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
搜索文档
学习新语|总书记为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引航鼓劲
新华社· 2025-10-12 09:31
全球妇女峰会 - 全球妇女峰会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将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1] 颁授友谊勋章 - 2024年9月 习近平主席向巴西前总统、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颁授友谊勋章 表彰其作为中国人民杰出代表的贡献 [2][4] - 2020年11月 习近平主席为柬埔寨太后莫尼列颁授友谊勋章 赞赏其为中柬关系所作特殊重要贡献并弘扬两国人民深厚情谊 [23][25] - 2019年9月 习近平主席向泰国公主诗琳通颁授友谊勋章 肯定其为中泰友谊所作重大贡献 [28][30] - 2019年9月 习近平主席向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颁授友谊勋章 表彰其从事俄中友好事业的贡献 [32] 表彰国内杰出女性 - 2024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孙景南为大国工匠 指出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和栋梁 [5][6] - 2021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向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颁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表彰其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事迹 [17][19] - 2019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邀请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代表参加国庆招待会 称赞其不畏强手、敢打敢拼的女排精神代表了时代最强音 [26] - 2019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向屠呦呦颁授共和国勋章 表彰其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 为中医药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44][46] -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航天员刘洋为巾帼英雄 [47] 鼓励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 - 2023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为80后土壤学硕士魏巧代表点赞 肯定其运用所学返乡创业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 [8][10] - 2021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贵州毕节化屋村非遗传承人彭艺回乡创业发展苗绣技艺 指出苗绣既传统又时尚 并为其提供平台让古老苗绣焕发新活力 [20][22] 鼓励奋斗与职业发展 - 2018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赞许全国人大代表米雪梅从女保安到企业客服部总监的奋斗经历 引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肯定其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33][34][36] - 2018年春节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驻四川部队某基地箭体动力室装配组组长张润红成为我国首位女性01指挥员 2018年11月张润红在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中实现这一目标 [37][38][39] 促进国际友好与文化交流 - 2023年春节前夕 习近平主席复信鼓励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 希望他们更多了解中国 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 [11][13] - 2022年5月 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友人萨拉·兰蒂 鼓励其继续撒播友好种子 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作出新贡献 [14][15] - 2017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 钦佩其父女两代人在海拔3600多米边境高原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祖国领土的精神 [41][43]
于时代浪潮中铸就匠心:法士特与大国工匠蔡嵘的共生共荣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0 10:12
公司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 - 公司完成设备大修800余台次,攻克600多项技术难题,牵头恢复老旧机床改造及功能升级30余台 [13] - 公司创新运用雷尼绍激光干涉仪为400多台设备进行精度补偿,构建设备预防性维修体系 [13] - 公司取得37项技术革新成果和8项国家专利,年均培养技能人才超500人次 [9]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公司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理论授课、实操演练、项目攻关三维培训体系 [9] - 公司培养出7名高级技师和21名技师的团队,将人才培养延伸至职业院校 [9] - 公司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员工技术突破,实现从维修工向技术攻关者的转变 [7][10] 产业升级与技术转型 - 公司从维修普通机床转向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对维修工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6] - 公司将数据驱动思维引入维修领域,建立球杆仪应用项目和设备损耗数据库 [10] - 公司完成普通花键磨床数控化改造、电主轴自主维修等关键技术突破 [10] 行业地位与战略发展 - 公司作为重型汽车变速器领域领军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 [3] - 公司技术人才进入顶尖学府深造,体现行业打破学历与能力壁垒的趋势 [11] - 公司通过技术传承和人才梯队建设,为行业注入新生力量 [9][11]
山东12人获评首批大国工匠人才
大众日报· 2025-09-30 09:07
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 - 中国首批自主培育的大国工匠名单公布,山东省有12人入选 [1] - 入选人才来自中车青岛四方、国网山东电力、中国重汽、莱芜钢铁、华泰集团、潍柴控股、华鲁恒升、中国铁路济南局、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国核示范电站、烟台张裕等公司 [1] 山东工匠培育体系与成果 - 山东省自2018年起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打造工匠人才攀登计划 [2] - 构建了以“齐鲁工匠”“山东手造工匠”为引领,市县级工匠为主体,“山东交通工匠”等为示范的工匠人才成长体系 [2] - 形成“省、市、县、企业”四级联动、梯次培育的良好局面,打造出“山东工匠谱系” [2] - 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鲁班首席工匠”6名、“齐鲁大工匠”70名、“齐鲁工匠”462名 [2] - 带动县级及以上工匠人才总数突破1万人 [2] - 从该体系中已涌现出“大国工匠”19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
我国首批通过自主培育的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山东12人上榜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22:48
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 - 中国首批自主培育大国工匠名单公布 山东省12人入选[1] - 入选人员来自中车青岛四方 国网山东电力 中国重汽 莱芜钢铁 华泰集团 潍柴控股 山东华鲁恒升 中国铁路济南局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国核示范电站 烟台张裕等公司[1] 山东省工匠培育体系成果 - 山东省自2018年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 打造工匠人才攀登计划[2] - 构建以齐鲁工匠 山东手造工匠为引领 市县级工匠为主体 山东交通工匠 齐鲁巾帼工匠等为示范的工匠人才成长体系[2] - 形成省 市 县 企业四级联动梯次培育局面 独具山东工匠谱系特色[2] - 全省已培育鲁班首席工匠6名 齐鲁大工匠70名 齐鲁工匠462名 带动县级及以上工匠人才突破1万人[2] - 从中涌现大国工匠19名 数量居全国前列[2]
江苏新增11名大国工匠
新华日报· 2025-09-29 05:32
大国工匠评选结果 - 我国首批200名高技能人才被授予大国工匠人才称号[1] - 江苏省有11人入选[1] - 江苏省目前共有16名大国工匠和682名省级工匠[2] 新晋工匠所属公司与行业 - 新晋11名大国工匠来自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冶炼、电力、纺织等行业[2] - 涉及公司包括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明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苏州宝联重工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造币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鑫亿鼎石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 工匠贡献与影响 - 大国工匠多年坚守一线岗位,以精湛技艺突破技术壁垒[2] - 工匠们以坚守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
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何光华获评2025年“大国工匠”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10:57
大国工匠认定与荣誉 - 何光华于9月23日至26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被认定为首批200位大国工匠之一 [1] - 该认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颁布后全国首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1] - 大国工匠代表中国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和技术水平 [1] 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 - 主研的《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 2023年其团队创新成果高压电缆自动化无损施工检测成套装备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 - 带领团队主持和参与科技攻关项目70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9项 授权国家专利89项 [2] - 多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累计创效50亿元 [2] 行业应用与模式创新 - 高压电缆无损施工技术已推广至铁路、通信等行业 [1] - 在江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首创4+1工作模式 成功解决千米级高山输电等技术难题 [2] - 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关键电力支撑 [2] 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 带领的团队技师占比超80% 培养省部级技能专家8名 [2] - 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能培训超40万人次 [2] - 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独创青出于‘缆’培训模式 [2] - 工作室25名核心成员中21人来自生产一线 7人获省级以上技能称号 [2] 技术突破与效率提升 - 攻克电缆隧道无人机巡检技术 建立国内首个涵盖13大类40小类缺陷的样本库 [2] - 使电缆隧道巡检效率提升60% [2]
一门三工匠,“进”“新”“敏”笃行!
中国能源报· 2025-09-24 17:17
核心观点 - 特高压技术发展推动高端技能人才成长 同时工匠精神反哺特高压系统升级 形成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 [4][12][14] - 山东电力通过机制创新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实现"一门三工匠"的突破性成果 [21][23][25] 特高压技术特征 - 特高压作为自主创新"大国重器" 要求毫米级误差标准且无先例可循 [5][6] - 山东建成国内最大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规模达"五交四直一环网" [4][6] 工匠技术突破 - 王进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 保障西北清洁能源向山东输送 [8] - 冯新岩独创"望闻问切"变压器诊断法 精准识别电磁信号异常 [10] - 李敏团队实现无人机巡检从1.0手动操控到3.0机巢协同的技术迭代 [12] 运营实效数据 - 特高压带电检修成功率保持100% 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度夏8创历史新高 [14][16] - "进·新"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5个 4项成果获省级一等奖 实施10项科技项目 [17] 人才培养机制 - 搭建333个创新工作室 累计培养国家级人才42人 省部级527人 国网首席专家16名(蝉联国网第一) [21][23] - 通过院士工作站合作8名院士 培养博士后16人 工程硕博士24人 [23] - 创新"赛马制""揭榜挂帅"机制 形成"金种子""星种子"等品牌培育体系 [23][25]
一门三工匠,何以辈出?国网山东电力给出答案
齐鲁晚报· 2025-09-24 11:32
大国工匠成就 - 国网山东电力三位一线职工王进、冯新岩和李敏先后获得"大国工匠"称号 王进于2018年当选 冯新岩于2022年当选 李敏于2025年入选 [3] - 三位工匠均专注于特高压运检领域 专业背景高度一致 [5] - "一门三工匠"现象成为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体现 [3] 特高压技术发展 - 山东特高压电网规模达到"五交四直一环网" 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省域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 [5][6] - 特高压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的"大国重器" 执行"毫米级误差即风险"的严苛标准 [6] - 2014年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开工 标志着山东特高压建设起步 [6] 工匠技术突破 - 王进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 解决银东线紧急缺陷 避免西北清洁能源输送中断 [7] - 冯新岩创立"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 能精准识别变压器异常放电信号 [9] - 李敏推动无人机巡检技术从1.0手动操控升级至3.0机巢协同 实现巡检技术三级跨越 [12] 创新成果转化 - "进·新"特高压创新团队参与实施国家电网框架项目1项 重点科技项目1项 省公司科技项目8项 [15] - 团队申请发明专利15项 4项成果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一等奖 [15] - 研发"无人机+铁塔挂架搭设后备保护通道"等工法 大幅提升输电机械化作业水平 [15] 人才培养机制 - 公司建成山东省电力工匠学院和新能源工匠学院 设立333个创新工作室 [18] - 累计培养高端人才769人 其中国家级42人 省部级527人 国家电网公司级200人 [20] - 创新实施"赛马制"、"揭榜挂帅"机制 依托8名院士工作站和16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育才 [20] 行业影响 - 山东特高压带电检修成功率保持100% 保障能源动脉畅通 [14] - 特高压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度夏8次创历史新高 强化外电入鲁能力 [13] - 工匠精神推动形成"敢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的行业集体品格 [17]
航天科技集团7人获评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
新浪财经· 2025-09-19 05:08
公司人才荣誉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名员工入选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 位列全国200名认定人员之中 [1] - 入选人员包括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班组长刘芳 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车工李晓宝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乐凯医疗研发部首席技师张宏伟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四事业部代表 [1] 行业人才发展 - 中华全国总工会认定200名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 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创造和建功立业 [1] - 大国工匠需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职工 [1]
带着课题上清华
经济日报· 2025-06-22 06:26
行业技术升级 - 采用磁控感应、电阻应变、感应电容等低成本技术结合"简易硬件+智能算法"模式,实现对抽油机盘根漏液、螺栓松动、液位降低等故障的精准监测,单套成本仅需百元但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1] - 该技术既解决油田安全生产的实际痛点,又为传统油田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助力 [1] - 培训营学员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12个行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3] 人才培养计划 - 2024年10月发布的政策提出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目标到2035年培养2000名大国工匠、10000名省级工匠、50000名市级工匠 [2] - 首期"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吸纳220名培育对象,其中54%来自制造业一线,60%以上拥有高级职称,40%为首席技师和特级技师,80%以上从事省部级科研项目攻关 [2] - 培训采用"理论导师+技能导师"双导师制,邀请清华大学教师、两院院士和大国工匠联合指导 [2] 创新实践案例 - 学员邓晶通过优化阀组设计和燃料气管道,仅花费4万元解决预热炉烟气硫化物超标问题,相比原方案大幅降低成本 [3] - 学员刘可夫研制出低成本抽油机远程监测装置,取得15项国家专利 [1] - 工匠们在实践中展现出精益求精的精神,为0.01毫米的误差反复验证实验数据 [3] 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技能人才总量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 [4] - 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相比,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 [4] - 培训营强调"一人强变成一片强"的理念,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技术培训教材,开展多场技术培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