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覆盖研究:科力股份
华金证券· 2024-10-18 18:00
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主要提供油田技术服务,以及油田专用化学品和油田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1] - 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5亿元/4.47亿元/3.59亿元,同比增长5.10%/33.48%/-19.73% [12] -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46亿元/0.52亿元,同比增长1154.47%/29.00%/13.61% [12] - 2024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增加13.02%;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加36.13% [12] 报告核心观点 1. 公司长期深耕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与中石油等行业龙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18][20] 2. 公司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市场,如哈萨克斯坦、乍得等地区 [21] 3. 公司本次IPO募集资金将投入智能生产制造基地建设和油气田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 [22][23] 4. 公司营收规模和毛利率水平相比同行业上市公司较低 [24] 其他内容总结 1. 油服行业整体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国内外市场空间广阔 [17] 2.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技术服务、化学品销售和设备销售,技术服务为核心 [12] 3. 公司面临燃油使用量下降、原油价格波动、客户集中度高等风险 [27]
经济数据点评(24Q3/9月):消费投资补贴显效,化债同时期待扩张
华金证券· 2024-10-18 17:31
消费市场 - 9月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同比改善1.1个百分点至3.2%,受限额以上商品消费改善影响[1][2] - 9月房地产相关耐用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上行8.5个百分点至2.8%,家电音像、汽车、家具零售同比分别改善17.1、7.7和4.1个百分点至20.5%、0.4%和0.4%[1][2] - 9月餐饮收入同比较8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3.1%,限额以上必需品零售同比较8月改善0.2个百分点至6.3%,限额以上非耐用品跌幅收窄0.4个百分点至 -5.0%[1][2] 投资市场 - 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较8月改善1.4个百分点至3.4%,三季度平均增速2.4%[1][7] - 9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上行2.0个百分点至9.8%,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上行3.5个百分点至9.3%,水利工程投资同比改善8.2个百分点至13.4%[1][7] - 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跌幅较8月收窄0.8个百分点至 -9.4%[1][7] 房地产市场 - 9月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跌幅扩大0.3个百分点至 -17.6%,竣工和销售面积同比跌幅分别收窄3.3和3.4个百分点至 -30.2%和 -10.6%[1][13] - 住建部启动货币化安置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白名单”贷款额度加至4万亿,专项债可用于保障房收储[1][13] 工业与经济增长 -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改善0.9个百分点至5.4%,公用事业和制造业分别上行3.3和0.9个百分点至10.1%和5.2%[1][18] - 24Q3实际GDP同比增速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至4.6%,前三季度累计同比4.8%,预计全年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可完成[1][19][21]
新股覆盖研究:强达电路
华金证券· 2024-10-18 15:07
报告评级 -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供 [1] 报告核心观点 1. 公司深耕定制化程度高的 PCB 样板/小批量板领域,居该领域内资第五;创始团队来自于业内 PCB 龙头,具备数十年的相关产业经验 [7][16] 2. 未来公司将在研发及产能两方面围绕新兴产业应用持续发力,包括进一步开拓集成电路、汽车电子、5G 及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应用 [16] 3. 公司 2021-2023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10 亿元/7.31 亿元/7.13 亿元,归母净利润 0.68 亿元/0.91 亿元/0.91 亿元 [4] 4. 公司预测 2024 年营业收入为 78,823.47 万元,较 2023 年增长 10.52%;预测 2024 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9,927.57 万元,较 2023 年增长 9.02% [19] 5. 公司主要从事样板及小批量印制电路板的研产销,综合考虑主营产品类型、业务结构等因素,选取兴森科技、明阳电路等 7 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 [19] 6.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9 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0.56 亿元 [19] 行业分析 1. PCB 行业作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随着 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行业的快速发展,2016-2020 年间全球 PCB 市场产值由 542.07 亿美元增长至 652.1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73% [11][12] 2. 2008 年以来 PCB 全球产业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 PCB 产值占全球 PCB 产值的比例快速增长,2023 年中国大陆 PCB 产值为 377.94 亿美元,占全球 PCB 产值的比例为 54.37% [11][12] 3. 根据 Prismark 测算,样板和小批量板总体市场产值占全球 PCB 市场产值的 15%-20%,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955.81-1,274.40 亿元 [13][14]
10.17住建部新闻发布会点评:加力保障供给侧,温和呵护需求侧
华金证券· 2024-10-17 20:34
需求侧政策 - 货币化安置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新增实施100万套,重点支持地级以上城市,力度较2015年明显减弱 [1][2] - 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普宅和非普宅标准,降低公积金利率、首付比例、存量贷款利率和税费负担,旨在减缓需求下行斜率而非刺激泡沫 [1][2] - 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人口结构失衡、城镇化区域结构倾斜、需求透支等中长期问题,东南沿海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大幅上行,居民房价压力较大 [1][2] - 2015年货币化棚改期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4.1万亿,占2016年总基础货币规模的13.3%,而本次货币化安置未伴随大规模基础货币投放 [1][2] 供给侧政策 - 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4万亿保障"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和"能早尽早",推动管理规范、融资便捷,提升房屋建成进度 [1][5] - 专项债收储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推进"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化建设,解决年轻人住房问题,为房企提供流动性 [1][5][8] - 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人民银行加大专项再贷款力度,保障房再贷款比例从60%提高到100% [8] 政策意图与市场预期 - 政策核心在于防范房地产市场向金融性系统风险的更大规模传导,而非刺激新一轮泡沫 [1][4] - 一线城市对周边城市购房需求形成"虹吸效应",房价具备上涨空间,但北京、上海、深圳仍坚持因城施策,体现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意图 [1][4] - 房地产市场"L"型底部预计将于2025年左右到来,需求侧政策刺激新增需求有限,政策不欲见到新一轮地产泡沫 [1][9]
颀中科技:24Q3营收创新高,小尺寸三季度需求稳中有升
华金证券· 2024-10-17 1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维持"增持-A"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创新高,但合肥厂设备折旧拖累短期利润 [1] 2. 小尺寸显示产品三季度需求稳中有升,AMOLED营收占比不断增长 [1] 3. 公司是目前境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显示驱动芯片全制程封测企业,在多项关键工艺环节拥有雄厚技术实力 [1] 4. 公司将凸块技术延伸至非显示类芯片封测领域,实现了从凸块制造到后段封装的全制程扇入型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 [1] 5. 公司合肥厂可充分利用合肥市显示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同时第二增长曲线非显业务日趋成熟,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2] 财务数据与估值 1. 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55/22.48/25.18亿元,增速分别为20.0%/15.0%/12.0% [3] 2. 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6/4.14/5.24亿元,增速分别为-17.6%/35.3%/26.4% [3] 3. 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PE分别为44.8/33.1/26.2 [3]
传媒:网文、影视、游戏构筑文化出海三驾马车
华金证券· 2024-10-16 21: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行业"领先大市-A维持"的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游戏市场 - 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703.10亿元,移动游戏占比高达76.54%,其中自主研发游戏占比90.5% [1] - 在2023年全球最畅销的5款游戏中,有两款是由中国游戏团队自主研发的,分别是《王者荣耀》和《原神》 [1]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游戏市场用户总规模达6.74亿人次,实际销售收入1472.67亿元 [1] - 中国企业在全球游戏收入TOP50上市企业中占17席,显示了中国游戏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1] -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1] 网文市场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已超40亿元,海外活跃用户近2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 [1] - 海外原创生态形成,中国网文运营模式、叙事手法被广泛借鉴,开启原创内容的IP转化和产业链开发 [1] - AIGC提升网文出海效率,使网络文学的翻译效率与准确度极大提升,成本极大降低 [1] 影视市场 - 国产影视剧出海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海外发行与销售播映权、自建平台、IP出海 [1] - 2024年3月21日,Netflix版《三体》第一季于全球190多个国家首播 [1] - 2023年以来,随着出海短剧APP发布种类的增加,下载量呈现出超十倍的增长态势 [1] - 以Reelshort、ShortMax和DramaBox为代表的头部梯队平台,引领全球短剧市场的发展 [1] 投资建议 - 网文、影视、游戏三方面作为承载文化出海的优质媒介,自身产业优势有助进一步发展拓展市场 [1] - 建议关注中文在线、捷成股份、掌阅科技、三七互娱、恺英网络、吉比特、蓝色光标、快手-W、昆仑万维等相关公司 [1]
晶晨股份:产品性能优异&运营效率提升,助力业绩高增
华金证券· 2024-10-16 18: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A"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46.40亿元,同比增长约20.28%;归母净利润约5.94亿元,同比增长约89.32% [3] - 2024年Q3公司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达16.24亿元,同比增长约7.73% [3] - 公司持续提升运营效率,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2024年Q3归母净利润约2.32亿元,同比增长约79.68% [3] 公司多产品线战略取得积极成果 - T系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 [4] - S系列8K芯片在国内运营商首次商用批量招标中获得全部份额 [4] - W系列Wi-Fi 6芯片在国内运营商市场首次批量突破,预计2024年销量将首次突破1千万颗 [4] - 公司新一代6nm芯片已有多家全球知名运营商决定基于此款芯片推出下一代旗舰产品 [4] 公司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7.14/81.10/97.32亿元,增速分别为25.0%/20.8%/20.0% [7]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2/11.29/14.02亿元,增速分别为65.0%/37.4%/24.1% [7]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4-2026年公司毛利率预计分别为36.7%/37.0%/37.2% [8] - 2024-2026年公司ROE预计分别为13.0%/15.2%/15.9% [8] - 2024-2026年公司PE预计分别为34.1/24.8/20.0倍 [8]
传媒:ChatBot推动陪伴类产品演化
华金证券· 2024-10-15 22: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A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ChatBot推动陪伴类产品演化,成为用户了解AI应用的主要类型之一[1] - AI陪伴定义为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涉及消费者与由生成式AI驱动的虚拟角色直接互动[1] - AI陪伴产品不断探索产品新模式,推动人机交互边界,有助提升AI应用普及度完善产业链生态[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hatBot推动陪伴类产品演化 - 2023年全球AI+Chatbot类型应用涌现,ChatBot成为用户了解AI应用的主要类型之一。根据Sensor Tower数据,2023年下载量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14倍,接近6亿次。2024年1-8月,AI+Chatbot应用下载量突破6.3亿次,超出2023年全年水平。2024年前8个月,全球AI+Chatbot应用内购收入接近5.8亿美元,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1.5倍之多[1] - 随着AI+Chatbot应用的发展,情感陪伴式AI逐渐兴起。头部应用《Character AI》2024年8月MAU达历史新高2200万人,1-8月下载量近1900万,成为细分市场领跑者。全球范围:《Talkie AI》以1700万下载量紧追《Character AI》,但在美国市场《Talkie AI》下载量已经超过《Character AI》[1] 需求端有望进一步释放,供给侧成本逐步优化 - AI陪伴定义为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涉及消费者与由生成式AI驱动的虚拟角色直接互动。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以文本为中心的角色扮演应用、具有视听功能的游戏原型,以及利用人与人和人与AI混合社交的社交平台[1] - 需求端:根据ARK Invest数据,2003年至2022年,美国消费者独处的清醒时间增长约40%,从平均每天5.3小时增加到7.4小时。2023年至2030年,全球在线时间预计增长,消费者或将寻求解决孤独问题的在线应用。当前,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娱乐和陪伴的成本每年下降75%。2018年至2023年,AI陪伴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增长约30倍,从不足50万用户增加到约1500万用户[1] AI陪伴产品不断探索产品新模式 - 应用案例:Replika于2017年推出,是最早的商业成功的AI陪伴应用。Replika用户可以通过文本和语音消息、通话以及增强现实(AR)放置与AI陪伴互动。Character.AI成立于2021年,为不同用户创建的AI聊天机器人提供平台。过去三年,由于人们对AI技术的广泛兴趣,以及主要通过单人和群聊角色扮演体验吸引用户,AI陪伴或将创造新的平台,推动人机交互的边界,从基于文本的娱乐形式发展到完全互动的、情感响应的AI角色,角色在2D和3D空间中与用户互动[1] - 目前,自然选择(深圳)智能有限公司,推出首款3DAI伴侣《EVE》,并于10月12日在B站发布《EVE》的首支预告PV,并在两天内收获超过110万播放量[1] 投资建议 - AI陪伴或将推动人机交互边界,有助提升AI应用普及度完善产业链生态。建议关注:快手-W、汤姆猫、昆仑万维、恺英网络、蓝色光标、浙文互联、广东榕泰、天娱数科、捷成股份、视觉中国、华策影视、因赛集团、天下秀等[1]
北方华创:前三季度业绩预计持续增长,市占率稳步攀升
华金证券· 2024-10-15 2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买入-A"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预计在188.30亿元-216.8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在29.08%-48.61%之间;归母净利润预计在41.30亿元-47.5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在43.19%-64.69%之间 [1] - 公司精研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矩阵,拓宽工艺覆盖范围,主营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 [1] - 随着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平台优势逐渐显现,经营效率持续提高,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 [1] - 公司在高端电子工艺装备及精密电子元器件两大主业板块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作为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公司,不断拓展创新边界,丰富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宽工艺覆盖范围 [1] - 公司在集成电路核心装备领域,成功研发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并在多家客户端实现稳定量产,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1] - 公司的核心产品也广泛应用于化合物半导体、新能源光伏、新型显示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1] -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累计申请专利超过8,300件,获得授权专利超过4,900件 [1] - 公司再融资项目"半导体装备产业化基地四期扩产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制造能力 [1] - 半导体工厂区域化、数据中心及AI芯片在边缘设备渗透率提升,带动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增长 [2] - 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大陆、韩国和台湾地区的300mm设备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陆将保持全球最大支出地区地位 [2] - 在对3nm以下尖端节点投资及对成熟节点的持续支出的推动下,2025年至2027年间,代工设备支出预计将达到2,300亿美元 [2] 财务数据与估值 - 预计2024年至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2.82/402.14/501.67亿元,增速分别为37.2%/32.8%/24.8% [3] - 预计2024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70/76.92/97.10亿元,增速分别为53.1%/28.8%/26.2% [3] - 对应2024年至2026年PE分别为33.6/26.0/20.6倍 [3] - 2024年至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43.7%/43.7%/44.7% [3] - 2024年至2026年ROE分别为20.2%/20.8%/21.0% [3]
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9):做好准备迎接冷冬
华金证券· 2024-10-14 22:01
9月进出口数据情况 - 9月出口同比增速较8月大幅下行6.3个百分点至2.4%,降至近5个月最低增速[1] - 9月进口同比受原油价格低迷影响再度下行0.2个百分点至0.3% [1] - 9月货物贸易顺差收窄至817.1亿美元[1] 出口商品结构特征 - 9月中端消费品出口大幅降温,纺织服装鞋靴箱包、家具家电照明玩具音视频、农产品成品油塑料制品等三大类商品对出口同比的贡献分别较8月大幅下行0.5、0.4、0.5个百分点[1] - 汽车和零部件持续抢出口,对出口同比的贡献较8月小幅回落0.4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下滑幅度较其他地区更小,陶瓷钢铝材产品也有抢出口现象[1] - 9月手机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行22.2个百分点至 -5.2%,半导体电子产业链合并大类对出口同比的贡献大幅减少1.7个百分点至0.2个百分点[1] 进口情况分析 -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使大宗、能源商品进口同比增速大幅下跌1.8个百分点至 -1.3%,拖累重点商品进口增速达0.5个百分点,较8月再度回落0.7个百分点[1] - 9月资本品进口同比增速大幅下行5.1个百分点,对重点商品进口增速的拉动回落1.0个百分点至拖累0.8个百分点[1] 四季度展望 - 四季度全球消费需求降温、高基数难以扭转,若欧盟对华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落地,出口前景不确定性提升[1] - 短期出口或难以迅速迎来增速拐点,预计持续承压,中央财政大幅扩张是扩大有效内需、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主要方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