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研究(LRCX)

搜索文档
LRCX's Memory Strength: Will DRAM and NAND Fuel Future Gains?
ZACKS· 2025-06-24 23:36
公司业绩与增长 - 公司内存业务(包括DRAM和NVM)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至13.1亿美元 [1] - NVM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1%,主要受技术升级(从低层转向256层NAND设备)和AI芯片需求驱动 [2] - DRAM部门收入同比增长26.7%,得益于高带宽内存(HBM)需求、DDR5采用率提升以及客户对现有工具的升级改造 [3] 技术创新与投资 - 公司推出原子层沉积(ALD)创新技术(如ALTUS Halo和Striker SPARC ALD),并获客户认可 [4] - Akara蚀刻系统在发布后迅速赢得重要客户的多项应用 [4] - 公司正加大对DDR5、LPDDR5和HBM技术工艺的升级投资 [4] 区域市场表现 - 韩国和台湾地区贡献公司48%的收入,中国占比31% [5] - 尽管面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公司通过与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等大客户合作保持收入稳定增长 [5] 行业竞争格局 - 应用材料(AMAT)在沉积、蚀刻等关键晶圆制造环节与公司直接竞争,且服务业务与公司的CSBG部门抗衡 [6] - ASML Holdings(ASML)在极紫外光刻(EUV)领域对公司构成竞争,因公司正拓展EUV和干光刻胶业务 [7] - AMAT和ASML的DRAM技术需求激增,ASML的NXE:3800E EUV系统受DRAM客户青睐,AMAT预计2025财年DRAM收入增长超40% [8] 股价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26.8%,远超行业平均涨幅6.5% [9] - 公司前瞻市盈率22.9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26.82 [11] - 2025财年每股收益共识预期上调7.2%至4美元,预计同比增长33.78% [12]
Lam Research: A Model Of Operational Excellence Worth Investing In
Seeking Alpha· 2025-06-24 18:37
公司表现 - Lam Research (NASDAQ: LRCX) 自2025年3月17日获得买入推荐以来股价上涨17.35% [1] - 股价上涨主要受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推动 [1] 行业背景 - 作者倾向于关注科技股因其工程背景 [1]
Lam Research Rallies 25% YTD: Is it Too Late to Buy the Stock?
ZACKS· 2025-06-23 23:01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涨25.3%,远超Zacks电子-半导体行业5.1%的涨幅 [1] - 公司股价表现优于同行,包括博通(上涨7.8%)、英伟达(上涨7.1%)和AMD(上涨6.2%) [1] - 公司当前远期市盈率为22.7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0.92倍 [7][11] 增长驱动因素 - AI和数据中心芯片需求增长推动公司发展,公司提供关键沉积和蚀刻设备 [4] - 2024年公司下一代芯片节点和封装产品出货超1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三倍 [5] - 公司在背面供电和干法抗蚀剂处理等新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5] 研发与运营效率 - Cryo 3.0技术和Aether干法抗蚀剂系统获得行业认可,尤其在高带宽DRAM领域 [6] - 亚洲制造扩张帮助降低成本,2025财年第三季度非GAAP运营利润率提升210个基点至32.8% [8]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5%至47.2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增长33.5% [9] - 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均超预期,平均超出幅度达6.1% [10] 估值比较 - 公司远期市盈率(22.7倍)低于AMD(27.12倍)、英伟达(30.16倍)和博通(32.56倍) [12] - 估值水平与长期增长潜力相匹配 [11]
Lam Research Remains A Top Semiconductor Pick
Seeking Alpha· 2025-06-22 13:26
投资评级调整 -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股票评级从卖出大幅上调至强力买入 主要基于技术面看涨和估值偏低 [1] - 自2月评级调整后 该股已实现约17%的涨幅 [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专注于科技行业投资 拥有商业学士学位(金融主修)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1] - 分析师为Beta Gamma Sigma国际商业荣誉学会终身会员 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卓越、诚信、透明和尊重 [1] 信息披露 - 分析师未持有相关公司股票或衍生品头寸 未来72小时也无建仓计划 [1] - 分析内容为独立观点 未获得除Seeking Alpha外的其他报酬 [1]
TSM vs. LRCX: Which Chip Supplier Stock Is the Smarter Pick?
ZACKS· 2025-06-20 22:11
半导体行业概况 - 台积电(TSMC)和Lam Research(LRCX)是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两家公司 台积电负责制造芯片 Lam Research则生产芯片制造设备 [1] - 两家公司在科技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近年来需求强劲 [1] - 随着AI 5G和先进芯片需求增长 投资者面临选择哪家更优的问题 [2] 台积电(TSMC)分析 - 为英伟达 AMD和博通等顶级科技公司制造芯片 拥有先进3nm生产工艺 2nm工艺即将推出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35% 利润增长53% 3nm和5nm芯片占晶圆销售额58% [3] - 2024年AI相关收入增长三倍 预计2025年再翻一番 [3] - 计划2025年资本支出420亿美元(2024年为298亿美元) 主要用于先进制造 [4] - 地缘政治风险(主要工厂位于台湾) 能源价格上涨 智能手机和PC市场疲软可能影响短期利润 [5] Lam Research分析 - 从设备端受益于AI趋势 生产用于制造HBM和先进封装芯片的设备 [6] - 创新产品包括ALTUS ALD工具(使用钼提高芯片生产速度效率)和Aether平台(提升性能密度) [7] - 2024年先进节点设备出货量超10亿美元 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0亿美元以上 [8] - 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4.5%) 非GAAP每股收益1.04美元(增长33.3%) [9][10] 财务与估值比较 - 台积电2025年EPS预计同比增长31.8% Lam Research为33.8% [11] - Lam Research远期市盈率23.16倍 高于台积电的21.43倍 [13] - 分析师对Lam Research的盈利预期修正趋势更为乐观 [11][12][13] - 年初至今Lam Research股价上涨27.7% 台积电上涨8.1% [17] 投资建议 - Lam Research目前是更优选择 受益于相同AI趋势但风险更低(无显著地缘政治风险) [15] - Lam Research增长稳定 需求强劲 利润可观 [15] - Lam Research获Zacks Rank 2评级(买入) 台积电为Rank 3(持有) [16]
LRCX Leans on CSBG & Semiverse Solutions: Will it Drive Growth?
ZACKS· 2025-06-19 01:21
公司核心增长引擎 - 公司通过客户支持业务集团(CSBG)和Semiverse解决方案构建持久竞争优势 这两大增长引擎可平滑收入波动并强化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1] - CSBG受益于NAND DRAM和逻辑技术领域现有设备升级和改造需求 2025财年第三季度收入达16 8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增速为晶圆厂设备(WFE)市场增速的1 5倍[2] - Semiverse解决方案通过SEMulator3D等工具实现虚拟工艺开发 已与多家芯片制造商签订新许可协议 并与学术和政府机构建立战略合作[3] - CSBG提供稳定经常性收入 Semiverse通过软件和IP驱动创新 双引擎战略增强长期韧性并深化客户合作[4] 行业竞争格局 - 应用材料(AMAT)凭借沉积 蚀刻 CMP和检测等垂直整合产品组合构成直接竞争 与台积电 英特尔和三星等代工厂保持战略合作[6] - Onto Innovation专注于计量 检测和先进封装领域 其JetStep面板光刻系统在细分市场具有差异化优势[7]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28 6% 远超行业5 2%的涨幅[8] - 2025财年第三季度CSBG收入16 8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Semiverse新签多项许可协议[9] - 公司远期市盈率23 26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1 01倍[10] - 过去60天2025财年每股收益预期上调7 2%至4美元 对应同比增长33 78%[11] - 当前财年(2025年6月)每股收益预期稳定在4美元 较60天前预测值3 73美元显著提升[12]
6月16日电,费城半导体指数涨超3%.
快讯· 2025-06-16 22:35
费城半导体指数表现 - 费城半导体指数(SOX)当日上涨3 00%至5265 73点 涨幅达153 49点 [1] - 指数最高触及5265 83点 最低5178 35点 振幅1 71% [1] - 当日成交量为1 27亿股 平均成交价为5222 09点 [1] 成份股涨幅 - 美国超微公司(AMD)领涨成份股 单日涨幅8 11%至125 585美元 [1] - Coherent(COHR)上涨5 85%至81 895美元 [1] - Monolithic Power(MPWR)上涨5 34%至708 950美元 [1] - 迈威尔科技(MRVL)上涨5 30%至70 750美元 [1] - 安森美半导体(ON)上涨5 11%至53 625美元 [1] 指数历史表现 - 52周最高点为5931 83点 最低点为3388 62点 [1] - 当日开盘价为5178 41点 前收盘价为5112 24点 [1]
Lam Research (LRCX) Registers a Bigger Fall Than the Market: Important Facts to Note
ZACKS· 2025-06-14 06:51
股价表现 - Lam Research最新收盘价下跌2.33%至89.52美元 表现逊于标普500指数当日1.13%的跌幅 道琼斯指数下跌1.79%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3% [1] - 此前公司股价累计上涨8.1% 超过计算机与科技行业7.36%的涨幅和标普500指数3.55%的涨幅 [1] 业绩预期 - 预计公司下季度每股收益(EPS)为1.2美元 同比增长48.15% 营收预计达49.8亿美元 同比增长28.52% [2] - 全年EPS预期为4美元 同比增长33.78% 全年营收预期182.1亿美元 同比增长22.15% [3] 估值指标 - 公司当前远期市盈率(Forward P/E)为22.89 低于行业平均的25.05 [7] - PEG比率为1.29 低于半导体行业平均的1.5 [8] 分析师评级 - 公司当前Zacks评级为2级(买入) 过去30天内EPS预期上调0.52% [6] - 所属电子-半导体行业Zacks行业排名73 位列所有250+个行业的前30% [9]
Lam Research Bets Big on ALD and Dry EUV: Will This Pay Off?
ZACKS· 2025-06-13 00:30
核心观点 - 公司专注于原子层沉积(ALD)和干式极紫外(EUV)光刻胶处理技术 这两项技术随着芯片小型化和复杂化日益重要[1] - 公司在2025财年第三季度 Striker SPARC ALD和ALTUS Halo系统需求强劲 这些工具显著提升AI用NAND和高速存储芯片性能[1] - 干式EUV技术获得DRAM和晶圆厂客户关注 支持全环绕栅极晶体管和先进封装等产业变革[2] - 公司当前在晶圆代工和NAND领域增长强劲 但面临客户支出放缓及全球贸易问题等宏观挑战[3] - 利润率改善和产品优势表明战略正确 若执行到位 ALD和干式EUV投资将成为长期竞争优势关键驱动力[4] 竞争格局 - 应用材料(AMAT)凭借Olympus/Endura平台在ALD领域构成强力竞争 并通过合作开发干式EUV光刻胶解决方案[6] - KLA(KLAC)虽以检测计量工具闻名 但其工艺控制系统对EUV缺陷识别至关重要 正深度参与干式光刻胶创新[7] - 尽管Striker SPARC等工具取得进展 但需持续创新以应对两大对手的竞争压力[5][7] 财务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25.9% 远超行业6%的涨幅[8] - 前瞻市盈率22.94倍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31.33倍[10] - 2025财年共识预期同比增长33.8% 2026财年微降0.5% 近30日预期持续上修[11] - 季度每股收益预测显示持续上调趋势 当前季度(2025/6)预期从90天前的0.96美元上调至1.20美元[12]
Buy LRCX Stock At $90?
Forbes· 2025-06-10 22:48
公司表现 - 公司股价今年上涨22%,显著跑赢标普500指数2%的涨幅,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晶圆厂收入和利润率改善[2] - 过去12个月营收增长20.3%,从140亿美元增至170亿美元,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4%至47亿美元[7] - 近3年平均营收增速2.8%,低于标普500的5.5%,但最新季度增速远超大盘的4.8%[7] 财务指标 - 营业利润率高达30.8%,显著高于标普500的13.2%,过去四个季度营业利润达53亿美元[12] - 净利润率27.2%,远超标普500的11.6%,同期净利润47亿美元[12] - 经营现金流45亿美元,现金流利润率26.2%,高于大盘的14.9%[12] 估值水平 - 市销率6.4倍高于标普500的3.0倍,市现率24.4倍略高于大盘的20.5倍[7] - 市盈率23.5倍低于标普500的26.4倍,显示估值相对合理[7] 财务稳健性 - 资产负债率仅4.1%,远低于标普500的19.9%,债务规模45亿美元[12] - 现金资产占比27.3%,总资产200亿美元中现金达55亿美元,现金储备充裕[12] 抗风险能力 - 在2022年通胀冲击中股价下跌56.8%,跌幅大于标普500的25.4%,但2023年底已恢复[13] - 2020年疫情期间股价回撤45%,超过大盘33.9%的跌幅,但半年内收复失地[13]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股价暴跌75%,恢复耗时近7年,表现弱于大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