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世宝(002703)
搜索文档
浙江世宝:世宝控股9月22日、23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5%公司A股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23 21:01
控股股东减持 - 浙江世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及23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A股股份12,360,747股 [1]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50% [1] - 本次权益变动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为301,141,431股 [1] 持股比例变动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38.11%降至36.61% [1] - 持股比例变动幅度达1.50个百分点 [1] - 变动幅度触及1%整数倍披露要求 [1]
浙江世宝:世宝控股累计减持1.5%A股股份
格隆汇· 2025-09-23 20:53
股东减持情况 - 世宝控股于2025年9月22日及23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A股股份12,360,747股 [1] - 本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50% [1] 持股结构变动 - 权益变动后世宝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为301,141,431股 [1] - 合计持股比例由38.11%下降至36.61% [1] - 持股比例变动触及1%整数倍(38%、37%)[1]
浙江世宝:控股股东世宝控股9月22日、23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50%公司A股股份


新浪财经· 2025-09-23 20:52
控股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世宝控股于2025年9月22日及23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A股股份1236.07万股 [1]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50% [1] 持股结构变动 - 权益变动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A股股份3.01亿股 [1] - 合计持股比例由38.11%降至36.61% [1] - 持股比例变动触及1%整数倍 [1]
浙江世宝(002703.SZ):世宝控股累计减持1.5%A股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23 20:40
股东减持情况 - 世宝控股于2025年9月22日至23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A股股份12,360,747股 占总股本比例1.50% [1] - 权益变动后世宝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为301,141,431股 持股比例由38.11%降至36.61% 变动幅度达1.50个百分点 [1] - 本次持股比例变动触及38%至37%的1%整数倍阈值 符合权益披露要求 [1] 技术指标表现 - MACD指标出现金叉买入信号 预示股价可能开启上涨趋势 [2] - 部分个股在金叉信号形成后呈现良好涨势 显示技术面改善迹象 [2]
浙江世宝(002703) - 浙江世宝: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的公告


2025-09-23 20:34
控股股东减持 - 2025年8月29日披露减持预披露,世宝控股拟减持不超16,452,647股,不超总股本2%[2] - 9月22 - 23日大宗交易减持12,360,747股,占总股本1.50%[3] 权益变动 - 变动后,世宝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占比由38.11%变为36.61%[3] - 世宝控股持股占比由34.90%变为33.40%[5] 股份情况 - 变动后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由35.70%变为34.20%[5]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2.41%未变[5] 其他 - 减持与计划一致,截至公告日未实施完毕[6] - 本次变动无违规情况[6]
浙江世宝现32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1.3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8:11
大宗交易概况 - 9月23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32笔成交 合计成交量1159.47万股 成交金额1.36亿元 成交价格均为11.72元 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18.16%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34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1.45亿元 [3] - 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20笔交易的买方或卖方营业部中 合计成交金额9623.69万元 净买入9623.69万元 [2] 二级市场表现 - 当日收盘价14.32元 单日上涨9.98% 日换手率14.33% 成交额11.48亿元 [3] - 近5日累计上涨5.45%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81亿元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71亿元 [3] - 最新融资余额3.11亿元 近5日增加1498.62万元 增幅5.07% [4] 交易结构分析 - 所有大宗交易均通过中信证券浙江分公司作为卖方营业部完成 [4][5][6][7] - 买方营业部包含机构专用席位及多家券商营业部 包括中国银河证券 华泰证券 中信建投证券等 [4][5][6][7] - 单笔成交量在17.07万股至181.99万股之间 单笔成交金额在200.06万元至2132.98万元之间 [4][5][6][7] 公司基本信息 -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2日 注册资本82263.2384万人民币 [4]
今日共49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15.71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9-23 17:44
大宗交易总体情况 - 当日A股市场发生大宗交易个股数量达49只 总成交金额为15.71亿元[1] - 宁德时代以4.42亿元成交额位居首位 长川科技和浙江世宝分别以1.58亿元和1.36亿元跟随其后[1] 交易价格结构 - 平价成交股票13只 溢价成交2只 折价成交34只 折价交易占主导地位[1] - 振华科技溢价率6.1% *ST正平溢价率5.6% 位列溢价前两位[1] - 酉立智能折价率26.39% 广立微折价率23.83% 盟固利折价率21.63% 为折价率最高前三名[1] 机构席位买入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宁德时代4.42亿元 长川科技1.58亿元 浙江世宝9623.69万元 占据买入额前三[1] - 海光信息获机构买入3536.25万元 东方盛虹获2997.86万元 德尔玛获1497万元[1] - 灿芯股份(1366.46万元) 汉马科技(1069.9万元) 江波龙(718.62万元) 盟固利(675.9万元) 中际旭创(434.29万元)均获机构买入[1] 机构席位卖出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宁德时代4.42亿元 与买入额完全对冲[1] - 柳工被机构卖出593.8万元 国瓷材料被卖出509.18万元 中际旭创被卖出434.29万元[1] - 东华软件遭机构卖出206.89万元[1]
浙江世宝9月23日现32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1.36亿元 其中机构买入9623.69万元 溢价率为-18.16%
新浪财经· 2025-09-23 17:29
股票交易活动 - 浙江世宝于9月23日收涨9.98%至14.32元,并发生3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量1159.47万股,成交金额1.36亿元 [1] - 所有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均为11.72元,较收盘价14.32元存在18.16%的折价,显示统一的大幅折价交易模式 [1][2][3][4][5][6][7][8] - 近3个月内该股累计发生34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1.45亿元,显示持续的大宗交易活动 [8] 资金流向 - 该股近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5.45%,同时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1.43亿元,显示资金积极流入 [8] - 买方营业部中出现大量机构专用席位,包括第1、3、4、5、6、7、8、9、10、11、12、13、16、23、26、27、28、29、30、31笔交易,表明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 [1][2][3][4][6][7][8] - 卖方营业部高度集中,32笔交易中有31笔卖方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显示筹码集中卖出 [1][2][3][4][5][6][7][8] 交易结构分析 - 单笔成交规模差异显著,最小成交17.07万股(200.06万元),最大成交181.99万股(2132.98万元),显示交易参与者多样性 [3][7] - 除机构专用外,买方还包括多家券商营业部,如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深圳分公司、中信建投北京望京营业部、华泰证券多家南京营业部等,分布地域广泛 [1][5][6][8] - 交易时间集中发生在同一交易日,且所有交易价格完全一致,表明可能为事先安排的大宗股份转让 [1][2][3][4][5][6][7][8]
浙江世宝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1159.47万股,成交额1.3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16:48
交易概况 - 浙江世宝于9月23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量为1159.47万股,成交金额达1.36亿元 [1] - 该笔大宗交易占当日总成交额的10.58% [1] 价格分析 - 大宗交易成交价为11.72元,较市场收盘价14.32元出现折价 [1] - 折价幅度达到18.16% [1]
机器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汽车零部件ETF(562700)逆势上涨,旭升集团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3:45
市场表现 - 9月2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落 但汽车配件概念逆市上涨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涨幅0.13% 成交额达1754万元 稳居同类第一[1] - 持仓股旭升集团、永鼎股份、大洋电机、万向钱潮涨停 沪光股份涨超9% 松源安全、均胜电子、浙江世宝、爱柯迪跟涨[1]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较多共通点 汽车零部件公司加大机器人布局[1] - 持仓股汇川技术、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双环传动、长盈精密均属于机器人概念股[1]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第二曲线" 有望打开行业增长天花板[1] 产品结构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跟踪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931230.CSI)[1] - 覆盖汽车系统部件、汽车内饰与外饰、汽车电子、轮胎等领域[1] - 在国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 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