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泄露
icon
搜索文档
被裁员后偷1.8万份机密文件跑路 英特尔裁员裁到大动脉了
猿大侠· 2025-11-13 12:11
事件概述 - 英特尔一名软件工程师在收到裁员通知后,下载了约1.8万份公司机密文件并离职,目前英特尔正通过法律途径追查数据泄露并要求经济赔偿 [1][3][6] 事件经过 - 涉事工程师罗金峰于2014年加入英特尔,在2024年7月7日收到裁员通知并被要求当月离职 [1][3] - 在离职前的剩余工作时间里,该工程师尝试将公司笔记本电脑中的文件复制到外置存储设备,但被英特尔的安全机制阻止 [4] - 随后该工程师仍成功将大量能接触到的内部机密文件传输到其他设备,部分文件标有“英特尔绝密”字样 [6] - 该工程师在完成文件下载后离职,目前下落不明,英特尔尝试联系超过三个月未获回应 [6] 公司内部管理 - 英特尔目前正处于大规模裁员阶段,过去几年已累计削减高达3.5万个工作岗位 [1] - 尽管公司设有安全机制,但在该员工进行异常数据传输行为时,安全团队未及时启动调查和管控 [5][6] - 数据泄露问题在2024年7月底至8月初暴露,但此时涉事员工已离职 [6] 公司应对措施 - 英特尔已对涉事前员工提起诉讼,希望追查数据泄露并要求其做出经济赔偿 [3][6] - 由于无法找到涉事员工,英特尔可能寻求法院下达禁令,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寻求国际组织协助追捕 [6]
被裁后疯狂下载1.8万份文件、消失无踪,英特尔对前员工紧急起诉,要求索赔25万美元
36氪· 2025-11-11 11:51
事件概述 - 前英特尔软件工程师Jinfeng Luo在收到裁员通知后,于离职前大规模下载公司内部资料,总计约1.8万份文件,其中包括标注为"Top Secret(绝密)"的核心文件 [1][3] - 英特尔已提起诉讼,要求至少25万美元赔偿并归还所有资料,但该员工目前失联,未对英特尔的多次联系作出回应 [1][4] 数据窃取细节 - 涉事员工Jinfeng Luo于2014年加入公司,在2023年7月7日收到解约通知后开始下载文件 [3] - 首次尝试将资料拷贝到外部存储设备因公司安全机制失败,但在离职前三天成功将数据转移到NAS(网络附加存储)设备中 [3] - 被窃资料包含公司资产、核心技术资料及机密商业信息,对公司未来产品、工艺路线和市场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 [3] 类似历史案例 - 另一名前英特尔工程师Varun Gupta在2020年1月离职跳槽至微软前,复制了大量公司商业机密文件 [5] - 这些文件据称在微软与英特尔的处理器采购谈判中发挥了作用,其中一份PowerPoint详细记录了英特尔为其他大客户制定的定价策略 [5] - Varun Gupta最终被判处两年缓刑,并处3.4472万美元罚款,其律师提出减轻因素包括其行业高管职位已永久丧失,并已支付4万美元民事赔偿 [5][6] 行业背景与风险 - 英特尔近年来因利润下滑、PC市场疲软、AI芯片竞争加剧等原因启动大规模裁员,过去两年全球裁员约3.5万名 [8] - 大幅裁员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8]
国家安全部:数据泄露危害社会稳定 请牢记三条“密码生存法则”
央视网· 2025-10-29 06:31
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 密码是数字时代的无声卫士,守护通信隐私,保障金融交易和政务系统安全,并在网络空间筑起抵御入侵的数字长城[1] - 数据泄露不仅给个人带来损失,还可能导致公共安全问题,进而危害社会稳定[3] 常见密码安全风险行为 - 密码设置偷懒,例如某企业未修改网络设备初始密码,导致攻击者通过暴力破解侵入系统,造成业务中断和核心数据外泄[2] - 数据加密放水,例如某医院未对患者数据库加密,导致数万条诊疗记录被非法窃取[2] - 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破解版或非正规加密软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保障,极易成为被攻击的突破口[2] 提升密码安全性的措施 - 重要账号和关键账户应采用字母+数字+符号组合,长度不少于12位,并定期修改更换,拒绝一码走天下[3] - 修改密码时应通过正规渠道操作,不轻信客服帮你改密码或系统升级需验证等陌生来电,严格保密短信验证码等二次验证信息[3] - 家庭路由器和企业办公电脑应启用符合《密码法》的高强度加密协议(如WPA3),拒绝使用开放网络或弱加密模式,确保网络传输通道安全可靠[3]
外媒爆:澳总理、前总理等多名政界人士私人电话号码被美国网站泄露,相关部门正调查
环球网· 2025-10-14 13:13
事件概述 - 澳大利亚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前总理莫里森、自由党领导人苏珊·利等多位高级政府官员的私人电话号码被位于美国的网站泄露 [1] - 泄露信息包含澳大利亚政府高官和工作人员的详细信息 类似数据在另一个同样位于美国的网站上被发现 [3] -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等众多人物的详细信息也被列出 但其真实性尚未被证实 [3] 涉及数据规模与来源 - 相关网站声称拥有数亿专业人士的联系方式 供招聘人员和销售代表使用 [3] -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网站如何获得信息 但澳大利亚近年已发生多起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 [3] 官方反应与处理 - 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表示政府对这一消息感到担忧 相关部门已接到通知并正在处理中 [3] - 自由党领导人苏珊·利的发言人表示此事显然令人担忧 并已要求删除相关信息 [3]
古驰、巴黎世家等客户数据遭窃取;2025年暑期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长3.9%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7:17
开云集团数据泄露事件 - 网络犯罪分子窃取数百万巴黎世家 古驰和亚历山大麦昆顾客的私人信息 包括姓名 电子邮件地址 电话号码 地址以及消费总额 [1] - 开云集团证实数据泄露事件并已向数据保护机构披露 客户银行卡等财务信息未被盗 [1] - 大量隐私泄露可能冲击消费者信任 导致客户流失和品牌价值受损 影响销售业绩与市场份额 [1] 抖音集团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 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大量虚假"字节离职员工"帖子 实际为培训机构借大厂名义引流卖课 [2] - 抖音集团起诉侵权公司获法院支持 认定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2] - 虚假宣传蹭字节热度误导消费者 扰乱市场秩序 企业维护品牌声誉决心彰显 [2] 乳制品行业政策调整 - 农业农村部规定自9月16日起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唯一原料 禁止使用复原乳 [3] - 复原乳经历多次热加工会破坏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如免疫球蛋白 活性酶 乳铁蛋白等 [3] - 新规实施后乳企对生乳需求增加 推动国内奶牛养殖产业发展 提升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信心 [3] 演出市场暑期表现 - 2025年暑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2.63万场同比增长4.18% 票房收入151.35亿元同比增长3.90% [4] - 观众人数4223.32万人次同比增长5.17% 反映文化消费需求强劲和消费升级趋势 [4] - 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增加带动营收增长 吸引资本流入演出产业 完善产业链协同发展 [4]
投资者避坑宝典:屏前帷慕藏陷阱指尖轻点需谨慎——网络安全特辑
新浪基金· 2025-09-16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伴随网络安全威胁不断翻新 网民需保持警惕并主动学习防范知识 [4][9] 智能时代网络安全隐患类型 - 数据泄露陷阱:不法分子假借高回报投资APP诱导注册 窃取个人信息并导致盗刷银行卡等财产损失 [5] - 恶意软件陷阱:恶意软件伪装成合法投资软件 诱骗投入资金后冻结资产并以解冻名义进行勒索 [6] - 虚假专家陷阱:诈骗分子冒充理财专家构建虚假交易平台募集资金 时机成熟后卷款跑路 [8] 网络安全防护建议 - 主动学习了解新型网络安全威胁 包括利用AI技术的信息泄露和高收益投资骗局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9] - 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策略 如使用可靠防病毒软件 定期更新系统及应用 选择认证合规平台 [9]
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黑灰产趋势年度总结报告-威胁猎人
搜狐财经· 2025-09-01 18:4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黑灰产攻击持续演化,呈现出更隐蔽、更智能、更产业化的趋势,攻击资源、技术与作案场景全面升级 [8][9] - 黑灰产具备强适应性,在主要交易平台被打击后,其作恶需求会迅速迁移至现有或新兴替代渠道 [2][8] - 企业需依托情报提前防控,构建安全防线,以应对不断演进的威胁 [2][10] 攻击资源分析 - 日均活跃风险IP数量达到1382万,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增长15.02% [1][9][62] - “劫持共用代理”IP攻击占比超50%,计费模式趋于多元,供应更稳定 [1][71][74] - 黑卡渠道受监管打击后收缩,新型“链接接码”方式兴起,具备更高隐私性与反溯源能力,2025年上半年已监控146万余条交易记录 [1][9][54] - 洗钱银行卡数量环比上涨28.6%,其中涉赌卡占比70.25%,环比大幅上涨141% [1][9] - 洗钱对公账户数量环比下降40%,黑产目标从六大行转向城商行和农信社 [1][9] - 商户洗钱数量上涨43%,行业集中于终端零售业、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 [1][9] - 风险手机号新增数量为226万,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下降26.16% [14][16] - 拦截卡新增数量达15.5万,较2024年下半年减少83.51% [31] - 临时邮箱占比79.03%,环比上涨14倍 [1] 攻击技术分析 - AI技术被黑产深度滥用,可实现分钟级换脸(仅需3-5张照片)和10秒语音克隆,广泛应用于电诈与认证绕过场景 [1][9] - “拉码工具”等洗钱技术工具流入黑产交易链,通过抓取支付订单链接将黑钱转入正规平台清洗,增加追查难度 [1][9] 攻击场景分析 - 营销欺诈情报达5.8亿条,环比增长26%,电商、本地生活等行业风险高 [2] - 金融欺诈中,恶意贷款舆情77万条,环比增12%,职业背债占比50% [2] - 电信诈骗情报51万条,环比下降27.39%,但“无感盗刷”等新模式出现 [2] - 钓鱼仿冒情报6.6万起,超去年3倍,泛金融、游戏为主要战场 [2] - 数据泄露5.7万起,环比增1.54%,电商、金融为重点,银行“扫码申请”贷款信息泄露涨4倍 [2] - API攻击超149万次,月均24.9万次,消费金融为首要靶标 [2]
英伟达推理服务器被曝高危漏洞,云端AI模型被攻击直接裸奔
量子位· 2025-08-06 13:56
英伟达Triton推理服务器漏洞事件 漏洞概述 - 英伟达Triton推理服务器被曝存在一组高危漏洞链,可被组合利用实现远程代码执行(RCE),攻击者可读取或篡改共享内存数据,操纵模型输出,控制整个推理后端行为[2] - 漏洞可能导致模型被盗、数据泄露、响应操纵及系统失控等严重后果[3][5] - 英伟达已发布补丁,但25.07版本之前的系统均存在风险,需更新至最新版本[4] 漏洞危害性 - 攻击者可窃取专用且昂贵的AI模型(Model Theft)[5] - 可实时读取模型输入输出,截取敏感数据如用户信息或财务数据(Data Breach)[5] - 可操纵AI模型输出,使其产生错误、有偏见或恶意回应(Response Manipulation)[5] - 攻击者可利用被攻陷服务器作为跳板,进一步攻击组织内其他系统(Pivoting)[6] 漏洞技术细节 - 漏洞链由三个漏洞组成:CVE-2025-23320(信息泄露)、CVE-2025-23319(越界写入)和CVE-2025-23334(越界读取)[8][9][10] - 攻击路径:通过CVE-2025-23320获取共享内存标识符,再利用CVE-2025-23319和CVE-2025-23334实现越界读写,最终完全控制服务器[12][14] - 具体攻击方式包括破坏共享内存数据结构、伪造和操控IPC消息队列等[15][16] 漏洞成因分析 - Triton采用模块化后端架构,Python后端被广泛用于推理流程中,成为安全薄弱点[18][22] - Python后端的C++组件与stub进程间采用命名共享内存进行高速数据交换,共享内存名称泄露可能被攻击者利用[25] - 通用平台设计虽灵活但增加了安全风险,一处漏洞可影响整个系统[26] 当前状态 - 漏洞目前仅存在于实验室环境,尚未发现实际攻击案例[27] - 英伟达已修复漏洞并发布Triton Inference Server 25.07版本[28]
英国国防大臣希利:阿富汗安置计划因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成本约4亿英镑。
快讯· 2025-07-15 19:54
事件概述 - 英国国防大臣希利披露阿富汗安置计划因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成本增加约4亿英镑 [1]
给大热的智能体做体检:关键「安全」问题能达标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4:55
智能体发展现状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AI发展从对话生成跃迁到自动执行,智能体成为最重要的商业化锚点和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 [1] - 资本市场及公司动态几乎都与智能体挂钩,但智能体定义混乱,需从"容错性"、"自主性"两个维度建立价值生态 [3] - 容错性是智能体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指标,容错性低领域如医疗需要更准确信息捕捉和稳定执行能力,容错性高领域如写作创意错误后果轻微 [3] - 自主性衡量智能体在没有人类干预下决策和执行能力,更高自主性带来更高效率但也放大错误或滥用后果 [3] 行业认知与挑战 - 67.4%受访者认为智能体安全合规问题"非常重要",使用方最在意保障安全合规 [9] - 行业对安全合规关注度存在分歧:48.8%认为重视但投入不足,34.9%认为缺乏有效关注,16.3%认为已过度重视 [9] - 智能体最需优先解决TOP3问题:执行任务稳定性和完成质量(67.4%)、落地场景探索和产品化(60.5%)、基础模型能力增强(51.2%) [9] - 62.8%受访者认为智能体风险过于复杂和新颖是当前治理最大挑战,48.8%认为风险未显化导致优先级不高 [11] 安全风险焦点 - AI幻觉与错误决策(72%)、数据泄露(72%)、有害内容输出(53.5%)是行业最普遍关注的三大安全合规问题 [14] - 出现安全合规事件后最担心后果:用户数据泄露(81.4%)、非授权操作带来业务损失(53.49%)、监管调查或处罚(44.19%) [16] - 医疗诊断智能体若误诊率为3%,在千万级用户中可能造成数十万例误诊 [17] - 加拿大航空AI客服错误决策导致公司承担乘客损失,成为标志性案例 [18] 智能体协作与数据安全 - 智能体协作框架涌现带来多重安全隐患,现有互连协议在企业级安全设计上存在不足 [22] - "IIFAA智能体可信互连工作组"推出ASL技术,增强智能体协作中权限、数据、隐私安全保障 [22] - 近八成业内人士担心用户数据泄露,智能体协同工作涉及数据收集、存储、调用、跨主体交换多个风险环节 [24] - 智能体平台通过用户协议构建"责任防火墙",数据风险和合规义务转交开发者,但开发者安全合规能力普遍薄弱 [35][36] 数据透明度差异 - 通义平台简历助手主动提示风险并隐去敏感信息,讯飞、百度通过"**"替代敏感字段,智谱、腾讯、字节跳动平台未警示也未遮掩敏感信息 [27][30][32] - 用户数据流转路径复杂,责任分配模糊,开发方未明示背后工具、数据存储节点和算法判断层数 [32]