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300152)

搜索文档
新动力(300152)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6-22 15: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90,073,311.00元,同比下降6.50%[1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417,182.80元,同比改善35.31%[1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665元/股,同比改善35.31%[16]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7,733,912.15元,同比改善35.24%[16] - 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18]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1,491,782.08元,第二季度大幅增长至71,281,366.03元(环比增长126.4%),第三季度继续增长至86,326,118.38元(环比增长21.1%),第四季度骤降至974,044.51元(环比下降98.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第一季度亏损16,225,616.81元,第二季度扭亏为盈8,929,426.06元,第三季度盈利5,391,279.52元,第四季度大幅亏损37,739,688.95元[20]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90,073,311元,同比下降6.50%[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67.01%,金额为121,431,569.66元,同比增长7.78%[50] - 销售费用13,920,345.08元,同比下降15.63%[55] - 管理费用57,173,414.34元,同比下降7.02%[55] - 财务费用4,455,889.29元,同比大幅增长77.70%,主要由于贷款利息[56] - 研发费用7,762,077.17元,同比增长8.01%[5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801,389.44元,同比增长1,454.48%[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一季度为10,994,576.63元,第二季度降至1,005,678.62元(环比下降90.9%),第三季度回升至7,467,655.36元(环比增长642.7%),第四季度达到13,883,469.83元[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30,801,389.44元,同比增长1,454.48%[61] 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4年为326,945.47元,较2023年-103,703,492.53元大幅改善[61]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33,501,000.00元,较2023年下降53.40%[6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24年为10,092,689.22元,较2023年-117,868,418.36元显著改善[61] 资产和负债 - 2024年末资产总额为756,173,917.29元,同比下降3.48%[16]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0,519,821.94元,同比下降25.14%[16] - 存货年末金额为237,221,678.88元,占总资产比例31.37%,较年初增长7.13%[67] - 合同负债年末金额为186,456,436.02元,占总资产比例24.66%,较年初增长4.68%[67] - 长期股权投资年末金额为28,867,466.38元,占总资产比例3.82%,较年初下降0.71%[67]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为71,390,958.00元,较期初减少35,544,331.14元[68] 研发和技术创新 - 公司累计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3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6] - 报告期内公司取得17项专利授权,包括11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37][38][39] - 公司开发的1.4MW掺氨燃气燃烧器在掺烧30%能量比氨气工况下实现NOx排放最低376mg/Nm³,氨逃逸<3mg/Nm³[39] - 公司开发的1.4MW掺氢燃烧器实现0~100%任意比例掺氢工况,NOx排放<30mg/Nm³,N2O零排放[40] - 公司已完成10MW级掺氢燃烧器及系统设计,等待应用示范项目验证[41] - 公司下设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备亚洲规模最大的燃烧试验室[36] - 公司主要研发项目包括兆瓦级掺氨燃气燃烧特性试验和掺氢燃烧装置特性验证试验[39][40] - 研发投入金额2024年为7,762,077.17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8%,较2023年增长0.55个百分点[58] - 研发人员数量2024年为46人,较2023年减少2.13%,但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20.00%[58] - 兆瓦级掺氨燃气燃烧器测试结果显示掺氨能量比≥30%,功率≥1MW,NOx转化率<1%[57] - 兆瓦级掺氢燃气燃烧器测试结果显示掺氢能量比≥70%,功率≥1MW,NOx排放<30mg/Nm3[57] - 2024年研发人员中40岁以上占比从2023年的17.02%上升至28.26%,增幅达62.50%[58] - 新型点火器已完成开发并投入项目使用,预计可减少现有点火器故障率[57] 业务表现 - 公司合作方式以EP和EPC模式为主,涵盖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过程承包[35]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点火油枪装置、双强微油点火系统、等离子无油点火系统等节能燃烧设备[35] - 公司开发的掺氢燃烧器已具备工程应用需求,并承接相关业务[41]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79,494,072.58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2.47%[5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56,404,564.95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8.33%[53] - 2024年生产量150,697,565.32元,同比增长10.89%[49] - 库存量237,221,678.88元,同比增长24.93%[49] - 子公司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净利润为5,959,676.43元[7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2024年环保业务底盘夯实,新能源业务快速铺开[79] - 2025年经营计划重点包括绿色转型、创新突破和优化业务布局,加速研发成果转化[80] - 公司承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掺氢/氨燃气清洁高效燃烧关键技术",已完成阶段性研发任务[84] - 2024年12月30日通过《2025年度公司经营计划》[135] 风险和挑战 - 面临行业竞争风险,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潜在竞争者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入[87] - 专业竞争力风险,环保市场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提高[88] - 投资项目风险,受政策、经济环境等影响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或回款拖延[89] - 生产成本上升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成本上涨影响利润水平[90] - 应收账款增长风险,公司已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并加大催收力度[91] - 项目建设期风险,工程审核流程延长带来外部经营风险[91] - 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涉及对普益石家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投资1.4亿元未及时合并报表[145] - 公司因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未能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57] - 公司收到河北证监局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1号、2号)[157] - 公司因未将普益石家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纳入合并报表,导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193][194][195] - 河北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编号为2025-003[193][194][195]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人[98]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99]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了一次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6.94%[108] - 公司设有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98] - 公司控股股东徐州丰利持有新动力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0,097,215股,占公司总股本8.43%[197] - 徐州丰利所持公司60,417,400股(占公司总股本8.48%)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成交并完成过户[197] - 天津腾宇高通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4,179.74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5.86%,成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197]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197] 员工和薪酬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230人,其中生产人员76人(33.04%),销售人员30人(13.04%),技术人员70人(30.43%),财务人员11人(4.78%),行政人员18人(7.83%),管理人员25人(10.87%)[137] - 员工教育程度:博士3人(1.3%),硕士34人(14.78%),本科107人(46.52%),大专及以下86人(37.39%)[137] - 2024年度培训计划共完成1128课时,包括管理培训168课时(14.89%),技能培训576课时(51.06%),资质培训144课时(12.77%),专业知识培训192课时(17.02%),入职培训48课时(4.26%)[139] - 公司2023年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税前报酬总额为457.78万元[126] - 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程芳芳税前报酬为84.39万元[126] - 监事会主席毛闯税前报酬为30.44万元[126] - 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齐龙龙税前报酬为72.09万元[126] - 副总经理宗冉税前报酬为66.01万元[126] - 副总经理武景海税前报酬为63.05万元[126] - 独立董事谢思敏、宋岩涛、姜朋税前报酬均为10.1万元[126] - 监事刘垒税前报酬为10.1万元[126] - 监事陈上级税前报酬为11.26万元[126] - 薪酬政策实行差异化考核,强调业绩与薪酬直接挂钩[138]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2024年未进行利润分配,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元[4] - 公司2023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127]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为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各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8%、6.5%、7.6%和3.6%[28]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98.0("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长98.0%)[29] - 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15.5亿千瓦左右[30] - 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超过38亿千瓦,同比增长14%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2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0%左右[31] - 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被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81][182][183] - 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新增普益石家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及清科(深圳)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并进行追溯调整[184][188][189] - 公司子公司北京科融华阳风科技和科融能科(深圳)科技分别于2024年3月7日和2月1日注销[185][186] - 公司新设上海氢利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4月28日)[187] - 公司董事程芳芳因未按规定披露普益基金事项被河北监管局出具警示函(2025年1月27日)[192] - 公司连续3年聘任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审计机构[190]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违规担保及控股股东资金占用情况[179][180][191]
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每一帧”光影注入新动力
新华社· 2025-06-21 01:49
电影节概况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期10天 展映400多部中外佳作 举办约100场主创见面会 主题为"电影之城 每一帧都是生活" [2] - 作为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 上影节通过新机制孵化新力量 新媒介赋能新表达 持续引领行业风尚 [2] 行业趋势与观众变化 - 观众审美标准显著提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 观众对"高分电影"的评判标准较去年提高15% [4] - 95后成为观影主力 对文化产品认知诉求提升 更关注电影叙事和视听效果 习惯通过"切片"和评论探讨影片内核 [4][5] - 文化消费多元化背景下 电影需强化"好看性"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5] 创作方向与案例 - 行业共识为"重建电影与观众关系" 《破·地狱》创作过程中收集1000名观众意见 剪辑调整至第50版 [6] - 暑期档影片如《长安的荔枝》《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聚焦小人物叙事 金爵奖参赛片《比如父子》探索中式家庭关系 [6] - 专家强调电影需观照现实与个体生命 平衡"华语巨制"与"小而美"作品的社会责任 [6] 新人扶持体系 - SIFF YOUNG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新增制片人名额 四年来已孵化《万里归途》《孤注一掷》等票房口碑双收作品 [7] - "6+1"阶梯型培育体系推动112个电影项目进入制作 其中77部入选国际影展 74部实现院线上映 [9] - 亚洲新人奖单元21年来发掘曹保平、宁浩、新海诚等导演 形成行业良性循环 [9] 技术创新应用 - 虚拟制作影棚实现即时场景合成 AI技术将传统建模时间缩短50% 水下机器人技术已应用于《酱园弄·悬案》等影片 [10] - "SIFF ING青年新锐影像计划"征集3600部AIGC与竖屏作品 探索创作形态革新 [11] - "未来影院"单元展映16部VR作品 暑期档将推出《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电影 [12]
第六届南博会开幕 昆明展现产业升级新动力
央视网· 2025-06-20 20:07
展会概况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6月19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主题为"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 会期持续至6月24日 [1] - 展会规模宏大 共设16个展馆 展区面积达16万平方米 吸引73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 2500多家企业参展 [1] - 展品涵盖绿色能源 先进制造 现代农业 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全方位展示各国优势产业与特色产品 [1] 参展企业亮点 - 云南无线电有限公司 云内动力智能配送车 欣城防水石墨烯金属屋面涂料 云南锡业首创光伏直供电解铝等昆企产品亮相 展现昆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成果 [1] - 云南锡业 贵金属 云南铝业 云无公司 云天化等本土巨头参展 展现云南从资源大省向创新强省的转型 [1] 云南无线电有限公司 - 云无公司是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信息技术板块核心企业 聚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已有50年历史 [3] - 公司正加大力度拓展公共安全业务 包括人防 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应急领域 通过AI和信息化赋能 加速融入低空经济发展产业链 [3] - 本次博览会展示公司在公共安全 应急处理 健康监测及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 呈现前沿科技解决方案 [3] 昆明未来产业布局 - 昆明围绕低空经济 智能算力 生命科学 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加强产业谋划和政策引导 推动未来产业突破 [3] - 目标是为昆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3]
煤泥治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科技日报· 2025-06-19 10:38
煤泥治理项目技术突破 -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锦界公司煤水池煤泥治理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 实现煤泥高效处理及回收 通过掺配技术用于锅炉掺烧 达到"变废为宝"效果 [1] - 项目采用创新一体化处理工艺 包含废水收集 高频截粗 高效浓缩 煤泥压滤 清水复用等环节 以高效斜管浓缩机 超高压压滤机替代传统露天晾晒模式 [1] - 工艺实现煤泥与清水分离 脱水后煤泥滤饼单循环3立方米 含水率稳定控制在20%以下 满足锅炉掺烧标准 清水水质优于行业回用标准可回用于生产 [1] - 项目处理能力达每小时超50立方米废水 年减煤泥堆积2000-5000吨 回收精煤价值超20万元 煤泥含水率从60%降至20%以下 [1] 环保效益与技术创新 - 项目彻底解决煤泥堆积带来的环保隐患 实现煤泥减量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 消除煤泥晾晒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1] - 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深入调研 结合电厂实际工况分析煤泥特性 经多轮技术研讨确定创新治理方案 历时一年完成技术攻关与工程建设 [1]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国电电力坚持生态优先 主动治理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 推动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的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 [2] - 公司将"无废企业"建设与"无废城市"工作协同推进 探索煤基能源行业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 系统性开展煤基固废规模化源头减量和利用处置 [2] - 公司针对性提升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区域性推动燃煤电站协同处置固废 危废 系统性提升固废治理管控效能 [2] - 建立资源能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机制 提高固废 危废综合利用及处置水平 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为民营企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金融时报· 2025-06-16 09:23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要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两个毫不动摇"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升 需以市场效率为标尺动态优化国有与民营经济边界 [2] - 民营经济贡献"56789"(50%以上税收 60%以上GDP 70%以上技术创新 80%以上城镇就业 90%以上企业数量) 是其效率优势的体现 [3] 国有与民营经济分工定位 - 国有资本应聚焦国家战略安全 重大基础设施 前沿基础科学等具有强正外部性 长周期 高风险特征的领域 [3] - 民营经济在竞争性 创新性强的领域(消费互联网 高端制造 生物医药 新兴业态)具有显著效率优势 [3] - 经济边界需动态调整 技术成熟的自然垄断领域可向民营资本开放 新兴战略领域初期需国有资本投入后期引入民营效率 [4] 民营企业公平竞争障碍 - 招标中存在"玻璃门"现象 如要求"本地区类似项目经验"或"国有背景"等隐性所有制歧视条款 [7] - 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虽贡献超80%城镇就业和50%以上税收 但受融资难 税费重等问题困扰 [9]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举措 - 深化负面清单管理 落实"非禁即入"原则 全面贯彻竞争中性原则保障要素获取 准入许可等环节平等 [5] - 推行招标文件第三方评估 清理所有制歧视条款 强制施工过程结算 建立分包资质穿透核查系统 [8] - 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 阶段性社保减免) 创新信用贷款产品简化流程 [9] - 推行"一网通办""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某市企业开办时间从月余压缩至数日 [11] -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 某省建立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审查制度 [12]
科技创新动力足 从港口发展透视中国经济活力
人民网· 2025-06-16 08:41
天津港发展现状 - 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配备12台远程操控自动化岸桥和数十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实现高度自动化作业[1] - 天津港联通1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成为京津冀对外开放重要窗口[1] - 2024年1-5月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93万标箱(同比+3.67%),拥有37条海铁联运班列和147条集装箱航线[1] - 天津港中欧(亚)班列跨境陆桥运量规模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1] 全国港口行业概况 - 2024年1-4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7.5亿吨(同比+3.7%),其中沿海港口37.0亿吨(+1.9%),内河港口20.5亿吨(+6.9%)[2] - 外贸货物吞吐量17.9亿吨(+2.0%),内贸货物吞吐量39.7亿吨(+4.4%)[2] - 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全球货运/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港口中分别占8席和6席[3] 港口智能化与绿色转型 - 全国已建成52座全自动化码头(数量全球领先),在建规模同样居世界首位[3][4] - 宁波舟山港通过"双芯大脑"系统实现上百台港机设备精准调度,支撑千万箱级生产计划[3] - 深圳妈湾港5G自动驾驶集卡作业效率比传统码头提升50%,降低大湾区物流成本约30%[3] - 黄骅港通过抑尘和水循环技术实现煤炭港口生态化改造[4] - 潍坊港区4台6.7兆瓦风机年发电量超7000万千瓦时,建设风光氢多能互补体系[5] 港口经济贡献 - 2024年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城市经济总量13.6%),较2023年增长3606亿元[5] - 港口经济有力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实施[5]
“空中卫士”赋能消防救援:吉水县域低空经济再添新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0:56
低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建设 - 吉水县消防救援大队与吉能绿科公司签约,建立"政企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机制,标志着低空经济项目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1] - 合作旨在加速县域低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建设,打造省内低空经济示范县标杆[1] 无人机市场潜力与消防应用 - 吉水县两山公司总经理卢小兵指出县域低空无人机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与长远发展蓝图[3] - 消防救援大队长何凤云表示合作将提升救援效率和安全性,并通过CAAC飞行执照培训培养无人机操作人才[3] 智能无人机系统技术细节 - 吉能绿科公司部署的智能无人机系统配备四台自动充电起飞降落无人机,可实现吉水城区全域自动航线巡查[3] - 系统集成11种智能算法,包括车辆违停、烟雾火点、道路积水等,支持20多个政务应用场景如工地巡检、城市管理等[3] 合作模式与行业影响 - 合作将企业技术优势与政府应用场景结合,推动应急救援体系智能化[3] - 构建"消防示范+多场景拓展"的低空经济应用模式,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3]
畅卖全球 河南有一套丨这里有一颗钻石璀璨夺目 柘城钻石:“链”就发展新动力
河南日报· 2025-06-12 07:41
培育钻石行业概况 - 中国培育钻石产能占全球总产能50%以上 其中80%集中在河南 柘城县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 [5] - 柘城县已形成包含金刚石原辅材料、工业级单晶、微粉、宝石级金刚石、制品、首饰等全产业链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拥有超硬材料企业223家 [4] - 行业掌握高温高压和CVD化学沉积两项核心技术 实现从培育到设计、研磨、镶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全县培育钻石销售企业达26家 [5] 力量钻石公司业务 - 公司实现0.1克拉至50克拉培育钻石批量化生产 产品光学/物理/化学特性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 价格仅为天然钻石1/10-1/5 [3] - 具备研发生产、毛坯加工、切磨、镶嵌、定制销售的全产业链能力 产品远销印度、欧美等国际市场 [3] - 采用自主研发六面顶压机设备 模拟1200℃-1300℃高温高压环境培育钻石 [4] 柘城县产业生态 - 金刚石年产能达单晶60亿克拉、微粉150亿克拉 其中微粉年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 [4] - 2024年2月成立中国柘城培育钻石交易中心 规范市场交易并拓展国际渠道 [5] - 惠丰钻石等企业年产金刚石微粉10亿克拉 近半数出口欧美日韩市场 并延伸至培育钻石生产领域 [5] 技术发展路径 - 产业确立"单晶做强、微粉做精、制品做优、钻石做亮"发展思路 持续延链补链强链 [4] - 通过产业化将培育钻石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结合 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拓展国际市场 [6]
广州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08:32
项目背景与目标 - "星光计划"是2025年广州市民生实事项目,聚焦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提升,通过流动少年宫送教、素养云课堂、实践基地共建等方式构建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校外素养教育新生态 [2] - 项目立足于"城乡资源对接×教师共创×素养教育新生态",着力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协同、示范引领"的广州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教育服务体系 [1] - 广州市少年宫希望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组建队伍、开发内容,建立城乡联动、多元协同的校外素养教育机制 [4] 资源整合与合作伙伴 - 首批30家"星光伙伴"包括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青少年教育分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国邮政广州分公司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 [3] - 首批"星光引路人"涵盖司法、科技、音乐、体育、身心健康等领域专家,如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荔湾区人民法院院长陈海仪等12位专家学者 [2] - 主办方联动乡村学校、青年地带等共建"星光成长空间",发布涵盖艺术、体育、科技、心理等多领域200多节课程的素养课程包 [3] 活动形式与内容 - 设置"星光市集"互动展示,30家"星光伙伴"提供包含课程资源、研学活动、科技教具等在内的"教育盲盒" [5] - 开展"共创式教育"工作坊,包括融合乡土文化的劳动教育、多学科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素养教育等主题 [6][7][8] - 工作坊采用轻量形式,由广州市少年宫骨干教师引导,城乡教师、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课程创新 [6][7][8] 项目成果与影响 - 活动为乡村学校及各类机构搭建沟通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供需高效匹配,大幅提升资源流动效率 [6] - 素养课程包已在"广州市少年宫"公众号上线并持续扩容,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示范范式 [3] - 广州市少年宫联合各区青少年宫发布"星光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助力乡村少年儿童素养提升 [3]
释放绿色消费新动力,要抓好哪些关键点?
中国环境报· 2025-06-10 08:10
绿色消费转型重要性 - 绿色消费是消费转型重要趋势 对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 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绿色动能[1] - 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需要充分释放多元动力[1] 供需协同机制 - 消费绿色转型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激励协同发力[2] - 需要把握消费转型时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释放绿色消费潜能[2] - 建设高质量绿色交易市场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造精细化消费经营体系和多元化消费场景[2] 企业角色与策略 - 企业需洞察绿色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促进绿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2] - 售后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关联的"第二次竞争"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重视优质售后服务体系建设[2] - 企业绿色转型能加速绿色产品与服务研发推广 满足消费者多元绿色消费需求[3] 政府支持作用 - 政府需实施绿色惠企政策 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为绿色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提升提供动力[3] - 当前绿色消费市场存在产品标识认定机制不完善 绿色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影响购买意愿[3] - 政府帮扶能充分调动消费者主体能动性[3] 数字科技赋能 - 数字科技驱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有助于创新绿色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效益[4] - 科技发展提高绿色消费质量 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数量 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精准营销[4] - 数字平台推动闲置产品流转与循环利用 优化消费生态体系[4] 技术革新推动 - 绿色消费创造的生产动机引领技术革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 - 绿色技术革新是企业提升知名度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4] - 消费者对消费场景更新和体验升级要求倒逼企业研发更多绿色技术和服务[4] 生态文明教育 -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 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5] - 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消费者绿色素养 对增强绿色消费意愿和改变消费行为具有先导性作用[5] - 教育需从娃娃抓起并扩展至具有现实和潜在消费能力群体 学校需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5] 消费习惯培养 - 以社区村庄为单位开展绿色消费宣传 强化环境伦理教育助力低碳选择成为大众理性选择[5][6] - 针对绿色惠民政策知晓率不高问题 可通过优惠补贴直降减免等措施吸引消费者参与[6] - 让绿色消费理念融入人们自觉行为习惯之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