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噪声污染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5)发布,建设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站点4005个
仪器信息网· 2025-11-18 17:06
行业规模与产值 - 2024年全国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总产值约为97亿元人民币 [2][6] - 其中交通运输类产值占比最高约43亿元工业类产值约25亿元社会生活类产值约20亿元其他类产值约9亿元 [6] 工业噪声监管 - 全国有489家工业企业被纳入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4] - 超过16万家工业企业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近29万家工业企业将工业噪声纳入排污登记管理 [4] - 部分工业企业已开展噪声自行监测为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5] 社会生活噪声治理 - 各地加强公共场所噪声管理推广定向音响、无线耳机等设备 [4] - 全国安装公共场所自动监测设备和噪声显示屏750余套 [4]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共建成宁静小区2223个 [4] 监测体系建设 - 2024年全国完成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站点建设4005个 [5] - 截至2024年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完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自动化率从2023年初的8.7%提升至100% [5] - 目前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仍处于过渡期手工监测点位数占比78.8%自动监测点位数占比21.2%统一采用手工监测评价方法 [5] 重点领域噪声监测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约3.5万个施工工地安装了噪声自动监测设备 [5] - 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布设了1200余个噪声监测点位在机场周边布设了90余个噪声监测点位 [5]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19个铁路项目共计3384公里线路开展了噪声监测布设318个监测点位并对已运营线路的400余个点位开展运营期噪声监测 [6] 法规标准建设 - 2024年国家及地方共发布修订噪声相关法规标准36项 [5] - 新发布标准涵盖家用电器、轨道机车车辆、旋转电机、液压传动、客车、船舶、重型汽车等多个领域为行业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 [7][8][9]
化解邻里噪声纠纷需升级调解机制
北京青年报· 2025-10-29 11:05
邻里噪声问题现状 - 居民反映邻里噪声纠纷十分常见,具体噪声源包括脚步声、电视声、宠物叫声等[1] - 噪声影响导致部分居民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1] - 有居民因难忍邻里噪声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少案件因证据不足而败诉[2] 噪声问题成因 - 噪声问题与居民楼年代久远老化、建材质量差等导致的隔音差有关[2] - 居民行为习惯是重要原因,包括深夜或清晨打扫卫生、挪动家具、练习乐器、调大音量观看电视以及低龄儿童长时间跑跳等[2] 解决途径与责任划分 - 破解纷争需要多方努力,彼此互相谅解是首要,居民需尊重他人权益、主动沟通协商[3] - 沟通无果时依法维权是正途,我国民法典和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污染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3] - 街道、社区、物业公司等各方应参与调解,相关部门需提升处理生活噪声污染的能力[3] - 新建住宅和老旧小区改造时应关注噪声防治问题,做好防噪措施处置[3] - 全社会应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2]
让宁静成为城市的新底色——云南构建噪声污染防治新格局
中国环境报· 2025-10-22 09:33
文章核心观点 - 云南省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1月至9月昼间达标率为95.1%,夜间达标率为91.0% [2] - 云南通过规划引领、健全机制、智慧监管等系统化措施,构建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目标是到2027年底累计建设不少于1935个宁静小区 [3][6][8][12] 规划引领与源头管控 - 将噪声污染防治要求前置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等关键环节,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 [3] - 截至2025年8月,全省129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声环境功能区评估调整并公示,4692家工业企业已纳入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 [4][5] - 指导16州(市)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 [3] 制度建设与基础管理 - 编制《云南省噪声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并正在制定《云南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 [6] - 制定《云南省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并在曲靖市麒麟区等地开展噪声治理评估试点 [4][5] - 即将印发《云南省宁静小区建设指南(试行)》,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工作 [6] 监测网络与投诉处理 - 依托全省18327个声环境监测点及129个自动监测站点,构建省、市、县三级噪声监测网络,数据实时发布并跨部门共享 [7] - 截至2025年9月,生态环境投诉管理平台共接到噪声投诉2836件,其中工业噪声投诉910件,工业噪声投诉相比2024年同期明显下降 [7] - 打造高效投诉处置平台,实行分类转办、限时办结,所有投诉均交由职责部门处置办理 [7][10] 宁静小区建设 - 创新构建“多方联动、自主建设、专业认定”闭环模式,宁静小区需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居民满意率不低于85%等条件 [8] - 预计到2027年年底,全省3年累计建设不少于1935个宁静小区 [8] 职责分工与执法监管 - 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政府部门噪声职责分工,明确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部门监管职责,解决职能交叉问题 [10] - 2025年上半年噪声执法检查次数及查处违法案例件数明显增加,建立典型案例曝光机制以震慑违法行为 [11] - 明确夜间施工时间、广场舞活动音量等具体限值,推动从“纸面分工”向“实际监管”转变 [10] 智慧化建设与科技赋能 - 在昆明市呈贡区开展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形成《呈贡区噪声管理“一张图”》初步成果 [11] - 打造生态环境智能助手“小彩云”,构建噪声投诉“时空分析系统”,实现投诉信息的智能解析与提取 [11] - 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提升管控水平,实现噪声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9][11]
什么是噪声地图?能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环境报· 2025-09-29 09:35
噪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与治理挑战 -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多部门合计受理噪声投诉举报案件约570.6万件,较上年增加120.3万件 [2] - 在生态环境投诉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占比高达61.3%,位列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一位 [2] - 噪声污染治理面临监测评估难、来源广、公众意识弱三大突出难点,具有瞬时性、流动性等特点,导致监管效率低 [3] 噪声地图技术的应用与成效 - 噪声地图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噪声大小和分布可视化,可直观反映城市或区域噪声状况,支撑精准溯源与防治 [4] - 苏州市常熟试点通过布设136套噪声监测设备,实现了城市核心区噪声污染的分钟级监测追踪,并利用AI分析生成污染热力图 [4] - 该技术通过搭建声纹数据库和识别技术,定位噪声来源并明晰监管责任,有效推动部门联动,例如破解“车辆炸街”难题 [4] - 开发居民端小程序展示噪声分布,公众可实时查看并投诉上报,推动构建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 [5] 噪声地图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建议 - 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依托噪声地图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精准化管控 [6] - 建议优先在城市核心区、工业园区、居民区等噪声问题突出的典型区域因地制宜推广该技术 [7] - 需拓展应用场景,如在城市总体规划、新建道路工厂审批及敏感建筑选址前预判噪声影响,实现源头治理 [7] - 建议完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倾斜、税收减免、环保信用加分等激励措施,并强化低成本传感器研发以降低应用门槛 [7]
文山麻栗坡县多维度提升城区声环境质量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9:46
声环境功能区划与调整 - 2024年底完成城区声环境功能区系统性调整 涵盖居住 商业 工业等功能板块并明确噪声限值标准 [1] - 新区划紧密结合县城最新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现状及人口分布特征 为精细化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噪声监测体系与数据 - 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城区功能区声环境监测168点次 [2] -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93.75% 夜间达标率89.3% [2] 协同治理与执法机制 - 建立环保牵头 部门联动 属地负责的协同治理机制 [1] - 2025年开展5次静音联合执法行动 解决8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扰民问题 [1] -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确保噪声投诉第一时间受理 [2] 投诉处理与群众满意度 - 2025年噪声投诉举报件54件 处置完成率100% [2] - 声环境质量满意度达85.6% 较区划调整前大幅提升31.4个百分点 [3] - 建立噪声投诉快速响应与闭环处置流程 包含登记 编号 交办 跟办 催办和回访程序 [2] 专项治理行动 - 组建夜间巡查小组开展常态化静夜守护专项行动 [3] - 针对夜间施工 娱乐场所 广场舞音响等突出问题实施不定期检查 [3] - 推进宁静小区创建工作 制定专项方案明确噪声达标 管理规范等创建指标 [3]
珠海市修订环境保护条例 夜间施工引发噪声污染最高可罚10万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5 16:01
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 核心观点 - 珠海市对《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中环境噪声污染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 - 修订后的条例加强了对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1] - 新增了对禁止装修时间内进行装修造成噪声污染的处罚规定 [2]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 建设单位未按要求监督施工单位噪声污染防治的,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 拒不改正的处5万至20万元罚款 [1] - 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安装使用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处5000元至5万元罚款 拒不改正的处5万至20万元罚款 [1] - 非特殊情况在夜间或特定时间从事噪声污染施工作业的,处1万至10万元罚款 拒不改正的可责令暂停施工 [1] 装修噪声污染防治 - 在禁止装修时间内进行装修造成噪声污染的,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至1000元罚款 对单位处2000至2万元罚款 [2]
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该怎么治?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11:11
行业监管体系不足 - 噪声污染防治涉及监管部门众多 目前联合发文单位达16家 实际涉及单位更多[2] -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监管 有13个条款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指定监管部门[2] - 部分部门未给予足够重视 认为噪声监管主要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责任[2] 全过程防治制度缺陷 - 当前制度建设仍以末端治理为主 源头防治制度较少[3] - 交通设施规划设计阶段未充分考量噪声问题 对安全防护距离和噪声防护距离统筹不够[3] - 建筑施工领域缺乏源头低噪声设备使用的强制性要求 仍以推荐性为主[3] - 低噪声产品制度体系尚未全面建立 产品设备类噪声是主要投诉类型之一[3] - 休闲广场建设和住宅规划中缺乏噪声防护距离要求[3] 综合监管能力短板 - 新噪声法缺乏配套的具体实施条例[3] - 科技支撑主要依赖人防 技防应用有限 如广场舞定向传声设备应用较少 施工工地在线监测未普及[3] -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在受重视程度和投入方面与群众期待存在差距[3] 社会共治机制不完善 - 解决噪声问题主要依赖政府力量 但政府力量相对有限[4] - 依托社会力量和基层力量解决噪声问题的实践较少[4] - 噪声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4] 监管效能提升建议 -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和属地政府监管职责 从文件制度层面明确具体责任[5] - 加大宣传力度 以案释法让噪声监管责任分工深入人心[5] - 推动规划交通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将噪声作为要素统筹考虑[5] - 通过政策法律统筹交通设施噪声防护距离 建筑设施噪声防护距离 夜间施工低噪声设备使用等措施[5] - 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 以噪声重复投诉点位为发力点破解污染问题[5] 技术与管理创新 - 推动各地制定地方法规 明确广场舞活动时间 居民家庭装修时间等规定[6] - 推广广场舞定向传声设备 噪声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6] - 将噪声巡查监管处置纳入网格化巡查 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置[6] 社会参与机制建设 - 采用喜闻乐见方式加大噪声防治法律法规宣传力度[7] - 推行社区噪声共治会 由居委会组织制定小区安静公约并明确违规处理规则[7] - 探索试点宁静楼栋长制度 招募志愿者监督邻里噪声并给予物业费优惠奖励[7] - 开发随手拍噪声政务小程序 实现市民上传录音自动定位和系统派单至责任部门[7]
苏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压实责任加强协同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苏州日报· 2025-08-05 08:34
安全生产监管 -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化安全生产"六化"建设,加强"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并加强新能源、农商文体旅、低空飞行等新业态风险管控 [3] - 会议强调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聚焦新业态新领域排查风险,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风险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应急清单,加强跨部门协同 [3] 文旅行业安全 - 会议听取了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汇报 [1] - 会议指出要举一反三加强农商文体旅等新业态风险管控 [3] 教育行业政策 -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共七章五十四条的《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体系 [3] - 《条例(草案)》秉持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原则,坚持政府统筹、学校尽职、家庭尽责、社会支持,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并建强心理人才队伍 [3]
智慧工地、定向音箱让成都重归宁静
中国环境报· 2025-07-11 08:06
噪声污染治理成效 - 成都市噪声投诉量同比下降11.9%,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投诉同比分别下降6.4%、19.1%、28.3%、43.9% [1] - 2025年噪声污染百日攻坚期间全市学校噪声投诉量同比降幅高达52.2% [4] - 2024年成都市餐饮类(含酒吧)噪声投诉量首次同比下降27.2%,2025年攻坚期间同比降幅为12.8% [6] 建筑施工噪声治理 - 施工噪声投诉量占成都市噪声投诉总量近三成 [2] - 成都市住建部门出台《成都市建设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四环路内新开工项目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施并接入"智慧工地"监管平台 [2] - 截至2024年年底,成都市已在1720个施工工地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备2236套 [2] - "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噪声污染"发现—预警—派单—整改—督办—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 [3] 校园噪声治理 - 成都市教育部门在9个中小学校操场安装34套操场定向音箱,通过控制声音传播方向和范围减少对周边居民干扰 [4] - 采取安装定向传声降噪系统、规范校园广播使用时段等措施有效解决校园广播扰民问题 [4] 商业噪声治理 - 成都市出台《成都市餐饮行业噪声防控指引》等行业噪声管理制度 [6] - 青羊区对酒吧街采取加装隔音设施、优化营业时段等措施,并成立酒吧经营者联盟加强行业自律 [6] - 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协同共治推动酒吧业态健康发展 [6] 行业监管措施 -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噪声污染现状分析,梳理出高发行业和领域 [1] - 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完善行业噪声管理规范和管理措施,引导形成行业自治 [1] - 教育、体育、商务部门分别出台学校、体育场馆、餐饮行业噪声管理文件 [6] - 成都市计划进一步健全噪声工作配套管理制度,推动更多行业完善源头管理措施 [7]
高铁降噪座椅、社区“噪声地图”……新技术助力破解噪声污染难题
快讯· 2025-06-06 13:53
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噪声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 [1] - 全球有15亿人听力受损,其中约7.5亿人因环境噪声污染导致 [1] - 长期噪声暴露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直接相关,噪声每增加5分贝,心理疾病风险上升1.5% [1] 政策规划与监测目标 - 根据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到2025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1] - 夜间达标率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