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002251)

搜索文档
深度:如何构建品牌稀缺性?
虎嗅· 2025-06-12 09:42
消费品行业竞争现状 - "卷"成为消费品领域主旋律,竞争从增长层面升级至生存层面 [1] - 竞争范围从美妆护肤、食品饮料等大品类扩展至细分小品类赛道 [1] - 品牌在平台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需遵循平台规则 [2] "卷"的本质分析 - 供给侧过度竞争源于供过于求与供给同质化 [4] - 家居家电、燃油车、服装等品类需求滞涨导致激烈竞争 [4] - 供给侧同质化表现为企业挤在同质化路径上竞争 [4] - 商业世界具备多样性,差异化创新可激发新需求 [5] 供给同质化演变 - 产品同质化在成熟品类如白色家电、手机中早已存在 [7] - 近5年品牌同质化趋势明显,源于电商降低创业门槛及资本推动 [8] - 品牌同质化表现为产品、内容、视觉等多维度模仿 [8] 品牌稀缺性构建 - 需从品牌塑造方法和品牌经营思路两个维度突破 [9][15] - 品牌塑造方法包括品牌策略、管理、传播等工具性模块 [14] - 品牌经营思路涉及商业模式、策略及组织管理等系统性闭环 [14] - 最终目标是形成差异化品牌心智与自洽商业闭环 [16] 品牌定位理论应用 - "定位"理论包含竞争战略维度与心智定位维度 [20] - 国内实践偏重心智定位,但应用存在同质化问题 [21] - 常见做法是通过品类细分叠加功能概念切入市场 [22][24] - 细分概念包括材料、人群、场景等,但多为功能延伸 [25][26] 差异化品牌塑造方法 - 基于非产品维度(人群/场景/材料)构建专家型品牌 [30] - 基于感性维度(生活方式/文化符号)塑造立体品牌形象 [31][32] - 脱离单一心智定位,构建多维品牌识别系统 [34][37] - 苹果案例展示多维品牌形象的不可复制性 [37] 品牌落地实践优化 - 避免定位三板斧(新品类+Slogan+VI)的套路化做法 [39] - 视觉VI需匹配品牌战略而非盲目追求新潮高级 [40] - 蜜雪冰城案例显示视觉与商业模式的闭环自洽 [40]
AI学习机,比的是什么?
36氪· 2025-06-11 20:09
行业概况 - AI学习机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136.6% [13] - 2025年学习机销量预计突破700万台 接近iPad在中国市场的800万台销量 [3] - 行业呈现三大阵营格局:教培系(学而思/猿辅导)、科技派(科大讯飞/小度)、老牌厂商(步步高/读书郎) [13][15][17] 产品特征 - 价格高端化 学而思最新款售价8299元 相当于iPhone 16 Pro Max [3][15] - 核心功能升级 支持智能语音交互/1v1个性化辅导/云端实时更新题库 [7] - 场景专一化 彻底屏蔽游戏社交软件 配合家长端APP实现学习监测 [9] 技术演进 - 采用双核架构 学而思搭载自研九章大模型与DeepSeek通用模型 [15] - 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支持数学追根溯源功能 [15] - 老牌厂商算法依赖外部合作 难以实现动态知识图谱 [17] 竞争要素 - 题库数据为核心 需覆盖全国各省市真题/模拟题/名校试卷 [18][20] - 垂直领域内容成壁垒 艺术/音乐/编程等细分赛道积累不足 [20] - 解题准确性是关键 需优化算法减少逻辑错误和过度推理 [20] 市场需求 - "双减"政策推动需求 替代线下补习班和线上网课 [11] - 解决教育资源不均 三四线城市可获取内置名师课程 [11] - 满足碎片化学习 提供实时解题思路和灵活学习时间 [11] 产品局限性 - 非万能解药 效果取决于学生主动性和使用方法 [22] - 附加功能冗余 视频通话/家长伴读等非核心需求 [23] - 本质仍是工具 不能替代系统化学习过程 [23]
胖东来营收已破百亿:它只是做了一个商超该做的事
观察者网· 2025-06-08 15:24
业绩表现 - 2024年头5个月营收突破101.76亿元,月均销售额约20亿元,其中6月头两天销售额超1.5亿元 [1] - 超市业态销售额最高达55.66亿元,百货和珠宝分别贡献超10亿元收入 [1] - 2023年业绩增长超50%,此前多年维持在50-70亿元规模 [5] 经营模式 - 全面公开销售数据与管理制度,包括具体店铺、产品类目、人员流失率等经营维度 [3] - "调改"策略涵盖人货场三方面: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与福利、调整商品结构、优化动线布局 [5] - 自有品牌在调改门店中表现突出,曾撑起70%日营业额 [6] 行业影响 - 成为行业标杆和学习模板,吸引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等企业高管参观 [3] - 帮助步步高和永辉超市调改后,门店客流显著增加 [5][6] - 调改后的超市被视为"胖东来概念股",相关文章阅读量达普通文章十倍 [6] 企业文化 - 核心文化为"自由·爱",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权益 [10][12] - 设立"委屈奖"等创新制度,平衡顾客与员工权益 [12] - 员工薪资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如店长薪资从44193元提升至80000元 [13] 行业对比 - 与永辉、中百、人人乐等亏损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4] - 2023年消费复苏艰难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5] - 行业面临洗牌,步步高营收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永辉自2021年亏损超95亿元 [17] 商品策略 - 自有品牌(DL标志)成为调改重要内容,调改20天后商品结构达胖东来90% [5] - 优化商品结构,汰换70%非食类产品并重新配置 [5] - 对消费者和市场有深刻洞察,商品力与服务并重 [14]
教培之后 学习机大战行至中场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9:17
市场概况 - 学习机市场在过去两年从零起步,销量突破一千多万台,成为教育和3C市场中最亮眼的单品 [1] - 2025年一季度学习平板全渠道销量达126.5万台,同比增长29.4% [1][4] - 义务教育在校生1.6亿人,市场渗透率不足10%,每年新增1000万一年级学生,40%用户存在换机需求 [6] - 2025年教育企业密集推出新品,包括猿辅导"小猿AI学习机"、学而思P/S/T系列、作业帮X50等 [5] 需求驱动 - 三、四线城市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迫切,但价格敏感度高,线下辅导班或线上课程年费用易超万元 [3][13] - 学习机提供课程+陪伴功能,满足家长辅导和监管需求,下沉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刚性 [11][12] - 中端价位(2000-3999元)占57.2%市场份额,作业帮和学而思分别以46.7%和16.4%领跑该区间 [13] 渠道策略 - 品牌加速线下门店布局,作业帮覆盖全国主流省市,猿辅导计划2025年二三线城市门店数量翻倍 [14] - 下沉市场用户依赖实体店体验,门店成为触达消费者的有效方式 [14] - 营销全面铺开,电梯广告、社群推广和直播电商共同推动订单增长 [3] 技术升级 - DeepSeek大模型使成本下降八九百倍,性能年提升40%-50%,推动一体化学习方案落地 [3][16] - AI交互拟人化,可识别错因、情绪和学习能力,接近"一对一"教师水平 [16][17] - 教育垂类模型需严格调试,作业帮、学而思等结合DeepSeek实现"通用+教育"模型融合 [18]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2025年Q1前六大品牌(作业帮、学而思、科大讯飞等)合计占74.4%份额 [20] - 教育品牌线上销量占比从2023年Q1的10.3%升至2025年Q1的59.3%,反映用户转向系统化学习解决方案 [20] - 三类企业参与竞争:电教企业(如步步高)、科技企业(如科大讯飞)、教育企业(如作业帮) [20] 产品开发 - 学习机需覆盖全科内容+常态化交互,教研团队能力比硬件更重要 [21][22] - 内容需适配使用场景,包括讲解时长、提问设计、画面风格等细节 [21][22] - 教育企业积累的学情数据和大模型形成"数据飞轮",驱动产品迭代 [17][22]
三类方式化解风险 年内28家公司“脱星”“摘帽”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08
上市公司"脱星摘帽"概况 - 2024年6月3日至4日,国瑞科技、先锋新材、威帝股份3家上市公司完成"摘帽"或"脱星" [1] - 截至6月3日,2024年累计28家上市公司实现"脱星摘帽",数量超过去年同期 [1] - "摘帽"公司中14家为ST公司,14家为*ST公司 [2] "脱星摘帽"实现路径 - 财务改善型:天目药业2024年营收2.17亿元(同比+78.44%),净利润1524.58万元实现扭亏,通过聚焦中成药/原料药主业及降本增效 [3] - 破产重整型:步步高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供应链,2023年9月完成重整后经营业绩显著改善 [3] - 内控修复型:多家公司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完成内控缺陷整改 [4] 行业专家观点 - "摘帽"公司具有困境反转特征,行业景气驱动型公司更具持续性 [1] - 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财务改善、内控修复与司法重整三类方式 [2] - 破产重整企业通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剥离低效资产及债转股化解债务危机 [2] 监管政策动向 - 监管部门加强对"保壳式摘帽"的监管,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查和持续经营能力穿透核查 [5][6] - 明确重整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强化关联交易穿透核查 [6] - 通过制度迭代封堵套利漏洞,推动形成"退得下、退得稳"的市场机制 [6]
胖东来vs奥乐齐:零售企业最该抄谁的作业?
36氪· 2025-05-30 20:14
行业趋势 - 传统零售企业一季度财报显示增速放缓、利润下滑成为不可逆趋势 [1] - 行业探索突围路径中,奥乐齐(ALDI)与胖东来因独特商业模式成为标杆案例 [1] 奥乐齐商业模式分析 核心优势 - 采用"高质低价"硬折扣模式,全球第九大零售商地位 [1] - 单店SKU严格控制在2000个以内(传统商超的1/10),聚焦高频刚需商品实现规模采购 [3] - 自有品牌占比超90%,通过全球直采和代工模式消除中间商环节 [4] - 中国本土化供应链优化:80%供应商为中国企业,开发低盐酱油等适配产品 [4] 运营细节 - 仓储式陈列+电子价签降低人工成本,生鲜品类产地直采价格比沃尔玛低20% [5] - 全球化扩张采用"由近及远"策略,英国门店69%商品来自本土供应商 [6][7] - 中国采用"社区+写字楼"复合选址模式,全球超10000家门店覆盖20余国 [7] 胖东来模式分析 成功要素 - 河南区域龙头,13家门店以"无理由退货""员工月薪近万元"等极致服务著称 [8][9] - 员工薪酬占净利润50%,高度依赖创始人于东来的人格化领导 [9] 局限性 - 明确不进行全国扩张,成功依赖许昌地域文化和低竞争环境 [10] - 商品价格偏高,利润分配挤压再投资空间,供应链局限于区域采购 [11] 中国零售业转型方向 消费趋势契合 - 43%中国消费者严格控费,37%主动寻求低价商品,奥乐齐"质价比"策略更匹配主流需求 [13] - 盒马奥莱通过精简SKU与自有品牌占比提升,已在中国开设60余家门店验证模式可行性 [14] 可复制路径 - 构建垂直供应链:永辉"正品折扣店"探索直采,叮咚奥莱依托前置仓实现生鲜快速配送 [16] - 发展自有品牌:盒马奥莱淘汰64% SKU聚焦刚需单品,开发适配区域需求的产品 [17] - 本地化创新:奥乐齐在中国推出小包装商品和中式熟食,建议北方增面食、南方加海鲜供应 [18] 模式对比结论 - 胖东来模式存在地域依赖与成本天花板,标准化复制难度高 [19] - 奥乐齐系统性供应链管理+标准化运营更易模仿,盒马奥莱等企业已初步验证本土化可行性 [14][19]
零售板块短线走低 国光连锁跌停
快讯· 2025-05-30 09:43
零售板块短线走势 - 国光连锁(605188)跌停 [1] - 国芳集团(601086)、步步高(002251)、赫美集团(002356)、中百集团(000759)、皇庭国际(000056)等跟跌 [1] 资金流向 - 暗盘资金流向曝光 [2] - 可提前捕捉庄家建仓信号 [2]
十年百倍,“中国巴菲特”段永平的20大投资心法
36氪· 2025-05-30 07:21
段永平商业成就 - 成功创立小霸王和步步高两个消费电子品牌[1] - 将步步高一分为三衍生出OPPO、vivo和小天才三个知名品牌[1] -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自称是其徒弟[1] 投资理念与业绩 - 2001年以每股0.8美元买入网易,10年后以超100美元清仓,获得超百倍收益[2] - 重仓苹果、通用、茅台、腾讯等股票均取得丰厚收益[2] - 强调"平常心""本分""长期主义"等投资理念[2] 投资核心原则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4] - 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5] - 风险是决定是否投资的第一考量[6] - 投资要用闲钱,否则就是投机[7] - 投资像种田,投机像狩猎[8] - 任何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10] 投资方法论 - 不设定具体投资回报率目标[11] - 市场短期可能错误但长期有效[12] - 不做空、不借钱、不懂不碰[13] - 好公司比好价格更重要[20] - 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是理解公司的关键[13] - 估值需要多年积累而非简单公式[18] 企业分析框架 - 商业模式是公司赚钱的模式,好模式有护城河[22] - 产品差异化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23] - 品牌是产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24] - 企业文化决定什么是对的事情[25] - 利润之上的追求更能看到事物本质[26] - 平常心才能本分,认清事物本质[27] 经营理念 - 消费者导向比竞争导向更重要[28] - 聚焦用户真实需求而非短期生意[29] - 选人时合适性(价值观)比合格性(能力)更重要[30]
永辉新调改门店通州爆火,“胖东来模式”带来了哪些改变?
贝壳财经· 2025-05-29 22:58
行业转型动态 - 北京永辉超市通州万达店完成"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是北京第七家调改门店,首次引入餐吧、家居生活馆、家电生活馆等商业配套和服务 [1][2] - 作为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转型试点,北京商超企业加速转型步伐,"学习胖东来"从去年第三季度启动,永辉、物美等超市都加入其中 [1] - 目前北京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已达7家,截至5月27日全国调改店共84家,预计7月底全国调改店将达到150家,2026年农历春节前目标锁定300家 [2] - 物美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北京学清路店营业,是物美发布30周年升级战略后的首个示范项目,2025年内将完成全国30余家重点门店的调改升级 [5] - 湖南零售龙头步步高在2024年关闭74家低效门店,保留59家优质门店,打造"胖东来式"标杆店 [6] 调改门店变化 - 调改门店从卖场环境、商品结构、服务细节、员工成长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2] - 调改后的门店过道扩宽到4米、货架高度统一降至1.6米、取消了强制动线,暖色系的射灯让商品更清晰 [2] - 商品结构方面大量新增高质价比商品,补全商品功能,保留一、二线可靠品牌,现制现售商品比例增加至20%左右 [2] - 调改后的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商品结构的80%,物美学清路店调整后的商品结构接近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 [2][5] - 物美学清路店商品数量精简至约1万支,其中70%为新增商品,进口商品占比达15%,同时引入68款胖东来商品 [5] 业绩表现 - 永辉超市通州万达店开业前4天累计销售额突破700万元,进店客流量同比增长超200% [3] - 步步高16家调改门店2024年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26%,进店客流突破200万人次 [6] - 步步高熟食区同比增长2077%,面包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708%,水果区销售额同比增长716% [6] - 长沙梅溪湖店在春节期间单日销售额突破520万元,创历史新高 [6] - 永辉超市2024年全年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滑14.07%,净亏损14.65亿元 [8] - 2025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174.79亿元,同比下降19.3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9.96% [8] 供应链与模式变革 - 永辉超市进行供应链改革,聚焦核心大供应商,去除中间商的加价,去除供应商的各项费用、降低成本,同时去掉低效的供应商 [3] - "学习胖东来"需要对供应链的模式和机制进行变革,同时在组织上进行变革 [4] - "胖东来模式"提高了国内传统商超的商品和服务水平,让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更好的商品,更好的服务 [4] - 业内担忧"学习胖东来"可能陷入同质化困境,专家认为应理解胖东来背后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和区域特色进行商品和服务上的创新 [6] - 一些超市为借助胖东来的网红效应提升自家商品的影响力,以相似包装的商品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胖东来DL"品牌 [7] 行业展望 -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胖东来模式"是传统商超升级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比较可靠的方向,可能会有更多的商超"学习胖东来" [8] - 实现整体的供应链变革、组织变革过程非常艰难,调改门店营业收入提高了,但利润可能并没有提高 [9] - 只有整个供应链模式完成变革,有足够的规模效应后,才容易实现盈利,才说明这种调改转型是成功的 [9] - "胖东来模式"普及之后,经过若干年,可能又会催生出新的模式和业态 [9]
白兔集团3.6亿元欲入股张小泉!新资本能否解老字号困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20:31
股权拍卖与股东结构变动 - 张小泉控股股东通过两轮司法拍卖被动减持3165万股股份,总成交金额超4亿元,其中自然人杨涛以5017.84万元竞得320万股,白兔集团关联方兔跃呈祥以3.58亿元竞得2845.63万股 [1][2] - 若两次拍卖股份完成过户,张小泉集团持股比例将从48.72%降至28.23%,但公司声明控制权不会变更 [2][4] - 被动减持行为违反IPO锁定期减持承诺,张小泉集团及相关个人需公开说明原因并致歉,所持股份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 [4][5]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1.9%至9.0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微降0.3%至2504万元,连续三年下滑 [6][7] - 主营业务生活五金制品收入占比99.3%,刀剪类产品收入增长16.53%至6.54亿元,但家居五金及其他品类收入下滑 [7] - 销售费用同比增14.32%至1.69亿元,研发费用逆势收缩,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7%至654.7万元 [7][8] 债务风险与法律纠纷 - 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当前被执行总金额超39亿元,涉及8笔逾期债务合计6.53亿元,对外担保违约代偿本金达46.15亿元,总债务风险敞口58.24亿元 [8][9][10][11] - 2024年因52.4亿元债务逾期导致控股股东所持7600万股(占总股本50.19%)被全部冻结 [9][10] 竞拍方白兔集团的战略布局 - 竞拍方兔跃呈祥实控人为头部MCN机构白兔集团创始人王傲延,该机构以抖音电商为核心业务,孵化多个现象级带货KOL [12][14] - 白兔集团近年加速全渠道布局,2024年投资步步高超4亿元并进入董事会,计划合资拓展线下美妆及日用品协同业务 [16][17] - 同步推进跨境出海战略,2022年投资印尼TikTok电商服务商,2024年与泰国商务部探讨供应链合作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