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策略:特朗普正式就任宽幅波动下的投资工具及常用技术指标的应用
国证国际证券· 2025-01-23 22:38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美股呈「宽幅波动」+「板块轮动」格局,经济无大问题但股市波动或来自贸易战,看好传统板块和中小盘走势,建议配置美债、黄金、加密货币或现金对冲风险 [50][51] 回顾特朗普上一任期 就职演说重点 - 宣布南部边境和国家能源紧急状态,派军阻止非法入境,认定贩毒集团为外国恐怖组织,遣返犯罪非法移民,降低通胀和物价,发展制造业,降低能源价格,出口能源,终结「绿色新政」,撤销电动车强制令,改革贸易体系,征收关税和税收,成立外部税务局,建立政府效率部,收回巴拿马相关权益,扩展美国领土,送太空人上火星 [8] 通胀情况 - 特朗普上一任期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平均增幅(按月环比)为0.16%,核心CPI为0.156%,未使美国通胀大幅上升,不能确定关税措施必然带来通胀 [12] 就业情况 - 特朗普上一任期平均失业率为5.0%,撇除新冠疫情影响为3.95%,执政未带来明显就业问题,失业率在新冠疫情前呈下降趋势 [15] 消费市场状况 - 零售销售方面,特朗普上一任期零售销售环比增幅平均为0.39%、控制核心零售销售环比增幅平均为0.50%,消费市场保持稳健;消费者健康方面,信用卡贷款拖欠率平均为2.47%,整体健康水平良好;消费者信心方面,密大信心指数平均为93.17,消费者信心较佳 [19] 企业投资情况 - 特朗普上一任期耐用品订单环比变动率平均为0.27%,核心耐用品订单经季调环比变动率平均为0.15%,耐用品订单增长高于2000年至今平均水平 [23] 企业盈利情况 - 特朗普上一任期标普500企业平均增幅为7.33%,标普500升幅为67.8%,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13.8%,政党执政与股市表现无直接关系 [27] 2025年整体格局 贸易战的冲击 - 参考上一任期贸易战,2018年美股调整多由贸易战引起,如12月孟晚舟被捕致美股大跌,标普500最高下跌超12% [32][33] 其他国家反制措施 - 2018 - 19年贸易战使美股大幅波动,拜登任期保持关税但零售增长较高,此次贸易战核心扩大,美股调整幅度取决于其他国家反制措施 [37] 实体经济情况 - 美国就业市场处于较平衡状态,热度下降但未冷却,薪酬正增长,就业市场良好带动消费者健康和信心,经济表现较佳 [42] 企业盈利预期 - 市场预测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每股盈利同比增长11.9%,2025年同比增长14.8%,「七巨头(M7)」2025年每股盈利同比增长21%,标普493盈利增速预期为13%,美国咨商会领先经济指数上升释放积极信号 [47] ETF工具 投资观点 - 2025年美股宽幅波动和板块轮动,看好传统板块如金融、地产等,关注相关ETF如KRE、KBE、IYR等,中小盘走势或较佳,关注罗素2000的ETF如IWM,建议配置美债、黄金、加密货币或现金对冲风险 [50][51] 工具应用 - 中小盘接力牛市中后段行情,罗素2000指数表现较佳时平均跑赢标普500指数27.3%,绝对回报平均为60.2%,平均时间为19.4个月,可关注罗素2000 ETF(IWM) [55] - 美债是有效对冲资产,特朗普贸易战或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宏观数据疲软时债息下调可对冲股市冲击,可关注20年期以上美国公债ETF(TLT) [59] - 加密货币利好,特朗普重视比特币,比特币价格创历史新高,区块链技术市场规模预计2024 - 203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2.9%,成长超69.8倍 [64][63] - 介绍常用美股ETF及参考应用场境,如标普500指数ETF(SPY.US)、反向标普500指数ETF(SH.US)等 [65] 技术指标 TD序列指标 - 由Tom Demark所研发的DeMARK 13指标演变而来,外资大行等会参考,旨在预测「价格疲劳」,识别市场拐点,适合在「宽幅波动」市场环境使用,目前标普500指数未出现「9」讯号,罗素2000指数出现初步买入讯号 [69][71][73] 情绪指标 - CNN恐惧与贪婪指数和AAII美国散户投资人情绪指数显示,现时市场情绪较恐惧,CNN指标到了38、AAII看涨/看淡到了0.63 [78] 市场宽度 - 一月市场大幅波动后回暖,标普500宽度明显上升,股价高于20天线的股票数目占比超70%,升势由科技巨头扩展至传统价值板块 [81] 仓位情况 -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数据显示,股市情况平衡,债市空头有回补趋势,债息回落或支持股市行情 [86] 领先指标 - 美国领先指标由经济咨商局公布,虽非高频数据且滞后近一个月,但能反映美国经济,对股市牛市行情有前瞻作用,11月领先指标按月转正,支持股市向好 [92]
资本市场政策点评:中长期资金从哪来、有多少、到哪去?
华宝证券· 2025-01-23 22:38
报告核心观点 -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新的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比例要求,乐观情形下公募基金、保险资金有望为A股带来每年万亿规模中长期增量资金,利于A股指数稳定和市场信心稳固,为科技成长投资提供良好环境 [2][3]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迈出坚实一步 - 2025年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此前政策具体执行方案,从多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对稳定和提振资本市场有重要作用 [5] 中长期增量资金来源及规模 - 公募基金2025年新增资金规模有望达5860亿元,未来三年新增入市资金至少达0.59、0.64、0.71万亿元 [6]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第二批试点2025年上半年落实,春节前先批500亿元 [6]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新增保费资金入市或超5000亿元,《实施方案》鼓励提升投资比例,部分公司能满足30%权益投资比例 [7] - 2024年9月24日创设两项工具实施顺利,超1650亿元资金已或即将投入资本市场,包括证券等互换便利105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超600亿元 [10] 增量资金去向及影响 - 中长期资金或偏向投资高股息属性及大市值个股或指数,利于A股指数稳定,投资重心集中于低估值、高股息上市公司,利于红利资产和银行等板块 [11] - 公募基金指数化趋势明显,后续增量资金或仍以被动指数投资为主,宽基指数、红利低波有望成主要增长方向 [11][12] - 近万亿增量资金利于稳指数、固信心、改善预期,为科技成长投资提供环境,巩固“高股息+科技成长”投资逻辑 [14] - 短期发布会释放积极信号,缓解下行风险,“春季躁动”行情值得期待,可关注高股息、红利低波及科技成长、小盘风格机会 [14] - 中长期资金入市助于稳定市场,但资金入市和A股上行持续性依赖宏观政策和经济回暖 [14]
加仓电子、银行、电新,减仓有色、医药
华金证券· 2025-01-23 20:47
报告核心观点 20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整体权益仓位下降,主板、创业板持仓占比下降,科创板仓位上升;全部主动偏股基金加仓电子、银行等,减仓有色、医药等;百亿偏股基金加仓电子、非银,减仓有色、汽车;四季度全部偏股基金重仓股持股集中度有所下降;预计消费、部分周期及成长一季度基金持仓可能回升 [2][4][5] 基金:四季度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整体权益仓位下降 四季度主板持仓比小幅下降,创业板和科创板仓位上升 - 2024Q4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整体权益仓位为85.1%,较2024Q3下降0.07pcts;普通股票型基金权益仓位88.9%,较2024Q3下降1pct;偏股混合型基金权益仓位87.9%,较2024Q3上升0.3pcts;灵活配置型基金权益仓位76.4%,较2024Q3下降0.6pcts [4] - 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中主板仓位为68.5%,较2024Q3下降0.7pcts;创业板仓位为18.3%,较2024Q3下降1.7pcts;科创板仓位为13.1%,较2024Q3上升2.4pcts;北证仓位为0.2%,小幅上升0.04pcts [5] - 四季度基金主板超配比为 - 10.5%,较2024Q3上升0.8pcts;创业板超配比为5.0%,较2024Q3下降2.6pcts;科创板超配比为5.9%,环比上升1.9pcts;北证超配比为 - 0.4%,环比下降0.1pcts [5] 全部主动偏股基金加仓电子、银行、电新,减仓有色、医药 - 四季度公募基金主要增持科技成长、金融地产,科技成长板块单季度仓位从39.5%上升至42.8%,上升3.2pct;金融地产板块仓位上升0.03pcts;消费仓位小幅下降0.1pcts;医药仓位下降1.3pcts;周期仓位大幅下降2.0pcts [9] - 科技成长、医药和消费仍保持超配,金融、周期持续低配;成长、金融地产、消费超配比上升,医药、周期超配比回落,成长超配比从13.5%上升至15.1%,金融地产超配比从 - 15.9%上升至 - 15.4%,消费从7.7%上升到7.8%,医药从4.5%下降至3.7%,周期从 - 9.7%下降到 - 11.0% [9] - 截至20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TOP5的行业分别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汽车;持仓增加TOP5的行业分别为电子、银行、电力设备、汽车和计算机;持仓下降TOP5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食品饮料、通信、非银;2024Q4超配比TOP5的行业分别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 [11] 四季度百亿偏股基金加仓电子、非银,减仓有色、汽车 - 截至2024Q4主动偏股型基金仓位TOP5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子、非银金融、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持仓排名后5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环保、建筑材料、美容护理和轻工制造 [18] - 持仓增加TOP5的行业分别为电子、非银、电力设备、机械和计算机;持仓下降TOP5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汽车、食品饮料、银行、家用电器 [18] 四季度全部偏股基金重仓股持股集中度有所下降 - 2024Q4相比2024Q3,基金重仓股持股集中度TOP 5下降0.01pcts,TOP 10从20.9%下降至20.6%,TOP 30从36.9%下降至35.6%,TOP 50从44.9%下降至43.4%,TOP 100从58.6%下降至57.4% [19] - 宁德时代、美的集团、贵州茅台维持TOP 5不变,招商银行、紫金矿业等跌出TOP 20,格力电器、寒武纪 - U等新晋前20 [23] - 加仓前二十个股以电子、食品饮料、非银居多,加仓前三分别为中信证券、东方财富、伊利股份;减仓前二十个股以电子、有色金属等居多,减仓前三个股分别为紫金矿业、比亚迪、中际旭创 [23] 预计消费、部分周期及成长一季度持仓可能回升 - 预计消费、部分周期及成长一季度基金持仓可能维持高位,一是一季度提振内需政策叠加春节效应,消费行业基金持仓可能回升;二是财政、货币双宽松配合地产企稳政策,周期行业需求回升持仓可能维持高位;三是科技成长是行业主线方向之一,成长行业持仓有望维持高位 [28] - 消费中的美容护理、社服、纺织服装、商贸零售,周期中的钢铁、基础化工,TMT中的计算机、传媒持仓处于较低水平,后续上行压力不大或上行空间宽裕 [28] - 消费、部分周期及成长四季度景气向上,消费行业受益内需提振政策,周期中的化工市场中枢可能上行,TMT中的计算机、传媒行业一季度可能景气提升 [28][29] - 综合考虑持仓和景气,预计消费中的美护、社服、纺服、商贸零售,周期中的钢铁、化工,TMT中的传媒、计算机一季度基金持仓可能回升 [29]
事件点评:机构资金流入A股规模可能上升
华金证券· 2025-01-23 20:47
报告核心观点 - 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提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机构资金流入A股规模可能上升,预测险资年均入市规模约900 - 1100亿元、潜在增量2 - 3.5万亿,2025年外资净流入规模600 - 1500亿,2025年公募基金新增3000 - 5000亿份 [4] 各部分总结 险资 - 政策推动下2025 - 2030年险资年均潜在入市资金约900 - 1100亿元,整体新增规模5000 - 7000亿元 [4][7] - 险资入市资金规模潜力大,比照2015年牛市假设比例上升6.7 - 10pcts,增量资金约2 - 3.5万亿;按2020年政策乐观情况增量可达10.2万亿 [4][7] 外资 - 政策支持外资参与A股,2025年A股流入规模可能在600 - 1500亿元,一般情况后续流入规模逐步增至2000亿,乐观情况超4000亿元 [4][9][10] - 海外处降息周期、美元指数调整,国内经济基本面恢复、地产端可能企稳,外资大概率持续流入A股 [4][10] 公募基金 - 政策要求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10%,有望2026年突破10万亿 [4][12] - 历史经验看2025年新发基金可能新增3000 - 5000亿份,悲观、一般、乐观情形下分别约为3300亿份、4000亿份、5000亿份 [4][12]
1月23日国新办发布会点评:中长期资金入市怎么看?
天风证券· 2025-01-23 18:43
核心观点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是前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要求的制度性完善,预计后续细则春节后将加速落地以引入增量资金 [4] 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进展 - 2024年9月27日中央金融办联合证监会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1]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1] - 2025年1月22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中长期资金入市具体要求,引导多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1] - 1月23日五部委举办发布会介绍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关情况 [1] 制度化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升实际投资比例 - 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2] - 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2] - 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逐步扩大 [2] 延长考核周期 - 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 [2] - 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2] 形成落实增量政策合力 - 后续继续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跟踪问效 [2] 稳步推进公募改革 公募基金发展情况 - 公募基金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33万亿元 [2] - 以股票投资为主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3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权益类ETF突破3万亿元 [2] 后续改革举措 - 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 [2] - 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2] - 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 [2] 进一步发挥险资作用 政策要求 - 2024年9月出台意见提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3] 现状与目标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超过4.4万亿元 [3] - 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力争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提高 [3] 试点情况 - 第二批试点规模拟定1000亿元,春节前先批500亿投资股市 [3] 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资产端 - 着力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把好市场入口关、出口关,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支持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市场 [3][13] 交易端 - 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给予保险资管、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支持相关资金投资入市 [3][13] 机构端 - 推动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开展并购重组,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3][13] 执法端 - 坚决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严格落实监管要求 [3][13] 优化社保基金长周期考核机制 财政部举措 - 优化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 [4] 人力资源部举措 - 按规范、稳健、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原则,完善多类基金投资政策,健全投资监管体系,推动基金取得稳健投资收益 [4] 资本市场支持工具优化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 去年开展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机构可用今年新增额度融资增持股票 [4] 股票回购再贷款 - 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到10%,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3年 [4] - 超300家公司申请回购贷款超600亿元 [4]
浦银国际策略观点: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情绪面和资金面有望改善
浦银国际证券· 2025-01-23 18:43
报告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长期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制度,驱动资金流入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形成正向循环,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短期有助于改善市场情绪和提升流动性,利好保险、券商等板块以及优质高息股和回购较多的绩优蓝筹股 [2] 投资策略重点关注领域 - 短期方案改善市场情绪,提升交投和流动性,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上半年落地,资金规模不低于 1000 亿元,春节前批复 500 亿元投资股市,A股较港股和中概股更受益,但海内外风险未消除,短期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3] - 直接受益的保险、券商等板块短期有望受资金关注,建议关注优质高息股,目前沪深 300 股息率达 3%,春节前两月预计超 310 家上市公司实施分红 3400 多亿元,回购较多的绩优蓝筹股值得关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展两次操作,合计金额 1005 亿元,央行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安排 [3] 方案重点内容 - 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和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4] - 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 A 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 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 2025 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 30%用于投资 A 股 [4] - 明确全面实施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4] - 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 [4] 方案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下达,每年为 A 股提供稳定增量资金,长周期考核驱动资金流入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形成正向循环 [4] - 证监会提升中长期资金权益配置能力,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金供应结构,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做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增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提供更多优质标的,优化资本市场制度,利于中长期稳定发展 [4]
A股投资策略双周报告:春节前后市场胜率或较高
华龙证券· 2025-01-23 18:43
核心观点 - 2024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全年增长5.0%,三大需求协同发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房地产销售端回暖投资端待改善,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春节前后市场胜率较高,建议关注消费、科技创新等行业及主题 [4] 策略观点 市场聚焦 - 2024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全年较2023年增长5.0%,四季度同比增5.4%、环比增1.6%,得益于政策组合效应,三大需求协同发力,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2.2%、1.3%、1.5%,2025年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4][8] - 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0.6%,施工、新开工、竣工面积均下降,但销售面积及金额增速降幅收窄,10月以来30个大中城市销售面积环比、同比增长,市场风险弱化成交改善,春季旺季有望延续向好 [4][10] - 1月20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大幅拉升,涨幅超700点,企稳回升原因包括美元指数走弱、出台稳汇率措施、外贸增长超预期及结汇需求助力,后期有望在合理区间运行 [4][11] 市场研判 - 近两周主要指数累计收益率上涨,市场止跌回稳,原因包括经济超预期、估值有吸引力、“特朗普交易”扰动落地及人民币汇率企稳,春节前后市场胜率较高,近十年节前三天上证指数上涨概率80%,节后五天上涨概率70%,特朗普1.0就职后3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涨3.72%、沪深300涨2.93% [13] 行业及主题配置 行业及主题信息动态 - 工信部等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商务部等出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国资委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国产碳酸锂价格上涨等多项政策和动态发布 [18] 行业及主题关注 - 关注消费(食品饮料、家电、汽车)、科技创新(半导体、消费电子)、“抢出口”和对美出口替代(电气设备、医药等)、地产链,主题关注新质生产力等 [4][24] 市场数据 全球及国内指数表现 - 展示2024年1月6日 - 2025年1月17日全球及国内指数涨跌幅 [27] 行业及概念指数表现 - 展示2024年1月6日 - 2025年1月17日行业及概念指数涨跌幅 [29] 融资交易行业方向 - 展示2024年1月6日 - 2025年1月17日融资交易行业净买入额 [32] 市场及行业估值 - 展示2015年1月21日 - 2025年1月21日主要宽基指数和行业市盈率、市净率估值分位 [34][37] 事件日历 - 列出2025年1月23日 - 31日美国、中国、欧盟的多项经济指标发布日期 [40]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学习:政策东风助力,耐心资本扬帆起航
华福证券· 2025-01-23 17:17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年 1 月 22 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23 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3][16] - 方案提出多项举措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吴清主席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硬指标”,中长期资金有望成资本市场重要增量资金,熨平市场短期波动,助力平稳发展,高股息、高 ROE 资产或获益,看好春季行情和长牛慢牛态势 [11][18][48] 事件 - 2025 年 1 月 22 日,中央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1 月 23 日上午,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3][16] 解读 提升商业保险资金 A 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 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长周期考核,设定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权重上限,缓解短期考核压力 [4][23][26] - 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 2025 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 30%用于投资 A 股,第二批试点规模不低于 1000 亿元,春节前先批准 500 亿元 [4][18][26] - 险资入市利于优化资产负债管理、增厚投资收益,权益类资产配置有提升空间,有望配置高股息和高 ROE 资产 [23] 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 - 细化明确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长周期考核机制,打通入市堵点 [5][27][31] - 预计两类资金入市规模和比例在方案推动下持续扩大,社保基金长期投资风格明显且收益可观,养老金产品股票型表现良好 [31] 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 - 加快出台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破解短期考核压力难题 [5][32] - 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差异化投资,丰富投资风格、拓宽权益资产投资 [5][32] 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 - 力争公募基金持有 A 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 10%,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ETF 规模有望增加 [6][18][36] - 提出多项公募基金改革措施,解决行业问题,增强市场信心 [6][37]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 引导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一年多次分红,提升投资价值和中长期资金投资体验回报 [6][10][43] - 允许机构投资者以战投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给予银行理财等同等政策待遇,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42][44] 后市展望 - 政策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举措意义重大,中长期资金有望成重要增量资金,高股息、高 ROE 资产或获益,看好春季行情和长牛慢牛态势 [11][48]
策略快评报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万联证券· 2025-01-23 13:59
报告核心观点 1月22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方案是落实重要会议决策部署,涵盖五大主要举措,明确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信号并直接指引,将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4] 根据相关目录总结 疏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推动“长钱长投” - 方案提及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社保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 [4] - 通过引导机构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比例、调整考核机制、扩大参与机构和资金规模等举措强化“长钱长投”理念,鼓励差异化投资 [4] - 降低对险资等机构持仓市值波动考核限制,提高资金对市值波动容忍度,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加大中长线资金权益配置比例助力市场信心修复 [4] 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 方案要求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引导公募基金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树立投资者为本理念,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4] - 完善私募基金投资运作规则、拓展投资策略及产品类型,方案发布后对权益型基金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4] - 以跟踪指数投资为主的ETF基金产品供给更丰富,资金入市步伐加快,被动产品更受关注,未来指数基金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4] - 权益类基金为企业提供稳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展创新,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4]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提振市场信心 - 方案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运用 [4][5] - 允许机构资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4][5] - 通过优化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促进健康发展 [5] - 机构投资者以战投身份参与定增能利用耐心资本特性,推动企业长期价值提升,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提升市场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5] - 该举措为上市公司提供稳定资金来源,有望持续助力企业发展 [5]
“中长期资金入市”文件及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点评:为有源头活水来
华福证券· 2025-01-23 13:59
报告核心观点 - 六部委联合发文及相关部委官员介绍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举措,将为资本市场引入中长期资金,改善生态结构,构建投资体系,为A股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实施方案出台有利于重构A股生态,建立资金池,平抑波动,引领投资方向,助力A股可持续发展 [1][7][13] 多部委齐发力,A股迎来源头活水 事件概述 - 1月22日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1月23日相关部委官员介绍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1][7] 长期资金来源 - 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权益类基金 [1][8] 现状与目标 - 截至2024年三季报,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持有A股市值1.82万亿,较半年度减少1.18万亿;保险公司持有1.56万亿,较半年度增加3534.4亿元;社保基金持有4599亿元,较半年度增加477.5亿元;企业年金持有8.6亿元,与半年度基本持平;四类长期资金持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4.9%和5.4%,仍有提升空间 [9] - 《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若按去年三季度末统计口径,2025 - 2027年每年公募基金投资权益规模将增加1800亿元、2000亿元和2200亿元以上;2024年比2023年新增保费达1400亿元以上,2025年保险资金增配权益资金规模能达420亿元以上 [9] 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 - 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投资规模和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实行长周期考核,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并扩大范围和规模 [10] - 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社保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明确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 [12] - 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出台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扩大覆盖范围,放开个人投资选择,鼓励差异化投资 [12] - 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建立利益绑定机制,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则落地 [12] - 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