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华科技申请一种带尖峰装置的复合型混流式空冷器专利 可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金融界· 2025-07-19 11:13
专利技术 - 隆华科技集团及子公司申请新型复合型混流式空冷器专利,公开号CN120333187A,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 [1] - 专利包含壳体、引风机、介质转接管等22个组件,支持尖峰运行、夏季运行、春秋季联合运行等5种模式 [1] - 采用混流式滴状流冷却冷凝技术、冷凝回收再加热技术,实现节水、节能、消白雾三重功能 [1] 公司背景 - 隆华科技集团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9.04亿人民币,属通用设备制造业,拥有364项专利、234个行政许可 [2] - 公司对外投资26家企业,参与694次招投标,持有2条商标信息 [2] - 子公司隆华科技装备成立于2025年,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属金属制品业,现有2项专利 [2]
链博会现场声音: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版图中分量越来越重
环球网资讯· 2025-07-19 11:10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7月19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 会")进入到第四天。记者注意到,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内集中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 中、下游关键技术和产品,从核心原材料、关键元器件、三电系统到智能网联技术以至不同技术路线的 汽车整车,全景式的呈现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成果。 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业佳在展区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 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版图中分量越来越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大幅增长75.2%,一举越过百 万整数大关,达到106万辆。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也不可避免遭遇了个别国家正在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逆 风"。去年,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反补贴税后,双方已多次就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解决方案进行 了专业、深入的磋商。 "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背后既有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各国 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因素。部分国家希望通过关税手段缓解其在全球遭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张业佳认 为,"从长远来看,这种 ...
从“小舢板”到“现代商船”,南京银行上市18年的升维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7-19 10:4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7年7月19日成为国内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城商行,标志着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 [1][2] - 上市18年间市值从202亿元增长至1440亿元,资产规模从754.65亿元扩张至2.76万亿元,增长37倍 [4][8] - 存贷款规模分别达1.65万亿元和1.34万亿元,较上市前增长33倍和45倍 [8] - 2024年营业收入502.73亿元、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较2006年增长20倍和32倍 [8] 资本运作与治理 - 上市前通过引入IFC和法国巴黎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优化治理结构并增厚资本金 [5] - 上市后通过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方式持续补充资本,注册资本从12.07亿元增至121.87亿元 [5] - 200亿元南银转债完成转股后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3.72%,高于上市初期的11.73% [5][8] - 国有股份占比53%,前5大股东持股60%,形成稳定多元的股东结构 [7] 业务特色与创新 - 科技金融领域首创"投贷联动"模式,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7万户,信贷支持超7000亿元 [9] - 绿色贷款余额超2500亿元,占贷款总额19%,创新推出碳配额质押贷款等产品 [11] -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340亿元,服务客户4.5万户,近五年年均增速30% [11] - 金融市场业务通过紫金山·鑫合平台覆盖133家成员行,总资产规模47万亿元 [12] 综合化经营布局 - 2006年起通过参股日照银行、设立基金/理财/消费金融子公司实现集团化转型 [15] - 2024年子公司合计贡献净利润9.38亿元,同比增长28.67% [18] - 提出"One Bank"理念强化内部协同,打造科创银行、财富银行等五张名片 [14][18] 股东回报与社会责任 - 上市18年连续分红,累计派息459.39亿元,派息率维持30%以上 [19] - 2024年股息率4.7%,首发投资者累计股价回报达323.6% [19] - "圆梦基金"累计捐款1870万元资助2700名贫困学生,连续八年冠名南京马拉松 [20]
中科国晟(日照)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7-19 10:48
公司成立信息 - 中科国晟(日照)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于月兰 [1] - 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 由中科国晟(山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2]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2] 股东结构 - 唯一股东为中科国晟(山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100% [2] 经营范围 - 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智能农业管理 [2] - 农作物种子经营(仅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花卉种植 礼品花卉销售 [2] - 智能农机装备销售 水生植物种植 [2] - 谷物种植 豆类种植 油料种植 薯类种植 蔬菜种植 [2] - 食用菌种植 园艺产品种植 水果种植 坚果种植 茶叶种植 [2] - 中草药种植 草种植 [2] - 农业机械服务 灌溉服务 [2] - 非食用农产品初加工 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 - 农作物栽培服务 农作物收割服务 农业园艺服务 [2]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非食用林产品初加工 食用农产品初加工 [2] - 许可项目包括林木种子生产经营 农作物种子经营 [2] - 动物饲养 家禽饲养 牲畜饲养 食用菌菌种生产 [2] 企业基本信息 - 国标行业分类为农、林、牧、渔业>农业>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 [2] - 注册地址为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高泽街道驻地黄龙汪村001号 [2] - 营业期限从2025-7-18至无固定期限 [2] - 登记机关为五莲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
四川长虹空调申请轴流风扇强度优化设计方法专利,实现轴流风扇产品的精益化设计
金融界· 2025-07-19 10:39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轴流 风扇强度优化设计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20337431A,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轴流风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流风扇强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 骤:建立轴流风扇3D模型;对轴流风扇强度进行数字计算分析,计算轴流风扇结构强度;识别薄弱位 置,对薄弱位置添加材料并定义优化区域;定义优化设计边界条件,采用拓扑优化算法进行结构自动优 化,输出寻优3D模型;参照寻优3D模型重构轴流风扇3D模型;根据重构后的轴流风扇3D模型进行数字 计算分析,评估是否存在薄弱位置。通过建立3D模型,对轴流风扇进行数字计算分析,识别并加强薄 弱位置,采用拓扑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结构,最终输出优化后的3D模型。解决了空调轴流风扇设计强度 及成本评估问题,高效完成轴流风扇强度评估和优化设计,实现轴流风扇产品的精益化设计。 天眼查资料显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绵阳市,是一家以从事其他制造业为主 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850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8 ...
研判2025!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行业装机容量、项目建设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技术不断突破,装机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9 10:36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概述 - 太阳能光热发电(CSP)通过聚光系统聚焦太阳光加热介质(熔盐或导热油),驱动汽轮机发电,技术路线包括槽式、塔式、线性菲涅尔式和碟式-斯特林 [1][4] - 塔式和碟式属于点聚焦技术(聚光比300-3000),槽式和线菲式属于线聚焦技术(聚光比<150),塔式热损耗小但建设成本高,槽式易批量化但对地势要求高 [4] - 与火电相比,光热发电输入端为太阳能,具有启停时间短、负荷调节范围广等优势,环保性能突出 [2] 全球市场装机情况 - 全球光热累计装机从2014年4584MW增至2024年7900MW,西班牙为技术开拓者(2013年达2300MW),美国装机规模第二 [6] - 槽式技术占全球装机73.76%,塔式占21.63%,线菲式占比最小 [8] 中国市场发展动态 - 中国累计装机达838.2MW(2024年),占全球10.6%,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2024年新增4个项目(250.2MW) [1][12][16] - 国内技术路线以塔式为主(57.38%),其次为槽式(22.67%)和线菲式(19.92%),塔式因转换效率高成为主流 [1][14] - 2024年重点项目包括延庆超临界CO₂实验电站(0.2MW)、玉门风光热互补项目(100MW)等,推动低成本高效率技术发展 [16] 行业政策与规划 - 2020年取消中央财政补贴后行业增速放缓,2023年《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通知》重启热度 [1][12] - 在建项目34个(3300MW)、拟建37个(4750-4800MW),集中在青海、新疆等资源富集区 [16] 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关键部件(熔盐泵、阀等)加速国产化替代,打破进口依赖 [19] - 前沿技术研发聚焦宽温域熔盐、液态金属储能、超临界CO₂发电结合等方向 [1][19] - 应用场景拓展至火电耦合、工业蒸汽供应等多元化领域 [19] 主要企业布局 - 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久盛电气、西子洁能、首航高科等,产业链覆盖装备制造、电站运营等环节 [2]
杨军获聘中国银行副行长,曾长期任职于建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7-19 10:34
公告简历显示,杨军出生于1972年,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 此前,杨军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监控部、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兼市场风险管 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湖北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实务工作之外,杨军也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曾出版《商业银行客户评价》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等专著,还发表过《关于国有大型银行改革转型的思 考》《债务杠杆衡量及其管控策略》等多篇论文。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杨军是中国银行2025年以来第二位引进的副行长。1月24日,中国银行公告 称,公司董事会聘任武剑为该行副行长;此后,武剑任职资格获核准并于2月24日起正式上任。据公 告,武剑加入中国银行前曾任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25年以来,中国银行副行长一职接连变阵。1月,林景臻因年龄原因,辞去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 长等职务;4月29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刘进因职务变动,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6月,刘进被委任为 中国银行执行董事,任期三年。6月16日, ...
展波出任新时达董事长,看看“海尔系”上市公司“一把手”都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7-19 10:23
海尔集团高管变动及资本布局 - 展波出任新时达董事长 展波1980年出生 拥有海尔集团20年履历 历任欧洲区财务总监、全球销售平台财务总监、海尔电器CFO、集团CFO及副总裁 现任分管产业互联网等战略业务 [2] - 展波被评价具备全球视野和产业互联网前瞻洞察 在企业战略管理、运营及资本运作方面经验丰富 [4] 海尔系上市公司扩张版图 - 集团已控股或参股8家上市公司 包括新收购的新时达、上海莱士、盈康生命 以及内部孵化的海尔智家、海尔生物、雷神科技、众淼控股 汽车之家收购正在进行中 [4] - 筹备上市企业包括青岛有屋智能家居和卡奥斯物联科技 [4] 海尔系核心高管背景 - 谭丽霞任集团高管 1970年出生 拥有中央财经大学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历 1992年加入海尔 历任CFO、执行副总裁等职 [6] - 李华刚任海尔智家总裁 1969年出生 1991年加入 曾主导销售体系及中国区业务 [7] - 众淼控股董事会主席鹿遥40岁 2007年加入海尔体系 历任人力资源及分公司管理岗位 [9] - 有屋智能董事长刘斥1975年出生 1998年加入海尔 长期负责销售体系及智能家居业务 [10] - 卡奥斯物联董事长陈录城1969年出生 1995年加入 历任洗衣机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等职务 [10] 汽车之家收购进展 - 收购尚未完成 董事会主席仍由原平安系高管龙泉担任 龙泉拥有24年保险及金融科技从业经历 [9]
深圳机场直飞柬埔寨暹粒客运航线开通
人民网· 2025-07-19 10:14
航线开通 - 深圳机场开通直飞柬埔寨暹粒的国际客运航线 填补粤港澳大湾区及一线城市与暹粒之间的直航空白 [2] - 新航线每周执飞1个往返班次 进港航班K6928于当地时间21:30从暹粒起飞 出港航班K6929于北京时间6:20从深圳起飞 [2] - 柬埔寨将推出签证便利和景区服务升级等措施提升中国游客体验 [2] 航线网络拓展 - 深圳机场联合柬埔寨国家航空加密深圳往返金边航线 每周出港运行19班 [3] - 深圳与柬埔寨前两大城市实现空中互通 促进城市规划、经贸投资、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 [3]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网络覆盖8个国家、16座城市、17个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3] 市场背景 - 2024年东盟成为深圳第一大贸易伙伴 占深圳外贸总额约16% [3] - 东南亚是大湾区居民出境游热门目的地 深圳机场上半年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及地区客流量五成以上 [3] 交通便利性 - 直飞航线将东南亚旅行时间从10余小时中转缩短至3-5小时 [4] - 高频次、低距离直飞航线与深圳丰富国内航线形成高效衔接 打造"国内城市-深圳-东南亚"通道 [4]
远望谷与西电携手:深耕AI研发,筑牢技术壁垒
全景网· 2025-07-19 10:12
公司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物联网产业代表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RFID解决方案和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在RFID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 [1] - 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和专有技术超600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专利279项,外观设计专利101项 [1] - 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射频元器件,2024年获得国家"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奖项 [1] - 公司参与制定并发布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累计发布企业标准157项,彰显行业技术话语权 [1] 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建设 - 公司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西电-远望谷深维智能实验室,持续加码AI领域投入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信息类学科实力国内领先,此次合作是"强强联手" [1] - 实验室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合作期限为十年 [2] - 公司将在算法、算力、人才等方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度合作,保持技术领先性 [2] 合作意义与业务发展 - 合作结合了公司在信息技术、RFID领域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发优势 [2] - 公司将通过实验室开展主营业务市场垂直应用大模型的研究和训练,对AI领域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2] - 借助高校科研实力和人才资源,公司可加速AI技术研发和创新,筑牢技术壁垒,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