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搜索文档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8010
声动活泼· 2025-08-10 11:32
十分之一信箱 . 与少年读者一起阅读、交流正在发生的大事件。 以下文章来源于十分之一信箱 ,作者十分之一编辑部 本期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十分之一信箱」 每年夏天都离不开空调,能不出门不出门,出门也必须带防晒;大人口中都在说夏天一年比一年热,这是 真的吗,到底变化有多大,1 摄氏度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A:今年夏天实在惊人,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和天气相关的选题。明天我们的「全球变暖特辑」就要上线了,特辑分为三期, 第一期就是讲极端天气为什么变得频繁。 我们上周去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里面分为不同展览区,我们细看了其中自然科学的部分,里面的展 品排列都很科学,介绍也详略得当,我们想知道博物馆里展览哪些展品,展品如何摆放都是如何确 定,一个博物馆从设计到最后落成是经历了怎样的流程,需要哪些部门介入。谢谢! 动物园方便了人们了解和学习动物知识,但是对于动物到底好不好?动物们喜欢在动物园 的安全舒适还是喜欢在野外的自由? A:「十分之一」曾经做过一期内容,关于「现代动物园的意义」,恰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Knock Knock 世界」也能通过这个选题哦! 重复爬过一个附近的山,发现爬山路线改变了 ...
气象学者: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虎嗅· 2025-08-07 07:53
气候极端化现状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1.55±0.13℃,首次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过程中的高敏感区和高风险区,升温幅度和自然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 2020年被称为"气候危机元年",气候极端化已成为常态,表现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的旱涝急转现象[3][8] 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 国内粮食主产区已受到极端高温和暴雨影响,导致冬小麦提前抽空穗、玉米生长变缓等[3][16] - 高温增加植物需水量,导致农户灌溉成本上升[17] - 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化趋势明显,需配备烘干除湿设备并优化排水系统[18]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需大规模更新基础设施以适应极端天气,包括灌溉排涝系统切换能力[20] - 需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如耐低温不足的冬小麦和耐高温干旱的玉米水稻[19] - 农业保险需引入新金融工具,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23] 其他受影响行业 - 新能源行业面临"无风无日"天气导致发电量波动[24] - 海上航运企业需应对更多台风等极端天气,考虑北极航线替代方案[24] - 城市规划需调整设计思路以应对高温暴雨,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极端情况应对策略[25] 气候变化应对建议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全面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2] - 向绿色能源转型过程中蕴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13] - 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排除伪科学干扰[26]
暴雨大暴雨,又来了!北方地区夏季暴雨主要受什么影响?极端降雨预报难在哪?知名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2 20:59
极端天气现状与影响 - 北京遭遇持续147小时的降雨,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6] - 台风"竹节草"导致江浙强降雨,川渝地区持续高温[1]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涉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18个省级区域,局部地区24小时降水量超250毫米(特大暴雨标准)[3][12] - 强对流天气预警覆盖华北、东北等地,雷暴大风达11级以上,局地小时雨量超70毫米[5] 极端天气预报的挑战 - 中尺度对流系统(50公里范围)突发性强、移动慢,导致局地持续性强降水,可预报性低[7] - 郑州"7·20"特大暴雨案例显示,极端短时强降水难以实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7] - 观测系统误差和天气模型局限性制约预报精度,气候变暖加剧大气不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可预报性[8][9] - 冰雹预报存在高误差率,国际观测计划投入千万美元设备,24次预报中5-7次未出现冰雹[7] 气候变暖与环流变化 -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率和强度增加,副热带高压北移可能引发北半球雨带位移[17] - 热带范围扩展,1979-2021年数据显示T8型环流在华北引发43次极端降水,40%为连续事件[13] - 副热带高压北移驱动水汽输送,北京地形("碗底"结构)加剧降水集中[13] 城市应对与预警体系 - 现有城市排水设计基于历史数据,难以匹配气候变暖下的极端降水强度[22] - 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需政府、科研、媒体、公众协同[20] - 公众参与可补充观测数据,如冰雹样本分析有助于反演大气层结特征[23][25] 其他高影响天气 - 雷暴、龙卷风、野火因空间尺度小和突发性难以预报[15] - 冰雹对农业、光伏产业破坏显著,北京单次冰雹事件导致车险理赔激增[23]
想装空调的大学生,真的吃不了苦?
虎嗅· 2025-07-27 11:09
空调行业需求变化 - 东北地区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比激增几百倍[1] - 传统非"火炉"地区大学宿舍空调普及率低 学生因高温被迫在户外打地铺[2] - 90年代空调属于奢侈品 当前已成为炎热季节基本生活必需品[5] 家电消费升级趋势 - 1995年格力空调单价达4000元 相当于大学生一学期学费[16] - 90年代进口空调使用寿命超25年 反映早期产品耐用性[37] - 空调使用习惯代际差异显著 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全天开启[38] 区域气候与商业影响 - 厦门台风频发导致学校停课 催生夏季消暑饮品消费[34][63] - 长沙人口倍增与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推动网吧等商业场所空调需求[46] - 广州早期电商从业者利用空调巴士降低物流成本[61] 校园设施升级进程 - 厦门大学为最早安装宿舍空调的高校 引发其他院校学生羡慕[40] - 2000年代武汉高校教室配备空调但宿舍仍依赖吊扇[27] - 福州大学城暑期开放政策促进商业设施空调普及[40] 季节性商品市场 - 90年代重庆录像厅按有无空调区分票价 差价达3毛钱[13] - 长沙夏季网吧包夜服务定价7-8元 利用空调吸引客源[47] - 高校周边音像店正版磁带定价10元起 打口带形成细分市场[50]
生菜涨价300%!极端天气冲击全球菜单
国际金融报· 2025-07-22 15:13
食品价格上涨 - 澳大利亚生菜价格飙升300% [2] - 欧洲橄榄油价格上涨50% [1] - 美国蔬菜价格上涨80% [1] - 韩国大白菜价格上涨70% [2]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旱导致近100万英亩农田未能耕种,蔬菜作物初始收入损失达20亿美元 [1] - 亚利桑那州水资源短缺加剧美国蔬菜价格上涨 [1] - 飓风伊恩袭击佛罗里达州进一步推高美国蔬菜价格 [1] 极端天气影响 - 2022年至2024年全球16起极端天气事件推高食品价格 [1] - 高温、干旱和洪水发生强度和频率增加 [2] - 2023至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极端天气 [2] - 英国炎热干燥天气推高通胀,削弱降息预期 [5] - 极端天气超出农业生产和经济体系适应范围 [1] 农产品差异 - 咖啡和牛肉期货价格自2020年以来持续攀升 [3] - 玉米期货价格未呈现同样上涨趋势 [3] - 咖啡和牛肉因特定生产条件限制而更敏感 [3] - 美国关税政策挤压国外农民利润空间 [3] 政治经济影响 - 高通胀率直接改变民主国家选举结果 [4] - 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4] - 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公众感知气候影响的第二大因素 [5] - 食品价格上涨带有政治色彩 [5] - 食品价格波动加大宏观经济管理难度 [4] 政策建议 - 各国需出台政策帮助消费者应对食品价格上涨 [3]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降低食品价格通胀风险的根本 [3] - 气候变化引发的食品价格通胀将成为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核心议题 [5]
看不到=没有 掩耳盗铃式应对气候变化 美政府为何“倒行逆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1 20:16
气候行动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宣布不再为加州高铁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称其为"灾难性、严重超支的'通往虚无的高铁'"[1] - 加州高铁被视为美国最具雄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约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 - 高速铁路被视为气候责任投资的代表,而非短期财政收益项目[3] 能源政策与开采 - 美国内政部宣布重新开放阿拉斯加2300万英亩国家石油储备区,允许采油、开矿[11] - 特朗普政府计划使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流量翻倍,并建造新管道[13] - 新法案大幅削减联邦土地油气开采特许权使用费,增加联邦煤炭开采用地,推迟对泄漏甲烷的油气公司征收高额罚款[13] - 数百万英亩阿拉斯加荒野将失去联邦保护[13] 气候变化态度 - 特朗普对气候责任与行动持否定态度,更关注财政收益与资本利益[3] - 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网站,删除全球变暖影响信息[7] -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批评政府试图通过停止观测和讨论来否认气候变化[9] 行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政策倾向于充分利用美国化石能源优势重振经济[9] - 阿拉斯加荒野联盟批评政府将公共土地出售给石油行业亿万富翁[15] - 阿拉斯加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意义,但政府政策转向加强开采化石能源[15]
新知|这个夏天热辣滚烫,幕后推手是“热穹顶”这家伙!
齐鲁晚报· 2025-07-19 17:49
全球高温现象与"热穹顶"效应 - 2025年6月以来北半球多国出现极端高温,西班牙、葡萄牙气温超43℃,西亚、北非持续40℃以上高温[6][10] - 中国6月25日全国平均气温达21 1℃,较常年偏高0 9℃,华北局部7月气温或超42℃且持续30天以上[6] -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高温与"热穹顶"效应直接相关,该现象由高空热高压停滞形成Ω形环流,阻隔冷空气进入[11][13] "热穹顶"形成机制与影响 - 三大成因:高压系统致空气下沉、晴空少云增强太阳辐射、高温干旱形成正反馈循环[13] - 类比"高压锅"效应,热空气持续积聚无法扩散,导致极端高温持续[4][6] - 全球变暖加剧其频率与强度,欧洲热浪频率每十年增6天,持续时间每十年增2天[26][29] 湿球温度与人体极限 - 湿球温度35℃为人类生存红线,此时汗液蒸发散热失效,6小时暴露可致器官衰竭[14][16] - 悉尼大学研究显示湿球温度31℃即引发核心体温失控,湿度>60%时35-38℃干球温度即具高致死风险[16] - 2021年加拿大立顿镇湿球温度达35℃致数百人死亡,气温每升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2 1%[19] 气象测量与体感温度差异 - 气象温度测量需距地1 5米百叶箱内,体感温度受风速、湿度、日照综合影响[19][23] - 湿度80%+且低风速时,30℃气温体感等同闷热中暑环境,与40%湿度同温差值可达6℃[25] 气候变化连锁反应 - 全球平均气温每十年升0 27℃,高温干旱正反馈循环加剧气候不稳定性[29] - 北极涛动变化致热穹顶停留更久,夏季极地急流减弱至3米/秒易引发洪灾[29] - 3500+动物物种受威胁,2021年热穹顶事件致数十亿潮间带生物死亡[32] 低温应用科学 - 4℃为水最大密度温度,形成湖底"生命温室"庇护水生生物越冬[34] - 实验室4℃环境可抑制细胞代谢,血液储存4℃能有效控制细菌繁殖[36][37] - 食品冷藏4℃平衡保鲜与防冻伤,低温暴露训练可激活抑癌信号[38][40]
高温来袭,以后夏天会越来越热吗?专家解读
新华网· 2025-07-18 21:40
高温天气特点 - 7月18日陕西、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局地40至43.7摄氏度 [1] - 7月1日至15日湖北省平均最高气温35.8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4.2摄氏度 [1] - 湖北鄂州连续15天出现高温天气 [1] - 河南7月以来出现持续性高温"湿热"天气,较为罕见 [1] 湖北高温情况 - 湖北高温天气出现时间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 [2] - 7月1日出梅较常年同期偏早10天 [2] - 截至7月15日湖北全省高温日为10.51天,为历史同期最多 [2] - 湖北西部多地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突破高温极值 [2] - 预计7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1.6摄氏度,降水偏少一至三成 [2] 高温成因分析 - 副热带高压今年强度异常偏强、位置偏西 [2] - 北方冷空气较弱 [2] - 多地受到下沉气流控制 [2] - 相对湿度较高 [2] 长期气候变化趋势 - 河南省夏季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近5年全省夏季平均最高气温较本世纪初升高了1.5摄氏度 [3] - 郑州站夏季最低气温高于28摄氏度的天数已从本世纪初的0至1天增至近5年的3至19天 [3]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夏季平均气温呈波动升高状态 [3] - 未来25年河南省平均高温日数将比近25年增加约3天 [3] 气温测量与预报 - 气象预报气温是在离地1.5米高、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白色百叶箱里测量到的空气温度 [4] - 7月19日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仍有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至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以上 [4]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发布,我国增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数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7 17:07
气候变化趋势 - 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持续 全球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显著加速[1] - 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创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值 亚洲区域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04℃[3] - 1961~2024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31℃ 2024年首次高出常年值1.0℃[3] 温室气体浓度 - 2023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分别达420.0ppm、1934ppb和336.9ppb 均为历史最高[3] - 1990~2023年中国瓦里关站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 2023年达421.4ppm 略高于全球均值[3] 极端气候事件 - 1961~2024年中国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增多 台风平均强度波动增强[4] - 2024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创1961年以来新高 雨涝和高温风险突出[4] 海洋与冰川变化 - 1958~2024年全球海洋热含量显著增加 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偏高0.39℃[5] - 1960~2024年全球冰川持续消融 2024年参照冰川物质平衡量达-1298毫米水当量[5] - 1979~2024年北极海冰范围每10年减少2.5%(3月)和13.9%(9月)[5] 生态响应 - 2000~2024年中国植被覆盖持续增加 2024年平均NDVI较2001~2020年增长8.2%[5] - 1963~2024年中国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 如北京玉兰展叶期每10年提前3.4天[6] ESG相关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14项服务 包括资讯、报告、培训等[1][7] - 新浪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 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推动标准建立[7]
更早、更久、更热,欧洲距离50℃的夏季还有多远?
央视网· 2025-07-16 19:09
欧洲极端高温现状 - 2025年5月16日至7月13日西班牙因高温相关原因死亡人数达1180人,较去年同期的114人激增935% [1] - 2022年夏天极端高温在欧洲造成超过6万人死亡 [2] - 2025年6月末至7月初欧洲12个主要城市热浪导致2305例超额死亡,其中65%(1504例)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 [6]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的"极端高温天数"是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约40亿人平均经历30天以上极端高温天气 [7] 高温对行业的影响 - 意大利飙升至40℃高温使住院人数比平时增加五分之一,法国多地学校因酷暑停课,核电站因河水温度过高被迫关闭 [4] - 意大利政府禁止建筑、农业及食品配送人员在一天中最炎热时段工作 [4] - 希腊森林大火频发,雅典卫城、埃菲尔铁塔等景点因酷暑频繁关闭,铁路和公路因高温变形软化 [11] - 南欧多地因严重干旱限制游客用水 [11] 空调行业现状与争议 - 欧洲空调普及率极低:德国仅3%,法国约5%,南欧约40%,远低于美国90%和中国60% [8] - 自1990年以来欧洲空调数量翻倍,制冷需求增长四倍,预测到2050年安装量可能再增长三倍 [9] - 全球现有约20亿台空调,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7%,到2050年或增长至超过50亿台,排放翻两倍 [9] - 空调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在欧洲往往超过3000欧元,审批流程耗时数月 [8] 能源与建筑行业应对 - 2025年6月太阳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电力来源,但极端高温下可调性电源仍不充分 [10] - 欧洲老旧建筑多为冬季保温设计,夏季隔热性能差,需大规模改造和被动式降温技术推广 [10] - 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分时电价等需求管理手段将成为应对空调负荷激增的关键 [10] - 需加快建筑翻新、绿色屋顶和反射表面应用,建立高温预警和"气候庇护所"网络 [12] 旅游业与公共设施 - 异常天气可能打乱欧洲旅游旺季与淡季,重塑经济与社会格局 [5] -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希腊等地阳光海滩和户外景点将遭受严重破坏 [5] - 意大利为中暑激增患者搭建临时分诊帐篷,反映医疗系统应对能力紧迫短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