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002254)
搜索文档
泰和新材,入局热管理新材料
DT新材料· 2025-10-13 00:05
泰和新材POD导热膜项目进展 - 公司明确表示其开发的是以POD为基材的高性能导热膜材料,与之前提及的芳纶导热膜并非同一产品 [2] - 该项目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在电子设备散热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 - POD材料主链中的刚性共轭杂环使其具有优异的热和机械性能、高化学稳定性等 [2] POD材料特性与传统合成方法 - POD是一类重要的功能型杂环聚合物,具有独特电子和光物理性质,应用于化学传感、耐高温材料、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 [2] - 传统合成方法需在脱水剂或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反应,原料种类有限或毒性较大,操作复杂,且产物可能存在结构缺陷 [2] - 合成上的困难极大地限制了POD材料的结构多样性及更多功能应用 [2] 手机散热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 - 智能手机已成为集高性能计算、AI推理、超高清影像处理于一体的移动终端,算力需求持续攀升导致处理器功耗和热量输出增加 [2] - 散热技术从早期的天然石墨片、铜箔演进到石墨烯导热膜、人工合成石墨膜、VC均热板等方案 [2] - 手机用散热膜年需求量以亿片计,是一个体量巨大且快速迭代的市场 [7] - 2025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预计达到1.18亿台,同比增长59.8%,市场占比约40.7%,将进一步拉动热界面材料市场需求 [11] 人工合成石墨膜市场格局 - 人工合成石墨膜面内热导率可达1800 W/mK,主流合成路径以聚酰亚胺为基材,通过碳化、石墨化工艺制备 [3] - 该技术路线工艺难度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全球供应商较少,主要由杜邦、钟渊化学、宇部兴产、韩国SKC、迈达科技等企业占据 [3] - 国内石墨膜厂商主要包括中石科技、思泉新材、飞荣达、苏州天脉等 [6] POD材料与PI基石墨膜对比 - POD作为一种高性能有机聚合物,具备良好热稳定性和成膜性,在成本上可能比PI基材更具优势 [4] - 若石墨化处理充分,POD基导热膜面内导热率有望接近PI基石墨膜,为下游电子散热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4] - 公司切入POD基导热膜,体现出其在电子散热材料领域的战略延伸 [5] 主动散热技术发展趋势 - 华为、OPPO等厂商逐渐带领主动散热技术走上舞台,微型风扇、压电微泵等新方案出现,是行业对高功耗时代的集体回应 [9] - 主动散热通过驱动空气/液体流动加速热交换,散热效率高,但具有额外功耗,对堆叠和空间设计有挑战 [10] - 被动散热依靠材料本身导热扩散,能耗几乎为零,占用空间小,但散热效率中等,已趋于成熟 [10] - 国内压电风扇和微泵供应商包括汇通西电、谐振精密、西喆电子、蚂蚁动力、汉得利、南芯科技、上海艾为电子、威图流体等 [10] 行业活动与平台服务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召开,设置消费电子热管理专题板块 [11] - 大会将深入探讨前沿热管理材料、组件以综合解决方案,同期举办热科学论坛、电池热管理论坛、芯片热管理论坛等专题论坛 [13] - DT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服务 [14]
泰和新材涨2.13%,成交额7417.5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7.7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9日盘中股价上涨2.13%至10.09元/股,成交金额7417.53万元,换手率0.91%,总市值86.4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7.75万元,其中特大单卖出247.76万元占比3.34%,大单买入1428.60万元占比19.26%同时卖出1368.59万元占比18.45%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90%,近5个交易日上涨3.59%,近20日上涨1.51%,但近60日下跌4.27% [2] - 公司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8日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5月20日,于2008年6月25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氨纶纤维、芳纶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收入构成为:安防与信息及新能源产业用产品占比61.46%,先进纺织品占比37.72%,其他占比0.82%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纤维-其他化学纤维,概念板块包括应急管理、军民融合、小盘、铁路基建、航天军工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03亿元,同比减少2.48%,归母净利润2634.1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7.5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8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59亿元 [3]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4.20万,与上期持平,人均流通股19495股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557.50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股东持股540.78万股较上期减少58.89万股,广发聚丰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3]
2025年1-8月中国合成纤维产量为5277.3万吨 累计增长5.7%
产业信息网· 2025-10-09 11:25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8月中国合成纤维单月产量为680万吨,同比增长7.5% [1] - 2025年1月至8月中国合成纤维累计产量达到5277.3万吨,累计增长5.7% [1] 相关上市公司 - 行业重点公司包括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新凤鸣、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吉林化纤、华峰化学、澳洋健康、泰和新材、江南高纤 [1] 数据来源 - 行业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 - 相关行业报告由智研咨询发布 [1]
时评 | 一场足球赛,为何成为烟台企业的“秀场”
新浪财经· 2025-09-30 21:05
赛事赞助规模与结构 - 累计有40余家企业单位赞助资金及物资总价值近千万元,创下烟台足球赛事招商新纪录 [3] - 赞助体系覆盖全级别,包括1家主赞助商、10家高级赞助商、11家中级赞助商、10家初级赞助商及11家普通赞助商 [3] - 赞助物资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包括多款烟台地方特色产品 [3] 赞助商阵容与产业代表性 - 赞助商名单堪称烟台制造业代表,涵盖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商业航天等行业龙头企业 [5] - 烟台银行作为唯一主赞助商,与市体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将金融资源导入体育设施建设、赛事运营等关键领域 [5] - 十家高级赞助商为烟台经济支柱,如万华化学是全球主要MDI供应商,泰和新材的高性能纤维产品极具竞争力 [5] 重点赞助企业业务概况 - 招金矿业是国内黄金勘探、开采和冶炼头部企业,龙口联合化学是国内有机颜料领军企业并积极拓展半导体产业链 [5] - 东方电子业务覆盖40余国,杰瑞石油的高端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冰轮环境专注于工商业制冷设备 [6] - 南山控股为综合性企业集团,东方星链是中国“AI+航天”领军企业 [6] 烟台制造业生态与产业实力 - 截至2025年8月,烟台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36家、单项冠军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71家等,数量均居全省前3位 [8] - 2024年烟台六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占规上工业的83.2%,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形成完整产业链 [9] - 当地企业如龙口三元铝材的饮料罐拉环占全球半数,睿创微纳红外探测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8]
每日速递|楚能新能源70GWh产能签约襄阳
高工锂电· 2025-09-30 17:18
电池 - 亿纬锂能接连获得海外储能订单 包括与TSL Assembly约定在2026-2030年期间于中东欧部署总规模1GWh储能系统项目 以及与波兰CommVOLT签署500MWh战略合作协议[2] - 楚能新能源规划年产能70GWh的锂电池产业园签约襄阳 项目聚焦储能电池 动力电池 Pack 预制舱的研发与制造[2] - 蔚蓝锂芯表示其电芯目前不直接供货BBU终端厂商 BBU领域是公司未来规划的产品应用领域 目前量很小 本年度对公司无重大影响[3] - 大圆柱锂电池企业兆科能源完成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为投控东海 融资将用于扩大产能和提升技术优势 其贵州生产基地总投资2.5亿元 占地3万平方米[4][5][6] 材料 - 厦钨新能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有效期至2028年9月30日 双方将在消费电子 动力 低空及AI 机器人等领域锂电池用三元材料 钴酸锂等产品的原材料供应链建立长期合作 并计划在上游镍 钴 锰等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开展合作[7] - 丰元股份全资子公司丰元锂能以3000万元收购其控股孙公司安徽丰元3.32%的少数股东权益[10] - 华友钴业子公司衢州新能源与LGES签订协议 约定2026-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 同时子公司成都巴莫及匈牙利巴莫与LGES及其波兰工厂签订合同 约定同期供应三元正极材料产品合计约8.8万吨 预计将对公司2026-203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12] - 英联股份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至16.5亿元 同比增长9.49%-10.83% 归母净利润3450万元至3750万元 同比增长1531.13%-1672.97%[12] - 泰和新材的芳纶隔膜已应用于海外的算力中心[13] 锂矿 - 江西宜春涉锂矿山企业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工作取得进展 国轩高科提交的报告已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批 宁德时代亦被透露一同提交报告并通过[15]
为电池安全与轻量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齐鲁晚报· 2025-09-30 12:00
公司核心战略举措 - 构建创新平台以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投资建设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解决实验室技术向规模化生产转化的行业共性难题 [1] - 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核心产品优势向上游布局关键原料并向下游发展深加工 通过双招双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1] - 拓展新兴业务 瞄准新能源汽车赛道 已有芳纶涂覆锂电隔膜等四项增量业务投产 为电池安全与轻量化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 - 深化产学研合作 借助外部智力资源保持技术领先 [2] - 提升产品力 形成技术—产能—场景闭环以精准满足市场需求 [2] - 聚焦可持续发展 开发绿色产品并构建覆盖全价值链的绿色解决方案 [2] 公司历史成就与技术优势 - 公司自1987年创建以来坚持以创新为引领 填补了国内氨纶 间位芳纶等5项产业化空白 攻克了发光纤维 生物基芳纶等5项全球空白技术 [2] - 核心产品在安全防护 信息通信 交通装备等领域建立起显著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优势 [2]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氨纶产业的开拓者和芳纶产业的领军企业 [1]
山东新材料“四大巨头”硬核亮相
齐鲁晚报· 2025-09-30 12:00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四家新材料领军企业集体亮相 展示了该省在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与产业链发展成就 [1] - 这些企业作为细分领域的"国家队"和"链主" 其发展路径勾勒出山东新材料产业从突破封锁、自主可控到迈向高端、赋能千行百业的奋进历程 [1] - 拥有"硬核科技"的领军企业正成为推动山东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2] 参会企业及其核心成就 -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碳纤维工程化的企业 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碳纤维的"三封锁"局面 [1] -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在低介电、低膨胀等特种玻璃纤维领域连续突破美日技术垄断 成为全球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1] -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填补了国内氨纶、间位芳纶等5项产业化空白 [1] - 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无氧工艺"等三大核心技术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成为全球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第一梯队 [2] 创新驱动与产业链布局 - 光威复材形成了从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制件乃至核心生产装备的全产业链布局 [1] - 泰和新材通过建设中试基地、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兴业务等六大举措系统性地培育新质生产力 [2] 产品应用与战略方向 - 光威复材的碳纤维支撑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2] - 泰山玻纤的特种玻纤为AI服务器、高端芯片封装提供关键基础材料 [2] - 泰和新材的芳纶及其制品服务于安全防护与新能源电池安全 [2] - 正海磁材的高性能磁钢驱动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的绿色浪潮 [2] - 山东新材料产业战略方向是面向未来 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