司董事,公司将聘请律师积极应诉并及时披露案件进展 [1][3] 本次诉讼基本情况 - 康瀚投资作为建华医院业绩承诺人未履行业绩补偿义务,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在锁定期满后继续限售,韩猛于2024年12月11日通过司法执行过户取得450万股限售股,近日公司收到韩猛起诉 [1] 诉讼相关内容 诉讼各方当事人 - 原告为韩猛,被告包括创新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陈海军、游向东等十位公司董事 [2] 诉讼请求 - 判令被告停止对原告股东权利的侵害,立即为原告所持450万股“创新医疗”限售股办理解除限售手续,暂计金额3041.55万元;赔偿以3041.55万元为基数,按起诉时同期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1%计算,自2024年12月13日至实际办理解除限售之日止的资金占用费损失 [1][2] 事实与理由 - 2024年11月19日因司法拍卖流拍,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将康瀚投资持有的450万股公司股份过户给韩猛,韩猛成为股东;案涉股票为创新医疗向康瀚投资非公开发行的限售股,康瀚投资承诺36个月锁定期,仅在存在盈利补偿且未实施情形时股份才继续锁定,该股票于2016年2月15日发行,限售承诺于2019年到期;上市公司及其董事会负有配合办理解除限售义务,韩猛多次沟通但公司及其董事会未依法办理解禁手续,侵害其股东权利并造成经济损失 [1][2] 公司其他诉讼仲裁情况 - 截止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尚未披露的其他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3] 案件对公司的影响 - 法院处置康瀚投资股份时已明示限售状态,为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公司将聘请律师积极应诉并及时披露案件进展 [3]
创新医疗: 关于建华医院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4-03 18:22
文章核心观点 创新医疗子公司建华医院公司就侵权责任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起因是此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建华医院公司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案件未开庭审理,暂无法判断对公司利润影响,截止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1][2] 有关本次诉讼的基本情况 诉讼各方当事人 - 原告为建华医院公司 [3] - 被告包括齐丰重工、民非建华、韩雪梅、韩飞、张丽、龙泯 [3] 诉讼请求 - 原告建华医院公司要求被告赔偿财产损失26,463,966.82元 [3] 纠纷起因 - 建华医院公司在已足额支付工程款情况下,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法院判决再向金帝公司支付工程款15,090,000.00元及逾期付款利息7,132,478.08元,最终被强制执行26,463,966.82元,公司认为各被告行为是导致其再次支付款项的直接原因 [1] 案件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 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公司暂时无法判断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将密切关注进展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公司其他诉讼仲裁事项 - 截止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尚未披露的其他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2]
创新医疗(002173) - 关于建华医院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
2025-04-03 17:45
诉讼赔偿 - 建华医院请求一齐丰重工等赔偿财产损失26463966.82元[1] - 韩飞等三人需返还共8000000元及相应利息[1][2] 过往纠纷 - 建华医院在与金帝公司纠纷中被判决再支付22222478.08元[3] - 建华医院因纠纷被强制执行26463966.82元[3] 影响情况 - 案件未开庭,暂无法判断对利润影响[5] - 截止公告日无其他重大诉讼仲裁事项[6]
创新医疗(002173) - 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
2025-04-03 17:45
股权变动 - 2024年12月11日韩猛通过司法执行过户取得450万股公司限售股[2] - 2024年11月19日法院裁定450万股公司股票抵债归韩猛,12月12日办理过户[4] 诉讼事项 - 韩猛起诉公司及董事,要求解限450万股限售股,暂计金额3041.55万元[4] - 韩猛要求按3.1%利率赔偿资金占用费损失[4] - 公司未得业绩补偿履约保证,将聘请律师应诉[7] 历史股权交易 - 2015年6月公司向康瀚投资等发行股份购建华医院100%股权[5] 限售情况 - 康瀚投资所持案涉股票限售承诺2019年2月15日到期[5] - 法院2024年11月2日明示相关股份限售状态[7]
专注心脏外科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悦唯医疗获近亿元A++轮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4-03 08:53
文章核心观点 悦唯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将用于研发新产品和推广已上市产品,强化心血管领域研发创新与市场渗透能力 [1] 融资情况 - 悦唯医疗完成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 [1] - 融资用于深化冠心病诊疗全流程创新器械和脉动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新产品研发,以及加速已获准上市的心脏稳定器等产品的市场推广 [1] 公司概况 - 悦唯医疗创立于2021年9月,由安贞医院心外科团队与器械产业资深高管携手打造,总部在北京 [1] - 公司组建了包括临床医学、医疗器械硬件和AI算法背景的复合团队 [1] - 公司研发多款医疗器械,包括新一代心脏固定器、血管吻合质控系统、冠心病评分系统等,均为国内首创或填补市场空白 [1] - 公司拥有国内外专利50余项,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1] 公司高层观点 - 联合创始人、CEO于文渊博士表示要在商业化上持续发力,力争早日实现公司经营现金流转正,产品创新是核心竞争力,欢迎有科研转化需求的医生同仁联系 [2] - 首席科学家于洋教授称“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回到临床”是产品研发核心理念,针对现有器械不足改进产品,在国产替代领域推进,研发多款创新器械 [2] 投资方观点 -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认为公司专注心脏外科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发挥医工结合优势,开发覆盖诊疗全流程的设备及解决方案,产品管线兼顾研发创新性和商业化确定性,填补细分空白市场 [3]
【机会挖掘】 创新医疗器械加速商业化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4-02 11:48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药监局发布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政策,有望推动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光大证券和财信证券看好行业发展及投资机遇并给出关注建议 [1][2] 政策内容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针对前沿领域推出创新支持政策,提出十项关键举措覆盖全链条 [1] - 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程序,明确前沿技术注册指导政策 [1] - 审批流程优化方面,将审评重心前移至研发阶段,探索“附条件批准”机制,简化人工智能产品变更注册要求 [1] 光大证券观点 - 创新医疗器械加速商业化落地,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出海,相关政策落地有望推动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快速发展 [1] - 研发储备强、品牌认知度高的细分领域龙头有望受益,建议关注产品竞争力领先企业,部分企业有取得海外收入机会 [1] 财信证券观点 - 未来行业有望依托企业技术平台化等实现多维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更高层次发展阶段,看好行业高质量发展及长期投资机遇 [2] - 看好具备自主创新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 [2] - DeepSeek等大模型助力医疗,未来AI医疗领域有望持续扩容 [2] - 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 [2] - 集采影响逐步消化,骨科耗材、电生理行业国产份额稳步提升 [2]
沛嘉医疗牵手帝斯曼-芬美意打造划时代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经济网· 2025-04-02 09:58
文章核心观点 沛嘉医疗与帝斯曼 - 芬美意生物医学业务部门签署战略创新合作备忘录,聚焦高分子瓣膜材料研发创新,有望引领全球高端医疗器械材料领域变革 [1][3] 合作双方情况 - 沛嘉医疗是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及脑血管介入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2024 年销售收入 6.1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 40%,拥有相关产品管线组合、开发团队及商业化产品和创新术式组合 [3] - 帝斯曼 - 芬美意生物医学业务部门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中国上海设有办事处及创新应用研发中心,在生物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有专业知识 [3] 合作内容 - 双方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及热塑性聚氨酯(TPU)瓣膜材料研发领域实现新突破,将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战略创新合作伙伴关系 [3] - 利用帝斯曼 - 芬美意生物材料,双方研发团队将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在新型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多领域展开合作 [3] 高分子瓣膜材料优势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强度是同等尺寸钢结构的 15 倍,采用相关技术制造的高分子瓣膜材料能代替现有心脏瓣膜动物源材料,在产品灵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方面有改进潜力 [4] - 高分子瓣膜材料是非生物源、无机材料,物理和生化性能及寿命优势明显,能适应更年轻病人,有提升产品寿命、扩大适应症和降低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两大优势 [4] 沛嘉医疗高分子瓣膜情况 - 沛嘉医疗自主研发的高分子瓣膜是新型聚合物瓣膜,使用五层仿生聚合物纤维编织物,更接近人体自体瓣膜功能,在 4 亿次加速疲劳测试后保持稳定血液动力学,预期寿命远高于生物源瓣膜材料 [4] - 该产品研发入选苏州市“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已完成动物实验,准备进入临床试验 [4] 双方表态 - 沛嘉医疗首席运营官潘孔荣称双方将进入更深层次协同,高分子瓣叶材料研发完成后将应用到各产品线,打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 [5] - 帝斯曼 - 芬美意生物医学业务部门总裁 Paul Spencer 表示致力于推进血管应用领域发展,很高兴与沛嘉合作推动愿景实现 [5]
创新医疗收盘上涨6.92%,最新市净率2.40,总市值44.3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01 16:58
文章核心观点 - 介绍创新医疗4月1日收盘情况、资金流向、业务构成及最新业绩,并给出其与行业部分公司的估值对比 [1][2] 公司情况 股价与市值 - 4月1日创新医疗收盘10.04元,上涨6.92%,总市值44.30亿元,市净率2.40 [1] 资金流向 - 4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037.47万元,近5日总体流入,5日共流入4065.73万元 [1] 业务构成 - 公司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营业务,下属建华、康华、福恬和明珠四家医疗机构,在各自医疗服务半径内有竞争优势 [1] 业绩情况 - 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亿元,同比0.53%;净利润 - 27844147.16元,同比 - 95.88%,销售毛利率10.02% [1] 估值指标 - 公司PE(TTM)为 - 92.46,PE(静)为 - 129.22,市净率2.40 [2] 行业情况 行业平均与中值 - 行业平均PE(TTM)为52.86,PE(静)为47.73,市净率3.76,总市值166.77亿;行业中值PE(TTM)为49.90,PE(静)为41.24,市净率2.80,总市值51.60亿 [2] 部分公司估值 - 普瑞眼科PE(TTM) - 185.33,PE(静)23.16,市净率2.80,总市值62.06亿;何氏眼科PE(TTM) - 165.95,PE(静)50.88,市净率1.67,总市值32.33亿等多家公司估值情况 [2]
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昌平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3-28 14:57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3月27日创新医疗(002173)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昌平区召开,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医疗器械产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会上有创新服务站落地昌平启动仪式和交流中心正式发布等重要事项 [1][3] 行业政策与发展情况 - 中央出台系列文件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推进审评审批和监管改革成效显著 [3] - 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845.5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国际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 [3] 昌平区产业情况 - 医疗器械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昌平区基础条件优越,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良好,在国家和北京市药监局指导下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3] - 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等联合签署协议在京设国家级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此次服务站落地昌平标志其在产业创新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将深化合作优化服务 [4] 交流中心情况 - 交流中心位于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与创新服务站形成“双核驱动”格局 [5] - 交流中心打造全场景复原智慧手术室,涵盖7个科室类别,精选高端医疗装备,通过多元化展示方式呈现产品功能等,展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成果 [5] 专家报告情况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分析全球医疗器械领域最新技术趋势和发展动态 [6] -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一部部长郭兆君强调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讲解创新医疗器械审评要点和常见问题 [6] 国家药监局总结情况 - 自2014年首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落地以来,已有334个三类产品获批,近两年增长显著 [7] - 国家药监局通过完善法规体系等多方面工作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7] - 医疗器械创新源于临床需求,企业是核心动力,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 [7]
创新医疗股东组团减持 旗下建华医院涉诉拖累业绩
搜狐财经· 2025-03-27 23:54
文章核心观点 创新医疗旗下医院涉诉需赔偿还款致业绩下修,连续六年亏损叠加股东组团减持引起股价大跌,投资脑机业务能否助力其走出业绩低谷仍待验证 [1][10]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上海洸焕、董事阮光寅、总裁代行财务总监马建建计划分别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3%、0.1089%和0.1791%的股份,理由为企业或个人资金需求 [1][2] - 《公告》发布次交易日,公司股价跌停,收盘价10.65元/股,跌幅9.97%;3月25日再次开盘跌停,收盘价9.59元/股,跌幅9.95% [1][2][5] - 股吧投资者不满股东组团减持,质疑公司股东不看好未来发展且有高位套现嫌疑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19 - 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 - 11.5亿元、 - 3.15亿元、 - 1.03亿元、 - 0.73亿元、 - 0.34亿元,合计亏损16.75亿元;2024年预计亏损8500万元至1亿元,六年亏损超17亿元 [3] - 公司暂无被ST和退市风险,但长期亏损或难让投资者保持信心 [3] - 计划减持股份的马建建薪酬在2019 - 2023年持续上涨,税前薪酬分别为117.06万元、136.56万元、163.62万元、167.16万元、187.96万元 [4] 旗下建华医院情况 - 2016年公司新增建华医院等三家子公司,2018年建华医院控股明珠医院,公司目前拥有四家医疗机构 [6] - 2019年开始建华医院持续亏损,2019年营收5.64亿元,同比降13.98%,净利润 - 2.65亿元,同比降356.84%,2020年亏损1.93亿元,2021 - 2023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 5069.57万元、 - 5482.39万元和 - 1347.45万元 [6] - 建华医院与前海卓越诉讼终审判决需还款3500万元,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由5000 - 6500万元扩大至8500万元至1亿元,同比下降147.90%至191.65%;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亏损6700万元至52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5.70%至139.26% [8] - 2024年12月建华医院因违反诊疗规范被责令退回医保基金321.28万元并处一倍罚款,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计减少642.6万元 [9] - 2024年9月建华医院下属明珠医院因违规受处罚,被责令退回医保基金并处约25.42万元罚款 [9] 脑机业务情况 - 2021年初公司参与投资设立博灵脑机,2024年博灵脑机针对偏瘫患者的产品进入生产样机阶段,但产品未正式上市,未产生有市场意义的销售收入 [10] - 投资脑机业务能否助力公司走出业绩低谷待时间验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