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粮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进博|继续推动中美农贸“压舱石”作用
国际金融报· 2025-11-07 21:01
论坛背景与核心目标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 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美国谷物协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1] - 论坛旨在加强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和互信 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推动农产品贸易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压舱石作用[1] - 论坛致力于推动中美双方开放沟通 拓展两国农业经贸领域合作空间 实现合作共赢[1] 大豆贸易合作 -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2024年进口量达1.05亿吨 中美大豆贸易是两国农业合作重点领域[3] -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20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4.27亿吨 美国贡献超四分之一 中国进口量预计保持在1亿吨规模[3] - 随着中美开展建设性磋商 中国正在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大豆贸易是两国农产品合作的重要纽带[3]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期待中美农产品贸易前景持续回暖 认为农业是促进国际合作与互信的桥梁[3] 官方立场与行业观点 - 中国商务部官员表示中美互为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 农业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互利共赢[3] - 美国大豆协会董事指出中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美国大豆以可持续 可靠 低碳优势可助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3] -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强调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美经贸关系影响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3] 其他农产品领域合作 - 加州巴旦木协会表示加州拥有地中海气候 生产杏仁多数用于出口 中国是其最重要目的地之一 过去三十余年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6] - 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涵盖多种作物种子 致力于为全球农户提供优秀品种 期待通过进博会促进中美种业全产业链合作[6] - 加州葡萄酒协会首次参加进博会 加州生产全美85%的葡萄酒 出口量巨大 将继续以多样化高品质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6] - 威斯康辛州生产美国98%的花旗参 其中约65%直接出口至中国 另有约15%经加工后回流中国市场 与中国合作已超百年[7] 市场趋势与竞争力 - 美国稻业联盟强调美国大米产业高效 可持续 高品质 采用先进富集加工技术 种类丰富且均为非转基因产品[7] - 美国大米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 美国稻农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7] - 中国市场呈现消费者驱动供应趋势 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是未来需要提升的竞争力之一[8]
继续推动中美农贸“压舱石”作用
国际金融报· 2025-11-07 19:40
论坛背景与核心目标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论坛 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美国谷物协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 [1] - 论坛旨在加强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与互信 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确定性 [1] - 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和供应链中断等挑战下 论坛致力于推动农产品贸易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压舱石作用 [1] 大豆贸易合作 - 中国是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 2024年进口量达1.05亿吨 [2] - 中美大豆贸易是两国农业合作重点 也是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的保障 [2] -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20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4.27亿吨 美国贡献超四分之一 中国进口量预计保持在1亿吨规模 [2] - 随着中美经贸磋商推进 中国正在恢复采购美国大豆 大豆贸易是两国农产品合作的重要纽带 [2] 美方协会观点与期待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期待中美农产品贸易前景持续回暖 强调农业是促进国际合作与互信的桥梁 [2] - 美国大豆协会指出美国大豆具有可持续 可靠 低碳优势 可助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2] - 美国谷物协会强调合作能让更多人享有优质食物与生活 中美可成为朋友与伙伴 [2] 中方官方与协会立场 -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美农业合作基于互补优势和市场潜力 合作互利共赢 [2] -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称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维护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2] 其他农产品贸易机遇 - 加州巴旦木协会指出中国是加州杏仁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 过去三十余年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 [4] - 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期待通过进博会平台促进中美种业在全产业链的合作与交流 [4] - 加州葡萄酒协会表示加州生产全美85%的葡萄酒 将继续以多样化高品质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4] - 威斯康辛州花旗参农业总会称该州生产美国98%的花旗参 其中约65%直接出口至中国 与中国有超百年合作历史 [4] - 美国稻业联盟强调美国大米产业高效可持续且可溯源 产品均为非转基因 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5] 市场趋势与竞争力 - 中国市场呈现消费者驱动供应趋势 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是未来需要提升的竞争力 [5]
14家美国农产品协会齐聚进博会,“农业人”怎么看中美农业合作
第一财经· 2025-11-07 15:34
论坛背景与核心定位 - 论坛于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美国谷物协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 [3] - 论坛旨在加强中美农产品贸易合作与互信,在全球面临地缘政治等挑战背景下,努力推动农产品贸易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压舱石”作用 [5][6] - 中美互为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农业合作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互补优势和市场潜力,合作互利共赢 [3] 主要参与方与行业代表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美国谷物协会等14家美国农产品协会主要负责人,以及中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和学者出席论坛 [3] - 美国加州葡萄酒协会、美国威斯康星州花旗参农业总会和美国种畜和良种出口协会为首次出席该论坛 [3] 中美大豆贸易与合作前景 - 中美大豆贸易是两国农业合作重点领域,也是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的保障 [6] - 美国农业部《2025农业展望报告》预测,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4.27亿吨,美国贡献超四分之一(超过1.0675亿吨) [6] - 美国大豆以可持续、可靠、低碳的优势,能够助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7] - 行业期待中美农产品贸易前景持续回暖、焕发新活力,农业是促进国际合作与互信的桥梁 [6] 美国高粱贸易与市场动态 - 中国是美国高粱的最大市场,2024年全年中国进口高粱865.7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568.3万吨,占比65.65% [9] - 美国农民囤积了至少2年的高粱产量,已有1艘搭载美国高粱的船只离开美国港口驶往中国市场 [8][9] - 在高库存情况下,行业急需为高粱找寻合适买家 [10] 行业挑战与成本压力 - 美国谷物行业农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企的投入成本和不断走低的价格,种植等相关成本投入价格近5年保持高位 [10] - 高成本使得农民将事业传承给下一代面临困难,但农民普遍保持乐观并向前看 [10]
14家美国农产品协会齐聚进博会,“农业人”怎么看中美农业合作
第一财经· 2025-11-07 14:18
论坛背景与核心观点 - 论坛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 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美国谷物协会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1] - 核心观点为中美农产品贸易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合作互利共赢 并在全球挑战背景下发挥双边关系“压舱石”作用[1][3] - 中国商务部官员表示基于互补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合作能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繁荣注入正能量[1] 参与方与行业代表 - 美国大豆协会 美国大豆基金会等14家美国农产品协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政府领导 中国企业代表和学者出席论坛[1] - 美国加州葡萄酒协会 美国威斯康星州花旗参农业总会和美国种畜和良种出口协会为首次出席该论坛[1]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表达了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前景持续回暖的期待 强调将以开放共赢姿态推动贸易关系发展[3] 主要贸易产品与市场数据 - 中美大豆贸易是两国农业合作重点领域 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2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4.27亿吨 美国贡献超四分之一[3] - 中国是美国高粱的最大市场 2024年全年中国进口高粱865.7万吨 其中从美国进口568.3万吨 占比65.65%[6] - 美国谷物协会代表透露已有1艘搭载美国高粱的船只驶往中国 美国农民囤积了至少2年的高粱产量[6] 行业挑战与合作机遇 - 美国谷物行业农民面临高企的投入成本和不断走低的价格 事业传承存在困难[6][7] - 美国大豆以其可持续 可靠 低碳的优势 被视作可助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4] - 除大豆和高粱外 作为乙醇生产副产品的DDG(干酒糟及可溶物)因中国对高蛋白饲料需求增长而具有新市场潜力[6] 美方立场与未来展望 - 美方代表明确传达“无论两国贸易如何变化 都不会离开中国市场”的立场 并已在中国市场经营43年[1][4] - 美方期待携手中国伙伴共同推动开放 稳定 互利的贸易关系 为全球提供安全可负担的食品[4] -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 但美方强调保持交流是改善贸易的关键 并对其前景持乐观态度[7]
从“年年买种”到“多赢未来”!中国“自留种”推动南南合作,孕育稻米新未来
第一财经· 2025-10-29 18:44
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 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成为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的新变量,可能导致粮价被推高且波动性增强[3] - 全球很多低收入人群可能因此无法获得营养健康的餐食[3] 农业创新的定义与范畴 - 创新被定义为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东西,其范畴不局限于技术,还包括商业模式、政策及如“南南合作”等制度创新[4] 中国在水稻领域的创新引领 -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该技术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4] - 杂交水稻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4] 杂交水稻的技术瓶颈与成本 - 杂交水稻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优势无法遗传,因此农民每年需重新购买种子,无法留种[5] - 在中国,常规稻种价格为每斤3-4元人民币,而杂交稻种单价通常为30-40元人民币,优质品种甚至超过100元人民币,对非洲稻农而言成本高昂[5] 无融合生殖技术的突破 - 2019年,美国科学家和中国农科院团队分别在常规稻和杂交稻中建立人工无融合生殖体系,首次获得水稻克隆种子[5] - 该技术有望实现杂交作物自留种,目前仍在进一步科研攻关中[5] 无融合生殖技术的全球合作与前景 - 盖茨基金会认为无融合生殖水稻若成功将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非洲水稻中心已参与在非洲的试验[6] - 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能验证该技术在田间的最终表现并确认其成功[6] - 中非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共同创造”,需结合中国知识资源与非洲本地化改造[6] 中国在全球农业科研合作中的角色 - 中国已是全球农业科研最大投入者,有必要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加强合作[7] -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由世界银行等发起,拥有约1万名科学家,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实验室,管理11座基因库及约77万份作物种质资源[7] - 该组织首席科学家指出其与中国许多机构的议程高度一致,互补性强[7] 非洲农业的潜力与挑战 - 非洲大陆拥有全球最多的可耕土地,但单产最低,每年需从外部进口价值60亿美元的大米[8] - 中国针对小农户的机械设备创新对非洲具有高借鉴价值,因双方农业生产均以小农户为主[8] 非洲农业发展的多赢前景 - 非洲农业蓬勃发展将减少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甚至未来可能形成粮食出口能力[9] - 这种局面将带来多赢:非洲获益,中国获得更稳定多元的粮食进口来源,全球粮食总供给增加且市场更平衡[9]
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开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提出全球农业服务贸易合作三点建议
南方农村报· 2025-10-28 18:00
会议背景 - 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于10月28日在广州市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出席并致辞 [3][4] - 大会主题为“创新驱动 数字赋能 共享全球农业服务贸易新机遇” [12][13] 农业服务贸易的重要性 - 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农业服务贸易能凝聚要素、共筑产业、赋能农民,提升全球粮食系统韧性 [11] - 发展农业服务贸易旨在为全球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14] 农业服务贸易的三大作用 - 夯实全球粮食安全根基:通过代耕代收、流通仓储、金融保险等服务提升效率与产量,当前全球有2.9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安全问题 [16][17][18][19] - 畅通全球农产品贸易流通:通过农业跨境投资带动资金、技术、人才流动,支持建设海外加工厂、保税仓、物流园等,完善全球农产品营销网络 [20][21][22][23][24][25][26][27][28][29][30] - 促进全球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合AI育种、无人机指导、遥感监测等数字技术,推动农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31][32][33][34][35] 中国农业贸易实践与成效 - 2023年中国农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7.2亿美元,外商在华农业投资规模位列全球第七 [38] - 2024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流量达28.3亿美元,农业企业通过境外联合建立实验室、试验田等共享先进技术 [39][40] - 2024年中国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21.4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400万户 [41][42] 未来发展建议 - 加强机制对话,共谋制度开放:推动政策协调和标准互认,减少要素跨境流动壁垒 [47][48][49] - 加深务实合作,共促创新发展:携手打造智慧农场、远程教育、跨境物流等旗舰型项目,开展云展会、云培训等经贸活动 [50][51][52] - 加快成果推广,共享发展红利:总结宣传农业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农业服务贸易发展 [53][54][55][56][57]
山东潍坊搭建农食产业国际合作高端平台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5:36
博览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与第三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于10月27日在山东潍坊市举办 [1] - 活动共有26个国家的503家参展商和2623家采购商参展 [1] - 活动包括系列特色活动并同步展示国内外薯业和农食产业发展成果 [1] 行业合作与发展 - 山东省希望以活动为契机与各方在薯业品种培育、技术推广、市场拓展等方面形成更多共识 [1] - 世界马铃薯大会主席等外宾高度评价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成就并表示将持续深化薯类等领域贸易合作 [1] - 活动搭建了农食产业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旨在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深化合作推动全球薯业繁荣发展 [1] 活动成果与举措 - 活动现场举行了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上线和中国—东盟特色产业链出海平台启动发布会 [1] - 活动期间进行了合作项目签约专家学者作了主旨报告 [1]
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新华网· 2025-10-18 09:49
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与承诺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 -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国际粮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方向 - 中方将依托粮农组织平台持续推进杂交稻、菌草、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控示范 [2] - 合作将推广数字农业、绿色低碳与气候适应技术,强化减损增效与体系韧性 [2] - 双方将围绕减损增效、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等重点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 [1][2] 中国农业技术与经验的国际推广 - 中国在农业科技、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驱动农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中国对外农业合作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可维护,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建设大批农业技术示范与培训平台,推广水稻种植、稻鱼共生、节水灌溉等举措,直接惠及上百万农户 [4] - 中国通过与粮农组织开展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多国推动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灌溉设施建设、机械化推广和科技创新,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带来产量增长和就业机会 [3] 中国与具体国家的农业合作案例 - 哥伦比亚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小型农机制造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哥伦比亚派遣学生赴华学习农业创新技术,并向中国出口咖啡、牛肉和水果等优质农产品 [3] - 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土壤修复、清洁能源农业与绿色技术方面开展联合行动,两国在农业创新、水资源管理、数字农业与气候适应等领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4] - 巴基斯坦农业人才参加"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项目,在中国学习智慧农机与灌溉技术,计划回国建立示范区 [5] -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涵盖种子繁育、种植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未来将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贸易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5]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中国经验为全球提供可复制范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7 12:42
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 全球仍有数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粮食安全形势严峻[1] - 到2049年地球人口将达到100亿,可持续地生产足够粮食是全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3]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 - 以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近五分之一(约20%)的全球人口[3] - 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跨越[3] - 1979年有7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摆脱贫困是最令人震撼的变革[5] - 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7] - 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粮食产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9] 农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 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是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重要平台[3] - 2004年世界粮食奖授予袁隆平教授,表彰其非凡才智[7] - 中国以开放姿态参与全球粮食治理,为全球提供可借鉴的治理范式[10] - 中国的经验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范例[12] - 通过农业合作可以实现和平,帮助饥饿的人们跨越距离走到一起[12]
外交部:中国以积极行动守护全球粮食安全
新华社· 2025-10-16 19:11
中国在全球粮食安全中的角色 - 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养育了14亿多人口,全球每5斤谷物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 [1] - 近年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1] 国际合作与贡献 - 将粮食安全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2] - 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技术受援国转变为核心贡献者,是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 - 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1000多项农业技术 [2] - 培训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助力解决全球南方粮食短缺问题 [2] 全球粮食安全现状 - 2025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去年全球饥饿人口比例降低至8.2%,延续了近几年稳步下降的趋势 [1] - 全球仍有约6.73亿人挣扎在饥饿线上,距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零饥饿"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