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率

搜索文档
哈尔滨银行换帅后稳增 不良率2.83%信用减值损失4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07:10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9% [1][2] - 净利润9.9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28% [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1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96% [1][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9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72% [2] - 利息净收入44.12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1.37% [2]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112.70亿元人民币 较2024年末107.57亿元增加5.13亿元 [3][4] - 不良贷款率2.83% 较2024年末2.84%下降0.01个百分点 [3][4] - 拨备覆盖率209.95% 较2024年末上升7.36个百分点 [3] - 正常类贷款占比91.2% 较2024年末91.4%下降0.2个百分点 [4] - 关注类贷款占比6.0% 较2024年末5.8%上升0.2个百分点 [4] 减值计提 - 信用减值损失44.5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 [2][5] - 客户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34.26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3% [5][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8.15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8% [6] 历史业绩对比 - 2024年营业收入142.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6% [2] - 2024年净利润10.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88% [2]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2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4.28% [2] - 2023年营业收入132.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88% [2] - 2023年净利润8.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4.65% [2] 管理层变动 - 邓新权2024年11月辞去执行董事、董事长职务 [6] - 姚春和2024年11月起担任党委书记 2023年3月起担任执行董事、行长 [6][7]
贷款减值升归母净利降民生银行如何应对业绩挑战?
新浪财经· 2025-09-15 18:01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 归母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下降4.87% [2][5]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6.70% 其中贷款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9.40% [2][5] -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额同比增长81.62% 成为营收增长最大影响因素 [2] 资产质量状况 - 不良贷款额660.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67% 不良贷款率1.4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2][6] - 个人贷款不良率1.89%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其中小微贷款不良率1.56%上升0.02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3.68%上升0.19个百分点 [6] - 信用卡透支额较上年末下降5.73% 但信用卡不良贷款额反而增长5.61% [6] -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171.38%较上年末上升84.53个百分点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135.74%上升75.49个百分点 [6] 业务结构调整 - 终止与翼支付 宇通生活 华为钱包 网上国网 电e宝 和包等平台的公募基金代销合作 [1] - 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大幅下滑 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5% [1][2] 地区业绩表现 - 环渤海地区营业收入65.51亿元同比下降18.41% 利润总额亏损20.3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41.23亿元) [3][7] - 环渤海地区资产总额较上年末下降2.6% 贷款总额下降0.42% 不良贷款总额下降18.83% 不良率1.06%下降0.24个百分点 [8] - 环渤海地区业绩大幅下滑成为掣肘业绩增长的最大地区影响因素 [3]
中小行半年报:有银行房地产不良率超21%
第一财经· 2025-09-11 20:52
中小银行资产规模与市场格局变化 - 42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万亿元 其中27家城农商行资产总额36万亿元 较去年末增长3万多亿元[3] - 城农商行在上市银行资产占比从去年末不足11%提升至11.21%[4] -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资产规模超越北京银行(4.75万亿元)成为城商行新"一哥" 两者资产增速分别为21.16%和12.47%[5] - 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城农商行新增3家:西安银行(5391亿元)、兰州银行(5097亿元)、青农商行(5053亿元)[6] 银行盈利表现与区域分化 - 江苏银行上半年营收448.64亿元 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7.08%和8.05% 北京银行同期为362.18亿元和150.53亿元 增速仅1.02%和1.12%[5] - 6家城商行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7] - 农商行中渝农商行归母净利润76.99亿元 沪农商行70.13亿元 后者营收同比下滑3.4% 净利润增速仅0.6%[7] - 最赚钱城农商行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7] 净息差分化与资产质量状况 - 上市城农商行净息差首尾相差150BP 常熟银行2.58%居首 厦门银行1.08%垫底[9] - 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1.42% 城商行1.37% 农商行1.58%[9] - 5家城商行和7家农商行净息差低于同业平均水平[9] - 西安银行净息差逆势上升34BP 重庆银行升4BP 齐鲁银行升2BP[9] - 10家银行净息差降幅超10BP 紫金银行、长沙银行、江阴银行、贵阳银行降幅均超20BP[9] 不良贷款风险暴露 - 兰州银行不良率1.81%最高 郑州银行1.76% 青农商行1.75% 贵阳银行1.70%均高于行业1.49%水平[11] - 11家城农商行不良率下降 12家持平 4家上升[12] -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升0.12个百分点至1.7%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攀升70BP至1.75%[12] - 青农商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从7.17%骤增至21.32% 不良余额增加约12亿元至21亿元 占全部不良贷款比例从25%大幅提升至61.54%[12] - 郑州银行房地产不良率9.75% 重庆银行7.19% 杭州银行6.44% 江苏银行3.95%[13] 非上市中小银行经营特征 - 部分农商行资产规模大幅下降 宁波鄞州农商行降15.45% 山东莱州农商行降12.04%[14] - 农商行金融投资占比显著提升 多家中小银行金融投资占资产比例超45% 最高达52.34%[14] - 广州农商行贷款逾期率从4.45%升至7.12% 株洲农商行不良率升至4.15% 大通农商银行升至4.97%[14] - 仅1/5银行实现净息差逆势走阔 厦门国际银行净息差0.72% 江苏东台农商行0.67% 湖北咸宁农商行仅0.3%[15] - 上半年仅1/3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上升[15] 区域银行治理与风险管控 - 山东省审计发现8家农商行各项贷款占比等核心指标低于监管要求[16] - 4家农商行接收的16.93亿元抵债房产难以处置导致长期闲置[16]
盘点中小行半年报:净息差普遍承压 有银行房地产不良率超21%
第一财经· 2025-09-11 17:57
随着半年报披露,多数中小银行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浮出水面。从财报信息来看,中小银行间的分化趋势和"厮杀"格局还在持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上市银行方面,城农商行整体保持了资产规模的较快扩张,在上市银行中的"份量"也进一步提升,5000亿"俱乐部"又增3家。其中,城商行"一哥"正式由北 京银行"让位"给了江苏银行,农商行"老大"和"老二"的差距则进一步拉大。重点指标方面,上市城农商行的净息差首尾差了150BP,个别银行的房地产不良 率飙升至逾21%。 非上市银行的经营指标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息差过低、不良率过高等极端现象。不过,在机构人士看来,随着各地、各机构采取多种措施补充资本实 力、省联社改革持续推进等,中小银行风险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城商行"一哥"换人,农商行"老二"追赶吃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总规模约为321万亿元,其中27家城商行、农商行资产总额约为36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了3万多亿元。 得益于整体较国有大行、股份行更快的资产扩张速度,城农商行在上市银行资产中的占比由去年末的不足11%提升到了11.21%左右。 从机构表现来看,上半年,城商行、农商行阵营发生了多个重要变 ...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大扫描: 地产风险持续出清 零售贷款承压
证券时报· 2025-09-08 02:27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仍保持优秀水平。 证券时报记者据A股42家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数据,梳理各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风险管理 指标发现,上半年多数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健向好,仅有7家银行不良率较年初有小幅反弹,其余35家 均保持资产质量平稳或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不良资产拨备计提,导致近七成上市银 行拨备覆盖率下滑。 日前,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回应银行资产质量话题,这些高管提及风险管理有两大趋 势: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的风险得到持续出清;另一方面零售领域如 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资产质量承受压力,不良率有所上升。 20家银行不良率下降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的有20家,降幅在0.01个百分点至0.12 个百分点之间;另有15家不良率较年初持平。从不良贷款率的绝对数值上对比,16家上市银行不良率均 低于1%,其中成都银行(601838)仅为0.66%。 具体来看,上半年不良贷款率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安银行(600928),该行6月末不良率为1.6%,较年 初下降0.12个百分点。西安银行在半 ...
兰州银行高管回应不良贷款率为何高于同业,将从四方面着手压降
新浪财经· 2025-09-05 19:53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公司不良贷款率1.81% 为A股上市城商行中最高 超过行业平均1.76% [3] - 不良率高主因系对标优秀上市银行并执行严格的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3] - 公司计划通过四大措施改善资产质量:严格新增授信准入、完善智能风控体系、加大清收处置力度(含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债转股)、健全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 [3] - 不良率较年初下降2BP 公司承诺坚守风险底线确保资产质量可控 [3]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全年分红率30.47% 较2023年30.56%略有下滑 显著低于2022年39.44% [4] - 上市三年累计分红23.98亿元 达上市募集资金规模的1.18倍 年均分红比例33.49% [4] - 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已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 具体方案待后续公告 [4] - 公司强调将持续保持稳健分红政策以提供稳定投资回报 [4] 战略发展与经营成果 - 公司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 达5097亿元 正式跻身中型银行行列 [5] - 未来战略聚焦资产质量优化、盈利效率提升和业务结构调整 [5] - 公司将通过数字化布局与特色化经营深化本地优势 强化风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浦发银行换帅后营收升仍股份行第二梯队 按揭不良率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9-05 07:0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5.59亿元 同比增长2.62% [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97.37亿元 同比增长10.19% [1][2] - 扣非净利润299.84亿元 同比增长11.86%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2.57亿元 较上年同期-3826.42亿元大幅改善 [1][2]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1% 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2] - 不良贷款余额736.72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5.18亿元 [2] - 企业贷款不良率1.19% 较上年末1.34%下降0.15个百分点 [4] - 信用卡不良率2.29% 较上年末2.45%下降0.16个百分点 [4] 业务结构 - 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1.11% 较上年末1.08%上升0.03个百分点 [3][4] - 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1.94% 较上年末1.70%上升0.24个百分点 [4] - 零售贷款总额1.91万亿元 不良率1.65% [4] - 通过调诉结合策略解决33亿元不良资产 [4] 行业地位 - 2024年营业收入1707.48亿元 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四 [5][7] - 与第三名兴业银行营收差距414.78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05.59亿元 低于招商银行1699.69亿元/兴业银行1104.58亿元/中信银行1057.62亿元 [5][7]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四年下降 [5] 管理层变动 - 2024年2月张为忠获核准担任董事长 [8] - 2024年9月谢伟获核准担任行长 [8]
“把脉”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期资产质量: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向好,零售贷款仍处风险暴露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35
资产质量整体态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42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一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3] - 国有六大行中五家不良率下降:工商银行1.33%(降0.01pp)、建设银行1.33%(降0.01pp)、农业银行1.28%(降0.02pp)、中国银行1.24%(降0.01pp)、交通银行1.28%(降0.03pp)[2] -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升0.02pp),仍为六大行最低 [2] - 股份制银行中4家不良率下降: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2家持平: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2家上升:民生银行1.48%(升0.01pp)、兴业银行1.08%(升0.01pp)[3] - 城商行与农商行变化显著:齐鲁银行不良率1.09%(降0.1pp)、重庆银行1.17%(降0.08pp)[3] - 优质银行资产质量突出:成都银行不良率0.66%为行业最低,杭州银行0.76%、常熟银行0.76%、宁波银行0.76% [1] 拨备覆盖率变化 - 国有行拨备覆盖率249.16%(升1.16pp),农商行161.87%(升5.47pp)[4] - 股份行拨备覆盖率212.40%(降3.9pp),城商行185.53%(降2.55pp)[4] 贷款结构分化趋势 - 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下降,零售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 [1][5] - 工商银行企业贷款不良率1.47%(降0.11pp),个人贷款不良率1.35%(升0.2pp)[5] - 零售贷款中高风险品类:信用卡透支不良率3.75%(升0.25pp)、个人消费贷款2.51%(升0.12pp)[5]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保持低位但升幅达0.13pp [5] 零售贷款风险成因 - 零售贷款增长接近饱和导致增长乏力 [6] - 灵活就业人群增加影响借款人现金流稳定性 [6] - 部分行业环境变化导致从业人员收入受损 [6] - 对公贷款改善主因融资环境优化及现金流接续改善 [6] 房地产贷款风险演变 - 房地产与批发零售业仍为不良率高发行业 [7] - 部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下降:杭州银行、沪农商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 [7] - 青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21.32%(升14.15pp),贷款规模压降21亿元至98.25亿元 [7] - 工商银行、浦发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等十余家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升 [7] - 风险上升主因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及房企高杠杆模式难持续 [8]
从银行半年报看不良信号:风险主要还在地产和个贷
第一财经· 2025-09-02 15:01
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 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占银行业总资产467.3万亿元的68.76% [2] - 国有大行资产规模21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18% 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城商行资产增速领跑 江苏银行(21.16%)、重庆银行(14.79%)、北京银行(12.47%)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紫金银行(0.79%)、浙商银行(0.63%)、民生银行(-0.59%)资产增速不足1% [2] 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趋势 - 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延续下降趋势 20家银行较去年末下降 15家持平 7家上升 [2] - 相较于一季度末 16家银行不良率下降 21家持平 5家上升 [2] - 商业银行二季度末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9% [3] - 西安银行不良率下降12BP 齐鲁银行下降10BP 贵阳银行上升12BP [3] 重点银行资产质量表现 - 国有大行除邮储银行外不良率均改善 下降幅度1BP-3BP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仍为最低 [3] - 不良率较高银行包括兰州银行(1.81%)、郑州银行(1.76%)、青农商行(1.75%)、贵阳银行(1.70%) [3] -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升主要因房地产领域不良率提升70BP至1.75% 个人贷款不良率增长33BP至3.19% [5] - 青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从7.17%骤增至21.32% 不良余额增加约12亿元至20.95亿元 [5] 房地产领域风险状况 - 房地产不良率抬升超1个百分点的包括江苏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等 [6] - 房地产不良率较高银行包括青农商行(21.32%)、郑州银行(9.75%)、重庆银行(7.19%)、杭州银行(6.44%) [6] -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升0.38个百分点至5.37% 交通银行上升0.44个百分点至4.32% [6][8] - 农业银行(5.35%)、建设银行(4.74%)房地产不良率分别下降0.05个百分点 [8] 个人贷款质量变化 - 近10家银行个贷不良率上行幅度超过30BP 包括华夏银行、渝农商行、青岛银行等 [6] - 六大行房贷不良率全面上行 4家增长超过0.1个百分点 [7] - 消费贷方面4家大行不良率上行超0.1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全面上行 [7] - 经营贷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不良率均上行超过0.3个百分点 [7] 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 中国银行加强房地产风险出清 强化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贷后管理 [9] - 工商银行优化个人贷款准入管理 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 [10] - 农业银行通过数字化风控体系加强普惠零售风险防控 [10] - 邮储银行推进零售信贷集约化作业 强化集中催收队伍建设 [10] - 针对房地产风险采取"一户一策"资金封闭管理 运用金融16条等政策化解风险 [12] - 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一省一策" 推进债务结构优化和风险敞口降低 [12]
十家股份行7家营收“踩刹车”,净息差承压下挑战几何?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20:11
总资产规模 - 十家上市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合计73.38万亿元,整体呈现多数增长、少数下滑格局 [2][3] - 招商银行总资产126571.51亿元居首,较上年末增长4.16%,增速领先 [3][4] - 兴业银行总资产106143.76亿元位列第二,增长1.01% [3][4] - 民生银行总资产77689.2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9%,为少数负增长银行 [3][4] - 光大银行总资产72385.91亿元,增长4.02%,增速仅次于招商银行 [4] 营业收入 - 十家股份行中七成营收同比下滑,仅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实现正增长 [5][6] - 招商银行营收1699.69亿元居首,但同比下降1.72% [6] - 民生银行营收723.84亿元,同比增长7.83%,增速显著 [6][7] - 渤海银行营收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增速最高 [6][7] - 平安银行营收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04%,降幅最大 [6][7] 净利润表现 - 十家银行净利润合计2781.25亿元,六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2][5] - 招商银行净利润749.30亿元领跑,同比增长0.25% [6][8] - 浦发银行净利润297.37亿元,同比增长10.19%,增幅亮眼 [6][8] - 民生银行净利润213.80亿元,同比下降4.87% [6][8] - 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5] 净息差变化 - 受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八家银行净息差延续下滑趋势 [2][9] - 招商银行净息差1.88%最高,但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 [10] - 平安银行净息差1.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降幅最大 [10] - 民生银行净息差1.39%,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10][11] - 渤海银行净息差1.32%,同比上升0.25个百分点,逆势提升 [10][11] 资产质量 - 十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较上年末上升,渤海银行增长4.79%最快 [12][13] - 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81%最高,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13][14] - 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0.93%最低,且下降0.02个百分点 [13][14] -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31%,改善明显 [13][14] - 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 [13][14] 风险抵补能力 - 十家银行拨备覆盖率七家下降,三家上升 [14][15] - 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410.93%最高,但较上年末下降1.05个百分点 [15] - 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193.97%,较上年末上升7.01个百分点 [14][15] - 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145.06%最低,但较上年末上升3.12个百分点 [14][15] - 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12.23个百分点至238.48%,降幅最大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