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
搜索文档
“进博是什么颜色的”系列报道 橙色进博:在暖意中演绎共赢故事
人民网· 2025-11-08 13:51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从新生迈向成熟 从窗口升级为枢纽 持续释放中国加大开放的信号[3] - 进博会规模扩大 展品丰富 合作深化 体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初心[8] 农业科技行业 - 先正达集团中国业务占总营收三分之一 多项创新技术在中国实现商业化落地[4] -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速 在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优势 为全球农业创新注入动力[5] - 先正达集团首秀农业综合种植大模型iMAP 可支持种植者全流程科学决策 已在中国完成验证应用[4] 能源化工行业 - 山东能源集团在进博会与来自韩国 马来西亚等三家企业签订采购合作协议 涉及能源化工等领域[7] - 进博会期间完成价值超10亿美元的大宗能源化工项目签约[7] 消费品行业 - 多特瑞中国区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团队从20余人发展到200多人[8] - 多特瑞2022年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专注推进中国特色植物精油研发创新 产品赢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8] - 多特瑞推行精油+农业融合发展模式 在广西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枫香树可持续开发技术研究[8]
从“年年买种”到“多赢未来”!中国“自留种”推动南南合作,孕育稻米新未来
第一财经· 2025-10-29 18:44
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 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成为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的新变量,可能导致粮价被推高且波动性增强[3] - 全球很多低收入人群可能因此无法获得营养健康的餐食[3] 农业创新的定义与范畴 - 创新被定义为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东西,其范畴不局限于技术,还包括商业模式、政策及如“南南合作”等制度创新[4] 中国在水稻领域的创新引领 - 中国是全球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该技术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4] - 杂交水稻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4] 杂交水稻的技术瓶颈与成本 - 杂交水稻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优势无法遗传,因此农民每年需重新购买种子,无法留种[5] - 在中国,常规稻种价格为每斤3-4元人民币,而杂交稻种单价通常为30-40元人民币,优质品种甚至超过100元人民币,对非洲稻农而言成本高昂[5] 无融合生殖技术的突破 - 2019年,美国科学家和中国农科院团队分别在常规稻和杂交稻中建立人工无融合生殖体系,首次获得水稻克隆种子[5] - 该技术有望实现杂交作物自留种,目前仍在进一步科研攻关中[5] 无融合生殖技术的全球合作与前景 - 盖茨基金会认为无融合生殖水稻若成功将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非洲水稻中心已参与在非洲的试验[6] - 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能验证该技术在田间的最终表现并确认其成功[6] - 中非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共同创造”,需结合中国知识资源与非洲本地化改造[6] 中国在全球农业科研合作中的角色 - 中国已是全球农业科研最大投入者,有必要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加强合作[7] -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由世界银行等发起,拥有约1万名科学家,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实验室,管理11座基因库及约77万份作物种质资源[7] - 该组织首席科学家指出其与中国许多机构的议程高度一致,互补性强[7] 非洲农业的潜力与挑战 - 非洲大陆拥有全球最多的可耕土地,但单产最低,每年需从外部进口价值60亿美元的大米[8] - 中国针对小农户的机械设备创新对非洲具有高借鉴价值,因双方农业生产均以小农户为主[8] 非洲农业发展的多赢前景 - 非洲农业蓬勃发展将减少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甚至未来可能形成粮食出口能力[9] - 这种局面将带来多赢:非洲获益,中国获得更稳定多元的粮食进口来源,全球粮食总供给增加且市场更平衡[9]
从“年年买种”到“多赢未来”!中国“自留种”推动南南合作,孕育稻米新未来
第一财经· 2025-10-29 17:37
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 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成为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的新变量,可能导致粮价被推高且波动性增强[1] - 粮价高波动性将导致全球很多低收入人群无法获得营养健康的餐食[1] - 创新被视为破解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主要方法[1] 农业创新内涵与模式 - 创新被定义为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东西,其范畴不局限于技术,还包括商业模式、政策及制度创新[3] - 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引领创新,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3] - 中非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共同创造,需将中国的知识与资源结合非洲本地情况进行改造[5] 杂交水稻技术发展与挑战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3] - 杂交水稻存在后代性状分离问题,优势无法遗传,农民每年需重新购买种子,种植成本较高[3] - 在中国,常规稻种价格为每斤3至4元人民币,而杂交稻种单价通常为30至40元人民币,优质品种甚至超过100元人民币,对非洲稻农而言成本难以承受[3] 无融合生殖技术突破 - 2019年,美国科学家和中国农科院团队分别在常规稻和杂交稻中建立人工无融合生殖体系,首次获得水稻克隆种子[4] - 该技术有望实现杂交作物自留种,解决每年购买新种子的成本问题[3][4] - 无融合生殖水稻技术被国际机构评价为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突破,预计未来几年将验证其田间表现[5] 中国在全球农业科研的角色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科研最大的投入者[1][6] - 中国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加强合作,该组织由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得到69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支持[6] -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拥有约1万名科学家,实验室遍布100多个国家,掌握11座基因库,无偿保存约77万份作物种质资源[6] 中非农业合作机遇 - 非洲大陆拥有全球最多的可耕土地,但单产最低,每年需从外部进口价值60亿美元的大米[7] - 中国针对小农户的机械设备创新对非洲具有高借鉴价值,因两国农业生产均以小农户为主[7] - 非洲农业蓬勃发展将减少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甚至形成粮食出口能力,为全球提供更稳定多元的粮食进口来源,所有国家将受益于更具韧性的全球粮食系统[7] 国际组织合作展望 -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认为其与许多中国机构的议程高度一致,能很好地互补[6] - 中国与国际组织正携手培训非洲科学家,以增强非洲自身参与共同创造的能力[5] -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管理的基因库被视为人类的无价之宝,是未来农业创新的基础[6]
2025年大北农丰收节开幕
经济日报· 2025-09-28 12:36
活动概况 - 2025年大北农集团丰收节在北京开幕 由大北农集团、中国农民研修学院、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专委会联合主办 大有谷集团承办[1] - 活动以"创新强农 美好"为主题 同步开启丰收节嘉年华[1] - 丰收节将持续至10月6日[1]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搭建集农业创新成果展示、产业交流合作于一体的高能平台 全方位呈现现代农业与科技融合[1] - 精心设置六大特色板块 包括大有谷系展区[1] - 展区陈列盐田虾、五常大米、敖汉金小米等优质农产品 通过标准化展示和沉浸式品鉴展示品质[1] 平台功能与影响 - 充分发挥平台纽带作用 为农业发展架起"产销对接桥"[1] - 通过现场直播带货让优质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力量走出产地、走向全国[1] - 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
全球农创客齐聚杭州:数字技术赋能小农户 智慧方案破解农业痛点
搜狐财经· 2025-09-11 07:13
全球农创客大赛获奖项目 - 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凭借五级仿生超滤系统结合太阳能IoT监测技术获得金奖 其方案针对东非七国禽类养殖水生病原体问题 可使家禽死亡率从58%大幅降低[3] -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开发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装备获得银奖 系统通过识别猪咳嗽类型可提前7天预警呼吸道疾病 已处理20多万条养殖数据[3] - 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采用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获得铜奖 通过捕捉植物染病前释放的微量气体 可在病害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5] 其他参赛创新方案 - 匈牙利团队利用高空智能气球搭建低成本农田监测系统 实时观测灌溉和病虫害情况[5] - 乌干达团队通过太阳能技术支持农田灌溉与冷链仓储解决方案[5] - 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技术 精准预测秸秆焚烧风险[5] 农业创新技术特点 - 所有获奖方案均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监测预警[3][5] - 创新方案注重包容性设计 特别关注资源有限的小农户需求 太阳能技术确保无电网地区可用性[3][5] - 解决方案呈现小型化精准化特征 能针对特定农业痛点提供定制化解决路径[3][5] 行业支持与发展趋势 - 拼多多宣布未来三年依托千亿扶持计划 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6] - 公司将持续加码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 将农业作为长期核心战略[6] - 数字化创新方案正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气候变暖和资源减少等挑战提供新路径[5][6]
以“新”引擎全力助推强省建设——访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
河南日报· 2025-06-26 15:00
农业创新高地建设 - 新乡市将扛牢中原农谷建设重任 推进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1] - 目标打造国家级 国际化农业创新高地 加快建成农业强市 [1]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新乡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省第二 规上工业规模全省第三 [1] -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 化工 生物医药 食品制造等主导产业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1] - 目标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更好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1] 数字经济培育壮大 - 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 加快企业智能场景应用全覆盖 [1] - 统筹推进智慧城市 数字政府建设 推动数智强市建设蓄势跃升 [1] 高效互联互通推动 - 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 建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2] - 发展公铁 陆海多式联运 目标加快建成交通强市 [2] 文旅融合发展深化 - 发挥南太行 黄河山水资源优势 实施"文旅+百业"融合工程 [2] - 培育"商 旅 文 体 健"多元融合新业态 目标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建设文旅强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