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良贷款率
icon
搜索文档
9家股份行三季报透视:5家不良率降,零售AUM增长成亮点
南方都市报· 2025-11-04 17:59
整体业绩概览 - 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7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 [1] - 4家银行营收净利均“双降”,仅浦发银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1][2][3] - 营收规模前三名为招商银行(2514.20亿元)、兴业银行(1612.34亿元)、中信银行(1565.98亿元),浙商银行以489.31亿元排名末位 [2] - 营收增速方面,民生银行同比增长6.74%为最快,平安银行同比下降9.78%为下滑最明显 [2] - 净利润规模招商银行以1137.72亿元位居榜首,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大增10.21%为增长最亮眼,浙商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9.59%为降幅最大 [3] 利息净收入与净息差 - 利息净收入增长呈现分化,招商银行以1600.42亿元的规模居首且同比增长1.74%,浦发银行以3.93%的同比增幅增长最快,平安银行同比下滑8.25%为降幅最大 [5][6] - 净息差普遍承压,中信银行净息差同比收窄16BP为降幅最大,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同比收窄12BP,仅民生银行实现2BP的同比微增 [5][6] - 多家银行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1][3][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整体表现为“5降3升1持平”,招商银行以0.94%保持最优资产质量,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29%,为降幅最大 [7][8] - 拨备覆盖率方面,7家银行出现收缩,招商银行以405.93%遥遥领先,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大幅提升11.08个百分点至198.04%,为提升幅度最大 [7][9] - 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21.11个百分点至229.60%,为降幅最大 [9] 贷款业务结构 - 贷款结构呈现“零售不如对公”特征,已披露数据的5家银行中,三家零售贷款较上年末负增长,而对公贷款均实现正增长且增幅不低于5% [10][11][12] - 个人贷款方面,仅浦发银行(增长2.84%)、招商银行(增长1.43%)、中信银行(增长1.06%)实现增长,民生银行(-3.17%)、兴业银行(-2.49%)、平安银行(-2.10%)出现下滑 [11] - 企业贷款方面,中信银行增长10.45%,招商银行增长10.01%,兴业银行增长7.54%,浦发银行增长6.38%,民生银行增长1.58% [12] 零售客户资产管理 - 零售AUM增长强劲,招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达165,975.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9% [12] - 浦发银行个人金融资产余额AUM达4.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07% [13] - 民生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达32,255.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8%,其中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增长17.18% [14] - 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为42,148.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 [14]
国有六大行前九月累盈1.07万亿 总资产增18万亿五家不良率下降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43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均已出炉。 整体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 (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交通银行(601328.SH)、邮储银行 (601658.SH)六大行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合计实现盈利1.07万亿元。虽然整 个行业面临着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企稳。 与此同时,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总资产约21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超18万亿元。 并且,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除了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不同程度下降。邮储银行的 不良贷款率虽然较年初上升了4个基点(0.01个百分点为1基点),但仅为0.94%,不足1%,是六大行不良率最低 的银行。 9月底以来,农业银行的股价曾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10月28日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8.34元/股。拉长时间看,农业 银行的持续走强行情开启于2022年11月,从2023年初至今,农业银行的股价累计上涨258%;若只看2025年,该 ...
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净利双增,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2 19:44
盈利表现 - 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盈利1.07万亿元,净利润全部实现正增长 [1][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9.08亿元、2208.59亿元、2573.60亿元、1776.60亿元、765.62亿元和699.94亿元 [2] - 农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增速最快,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增速分别为1.9%和1.08% [2] -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领先,分别为2.69%和2.17% [2] - 盈利表现较上半年进一步改善,三季度贡献显著 [2] 资产质量 - 截至9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4][5]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3%、1.27%、1.32%、1.24%、0.94%和1.26% [5]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4%,是六大行中唯一低于1%的银行 [5] - 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在二季度实现“双降”,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 [5] - 资产质量优化得益于贷款结构优化、风控能力加强以及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 [6] 净息差状况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面临收窄压力,但降幅有所缓解 [7][8] - 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六大行最高,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36%、1.26%、1.20% [7] - 邮储银行净息差较2024年同期1.89%下降21个基点 [7] - 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1.26%与上半年持平 [7] - 银行业息差显现边际改善信号,预计2026年息差同比降幅收窄至5个基点 [8] 业务发展 - 六大行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推动金融提振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 - 工商银行贷款投放和债券投资“两投”增加超4万亿元,增量再创新高 [2] - 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定价管理水平等措施应对净息差压力 [7][8]
透视六大行三季度“成绩单”:营收净利均实现“双增”,合计日赚约39亿元
金融界· 2025-11-02 12:35
整体业绩概览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 [1] - 以三个季度273天计算,六大行合计日赚约39亿元 [1] - 资产质量总体可控,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以52.81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稳居六大行首位,较年初增长8.18% [2]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均突破45万亿元大关,分别为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较年初增幅分别为11.33%和11.83% [2][3] - 邮储银行总资产为18.61万亿元,增长8.90%,中国银行总资产为37.55万亿元,增长7.10%,交通银行以15.50万亿元处于末位,增长4.02% [2][3]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为最高,分别为6400.28亿元和2699.08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0.33% [4][5] - 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均超5000亿元,归母净利润均超2000亿元 [4]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03%,在六大行中表现突出 [4][5]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为2.69%领跑,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净利润也保持了正增长 [4][5]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增幅为0.82%,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净利润增幅不足1% [4][5] 资产质量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大多下降,整体处于1.33%以下 [6]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但较年初微升0.04个百分点 [6]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分别下降0.01、0.02、0.03、0.05、0.01个百分点 [6] -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295.08%、240.21%和235.05% [6][7] - 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均超过200% [7] - 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45.9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出现下降 [6][7] 净息差表现 - 六大行净息差较2024年末均出现下降,面临行业性收窄压力 [8][9] - 邮储银行净息差从1.87%降至1.68%,减少0.19个百分点,但1.68%的水平在六大行中仍处于领先 [8][9] -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降幅在0.14-0.15个百分点区间 [8] - 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0%,处于末位,较2024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8][9] -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表示,由于贷款重定价速度快于存款,预计2025年全年净息差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9]
六大行三季报业绩:工行挣得最多,农行增速最快,建行派息最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3:22
整体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盈利1.07万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 [2] - 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69%,增速在六大行中最快 [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3%,增速在六大行中最快 [2] 各银行关键财务指标 - 工商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最高,为6400.28亿元,归母净利润最高,为2699.08亿元 [2] - 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在六大行中最高;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0%,在六大行中最低 [3]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4%,在六大行中最低,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有所改善 [3] 股东回报与市值表现 - 建设银行拟每10股派息1.858元,在六大行中派息最高,六大行合计派息金额达2046.57亿元 [3] - 农业银行A股股价年初至今涨幅达57.72%,在四大行中表现最佳,其总市值在全球银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摩根大通 [3] -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主要银行利润保持稳定,股息率约为6%—7%,大型国有银行被视为安全的投资选择 [4]
宁波银行(002142):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改善,风险放缓迹象明显
东海证券· 2025-10-31 19:2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宁波银行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状态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息差环比回升,中间业务收入明显改善,资产质量风险放缓迹象明显 [4][8] - 凭借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优势、营收与拨备优势,公司有能力应对行业零售风险上升压力,资产质量预计保持优异 [8] - 基于以上因素,报告相应调整了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9.76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24.45亿元,同比增长8.39% [1] - 2025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为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净息差为1.76%,环比上升3.75个基点,同比下降5.32个基点 [1][4] 业务增长分析 - 对公贷款与金融投资增长较快:第三季度对公一般贷款新增规模明显高于近年同期,金融投资规模增长进一步提速 [4] - 个人贷款增长受需求端制约:第三季度个人贷款新增规模明显低于近年同期,与居民信贷需求偏弱及授信政策可能收紧有关 [4] - 存款规模季节性回落,但由于第一季度揽储扎实,同比增速仍明显快于同期M2 [4] 息差与盈利能力 - 息差呈现环比改善:测算第三季度单季净息差为1.76%,环比上升3.75个基点,主因负债端成本改善 [4] - 资产端收益率承压:测算第三季度生息率为3.35%,环比下降8.59个基点,受LPR下调、债市利率下行及零售贷款占比下降影响 [4] - 负债端成本明显下降:测算第三季度付息率为1.59%,环比下降11.59个基点,受益于存款降息重定价效果及宽松资金面 [4] 非息收入表现 - 中间业务收入进一步改善: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表现出色,公司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传统优势业务弹性释放,带动手续费佣金收入大幅增长 [4] - 投资收益承压: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债市调整导致广义投资收益承压 [4]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关键指标保持稳定: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0.76%,环比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75.92%,环比上升1.76个百分点 [1][4] - 风险生成放缓:测算第三季度单季度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销)为0.17%,从近年高位平台进一步回落;不良贷款核销比例为21.17%,从高位平台回落 [4][5] - 风险认定审慎:不良与逾期贷款之比连续两个季度上升,反映不良认定趋严;公司在零售风险上升背景下计提力度较大,减值计提较为审慎 [4][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营收与利润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0.84亿元、783.68亿元、873.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36亿元、324.68亿元、359.76亿元 [6][8] - 每股指标预测: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为4.47元、4.92元、5.45元;每股净资产(BVPS)为35.15元、39.55元、44.42元 [6][8] - 估值水平:基于2025年10月30日收盘价27.72元,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为6.20倍、5.64倍、5.09倍;市净率(PB)为0.79倍、0.70倍、0.62倍 [2][6][8]
渤海银行前三季度营收下降、净利润增长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8:58
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净利润 达到38.30亿元,同比增长3.61%。与上半年相比,渤海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速由正转负,意味着其第三 季度营收承压。不过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则比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有所提升。 截至9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6%;负债总额为1.79万亿元,较上年末 增长3.40%。资本充足率为10.88%,较上年末下降0.7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9%,较上年末下 降0.3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09%,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 年内高管团队调整 10月31日晚,渤海银行发布前三季度财务信息。前三季度,渤海银行营收和净利润一降一增,其中营收 同比下降2.64%,净利润同比增长4.65%。 净利润同比增长4.65% 根据公告,前三季度,渤海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93.26亿元,同比下降2.64%;净利润达到49.88亿元,同 比增长4.65%。 今年7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齐君担任渤海银行首席风险管理官的任职资格。简历显示,齐 君曾在工商银行风险管理、不良资产处置等条线 ...
六大行前三季度赚了多少钱?营收净利增速全面回正,息差压力仍在
第一财经· 2025-10-31 11:13
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全部恢复同比正增长。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分 别以2.69%、2.17%领先;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来到3%以上,以3.03%增速继续领先,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1%以上。 从盈利绝对值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分别赚了约2699亿元、2574亿元、2209亿 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777亿元、766亿元、700亿元。 这一盈利表现较上半年有进一步改善,三季度表现贡献凸显。回顾今年上半年,六大行营收均实现同比 正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三升三降",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66%、 1.61%、0.85%;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1.39%、 1.37%、0.85%。 从盈利结构来看,利息净收入仍延续下行趋势,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六大行中,仅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实 现利息净收入同比正增长,增幅1.46%;其余5家大行利息净收入有不同程度下行,其中,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超过3%。 截至10月30日晚间,国有六大行2025年三季 ...
中国银行业 2025 年第三季度综述 - 第三季度核心经营趋势改善China Banks 3Q25 Wrap-3Q25 Improving Core Operating Trends
2025-10-31 09:53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覆盖范围内的主要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1] * 行业整体呈现核心运营趋势改善,尽管投资收入有所下降[1] * 多数国有大行在3Q25的利润增长较1H25有所提高,得益于稳定的信贷质量[1] * 宁波银行和农业银行报告了优于同业的整体趋势[1] 核心运营趋势与盈利能力 净息差与净利息收入 * 尽管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仍面临净息差压力,但多数覆盖范围内的股份制银行在3Q25实现净息差反弹,得益于资金成本下降、更审慎的贷款增长和定价[2] * 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不仅实现净息差环比反弹,还实现了同比改善,因其近年专注于风险消化和客户基础改善而非规模增长[2] * 宁波银行在覆盖范围内保持最高的净利息收入增长,受市场份额增长和显著低于平均的净息差同比压力推动[2] * 国有大行净息差压力持续,部分由于3Q25低收益债券投资和票据增长较快,但多数银行预计净息差压力将进一步缓和[2] * 覆盖银行整体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从2Q25的0.5%提升至3Q25的2.7%[11] * 工商银行指引全年净息差为1.26%,而9M25为1.28%,暗示4Q25净息差压力缓和[13] * 交通银行预计在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压力下,4Q面临一些净息差压力,但中长期净息差收缩应会缓和[13] * 建设银行3Q25净息差环比下降10.5个基点,管理层预计净息差收缩将缓和并有信心保持同业领先水平[12][14] * 邮储银行有信心保持其净息差优势[15] * 中国银行预计2026年金融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存款成本下降更明显,整体明年净息差收缩将收窄[15] 手续费收入与非息业务 * 更多银行在3Q25报告健康的手续费收入增长,平均手续费收入增长从2Q25的同比1.4%加速至11.1%[3] * 手续费收入改善得益于资本市场活动回暖以及保险销售持续强劲,特别是过去代理业务费率下调的影响过后[3] * 宁波银行手续费收入引领增长,同比增幅达94%,农业银行在2Q25增长超30%后保持了23.6%的同比增幅[3] * 国有大行手续费收入平均同比增长9.8%,由农业银行引领[16] * 工商银行表示手续费收入逐季改善,由强劲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驱动[17] * 交通银行预计4Q手续费收入表现更好,全年手续费收入持续增长[17] * 中国银行看到国内手续费收入增长边际改善,并有信心保持手续费收入增长[18] 投资收入与整体营收 * 由于投资收入下降,营收和拨备前利润增长从2Q25水平放缓[3] * 债券相关交易收入因收益率反弹给银行营收带来波动,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交易收益平均同比下降约40%[19] * 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交易收益同比增加44-52%,因有更多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和利用交易机会[19] * 由于交易收入波动,平均营收趋势较2Q25略弱,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环比增长更好,而除宁波银行外,区域性银行营收增长由中高个位数增长转为中个位数下降[20] * 平均成本收入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成都银行上升2-3个百分点[21] 利润增长 * 银行利润趋势在3Q25继续反弹,国有大行利润反弹加速至中个位数,得益于信贷成本进一步下降,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分化更大[22] * 覆盖银行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1.9%[10] * 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引领股份制银行,同比利润反弹分别为10.3%、7.6%和3.5%,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下降约10%[22] 资产负债表与业务发展 资产增长与结构 * 贷款增长普遍放缓至环比低于1%,被视为资产收益率稳定的好迹象[34] * 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贷款余额环比下降约1.6%,宁波银行以2.6%的环比贷款增长领先,同时净息差环比提高约5个基点[34] * 工商银行指出信贷需求暂时疲软,但相信政策支持将带来未来几个季度更好的需求,仍旨在快速增长普惠贷款[35] * 邮储银行贷款投放进度符合管理层预期,9M25完成超90%,预计2025年信贷投放更均衡,非信贷资产配置更灵活[36] * 国有大行生息资产增长普遍快于贷款增长,暗示可能购买了更多政府债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环比增长领先[37] * 平均生息资产环比增长1.4%[39] * 同业资产平均环比下降1.5%[42] 存款与市场份额 * 存款市场份额部分由中型银行转向国有大行,国有大行存款平均环比增长0.7%,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领先[38] * 招商银行存款环比增长1%,受强劲零售业务推动,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工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存款环比下降1-4%[38] * 国有大行存款平均环比增长0.7%[45]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不良贷款与拨备 * 整体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覆盖银行平均为1.15%[4][47] * 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1-2个基点[47] * 拨备覆盖率小幅环比下降,平均下降3.5个百分点至263%,受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拖累[48][53] * 贷款拨备率平均小幅上升1个基点至2.87%[48][54] * 浦发银行继续增提拨备,拨备覆盖率上升4个百分点至198%,贷款拨备率上升12个基点至2.56%[48] 信贷成本与风险展望 * 多数银行信贷成本持续降低以缓冲利润,覆盖银行平均信贷成本环比下降14个基点至0.6%[49] * 国有大行信贷成本下降更多,环比下降19个基点至0.39%,建设银行下降更明显[49] * 民生银行信贷成本较高部分由于与部分房地产贷款相关的核销,拖累了利润增长[49] * 交通银行关注零售资产质量,因不良贷款生成率和逾期贷款率上升,公司端整体资产质量稳定,房地产和建筑风险尚未完全消化[50] * 邮储银行3Q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23%,与2Q持平,零售端压力更大,但零售不良生成在3Q25趋稳,预计经营贷资产质量将很快稳定[50] * 工商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风险在2023年中见顶后正在缓和,按揭贷款不良生成预计放缓[50] * 农业银行有信心保持优于同业的零售信贷质量稳定[50] * 建设银行预计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零售信贷质量可控[50] 资本状况 风险加权资产与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增长略加速至环比2.0%,尽管信贷增长放缓,且在许多银行超过生息资产和贷款增长[55] * 工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反弹最快,环比增长4.4%[55] * 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2.39个基点和14.9个基点[56] * 宁波银行因利润增长放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显著下降,而风险加权资产快速增长拖累工商银行资本比率[56] 股息分派 * 所有6家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宣布了中期股息分派,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区域性银行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重庆农商行也宣布了分派[9]
六大行前三季净利超万亿息差承压下探索突围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2
10月30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中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而 中国银行已于日前率先发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六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超1万亿元,同时 行业呈现"盈利稳增、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但息差压力凸显"的特征。面对行业净息差承压的挑战,银行机 构正通过负债优化、结构调整与政策借力探索突围路径。 ● 本报记者 吴杨 盈利稳增 从整体业绩来看,六大行前三季度盈利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合计归母净利润突破万亿关口,达1.07万亿 元,即便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仍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就单家银行来看,归母净利润增速呈现梯度差异。农业银行以3.03%的同比增幅领跑六大行,成为唯一 一家增速突破2%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同比分别增长1.90%、1.08%;邮储银 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98%、0.62%、0.33%。 从绝对额看,规模优势依然显著:工商银行以2699.08亿元归母净利润居首,建设银行(2573.6亿元)、 农业银行(2208.59亿元)分列二、三位,三者合计贡献六大行近70%的归母净利润,交通银行以699.94 亿元垫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