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中信银行(601998):息差韧性凸显,资产质量稳健
湘财证券· 2025-04-10 18: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7][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业绩改善,息差韧性显著,业绩回升得益于利息成本大幅节约以及投资收益增长,负债成本管理效果显著,资产风险趋于收敛,利润增长可持续性加强 [6][7][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 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增长 3.8%,营收增速较前三季度持平,归母净利润增长 2.3%,增速较前三季度上升 1.6%,净利息收入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至 2.2%,手续费收入降幅收窄至 4%,投资收益占营收之比小幅提高至 13.7% [7] - 调整 2025 - 2026 年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至 2.5%/3.1%(预测前值为 4.0%/5.0%),增加 2027 年预期归母净利润增速 4.4%,2025 - 2027 年对应 EPS 分别为 1.28/1.32/1.38 元 [11] 息差情况 - 2024 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 1.77%,同比下降 1 BP,息差保持平稳,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净利息收入正增长得益于负债端成本大幅压降,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 18 BP,预计存款成本下行有持续性 [7] 资产扩张 - 2024 年中信银行总资产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至 5.3%,贷款增速提高 1 个百分点至 4%,存款增速提高 1.2%至 7.0%,主要受益于公司贷款扩张,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贷款占比提升,个人存款占比提升,2025 年资产扩张有望保持稳健 [8] 资产质量 - 2024 年中信银行资产质量稳定,不良贷款率较前三季度下降 0.01 个百分点至 1.16%,关注贷款率下行 0.05 个百分点至 1.64%,拨备覆盖率 209.43%,拨贷比 2.43%,分行业看部分行业不良贷款率下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改善,零售信贷风险可控 [10] 财务预测 |指标|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13,646|216,159|219,944|223,943| |营收增速(%)|3.8|1.2|1.8|1.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8576|70318|72531|75728| |归母净利润增速(%)|2.3|2.5|3.1|4.4| |EPS(元)|1.22|1.28|1.32|1.38| |ROE(%)|9.10|8.56|8.13|7.80| |PB(倍)|0.47|0.44|0.40|0.37| |股息率(%)|5.12|5.36|5.53|5.78|[14]
房地产行业数据点评:受清明假期影响,新房、二手房成交环比下降
湘财证券· 2025-04-09 2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行业“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清明假期影响新房、二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 30 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 159 万平(环比 -42%、同比 -52%) 13 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 143 万平(环比 -34%、同比 -17%) [3][8] - 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环比下滑 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均受假期影响成交有不同程度下滑 但深圳二手房成交仍处年内较高水平 北京剔除假期影响后成交环比降幅较小 [4][5] - 在“止跌回稳”政策目标下 各地限制性政策将放松 存量房和土地收储有望提速 推动市场供需结构改善 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建议关注具备拿地能力且土储布局合理的头部房企和受益于二手房交易活跃的头部中介机构 [6][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房和二手房销售数据 - 受清明假期影响 30 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 159 万平 环比 -42%、同比 -52% 一线城市成交 47 万平 环比 -36%、同比 -45% 二线城市成交 87 万平 环比 -41%、同比 -52% 三线城市成交 24 万平 环比 -54%、同比 -61% [3][8] - 13 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 143 万平 环比 -34%、同比 -17% 同环比大幅下滑受清明假期成交下降影响 但上周成交面积仍处 2020 年以来较高水平 [3][8] 重点城市一二手房成交数据 - 上海 上周二手房日均成交量 551 套 环比 -42%、同比 -21% 剔除假期影响环比降幅约 10% 新房日均成交 253 套 环比 -43%、同比 -58% 剔除假期影响环比降幅约 1% 年初至今新房、二手房成交同比分别为 +17%、+48% [4][17] - 广州 上周新房日均成交套数 116 套 环比 -28%、同比 -36% 年初至今新房成交同比 +36% 二手房上周成交 1833 套 环比 -28.6% 较去年 9.30 新政前一周下降 16% [4][21] - 深圳 上周二手住宅日均成交套数 157 套 同比 +42%、环比 -29% 新房日均成交 62 套 同比 -1.6%、环比 -45% 剔除假期后新房、二手房成交环比分别为 -24%、-11% 年初至今新房、二手房成交同比为 +74%、+60% [5][25] - 北京 上周二手住宅日均成交套数 478 套 环比 -25%、同比 -34% 剔除假期影响后环比为 -4% 新房日均成交 161 套 环比 -10%、同比 -22% 剔除假期影响后环比为 -1% 年初至今新房、二手房成交同比分别为 -15%、+32% [5][27]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建议关注具备拿地能力且土储布局合理的头部房企如保利发展等和受益于二手房交易持续活跃的头部中介机构如我爱我家等 [6][30]
中药行业周报:关税影响下,关注以内需为主的中药板块-20250409
湘财证券· 2025-04-09 22: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中药Ⅱ上涨1.53%,医药板块延续反弹态势,中药行业以内需为主受关税影响小,在医药子行业中具避险价值,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内需刺激预期加强,叠加利好政策推出,中药行业投资价值再现,消费类中药有望受益明显,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价格治理、消费复苏、国企改革三大主线 [3][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3.31 - 2025.04.06)医药生物报收7567.13点,上涨1.2%;中药Ⅱ报收6425.61点,上涨1.53%;化学制药报收11178.32点,上涨3.45%;生物制品报收6115.1点,上涨1.37%;医药商业报收5089.02点,上涨1.48%;医疗器械报收6227.17点,下跌0.21%;医疗服务报收5369.2点,下跌2.12%,医药二级子板块延续反弹态势,中药板块涨幅居中 [6]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太极集团、恩威医药、陇神戎发、沃华医药、羚锐制药;表现靠后的公司有葫芦娃、长药控股、康缘药业、*ST龙津、达仁堂 [7]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6.54X,环比上升0.01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E处于近十年以来26.66%分位数;PB(lf)为2.33X,环比上升0.05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B处于近十年以来6.30%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13.35% [8] 重点中药材数据跟踪 - 3月份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55.59点,月价格定基总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上周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59.51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上一周上涨1.4%,中药材十二大类呈现10涨2跌态势,植物叶类药材价格指数涨幅居首,目前中药材市场需求增加但供给略有不足,且产区种植量下降,预计后期价格指数有望继续小幅上涨 [9] 投资建议 - 价格治理方面,集采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关注2025年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重点关注“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以价换量 [11] - 消费复苏方面,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长期驱动力,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12] - 国企改革方面,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国企改革深化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 [12] - 投资标的建议关注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独家品种较多的企业;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企业;“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品牌力、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推荐佐力药业、片仔癀、寿仙谷 [12]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中美互加关税对我国化工产业的影响
湘财证券· 2025-04-08 16: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本轮加征关税对中国化工品直接出口影响有限 或通过下游制造环节间接影响化工产品需求 中国化工产业链一体化程度高 全球竞争优势显著 [6][9] - 中国化工产业有望受益于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加速、内需景气提升、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等发展机遇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当地时间4月2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 宣布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 对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和地区征更高关税 前者4月5日生效 后者4月9日生效 美国对中国实施34%对等关税 [4] - 4月4日 中国反制 宣布自4月10日起 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4] 点评 - 美国多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征关税 近年中国化工品对美出口占比明显下降 2024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化工品金额占出口总额约10.6% 较2018年下降约4.1pct 本轮加征关税对中国化工品直接出口影响有限 部分化工品受对等关税豁免 包括萤石、三氯蔗糖等 [6] - 中国对美国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化工产品主要是轻烃裂解原料 加征关税反制或使乙烷等原料进口成本增加或进口量下降 影响气头工艺制备的下游化工产品盈利能力和开工率 [6] - 部分高端化工产品如POE进口依赖度高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 中国化工产品有望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7] - 为对冲关税出口影响 中国未来或实施积极政策刺激内需 制冷剂、民爆等方向有望受益 [7]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9]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4-08
湘财证券· 2025-04-08 13:24
核心观点 报告对近期重要经济金融新闻、行业事件、公司公告等进行点评,涉及宏观策略、行业公司、金融工程等领域,分析各市场现状并给出投资建议,如短期内看好信用债投资机会,首次覆盖青岛啤酒给予“买入”评级,维持银行业“增持”评级等[2][7][23][28] 宏观策略 宏观新闻 - 4月7日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32406.65亿美元,环比增加134.41亿美元;黄金储备7370万盎司,环比增加9万盎司,连续5个月增加[2] - 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公告称,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认可A股配置价值,已增持ETF并将继续增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2] 债市点评 - 信用债一级市场:上周(2025.03.31 - 2025.04.06)企业债等合计发行149只,规模约1783.55亿元,到期122只,偿还量约1919.48亿元,净融资额约 - 135.94亿元,发行量、偿还量均回落,净融资额环比下降[3][4] - 信用债二级市场:上周成交5631.22亿元,因仅4个交易日成交环比回落,二级成交集中于公司债和中票;受美国关税政策扰动,信用债收益率全面下行,长端低等级下行幅度普遍高于短端高等级,信用利差变化不一,城投短端和部分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收窄[5] - 债券违约或展期情况:上周有3只信用债违约或展期,逾期本金13.21亿元,逾期利息8641.19万元[6] - 投资建议:短期内看好信用债投资机会,配置盘可拉久期增厚收益,交易盘可适度下沉[7] 北交所 - 市场总览:截至2025年4月3日,北交所265家股票上市,上周新增0家;总股本、总自由流通股本均值增加,总市值、总自由流通市值均值减少[10] - 流动性:上周北交所流动性下降,总成交量、成交额均值和换手率均值均下降[11] - 行情及指数走势:上周102只股票上涨,欧康医药涨幅最高,克莱特跌幅最高;挂牌至今238只累计上涨,星图测控涨幅最高,27只累计下跌,连城数控跌幅最高;4月3日北证50和北证湘财研究全指数较前一周下跌[12] - 分行业:上周涉及24个申万一级行业,交通运输和农林牧渔涨跌幅靠前,传媒和电子靠后[14] - 估值表现:北证50、科创50、沪深300当前PETTM分别为62.01倍、99.72倍、12.42倍,2022年4月29日以来,北证50、科创50、沪深300分别处于96%、97%、81%估值分位数[17] 行业公司 食品饮料 - 事件:青岛啤酒2024年度报告显示,营收/归母净利润321.38/43.45亿元,同比 - 5.30%/+1.81%;2024Q4营收/归母净利润31.79/ - 6.45亿元,同比 + 7.44%/ - 0.79%;计划每股派息2.20元,分红率69.07%,同比 + 5.14pct[20] - 点评:2024年啤酒销量753.8万千升,同比 - 5.86%;主品牌销量434万千升,同比 - 4.82%,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315.4万千升,同比 - 2.65%,占主品牌销量72.67%,占比提升1.6pct;其他品牌销量319.8万千升,同比 - 7.22%;平均吨价4263.5元/吨,同比 + 0.59%;吨成本2548.4元/吨,同比 - 1.98%,毛利率40.11%,同比 + 1.60pct;即饮渠道销售占比略升,线上产品销量同比 + 21%[21][22] -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335.81、348.47、359.55亿元,同比增长4.5%、3.8%、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72、57.29、62.09亿元,同比增长19.0%、10.8%、8.4%;EPS分别为3.79、4.20、4.55元[23] 银行业 - 2024年业绩:23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营收和利润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各类银行营收、利润环比改善,息差压力缓解,净利息收入增长边际改善,手续费收入增长修复,非息收入增速环比改善[25] - 资产情况:上市银行资产扩张趋缓,存款增长加快;净息差下行,股份制银行息差压力大,部分农商行息差持平或改善;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部分城商行不良率改善,多数银行房地产资产质量改善,零售不良率上升[25][26] - 2025年展望:信贷增长或放缓,制造业和个人经营贷需求有缺口,扩内需政策有望改善基建和住户消费贷需求;降准降息预期下净息差有下行压力,但整体息差压力可控,净利息收入和业绩承压但压力有限[26][27] -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大型国有银行等高股息银行股,推荐中信银行;股份制银行与优质区域行,推荐沪农商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28] 金融工程 期权市场情绪面分析 - 标的走势:3月31日至4月3日,沪指小幅低开周中震荡,成交量降低;深指小幅低开周中震荡下跌,跌幅2.28%,成交量降低;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均下跌[30] - 期权市场: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期权日均成交量减少,总持仓量增加,总持仓量PCR下降;市场波动率节前维持低位,50ETF和300ETF周度波动率降至历史最低,隐含波动率节前上行,隐波曲线两侧倾斜角度小幅增加[31] - 投资建议:市场小幅走弱,期权市场成交走弱持仓增加,观望情绪重,后续波动率走高概率较大[32]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4-07
湘财证券· 2025-04-07 20:27
宏观策略与北交所 宏观政策 - 3月制造业PMI升至50.5%,景气水平继续回升,产需两端扩张加快,中小型企业PMI均有改善,三大重点行业PMI稳中有升,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市场预期基本稳定 [4] - 美国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对中国征收34%关税,中国4月4日发布反制措施,对美国全部进口商品征收34%关税,中美贸易进入白热化 [6] 沪深股市 - 2025.03.31 - 2025.04.06,关注的6个A股指数继续震荡下行,多数指数回落受美国等海外权益市场下行拖累及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影响 [7] - 行业方面,申万31个一级行业、124个二级行业和259个三级行业有不同涨跌情况 [10][12][15] - 宏观领域关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长维度A股市场大概率“慢牛”运行,中维度关注科技、绿色、消费、基建领域,短维度美国对等关税影响A股4月走势 [15][16] 行业公司 电子行业 - 法拉电子2024年营收增长22.99%,归母净利润增长1.48%,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2.49%,2024Q4单季度营收增长32.17%,归母净利润下降14.56%,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0.43% [17]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下降,费用管控能力卓越,近5年销售和管理费用率逐年下滑,利息收入大于利息费用 [18] - 2025年公司将维持收入稳定增长,开拓新能源等市场,控制成本和费用 [19]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3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1]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 - ETF市场与策略跟踪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沪深两市有1123只ETF,较上期增加26只,资产管理总规模3.80万亿元,较上期增加65.22亿元,总份额2.65万亿份,较上期增加399.68亿份 [22] - 3月有27只ETF新上市、27只新成立,总发行规模169.64亿元 [23] - 3月商品型ETF整体收益率较高,股票型ETF表现最差,跨境ETF内部偏离度最高,债券型ETF最低 [24] - PB - ROE框架下关注第三象限高PB高ROE行业和第五象限低PB中ROE行业,构建的ETF轮动策略年化收益率为11.93%,年化超额收益率为13.22% [25][27] - 4月推荐关注通信、电力设备和纺织服饰行业,对应ETF为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广发中证环保产业ETF和广发中证全指可选消费ETF [28]
3月新房成交分化明显,二手房保持高增
湘财证券· 2025-04-07 15: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2][7][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月新房成交同比分化明显,二手房成交继续保持高增,新房需求延续弱复苏但城市间分化明显,二手房成交持续回升 [4][5][9] - 新房狭义库存水平持续下降,但销售放缓导致去化周期小幅回升 [5][17] - 前三个月TOP100房企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头部房企市占率继续提升 [6][20] - 在“止跌回稳”目标下,限制性政策将放松,存量房和土地收储进展有望提速,推动市场供需结构改善 [7][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房成交情况 - 30个大中城市3月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2.5%,连续两个月正增长,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为+18%、-2.2%和-4.9%,二三线城市同比转负 [4][9] - 30个大中城市3月新房成交面积仅高于2024年同期,一线城市成交面积显著高于2020年、2022年和2024年同期且较2月显著增长,二三线城市需求偏弱,3月成交处于2020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5][9] 二手房成交情况 - 监测的13个城市1 - 3月成交面积同比+33%,3月单月成交面积同比+37%,二手成交持续回升 [5][9] 新房库存情况 - 3月末十大城市商品房可售面积为7767万平米(同比-9.1%、环比-0.9%),去化周期为23.4个月,较上月上升约4个月,一线城市可售面积为3021万平米(同比-15%、环比-1.4%),去化周期为14.8个月(前值12.7个月) [5][17] TOP100房企销售情况 - 今年1 - 3月销售金额为8101亿元(同比-9.8%),销售面积为4475亿平米(同比-8%);3月单月销售额、销售面积分别为3539亿元(同比-13.5%)、2097亿平米(同比-2.7%) [6][20] - TOP10、TOP30、TOP50和TOP100房企今年1 - 3月销售金额门槛分别为231亿元(同比+4.4%)、60亿元(同比-20.6%)、37亿元(同比-15.4%)和15亿元(同比-7%) [6][20] - TOP10、TOP30和TOP50房企1 - 3月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49.1%、74%和85.7%,同比分别提升1.4ct、0.6pct和0.5pct [6][20] - TOP10房企中1 - 3月销售额基本都在300亿元以上(华发、滨江除外),同比实现增长的有5家,3月越秀(同比+53%)、华发(同比+29%)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 [6][21] 投资建议 - 关注具备拿地能力且土储布局合理的头部房企,如保利发展等;受益于二手房交易持续活跃的头部中介机构,如我爱我家等 [7][23]
机器人行业深度:传感器: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互动核心零部件
湘财证券· 2025-03-31 21: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器人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注人形机器人传感器三大细分方向,即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作为感知核心部件,对增强人形机器人感知能力至关重要,特斯拉人形机器人BOM成本中传感器价值量占比约33.4%,这三个细分方向最具发展潜力 [3] -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传感器需求持续攀升,全球传感器市场虽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但国内企业正崭露头角,相关产业链标的有望受益,因此维持机器人行业“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 - 传感器是与外部环境交互的关键纽带,人形机器人通过配备多种传感器实现对外部环境感知和自身状态监测,传感器分为内部和外部传感器,分别检测自身状态和与外界交互 [14][15] - 传感器是机器人感知系统核心,价值量占比较高,特斯拉人形机器人BOM成本中传感器价值量占比约33.4%,关节BOM成本占总成本69.8% [18] 力控:机器人力控必不可少,力传感器为核心零部件 - 力控是机器人运动的核心,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检测接触力或力矩并反馈给控制系统,调整机器人运动轨迹或输出力,涵盖力感知、反馈、调节和运动执行四个环节,应用范围广泛 [22][25] - 六维力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控制重要传感器,按测量维度力传感器分为一维、三维和六维,六维功能最强大,适用于复杂场景,电阻应变式是目前主流技术路线 [26][34] - 六维力传感器性能优异,但技术壁垒较高,主要性能参数包括量程、过载能力等,其优势在于结构紧凑、信号同步性好、耦合误差低,技术壁垒包括弹性体结构设计、标定校准和解耦算法 [41][46] - 六维力传感器国产厂商入局者增加,市场空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入局者逐年增加但具备批量化供应能力厂商偏少,2023年外资厂商占近70%市场份额,2027 - 2030年市场有望爆发式增长,预计2030年出货量达119.54万台,市场规模达143.31亿元,人形机器人将成最大增长需求 [52][56] 触觉:赋予人形机器人敏锐的“触感” - 电子皮肤概述和技术分类,电子皮肤兼具物理柔性和仿生特性,能模拟人类触觉感知功能,主要分为基底层、导电层、传感层,触觉传感器原理分为压阻式、电容式等,在多个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62][69] - 制备柔性触觉传感器核心在于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材料分为柔性基底层、导电电极层和活性传感层,多层结构设计可提高性能,制造工艺有溶液浇铸法、3D打印技术和自组装法 [73][84] - 触觉传感器厂商梳理,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2023年CR5为57.10%,国内部分企业崭露头角,如纽迪瑞、汉威科技等 [88] 视觉:使得机器人能够通过眼睛捕捉信息 - 视觉概述和技术分类,机器视觉分为二维和三维,三维技术能提供更全面物体信息,3D视觉感知技术分为光学和非光学,光学方法占主导,还介绍了ToF、双目立体视觉、结构光等技术原理及优缺点 [93][104] - 人形机器人的主流方案为3D视觉,未来空间较大,目前主流人形机器人多采用3D视觉方案,全球3D视觉传感器市场预计2025年达150亿美元,2019 - 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20% [107][110] - 海外厂商地位领先,国产逐渐打开市场,海外头部厂商在全球3D视觉传感器市场占据先发优势,国内厂商如奥比中光通过多技术布局和芯片自研逐渐打开市场 [113]
锂电材料行业深度: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相关材料有望受益
湘财证券· 2025-03-31 20: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锂电材料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半固态电池已步入产业化期,全固态电池尚处研发阶段 [4] - 固态电池核心环节之一是材料技术,正极材料有望向高镍等新型材料发展,固态电解质多技术路线并存且各具优劣 [5] - 全球出台政策促进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各国技术路径不同,半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商业化,未来五年是全固态电池量产关键节点 [6] - 固态电池应用将从特殊场景拓展至一般场景,2023 年整体渗透率有望达 10% [7] - 固态电池市场增长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在新型正极材料有研发布局先发优势等相关企业,维持对锂电材料行业“增持”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固态电池电解质以固代液,性能及安全优势明显 - 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为主,用固体电解质取代液体电解质 [16] - 固态电池可实现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宽工作区间,解决液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痛点,还能降低电池厚度,提升成组效率 [20][23][33] - 半固态电池已步入产业化期,处于进一步商业化关键节点;全固态电池尚处于研发阶段,有望逐步实现量产 [34][37] 2 固态电池产业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进程 - 固态电池产业链涵盖上游矿产资源、中游设备、材料及制造以及下游应用等环节,固态电解质、电极材料和封装技术是关键环节 [38] - 固态电池主要成分的每个组件都有多种材料选择,负极活性材料有锂金属和硅等,正极活性材料目前多选择过渡金属基氧化物和磷酸铁锂,固体电解质主要有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三大类 [42][44] - 正极材料未来发展方向是高镍、磷酸锰铁锂及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固态电解质多技术路线并行各有优劣,性能全面符合固态电池要求的技术有待突破 [45][55] - 全球主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撑固态电池开发,加速其产业化步伐 [81] - 国外大多企业选择全固态路线,我国动力电池厂家先以半固态电池作为产品化技术路线,逐步过渡到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先于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全固态电池有望 2027 年前后开始示范性装车应用,2030 年后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6] 3 固态电池应用场景拓展及市场空间 - 固态电池能满足多种新兴产业应用场景需求,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无人机、eVTOL、穿戴设备等 [7] - 固态电池预计由特殊或高性能要求的应用场景逐步扩展到注重性价比但技术溢价包容度高的市场,最后拓展到成本敏感的工业和储能领域 [7] - 2023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约为 1GWh,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 614.1 吉瓦时,整体渗透率达到 10%;2023 - 2030 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将从 10 亿元增至 200 亿元 [7][8] 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在新型正极材料有研发布局先发优势、具备固态电解质核心技术、与具备固态电池量产扩张规划企业有战略合作以及上游具有锆、镧及钛资源优势的相关企业 [9]
健康元(600380):吸入制剂龙头,开启创新驱动新周期
湘财证券· 2025-03-31 16: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领先以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药企,构建吸入制剂、缓释微球等高壁垒复杂制剂平台,成功打造第二条成长曲线,当前聚焦呼吸赛道,全面转型创新,步入创新驱动新周期 [4] - 呼吸赛道中哮喘和COPD呈现高发病率、低诊疗率特点,现有治疗方案有限,市场存在较大临床需求,近几年新机制新靶点药物获批上市,行业迎来创新发展机遇 [5] - 公司短期受集采冲击营收增速下滑,抗感染产品线已恢复正增长,新获批产品组合和非处方药有望驱动新增长 [6] - 公司经营稳健,业务多元,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保障业绩持续稳健增长,创新产品有望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力,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相应增速变化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稳中求变,聚焦创新 1.1 成功打造呼吸赛道第二成长曲线 - 公司始创于1992年,早期主营保健品,后战略转向医药行业,通过收购等方式完成转型和扩张,2015年以来两大上市平台差异化布局创新研发平台,健康元以呼吸复杂高端制剂为特色,丽珠集团以微球、小分子创新药及生物药为特色 [15] - 公司前瞻性布局打造了吸入制剂第二成长曲线,2019 - 2023年呼吸产品管线营业收入快速上升,2023年达17.41亿元,目前公司开启“创新药 + 高壁垒复杂制剂”双轮驱动战略,多款在研创新管线快速推进 [16] 1.2 拥有多元化产品矩阵,业绩韧性强劲 - 公司以创新药及高壁垒复杂制剂为核心,形成广泛多元产品矩阵,健康元(不含丽珠集团)产品包括化药、原料药、保健品和非处方药,丽珠集团产品结构更多元,包括化药、生物药、中药、诊断试剂及原料药 [18][20] -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为25.84亿元,占比15.6% [28] - 2018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2023年受集采冲击收入增速回落,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公司重视市值管理,2025年3月完成新一轮股份回购 [29] 2. 呼吸赛道迎创新疗法新机遇 2.1 呼吸疾病存较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 呼吸系统疾病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哮喘和COPD是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023年全球哮喘和COPD患病人数合计超10亿人,中国哮喘、COPD患病人数分别为6840万人、1.07亿人,且诊断率和治疗率相对较低 [39][40] - 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和重度哮喘附加治疗药物,传统治疗方案在控制中度及重度哮喘方面缺乏有效性,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维持治疗有不良反应;COPD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抗炎及复方制剂为主,但约40%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仍不受控,近几年COPD治疗新机制有突破,靶向用药纳入治疗指南 [42][43][46] - 吸入制剂药械一体构建较高行业壁垒,国内吸入制剂企业市占率逐步上升,中国呼吸制剂市场二联、三联复方制剂占比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全球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达251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222亿元 [52][53][56] 2.2 新机制新靶点催生呼吸赛道创新新机遇 - 2015年以来哮喘和COPD疾病多款生物制剂及新靶点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如IL - 5靶点药物、IL - 4Rα抑制剂、TSLP抑制剂等,COPD也在开发相关靶点药物,2024年全球首款PDE3/4双重抑制剂获批用于COPD维持治疗 [58][59] - 无表型或生物标志物限制TSLP靶点创新生物药为严重哮喘提供全新治疗方案,2024年美国安进特泽鲁单抗销售金额9.72亿美元,截至2025年3月14日,全球12个项目进入临床二期阶段,国内4家企业进入二期临床 [60][63] 3. 创新和高壁垒制剂双轮驱动 3.1 创新管线梯队布局,开启创新驱动 -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构建创新管线,抗流感新药玛帕西沙韦预计2025年获批上市,哮喘和COPD疾病领域有多款新机制靶点管线处于临床阶段,镇痛新药开展Ⅰ期临床研究 [65] - 玛帕西沙韦是抗流感1类创新药,具有起效快等特点,相较奥司他韦有优势,近几年新机制流感用药市场规模快速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玛巴洛沙韦销售规模达5.1亿元 [66][67][69] 3.2 高壁垒复杂制剂成公司业绩重要驱动引擎 - 公司打造吸入制剂、缓释微球和纳米晶给药系统等差异化高壁垒复杂制剂技术平台,已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并商业化,在研管线丰富,高壁垒复杂制剂技术平台成为近几年公司业绩重要驱动力 [71][72][76] -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吸入式抗生素,适应症为成人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产品2023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预计将步入放量期 [78] 3.3 新获批产品组合和非处方药有望驱动新增长 - 集采对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有影响,2024Q3利润开始企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5%,集采内产品影响边际减弱,增量品种妥布霉素吸入溶液、2024年获批的两款吸入制剂有望带来新的增量 [79] - 公司保健品及OTC品牌有较高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2023年以来搭建DTC品牌数字营销体系取得良好效果,2024年上半年销售营收达3.3亿元,同比增速63.7%,非处方药业务板块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88] 3.4 丰富在研产品管线有望推动子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 丽珠集团是健康元旗下核心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18.12亿元,同比下降4.97%,归母净利润为20.61亿元,同比增长5.50%,短期业绩受化学制剂产品降价和中药制剂市场需求回落影响 [91][9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产品管线和技术平台双向发力优化产品组合,根据2024年报披露,多款产品处于不同研发阶段,部分有望获批上市 [97][98] 4. 投资建议 4.1 盈利预测 - 化学制剂板块预计2024年短期下滑后有望恢复温和增长,2024 - 2026营收增速分别为 - 10.12%、4.30%和8.41% [100] - 原料药板块整体保持相对平稳,预计2024 - 2026营收增速分别为0.0%、0.0%和2.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