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搜索文档
BAI资本龙宇对话张小珺:新时代的美德是“克制”
创业邦· 2025-04-24 18:00
出海战略与国际化 - 企业出海需重视地缘政治和当地监管,将理解当地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避免以"卷"的心态出海,要为当地创造就业 [2] - 贸易摩擦高发期蕴含商业机会,如跨境汇款、外汇管理、智能物流等领域可减少摩擦 [2][16] - 国际化需精准突破,按国家、地区、圈层制定策略,远交近攻是全球化布局基本功 [10] - 墨西哥案例显示双速经济结构,中国企业在汽车制造、金融科技等领域已成功落地 [12][13] 全球化与关税战 - 当前关税战是新旧势力摩擦,企业应视为融入全球生态的契机而非国家间对抗 [6] - 高额关税不可持续,企业应聚焦本地服务与供给,通过"Local to Local"模式突破 [8] - 全球化与国际化差异显著,前者追求效率统一,后者需应对区块化壁垒 [9][10] AI行业趋势 - AI基础模型发展使90%创业者可通过产品感知和组织效率重新竞争 [27][28] - AI基础设施存在泡沫,但变革性应用将在三年内落地 [29] - DeepSeek以开源策略和成本优势获OpenAI尊重,展示中国AI实力 [19][21][22] 创业者特质 - 新一代创业者更具松弛感,安全感强且目标全球化,非零和博弈心态 [33][34] - 优秀创业者需克制,如DeepSeek控制规模保持创新密度 [25] - 警惕过度追逐潮流的创业者,应聚焦变化中的不变 [39] 女性领导力 - 女性在跨国企业高管中占比高,正进行创业级创新 [35] - 中国女性领导力全球领先,未来十年或涌现更多全球CEO [36] - 2025女性创业者榜单显示医疗健康、AI、能源是主要赛道,平均估值26.6亿元 [41]
韩国称DeepSeek未经同意将用户数据传至境外,外交部回应
快讯· 2025-04-24 15:39
韩国称DeepSeek未经同意将用户数据传至境外,外交部回应 金十数据4月24日讯,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但是我可以 强调的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法形式 采集或存储数据。"郭嘉昆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的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的做 法,同时中方也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澎湃) ...
为什么日本出不来DeepSeek?
虎嗅· 2025-04-24 11:32
日本AI行业发展现状 -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科技经济领先全球 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中一半来自日本 包括NTT 住友银行 东京电力 松下 日立等[1] - 当前AI时代主导者转为中美两国 日本在通用AI平台领域存在感较弱[1][17] - 日本至少有300家研发AI的公司 涵盖大语言模型研发 数据活用 业务效率化等方向[4][8] - 拥有自研算法能力的核心AI公司约50家 多数通过专业机构认证[9] - 东京大学松尾研究室孵化32家AI创业公司 创始人多来自实验室团队[10] 日本AI企业特点 - 头部AI公司如Preferred Networks ABEJA PKSHA Technology等专注制造业 医疗 金融等垂直领域[12] - Preferred Networks获190亿日元融资 研发日本国产生成式AI基础模型PLaMo[12] - PKSHA Technology与微软合作开发日英双语LLM 市值达460亿日元[12] - 传统巨头NEC NTT 富士通 日立均布局AI 应用于政务 交通 医疗等B2B场景[12][13] - NEC的AI系统应用于横滨智慧城市 机场安检 灾害预测等领域[13] 中美日AI发展路径差异 - 中美AI公司多从大模型平台起步 日本选择垂直行业切入再横向扩展[13][14] - 日本AI企业普遍采用"边实习边成长"模式 直接服务产业客户需求[14][15] - OpenAI等通用AI平台前期需烧钱 日本社会更倾向明确回报的务实投入[18][19] - 日本平台类应用较少 主要依赖Google Facebook等跨国企业服务[20][21] - 中国DeepSeek快速崛起部分因ChatGPT访问限制 日本仅9 1%个人用户使用生成式AI[23][24] 日本AI战略与文化特征 - 日本创新由产业痛点驱动 强调实用主义 关注成本节省与效率提升[29][30] - 企业优先发展工厂质检系统 医疗诊断辅助AI等可落地的解决方案[30] - 类似比亚迪发展路径 日本通过产业链深度整合实现AI价值[31] - 在通用平台型AI领域缺席 导致失去全球影响力机会[33][34]
AI 智能体老“崩”?DeepSeek 前员工联手李飞飞等大佬开源新框架,教会模型真正推理
AI前线· 2025-04-24 11:03
AI智能体发展现状 - 2025年被普遍认为是"AI智能体元年",基于大语言模型(如OpenAI、Anthropic、Google、DeepSeek)的智能体系统将专注于特定任务[2] - 当前64.2%的企业AI智能体仍处于试点阶段("pilot purgatory"),仅4.6%接近规模化应用[3][4] - 行业面临核心挑战:强化学习训练易崩溃,模型易陷入重复输出相似内容的"回声陷阱"现象[18][19] RAGEN系统技术突破 - 由李飞飞团队联合西北大学、微软等机构开发,聚焦提升AI在企业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 - 采用StarPO强化学习框架,通过"状态-思维-动作-奖励"策略优化,强调完整决策路径训练而非单次回答优化[11] - 开源框架包含三项创新机制:优先选择模型"犹豫"的交互序列、移除KL惩罚项、非对称PPO剪裁,显著提升训练稳定性[27][28][29][30] - 实验基于阿里巴巴Qwen系列开源模型(1.5/2.5版本),确保结果可复现性[14] 测试环境与评估方法 - 设计三类符号化测试环境:Bandit(风险收益推理)、Sokoban(规划能力)、Frozen Lake(适应性思考)[23] - Bandit任务要求模型通过类比推理(如将"龙"关联力量、"凤凰"关联希望)预测奖励分布,而非依赖直接概率数据[25][26] - 测试环境剥离现实先验知识干扰,纯粹评估训练所得策略的有效性[24] 企业应用现实挑战 - 训练效果三大关键因素:情境多样性、交互粒度(支持多动作/轮)、rollout新鲜度(数据与当前策略同步)[33][34] - 当前奖励机制缺陷:过度关注结果正确性而忽视推理过程质量,导致多轮任务中推理能力退化[36][38] - 技术局限性:长任务场景仍可能崩溃,符号类问题解决方案向真实业务(如发票处理)迁移存在不确定性[40] 行业影响与开源生态 - RAGEN标志着向"具备自主推理能力智能体"迈进,重构大模型训练边界认知[41] - 项目采用MIT协议开源,GitHub已获1.4k星、102分支,主要代码为Python(88.7%)和Shell(11.3%)[16][17] - 核心开发者王子涵(前DeepSeek研究员)专注大语言模型自主性与长文本理解,曾参与DeepSeek-V2项目[6]
人才科技产业并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财经· 2025-04-23 21:09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因此,发展新质生 产力,必须重视高精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一是要大力培养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一方面,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重点产业需求,引导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 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建设,培养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职业教 育发展,结合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重点产业需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 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 技能人才。 二是要积极引进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一方面,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 料和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动态,识别关键技术需求,明确重点产业的人才缺口,通过提供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重点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人才。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国际人才的工作环 境,围绕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关键领域,建立健全全方位支持体系,构建集住房补贴、一 站式服务、子女就学和医疗保障等于一 ...
AI Super Apps and What Comes Next: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at 36Kr's 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
Newsfilter· 2025-04-23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 36氪举办“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聚焦AI时代新兴动态与下一代AI超级应用潜力,还推出相关创新案例与奖项,未来将启动“Disruptor Initiative”助力中国AI公司发展 [1][2][3][4] 会议概况 - 36氪于4月18日在SMC上海基础模型创新中心举办“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主题为“超级应用的到来” [1] - 会议汇聚学界和业界领先人士,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清远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毅、AMD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纪朝晖等 [1] 会议内容 “超级应用的到来” - 包含“在AI世界中成长”“2025年超级应用竞争”“投资者圆桌会议”三场会议,从商业化和投资者角度探讨AI超级应用发展新趋势 [2] “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 - 36氪邀请好未来教育集团、中科手创机器人、杭州超矽微电子等不同行业领先公司高管分享“AI+赋能无数行业”见解,促进各行业创新突破与市场智能转型 [2] 会议成果 - 会议揭晓“2025 AI原生应用创新案例”和“2025 AI合作伙伴创新奖”,表彰工业和消费领域杰出AI应用场景,强调AI广泛应用与融合 [3] 公司未来计划 - 36氪将启动“Disruptor Initiative”,识别有潜力成为颠覆者的企业,作为其“微调合作伙伴”,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中国AI公司发展 [4] 公司简介 - 36氪是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知名品牌和先锋平台,以高质量新经济内容起步,业务拓展至商业服务,拥有综合数据库和强大数据分析能力 [5]
AI Super Apps and What Comes Next: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at 36Kr's 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4-23 18:00
会议概述 - 36Kr于2025年4月18日在上海SMC基础模型创新中心举办主题为"超级应用到来"的2025年AI合作伙伴大会 [1] - 大会聚焦AI时代新兴动态及下一代AI超级应用的潜力探索,分为"超级应用到来"和"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两大核心板块 [2] - 活动汇聚学术界与产业界领袖,包括上海交大清源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毅博士、AMD大中华区营销副总裁Ji Zhaohui、百度副总裁阮瑜等 [1] 会议内容 - "超级应用到来"板块下设三场专题讨论: - "AI世界中的成长"从商业化角度分析AI超级应用新趋势 [2] - "2025年超级应用争夺战"探讨行业竞争格局 [2] - "投资者圆桌会议"提供投资视角的洞察 [2] - "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板块邀请好未来、卡西亚德机器人等跨行业企业高管分享"AI+赋能千行百业"实践 [2] 创新成果发布 - 大会发布"2025年AI原生应用创新案例"和"2025年AI合作伙伴创新奖项" [3] - 奖项覆盖智能制造、智能客服、内容创作、企业管理等八大领域,重点表彰提升效率、推动产业变革的AI原生应用 [3] 公司战略规划 - 36Kr将启动"颠覆者计划",筛选具有颠覆潜力的企业并作为其"微调合作伙伴",助力复制DeepSeek的成功模式 [4] - 通过整合全球资源与产学研优势,推动中国AI企业全球化发展 [4] - 作为唯一两次深度访谈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的媒体,公司具备对颠覆性创新的独特洞察力 [4] 公司背景 - 36Kr是中国新经济领域领先品牌与平台,业务始于高质量新经济内容,现已扩展至在线广告、企业增值服务等多元化业务 [5] - 依托数据库与数据分析能力,公司持续捕捉中国新经济高增长潜力 [5]
AI Super Apps and What Comes Next: A Glimpse into the Future at 36Kr’s 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
Globenewswire· 2025-04-23 18:00
文章核心观点 36氪举办“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聚焦AI时代新兴动态与下一代AI超级应用潜力,还推出创新案例与奖项,未来将启动“Disruptor Initiative”助力中国AI公司发展 [1][2][3][4] 会议概况 - 36氪于4月18日在SMC上海基础模型创新中心举办“2025 AI Partner Conference”,主题为“超级应用的到来” [1] - 会议汇聚学术界和行业领先人士,探讨AI技术前沿发展,演讲嘉宾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清远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毅等 [1] 会议内容 “超级应用的到来” - 包含“在AI世界中成长”“2025年超级应用竞争”“投资者圆桌会议”三个环节,从商业化和投资者角度审视AI超级应用发展新趋势 [2] “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 - 36氪邀请好未来教育集团、中科手创机器人、杭州超硅微电子等不同行业领先公司高管分享“AI+赋能无数行业”见解,促进跨行业创新交流 [2] 创新成果展示 - 会议发布“2025 AI原生应用创新案例”和“2025 AI合作伙伴创新奖”,表彰工业和消费领域杰出AI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制造、智能客服等多个领域 [3] 未来计划 - 36氪将启动“Disruptor Initiative”,识别有潜力成为颠覆者的前瞻性企业,作为其“微调合作伙伴”,助力复制DeepSeek的成功,推动中国AI公司发展 [4] 公司介绍 - 36氪是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知名品牌和先锋平台,以高质量新经济内容起步,业务拓展至商业服务,拥有综合数据库和强大数据分析能力 [5]
4 China Tech Stocks Resilient Despite U.S.-China Trade Tensions
ZACKS· 2025-04-22 23:15
文章核心观点 尽管中美贸易紧张,中国科技股在2025年展现出韧性和增长潜力,受益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内市场和区域合作,吸引投资者关注,且各科技公司有不同发展亮点和投资机会 [1][3] 行业发展情况 贸易与政策影响 - 中美贸易冲突中美国对中国出口加征145%关税,但推动中国科技自立和创新能力提升 [1] - 习近平主席东南亚之行加强区域联系,为中国科技出口创造新市场机会,缓解美国市场限制影响 [2] 各领域技术突破 - AI领域杭州初创公司DeepSeek开发R1模型,成本低且即将推出R2模型,展示中国创新能力 [4] - 半导体领域中国虽非前沿芯片制造领先,但先进封装技术占全球超25%份额,创新缓解美国限制影响 [6] - 多领域有进展,如Unitree Robotics展示人形机器人,车企展示电动车,供应商降低成本,增强现实领域产品涌现 [7] 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 - 中国科技快速发展和大量投入为投资者提供增长机会,China Tech Screen可识别潜力股 [8] 推荐公司 - 阿里巴巴核心业务加速,客户管理收入年增9%,AliExpress美国订单增27%;AI战略成果好,Qwen AI有超29万企业用户,AI产品收入连续六季三位数增长;财务状况好,净现金519亿美元,回购113亿美元致股份减少5% [9][10] - 京东执行核心业务计划,新产品增长计划目标孵化600个亿元级畅销品,营销框架和数字工具发展好;与泰国合作体现直采战略,在70亿美元榴莲市场有30%复合年增长,自2022年冷冻榴莲销售翻倍 [12][13] - 百度与CATL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结合自动驾驶和电池技术;推出升级AI模型Ernie 4.5并开源,还开发Ernie X1,在自动驾驶和AI领域有发展潜力 [14][15] - 腾讯Hunyuan Turbo S模型响应速度快超对手,性能与DeepSeek - V3相当,且成本低,结合其多元生态,有望在AI领域获市场份额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